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幼儿园女童保护知识讲座
扩展阅读
古代名着有哪些经典 2024-11-02 18:27:40
灵猫传的歌词是什么 2024-11-02 18:27:35

幼儿园女童保护知识讲座

发布时间: 2022-08-01 17:38:22

Ⅰ 《女童怎样保护好自己叔益》作文300字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合法权益,孩子的权益我们更加需要保护啊。现在总算报道出孩子的权益被侵犯的,看得我的心是哇凉哇凉的啊,这到底是怎么了啊?孩子正当的合法权益怎么就得不到保护了啊?

先是看到幼儿园给小朋友喂药,这个事情的影响也很大,全国各个地方陆陆续续的报道出来好几家幼儿园。真是让我们这些做妈妈的好担心啊,回来也问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事情,还好我们的幼儿园还是没有这个事情。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权益都得不到保障了,幼儿园都成了孩子受伤害的地方了,现在还怎么让父母放心的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啊?在幼儿园里孩子偶尔的小打小闹收到点点伤家长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大家绝对不允许幼儿园给孩子喂药,也不允许幼儿园老师打骂孩子这个是我们绝对的接受不了的。

孩子的安全是我们家长最最关注的,不希望在幼儿园里面学到多少的知识,只要保证我们孩子的安全就是我们最大的希望啊,安全是第一的。我们不希望孩子的身体遭到伤害,孩子正是成长的时候,身体和心灵都经受不住这个伤害啊。现在都是一家一个孩子,我们真是伤不起啊。恳请我们的法律都够健全些,给这个触犯法律的人绳之以法,还孩子一个健康的环境,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Ⅱ 孩子安全教育不可忽视,看小女孩如何机智应对坏人

发生在昆明火车站的暴恐事件,让人震惊,当暴徒的屠刀决定伸向素不相识的路人,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安危?小孩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面对突发事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这个世界总是有不善的一面,当这些不善指向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比较关注,而忽略了孩子的安全教育,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和逃离危险,是我们保护孩子免受伤害的好办法。

美国怎样教幼儿自我保护
美国幼儿园很注重孩子的自我保护教育,幼儿园除了尽可能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外,还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孩子渗透安全保护的常识,帮助孩子认识潜在的危险,学会自我保护技能。网友“美好”的女儿在美国幼儿园上学,以下是她分享的经验。

自从1999年,美国发生有史以来最大的Columbine校园枪击惨案之后,各个学校在安保和自卫培训上都下足了功夫, 幼儿园也不例外。女儿在幼儿园要上武术课,每周两次的武术课包括在幼儿园的教学计划里,不需要家长另外掏钱让孩子参加。教武术的指导老师据说是一位会泰拳,空手和巴西柔术的高手,他不仅教4-5岁孩子的PREK班,还教幼儿班上的小孩子。

我开始以为这样的课不外乎教一些空手道的基本动作,锻炼一下孩子的柔韧性和身体协调性,但是后来观摩了女儿的武术进度公开展示课,才了解到学校的武术课不光是教几个自卫的关键动作,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遇到危险或坏人时所表现的一种气势,也就是心理素质,冷静判断,从容应对,学会控制局面的能力。

还有一点很实用,对待凶恶的坏人,小小孩的那几招拳脚工夫,有时实在难以自保,与其让孩子正面反抗,还不如让小孩子学会躲避,多些逃跑的技巧。在公开课上,就有这样的演示,指导老师扮演一个坏人,拦住一个和女儿同班的小女孩,女孩看上去一点也不慌张,立刻用双手做出招架的姿势,示范给大家,然后很有气势地大喊,“Stop!I do not know you. Leave me alone!(别碰我,我不认识你,离我远点)” 一边大声喊叫,以引起路人的注意,一边转身往相反的方向跑去。这些课程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孩子自卫和逃生的培训,让孩子具有更多的防备能力。

