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有学而思柿子老师讲的语文基础知识专题网上现在看不了了
来源:蓝鲸财经
从“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一段文、一个人”走进“天地人心”的《朗读者》,再到“亦讲亦演、古今对话”的《典籍里的中国》……近年来,国风回潮,大热的人文综艺节目IP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庞大的受众群体中不乏广大青少年的身影。
2021年开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典人文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朗读者》将陆续登陆CCTV-1和CCTV-3周末黄金档,为观众带来人文经典的视听盛宴。
随着节目的开播,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也于今年1月同步推出“大语文陪看季”活动。据悉,“大语文陪看季”活动配合最新开播的《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上线了“唱学经典”小灶课等免费课程,用丰富的内容与互动设计,帮助家长和孩子们痛快看综艺,畅快学知识,深入领会文化经典。
“陪看,就是我们在综艺和学习之间找到最适合的位置。”学而思网校相关负责人说,“央视有足够的能力产出文化精品,学而思网校有优质的方法和老师来帮助孩子们看懂和学会,让文化传承在教育层面更透彻。”
“唱学经典”小灶课,如何讲好大语文?
新高考改革下,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和大科地位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新课标的修订也愈发强调文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定位。2019年9月开始,全国中小学都统一采用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小学教材中都相应增加了古诗文的比例,更加强调人文性、阅读量和传统文化的学习。
随着新政的落地,大语文赛道迎来了又一个快速增长期。仅在2020年12月,便有四五家中小机构披露早期融资。
中小机构争相入局,头部机构更应该抢占机会加速卡位。但正因为大语文的“大”,各个机构的课程和产品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如何能够推出真正融合趣味性、知识性、创新性的课程,使更多的孩子想学、愿学、爱学,是各家巨头打赢这场“排位战”的重点。
作为在线教育头部品牌,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此次推出的“唱学经典”小灶课等免费课程备受关注。内容紧紧围绕综艺节目、每节仅10分钟的免费小课,真的能够讲好大语文吗?
事实上,作为央视人文综艺王牌之一,《经典咏流传》每期节目都会有5位“经典传唱人”,以现代流行音乐的方式,重新演绎古代和近代经典诗词,带领观众领略诗词之美。目前第四季已播出的两期节目不仅收视率在同时段节目中排名前列,并且3D音乐视频全网播放量逼近1000万,主话题阅读量更是突破50亿。
作为《经典咏流传》第四季的独家在线教育合作伙伴,学而思网校“唱学经典”小灶课以节目歌曲为核心,通过动画形式幽默地解读诗词背后的人文背景和知识点。
例如,节目中由说唱歌手董宝石传唱的《从军行》,在“唱学经典”中被重新定制为10分钟左右的小课——《诗歌也能rap?〈从军行〉带你梦回楼兰》。在观众聆听歌曲后,学而思网校“爱豆猴”从讲述玉门关和楼兰的故事开始,延展至唐代边塞诗中更多高频出现的地名,以及边塞诗独有的精神气质。将王昌龄《从军行》背后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娓娓道来。
10分钟的视频“唱学经典”小灶课像一块块“知识小饼干”,既有趣,又有料。被节目激发兴趣的孩子们,在其中很好地获取大语文知识点。以兴趣为切入点、将碎片化时间和大脑记忆规律相结合,“唱学经典”小灶课打造了更易学、更高效的大语文教学方法。有学员在评论区说:“把诗词做成歌,再把歌解读成知识点,这种学习方式很有趣。太牛了。”
不仅提供知识,学而思网校“大语文陪看季”更致力于帮助孩子们领悟文化精髓、树立独立品格。
《经典咏流传》走入第四季,以时代为蓝本,主打“英雄”主题,所选择的经典诗词均包含对“英雄”的不同呈现。第一期节目中,资深歌手谭咏麟传唱的《定风波》成为网络热播唱段。在“唱学经典”小灶课《谭咏麟遇到苏轼,这个〈定风波〉不简单哦》中,更多孩子透过诗词,了解了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际遇,理解了词中说的“风雨”,更对东坡居士乐观豁达背后的人生哲学有了属于自己的感悟。
第二期节目以革命烈士李大钊的《青春》引发豪情,又以《水调歌头》的一轮明月对应中国航天事业。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现场所感慨的,天宫、悟空、嫦娥、玉兔……这些古老的神话借助最前沿的科技,将中国人的诗情画意写进了宇宙。借此,“唱学经典”与孩子们聊起了“青春”。有学生在评论中写道,“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到苟安”。
据悉,学而思网校“唱学经典”小灶课将跟随《经典咏流传》节目进度更新,每周上线2-3期,课程完全免费,所有用户均可观看学习。
“名师唱经典”,大语文再加速
如果说优质课程是大语文品牌发展的稳定器,那么优秀师资则是助推其快速向前的加速剂。
与数学、英语科目不同,大语文更像是一个“非标品”赛道。有相关分析指出,“能讲好语文的老师很多,但能讲好大语文的老师很少”。不是每个老师都有足够优秀的文学功底和底蕴,能够满足大语文学科的教学需求。而且大语文老师难以像数学老师那样进行标准化的培训、复制,优秀师资的不足也使得大语文课程的标准化会比其他学科更难。
业内资深教育投资人也曾表示,教研教学始终是教育的内核。大语文学科的教研教学非一日之功,用资金支撑的公司很难持续,砸开的市场很难守住,最终教育必然回到本质——优质的师资、优质的教学体系、优秀的团队。
经过三年的更新迭代,学而思网校的大语文体系已形成科技和人文紧密结合、更为成熟的教育模式。学而思网校大语文名师们讲授的一系列课程,更是让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阅读兴趣和知识需求实现精细化提升。
在此之前,学而思网校已上线的 “大师课”,包含着名文化学者余秋雨的《余秋雨给青少年讲中国文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经典咏流传》鉴赏团成员康震的《康震精讲古诗词》,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的《顺着历史学古诗》,着名历史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的《给青少年讲清朝十大人物》,红学研究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刘心武的《刘心武讲〈红楼梦〉》等课程。名师大家们的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得到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而在此次学而思网校“大语文陪看季”活动中,除了“唱学经典”小灶课,还启动了“名师唱经典”活动。以过往《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歌曲为蓝本,学而思网校名师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耳机、手机齐上阵,用诗词歌赋放声高歌。一名老师甚至站在冰天雪地里给孩子们奉献了一曲《墨梅》,直观演绎梅花的气节与清冷,身处南方的学生纷纷留言称“身临其境”。
