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二年级上册每单元知识要点数学
扩展阅读
教育方式差异怎么办 2025-01-13 13:07:35

二年级上册每单元知识要点数学

发布时间: 2022-07-30 20:30:04

⑴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主要有哪些知识点

主要是以计算和单位换算为主,知识点也是偏向于基础一些。

二年级数学初始阶段只要是以100以内的加减法为主,这也是二年级段学生最开始接触的,无论任何一个阶段数学的计算都是一个需要踏实掌握的基础。

还有就是一些物体的观察,这也是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毕竟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也是需要学生对各种的图形进行观察和学习,都是非常的重要的。这样也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思考。

最后就是一直学习的应用题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也是伴随数学学习长期的一个过程。

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要发现其中的乐趣,这也是比较关键的,简单的学习知识是比较枯燥的,更多的是发现其中的乐趣,这样我们的数学才会学习的更好,数学是一门比较实用的工具学科,而且数学的学习也是伴随我们的学习越来越重要,家长也是要学会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学习,学有所成。

⑵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

一、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

用人的身体一部分作为测最长度的单位有什么缺点因为人与人之间身体高矮不同,作、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匣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在测盆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

3、认识米用米量。

米可以用m表示。

4、认识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法:

100以内的数的加法(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2、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2、直角的初步认识。

3、锐角和钝角。

四、2~6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观察立体图形。

六、7~9表内乘法:

7~9的乘法口诀。

七、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

八、数学广角——搭配:

排列、组合。

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有哪些

分版本: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

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认识除法》

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

第六单元《厘米和米》

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

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第九单元《时、分、秒》

第十单元《观察物体》

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

第十二单元《期末复习》

⑷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是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

一、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

用人的身体一部分作为测最长度的单位有什么缺点因为人与人之间身体高矮不同,作、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匣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在测盆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

3、认识米用米量。

米可以用m表示。

4、认识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法:

100以内的数的加法(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2、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三、复式统计表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统计知识的教学整体后移,将原来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的复式统计表移至本册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及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五、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依此说出其他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⑸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是: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直角比直角大或大于直角的角比直角小或小于直角的角。

1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从个位加起。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1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如:49+42≈90 28+45+24≈100 5040 305020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⑹ 小学数学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
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②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③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④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⑤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⑥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⑦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学期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能应用“转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在探索和理解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比例的基本性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③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4、质量目标:
各单元测试平均分达83以上,期末质量验收平均分达85以上,优秀率、及格率分别达40%及95%以上。

二、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⑺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有如下:

1、被除数÷ 除数 = 商…….余数。

2、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大的五位数是10000。

3、长度单位转换时,大单位转小单位,数字增大(添“0”),小单位转大单位,数字减小(去“0”)。

4、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5、减法时:要先算(分减分),再算(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向(时)借1当60分,60分与原来的“分”合在一起再减。

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你是不是说的人教版的,如果是的话,二年级上册的知识点为:一、长度单位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三、角的初步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 五、观察物体 六、表内乘法(二)七、统计 八、数学广角 九、总复习

⑼ 二年级上册怎样抓好“用数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比如铅笔、橡皮、课本、课桌。

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黑板、教室、楼房、大树。

常考题目例如:

黑板长2(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一棵树高3(米)

教室长12(米) 门高2(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讲台高90(厘米) 筷子长20(厘米)

茵苗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图钉长1(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2、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刻度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物品的长度=终点的刻度数-起点的刻度数。


3、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常考题目例如:

(1)1米10厘米=(110)厘米 200厘米=(2)米

(2)弟弟再长高10厘米,就有1米,弟弟有多高?

1米=100厘米 100-10=90(厘米)

4、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量出长度的。

测量方法:

将线段的左端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线段的长度=终点的刻度数-起点的刻度数。

常考题目:


(1)判断线段

给出几张图片,让孩子根据线段的概念判断是否为线段,观察的时候重点观察线是否是直的,是否有两个端点。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当然这是最简单的题目。

(2)多边形有多少条线段。

三角形有3条边,3条线段;正方形和长方形有4条边,有4条线段。

(3)数线段

根据两个端点只有一条线段,


一条线段上有几个端点,端点数和线段数的关系如下:

在一条线段上有3个端点,就有2+1=3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4个端点,就有3+2+1=6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5个端点,就有4+3+2+1=10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6个端点,就有5+4+3+2+1=15条线段;

在一条线段上有n个端点,就有(n-1)+(n-2)+……+1条线段。

⑵画线段的方法:

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

一、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二、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注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4、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

1、步骤:

①先读题

②列横式,写结果,写单位

③作答。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3、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A和B一共是多少(单位)?

②A比B多多少/几(单位)?

③B比A少多少/几(单位)?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主要学习角的特点和画法。

1、角的特点(有1个顶点,2条边),是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的标准。

2、角的大小的比较,通过叠合法的方法进行验证。

角的大小和张口的大小有关,和两边的边长无关。


3、角的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画角的时候,要先点一个点。


4、计算一个图形有多少个角(如下图)


其实这种题目有如下的规律:

第一个几何图形有两条线段,那么,角的个数就从比二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就是一个角;

第二个几何图形有三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三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2+1=3个角;

第三个几何图形有四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四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3+2+1=6个角;

第四个几何图形有五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五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4+3+2+1=10个角;

第五个几何图形有六条线段,角的个数就从比六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

即5+4+3+2+1=15个角。

依次类推,结果也呈现以上相同变化趋势。这样只要知道所给几何图形有几条线段组成,就可以依据比线段少一的数开始倒数相加的规律算出角的个数了。


5、角的分类

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三角尺上有一个直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重点知识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

用乘法算就是:2 × 3 = 6 或3 × 2 = 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2+2++2=6,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读作:3乘2等于6。

(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 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数×乘数=积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9、“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 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 用 几×几.

如:2和4相乘 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 ?用 几×几。

如:2个8相乘 用8×8=64


10、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

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


11、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

1乘任何数还得原数。

0乘任何数还等于0。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

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圆柱从不同方向看可能会看到圆或者长方形。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分针长,时针短。


2、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

3、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所以 1时 = 60分。

4、一刻钟是15分,半小时是30分,1小时是60分。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排列问题(和顺序有关)

组合问题(和顺序无关)

1、用1、2、3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 6 个两位数。

3×2=6(种)

分别是12、13、21、23、31、32。

2、用4,0,7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 4 个两位数。

分别是40、47、70、74。

3、3个小朋友排队或者坐成一排,都是有6种坐法。

3×2×1=6(种)

(用1,2,3表示这3个人,可以写成123、132、213、231、312、321)

4、3个人握手,每两个握一次,一共握3次。

2+1=3(种)

4个人就要握6次手。可以用连线法。

3+2+1=6(种)

5、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3种可能。也可以连线。

2+1=3(种)

分别是5+7=12、5+9=14、7+9=16。

6、衣服和裤子的搭配问题也可以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