面对危险 不让孩子当英雄

在孩子童稚的世界里,也许还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危险。人世间的灾害常常是突如其来,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增强防卫意识则是我们的必修课。教育专家表示,孩子是不能被赋予成人应承担的责任的,过去那种“往前冲”、做“见义勇为”好少年的教育方式比较片面,没有顾及少年儿童的特点。相反,教给孩子大叫、求救、跑掉、躲避,而不是让孩子盲目反抗,才是适合孩子的安全教育方式,也是符合孩子年龄和身心发展的教育。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战友告诉他,面对危险,“run!”憨憨的阿甘记住了这个字“跑!”关键时刻,是跑救了他。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教会阿甘那样,告诉孩子“宝贝快跑!”而且一定要转身就跑,越快越好!

对策:游戏中教给孩子自卫方法

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宝宝灌输安全知识,但是枯燥的说教往往会成为孩子无法理解的条条框框,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童话故事,用拟人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认识到危险,判断自己所处的形势并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呢?

游戏一:老狼老狼几点了?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而参与性又很强的游戏。“老狼”走在最前面,孩子跟在“老狼”后面,游戏台词只有一句:“老狼老狼几点了?”扮演“老狼”的人可以回答“3点了”“8点了”“4点了”等,当“老狼”喊出“天黑了!”的时候,“老狼”就露出狰狞的面目,猛地回过头来追赶“小羊”,“小羊”们四散逃跑,被捉住的“小羊”就会被吃掉。

游戏很简单,在家里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家长要告诉孩子,“老狼”就是坏人,就是要追赶你的人,吃掉你的人,当你遇到“老狼”时,要比做游戏时跑得更快更远!做完游戏的时间里,可以跟孩子讨论,什么样的人是“老狼”,比如追赶孩子的陌生人,表情凶恶的人,手里拿着刀、棍子等兇器的人。为了让孩子理解到这些,家长还可以进行表情、场景模拟。
当有陌生人闯入房间、教室、游乐场,或者有人手持兇器靠近,要教给孩子马上找隐蔽的地方躲藏起来,尽量不要让对方发现自己。

游戏二:角色扮演《狼和七只小羊》

以《狼和七只小羊》为脚本,可以让爸爸扮演大灰狼,妈妈扮演大山羊,宝宝扮演小羊,在大灰狼闯进来时,以最快速度藏起来。小一点的宝宝在藏猫猫时,会犯鸵鸟式的错误,以为自己看不到别人,别人也就看不到自己了。在游戏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全身躲藏,而且是迅速躲藏。可以进一步发散,引导孩子思考,如果在幼儿园发生危险,你要藏在哪儿?跑到教室、厕所、老师办公室……不要出声,让歹徒注意不到自己是关键!

游戏三:大黑鱼来了!

“最厉害的是大黑鱼,最坏的也是大黑鱼!”看过儿艺舞台剧《小蝌蚪找妈妈》的小朋友,都对大黑鱼不陌生。这天,大黑鱼正想吃掉小蝌蚪,小蝌蚪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青蛙妈妈及时赶到,用无敌青蛙腿打跑了大黑鱼。

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设计这样的情景剧,爸爸扮演大黑鱼,妈妈扮演青蛙,宝宝扮演小蝌蚪。在游戏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孩子呼救的技巧和关键词句。要告诉孩子,哭喊是最无效的呼救,大声喊救命是有用的。为了引起周围人的注意,还可以大声喊:“放开我,我不认识你!”在人多地方求救,要寻找穿制服的人;在有电话的地方,要学会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或者打110报警。

从经典童话故事里学习自我保护

《三只小猪》

这个故事里,既涵盖了逃跑的重要性,又告诉孩子们,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难场所是多么重要。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可以在这两点上丰富出更多情节,例如大灰狼如何追赶小猪,当小猪发现房子不安全时,是如何在房子还没散架的时候,在大灰狼还抓不到自己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快速逃跑的。