在学而思网校“名师唱经典”专区,已有30多位名师分享了自己的唱段,其中包括曾获《中国成语大会》全国十二强、《最爱是中华》国学比赛全国亚军、《一站到底》《开讲了》《学霸是怎样炼成的》《同一堂课》特邀嘉宾、学而思网校功勋教师达吾力江,学而思网校“名师天团”教师、“北大研学营”指导教师张驰,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学而思网校高中语文优秀教师王淏然等优秀名师。
有名师好课加持,“名师唱经典”专区上线至今,学员总互动数超过32万。在感叹老师们“唱得好”“太有才”的同时,孩子们对经典诗词也有了更生动活泼的理解。
从赛道发展前景来看,大语文赛道可谓一片广袤“蓝海”。除了国家层面新高考改革等政策的不断推进,在用户层面,80后、90后等拥有新教育观念的家长消费群体对素质教育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对培养孩子综合素养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传统的语文培训已无法满足此类需求。
有分析指出,2019年大语文市场空间在240亿元左右,2020年语文培训市场规模增至2000亿元左右,市场增长潜力大。保守估计,当前我国大语文培训的渗透率在2%左右,潜在渗透率在9%左右。
作为在线教育头部品牌,学而思网校正在以更新颖的教学模式、更可靠的名师力量,树立大语文赛道新的标杆。
据悉,紧随《经典咏流传》的脚步,《典籍里的中国》与《朗读者》两档文化综艺也将在央视陆续播出。学而思网校“大语文陪看季”将逐渐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互动方式,帮助孩子们走进经典名篇,“吃透”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更好地领悟并延续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内在精神。
‘贰’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分别是多少元
语文8.40元,数学7.16元,科学8.93元,美术8.88元,音乐8.63元。
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不同于一般的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它主要是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教材的主体。
发展
随着科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载体也多样化了。除教材以外,还有各类指导书和补充读物;工具书、挂图、图表和其他教学辅助用具,教学程序软件包。
幻灯片、电影片、音像磁盘等。此外,教材的编辑要妥善处理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
‘叁’ 小学新课程标准内容谁有
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 前 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原10条,现7条,更紧凑)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改“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5条,现4条)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3条)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原8条,现6条)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删:努力用语言打动人)(原4条,现3条)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识字、写字中的目标,调整)(原4条,现5条)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调整,原第8条)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删原第6条: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原11条,现8条)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调整:不提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原7条,现5条)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略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科书(原称教材)编写建议
1.教科书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科书要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科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科书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调换词序),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科书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科书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化,应该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科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0.教科书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 (增) (原9条,现10条)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学校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增)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原: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肆’ 哪有卖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 新阳光基础知识》
当当网上书店有
‘伍’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分别是多少元
语文8.40元,数学7.16元,科学8.93元,美术8.88元,音乐8.63元。
教材,又称教科书,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制,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与普通书籍不同,它们通常根据学年或学期分为单元或章节。它主要由内容、课文、练习、实验、图表、笔记和附录组成。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
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载体呈现多样化。除了教材外,还有各种指南和补充读物;参考书、挂图、图表等教具、教学程序包。
幻灯片、电影、音频光盘等。此外,教材编辑要处理好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践、知识广度与深度与技能、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果的关系。
‘陆’ 数学挂图(一年级上)
重庆没的,但是,好像,重庆政府会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