《狼和七只小羊》
这个故事很好地描述了正确的躲藏是可以逃过危险的道理。故事讲完后,可以反复给孩子强化:大灰狼为什么跑进了屋,小朋友能不能给陌生人开门?为什么最小的一只小羊没有被大灰狼发现?他躲在哪里了?他是怎么躲得严严实实,一根羊毛也没露出来的?他又是什么时候才跑出来的?通过这些发问和解答,孩子可以了解到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躲藏的必要性和技巧。

《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三次受到诱惑:丝带、苹果和梳子。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问孩子,白雪公主为什么又晕过去了?是不是因为她拿了陌生人的东西?告诉孩子,未经妈妈允许,糖果、玩具、漂亮的东西有可能蕴含着危险。家长除了给孩子的社交定规矩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过分苛刻,适度满足对孩子抵制诱惑是很有用的。

Ⅲ 把女童保护常识纳入课程,能否有效缓解儿童被性侵现状

很多政策我都是持看好态度的,可是对于这个流于表面的想法我只能否定了,甚至于是全盘否定!
儿童被性侵的根源在哪里?是施害者而并非受害者,所以光是对女童进行保护常识的教育只能流于课本上或者孩子的印象中,但是面对很多危险,则不能够起到多好的效果!
而且数据也显示:最小的不到2岁,7岁以下的有125人,7(含)~12岁(含7岁)的有143人,12(含)~14岁的有449人,7到14岁的中小学生居多。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即使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但是却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手段,而相对于施害者而言,即使有常识也构不成威胁!再者,熟人作案确实很难以防范,别说孩子了,成年人也经常在这上面吃亏,男性也绝对不例外,不然那么多被骗钱的是怎么回事呢?
并且硬性的纳入课程体系又有多少老师能够把这方面的问题讲的清楚透彻呢?可能大多数学生也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从受害人这方面考虑是完全不够的,并且10岁以上的孩子不少已经对性有一定的概念了,但是很难做到防范和完全的认知。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施害者入手!
首先就是家长的防范意识要强,对于一些朋友和认识的人都需要严加审查,切莫因为自己的孩子小而随意,尤其是去某些人家里做客或者把孩子放到某个人那里寄养的时候,一定要对这个人足够了解和防范,最好找女性来接管这样的事情!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尤为重要,一定让孩子认准父母亲的话,而不要听信一些“熟人”的话,有些熟人比陌生人还可怕!
再就是在幼儿园,小学等地方的监管,像之前开展的“弹性离校”制度就是很好的,对孩子的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可以把孩子放心的送到他们家长的手里,而不是在下课,放学的期间段让孩子遭到威胁!


Ⅳ 如何教孩子保护身体隐私

关于幼儿被性伤害的事件经常有发生,告诉孩子身体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是爸爸妈妈应该重视并要做好的事情。我在进行儿童性健康教育的研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爸爸妈妈们和幼儿园老师可以参考和借鉴:在一张纸上画出男孩和女孩,如果孩子自己能够画出就让孩子自己画,如果孩子年龄小,就由爸爸或妈妈画,画好以后,让孩子用红笔标记出男孩和女孩身体的隐私部位,在用语时不要直接说“隐私部位”,因为孩子不能够听懂,要说“不能够让别人随便看和随便摸的部位”这样孩子就能够听懂了,也能够按照你的指示进行操作。在我的经验中,一些孩子是能够正确的标出男孩和女孩的隐私部位,但还是有很多孩子不清楚这些部位,他们标记的隐私部位是眼睛、手和脚等,这些孩子没有建立隐私的概念,所以也就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在让孩子做标记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保护身体隐私的概念了。在孩子标记完成后,如果不正确,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同时告诉孩子:别人身体的隐私部位你也不能够随便看和随便去摸。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我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女孩子的妈妈在一次给孩子冲凉的时候,发现孩子阴部有点擦破皮,就问这个孩子,她还说是睡她旁边的一个男孩子弄得,我们当时真是晕了,还好后来给那个女孩子检查没什么严重问题,我们又再三道歉,那个男孩子的家长还把那个男孩子打了一顿,那个女孩子的家长才罢休。在幼儿园中,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所以,对3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可以进行这样的教育了。另外,在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男孩和女孩的父母都没有尽到帮助孩子的责任,男孩被打,女孩也许被骂,他们仍然不知道该怎样来保护自己的隐私,打骂孩子是父母无能的表现,也的最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幼儿园应该从这个事件后,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父母还要告诉孩子的是:如果有人摸了自己的隐私部位,应该立即告诉爸爸妈妈。很多孩子不知道这样做,所以使罪犯多次对孩子进行性伤害。目前,对男孩性伤害的事件越来越多,所以对男孩进行保护隐私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我谈过满足孩子对成年人身体了解的欲望,现在我又谈教会孩子保护隐私,不能够随便暴露隐私部位,这看起来好像有矛盾,其实不然,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认为可以先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满足他对人体了了解后,再进行保护隐私的教育,这样就不冲突了。

Ⅳ 幼儿保护身体的方法有哪些

从3岁用到13岁!简单3口诀,每天5分钟,教孩子保护自己的身体

亲子天下
07-13 · 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
近日一则让人震惊的新闻,3岁女童在幼儿园,疑遭男同学殴打霸凌,甚至被父母发现下体流血,才说出:“有人戳我尿尿的地方”,让父母心痛至极。

提醒父母,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伤害你孩子的人,务必从小就教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界线,也就是能够忍受别人碰触的底线,学会保护自己!

亲子防身专家培根老师分享打叉叉这个简单的自我保护动作,每天花5分钟,和孩子一起练习保护自己的身体。

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搜寻公众号 "亲子天下"关注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作者:亲子防身专家 任培豪

孩子们口中的培根老师,从小遭遇霸凌与歧视,选择不向命运低头,最终在武术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使命,更借着这份技艺引领孩童们改善体格、找回自信。

培根老师在外面从事各类防身讲座时常常强调一个观念:倘若只为了纯粹防身而学习眼前的技巧,你就像庄子寓意故事当中那位上山学屠龙技术的人,等你学成下山会发现平常根本没有龙可以让你杀。因此,学习的过程一定要是日常中都可以运用到,这才有意义。

“打叉叉”这个动作概念非常简单,小孩子天生都会有把碰触他的东西拨开的本能,我们只是顺着这个本能,让孩子变成两手一起做动作,更能够让他有效的保护好自己的胸前与脸部。

别小看打叉叉这个动作与口令,这是培根老师十多年来,教导儿童的经验与分析孩童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反应与技巧上,最适合幼儿的简易防身观念,如同标题所说,当你带着孩子学会了,可以从3岁开始用到13岁都没有问题。甚至妈妈也应该把这些观念与反应学起来。

更重要的,我希望借着这个陪伴孩子训练的过程中,同时开始让孩子养成一个正确的观念,认识自己的身体也了解到“身体的界线”,借着这个有趣的亲子互动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当中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身体不应该随意被人触碰,一旦有人没有允许就触碰就应该严肃的制止并且可以施展这个招式做挣脱与跑去告诉师长。

因此这个动作不仅仅是单纯的防身技术,更是一个孩童开始学习认识“身体自主权”的入门砖。

为什么“身体的界线”要从幼儿就开始建立?

所谓的“身体的界线”指的就是每个人能够忍受别人碰触的底线。

它会随着时间、年龄、性别、价值观、对象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但关键都由个体自己,而非别人所决定。而订定自己的身体界限则是开始建构身体自主权的一种表现,因此,让孩子从小学习建立身体的界线不仅可以让他懂得保护自己,更可以同时了解到要相互尊重彼此的身体。

学习身体的界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孩子从小其实就已经暴露在性骚扰甚至侵害的危机之中,虽然你我都深信身边的亲友与熟人都是良善的,但是实际数据佐证绝大多数孩童被性骚扰与侵害的加害人都是熟人所为。

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一方面是因为是熟人,所以警戒感一开始就比较低。此外,也是因为孩子从小并没有清楚自己的界线在哪?假如有人触犯了该怎么应对?该不该反应?

可以回想一下,是否有些长辈会因为小孩很可爱就随意的摸他的头、捏他的脸颊、拍他的屁股或是掐大腿等不礼貌的举动?

而这时候家长是否碍于关系情份上,没有跳出来捍卫孩童的身体被骚扰而要求对方道歉?

是否孩子想用手推开但是却眼睛大大的看着你深怕自己这动作下去会被旁人觉得不礼貌?

是否孩子也觉得无所谓因为认为自己屁股被捏被打其实也没什么?

若日常已经出现类似的情况与互动了,我强烈的建议各位家长从现在开始一定要从最简单的互动游戏中让孩子去了解并习惯:

1. 当有人没有我的同意随意碰触我,我可以大声的要求他住手!

2. 对方听到我的话却没有停下来,我可以用最大的力量挣开他!而且我爸爸妈妈也不会说我不礼貌。

3. 立刻跑去告知师长与父母,不管眼前碰你的人是陌生人还是同学、老师、亲戚还有邻居。

小孩就应该是在幼儿时期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起正确的观念,而非等到他青春期开始更容易单独暴露在危机中才去学习一些招式只为了自保。

(教育是需要堆栈的,针对不同阶段灌输不同程度的技术与观念,才能够让日后整体的习惯完善,片面单纯的只为了防身而学防身术不仅费时费心,孩子往往三分钟热度,很快就忘了)

在家每天只要5分钟,养成幼儿对于自我身体保护观念

这招“打叉叉”是专门针对只要有任何人或是物品要碰触到你腰部以上的位置,当你本身没有学过其他更有效率的抵挡动作的前提下,就是把这个打叉叉的动作演练出来就对了!可说是正面遭遇状况的万能招式。

而且由于动作非常简单并且好懂,只要孩子有这样的观念,孩子可以从3岁用到13岁都绰绰有余,爸爸妈妈也应该要有这样的自我保护的习惯喔!

口诀就三个,超级容易:

1. 肚子前面打叉叉。

2. 两手黏住举高高。

3. 用力打开伸懒腰。

在孩子练习的时候仅记得先以口诀带动身体操作,等到孩子熟练之后才开始练习互动的教学。由于幼儿年纪小可能动作上并非标准,也记得不要急着纠正,让他先从过程中获得肯定与正向的回馈,再从后面引导孩子一步一步修正到正确又确实的动作。

为什么这招被我比喻成如此好用又万能的招式:

1. 两手打叉叉团结力量大:小孩就是力气偏小,两手打叉团结力量大,若有人是摸头、掐脖、摸肩、捏鼻等等...孩子单手要推开的力气当然小,两手一起做动作自然力量大。

2. 手臂黏手臂力量更集中: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孩童不要手掌迭手掌而是小手臂与小手臂交迭。这样做会让手腕与手肘关节无法随意改变力量,可以让力量纯粹的往上或下使出,让孩童更容易挣脱对方的手。

3. 状况太多干脆一次扫完:也许抓头、也许碰脸、也许抓肩、也许碰胸...有这么多的状况怎么可能学一堆个别技术来应对吧?小孩还这么小也没这么多时间在这方面投资自己?因此我们干脆让孩子养成习惯,从肚脐(两手打叉在下面的极限)一口气往上扫,不论对方手碰触在哪都用相同的招式化解吧!

4. 双手交叉让身体被保护:有些时候孩子会反应、会反抗,但是两只手就像在空中抓苍蝇一样胡乱挥动完全没有效果,两手打叉也是为了让孩子两手别乱挥,哪怕打叉举起来也可以挡住头部与颈部等等脆弱的地方。

跟着小朋友一起来动一动

口令一:肚子前面打叉叉

两手交叉在下腹前,记得是手臂贴手臂。

图源: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口令二:两手黏住举高高

记得动作要用力确实,想象眼前任何碰触你的手都一口气通通的把他撑到最上面。注意,不需要举到头顶后,而是直接往上举。

图源: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口令三:用力打开伸懒腰

两手用力向两侧挥开,注意在挥的过程不要让手掉下来在眼前划出一个“X”,而是直接往两侧分开。这个动作目的是要让原本触碰你的手可以完全的被挣开,所以要让孩子养成一口气用力挥开的习惯。

图源: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遭遇状况一二三,保护自我界线好简单

状况模拟步骤一:当身体被触碰感受到不舒服第一个反应就是严厉的喝止要求对方停下来。图中模拟头被摸,家长也可以随意的摆放任何位置。

图源: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状况模拟步骤二:两手立刻摆在下腹尽量打直并且保持用力。此时注意两脚要站稳,不要乱动才能够避免下一步在挣脱的过程中失去平衡站不稳。

图源: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状况模拟步骤三:举起上架,不论对方碰触你哪里就是使劲的向上把对方的手给撞开。可能在这阶段对方就会收起手,你也可以借机挣脱后去报告师长与父母。

图源: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状况模拟步骤四:两手往左右两侧用力挥开,此时不需要去管到底哪只手碰到哪边都能达到把对方手挣开的效果。挣开之后养成习惯不要傻傻的站在原地而是尽快的离开现场。

图源: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爸爸妈妈在陪孩子练习的过程中,记得一开始不要急着碰触孩子的脸与身体,很容易让孩子过于紧张造成动作不标准的耸肩与硬扯,建议一开始要陪孩子把基本单人动作练清楚了,等到动作熟练才开始进行下一步。在教导的过程中请记得培养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界线”才是我们最要掌握的关键。

* 本篇文章由【武林文创】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本文为合作之严选作者观点,不代表亲子天下立场》

Ⅵ 女童保护的发起背景


2013年5月8日,海南省万宁市后郎小学6名六年级小学生被该校校长陈在鹏及万宁市市房管局职员冯小松携带到宾馆开房被性侵犯的刑事案件曝光后,引发了各界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担忧。而仅2013年5月20天,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事件就达到了8起 。
在湖南省祁阳县梅溪镇中心小学上六年级的思思(化名)12岁,她的肚子上有一条像蜈蚣一样的缝合线——2013年年,她生下了一名女婴。 这注定是一道难以缝合的伤口。 思思指认,从2012年6月起,有多人对她进行性侵,但对方均否认,为了寻找性侵证据,12岁的思思竟然生下了孩子!
DNA检测结果显示,孩子的父亲,竟是邻村74岁的老头! (据2013年7月10日南方都市报《“12岁妈妈”谜案》)
一个12岁的小女孩,还没过完快乐的童年,还没来得及享受青春,却不得不做一个妈妈。 谁来对她负责?谁又可以为婴儿负责?
女童保护项目发起人之一、京华时报记者孙雪梅在这则儿童性侵新闻中看到一个细节:一个12岁的留守女童遭到性侵,而女童的父亲知道这件事之后,竟然是先动手打了孩子一巴掌。这个细节,让不少人动容,也成为孙雪梅参与发起女童保护项目的动因之一。
此外,孩子遭遇侵害后不敢跟家长说,家长知道后不能正确应对,都是女记者们发起女童保护公益项目的动因之一。
遭遇性侵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甚至一辈子无法摆脱阴影。无论是男孩女孩,性侵害对其身体尤其是心理的伤害,几乎伴随一生。
仅2013年被媒体曝光的儿童性侵案件,就高达125起,平均2.92天就曝光一起。而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只是性侵案件的冰山一角......
监护的缺失,防范意识差,缺乏自我保护常识使太多的孩子不知道潜在的性侵危险,性安全教育的缺失,也让她们遭遇侵害时不知如何应对。如果他们曾经上过一堂防性侵课,如果他们的父母曾经接触过相关知识,如果他们的老师曾接受过相关培训,这一切,或许就会不一样。
是时候行动了。
2013年6月1日,女童保护项目由全国各地热心公益的女记者共同发起。据项目负责人介绍,2013年各地频发女童被性侵案件,很多受害者是农村留守儿童,且受侵害女童的年龄越来越小,让人感到非常痛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100多名女记者联合发起了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并优先到乡村学校开展防性侵教育课程。 在长远目标上,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行动影响高层决策,最后通过教育部、妇联或者立法机关在女童保护方面出台相应的措施,在全国形成防范机制。
2013年女童保护工作人员已经走进多个地方乡村学校给同学和老师开展防性侵讲座。2014年两会期间,女童保护正式推出历时半年多,40多轮修改、多名专家参与修订的小学生防性侵教案。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公开支持女童保护项目,并就此提出议案或提案。

Ⅶ 关于性教育知识的普及,要不要从小学生开始

最近微博上一个11岁男孩做了一件事,给所有身为父母的我们敲响了孩子生理教育,迫在眉睫的警钟。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1岁男孩浙江男孩晓华跟父母说自己小便时特别痛,还有尿不出来的感觉。

在医院经过X光的检查显示,尿道处堆积着一些珠状物体。

经过大夫一再追问,晓华才支支吾吾说把磁珠塞进了尿道,足足70多颗。

而类似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浙江一名7岁男童,把1支15厘米的圆珠笔塞进自己肛门里。

我们不可能代替孩子成长,更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

我们替孩子避开的那些风险,有朝一日生活总会如数奉还的。

那么想要孩子既不做伤害自己的事情,又能避开坏人的伤害,孩子的生理教育我们到底该从哪里着手呢?

或许以下几点建议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路:

1. 正确对待,科学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难免会对性别特征提出一些疑问。如果孩子提出家长好意思回答的问题,我们应该克服“不好意思”的心理正面回答孩子的提问。

敷衍和搪塞反而会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好奇心,对孩子的成长是更加不利的。

而科学教育方面,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比如我经常会在带孩子洗澡的时候帮助他认识自己的身体,向他强调隐私部位,告诉他要隐私部位不可以随便给别人看或者摸,要学会去保护自己。

或者我们也可以借助绘本或者影视素材去教育孩子:

比如印度的性教育片《父与子的性教尬聊》。

影片中的小男孩经常问出让父母面红耳赤的问题,但是父亲总是机智的用各种比喻生动回答:用植物从种子生长而来告诉孩子他是如何出生,用打板球为喻向孩子传递正确的恋爱观……

2. 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因时施教。

不同孩子心理特点是不同的,片面的教育并不能完全满足孩子好奇心。

而我们只有在适当的年龄给与孩子合适的生理教育,孩子才不会因为好奇心做错事情或者被伤害。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生理教育根据年龄不同应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幼童阶段(0—6岁)、童年阶段(7—10岁)、少年阶段(11—14岁)。

幼童阶段的重点是:帮助孩子树立男女有别的性别意识,让孩子了解不同性别之间的区别。

童年阶段的重点是:正确引导孩子对于两性之间一些亲密举动的理解。比如电视上看到一些亲热的镜头,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只有长大以后才可以做这些亲密动作。

少年阶段的重点是:正面引导孩子认识男女生理和身体方面的差异,让孩子学会坦然与异性相处。

3. 把握尺度,平等相处。

对于“性”这个敏感话题,我们对孩子进行生理教育时需要把握尺度,讲究策略。

遇到孩子问到这些问题时,我们要像解答其他问题一样坦然对待,用拉家常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平等相处,平时引导孩子多交流学校或生活中的事,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最亲密的、可以无话不说的伙伴。

这样,孩子以后遇到任何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去跟我们沟通,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或者被其他人所伤害。

所以,孩子的生理教育,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节课。作为家长,我们要做到正确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保护自己、避免伤害、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