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校园科普知识讲座内容
扩展阅读
儿童术后吃什么排便 2024-11-05 20:58:37

校园科普知识讲座内容

发布时间: 2022-07-27 08:41:03

A. “海洋生物科普知识讲座”,请你为这个讲座设计一个主题,要包含讲座的内容和目的

科普知识讲座——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一、 活动主题
海洋生物科普知识讲座
二、 活动背景及目的
日本东京海啸引发核泄漏正向中国袭来,中国沿海出现了抢盐、抢口罩的大规模恐慌。作为人类的我们如此珍爱自己的生命和生存环境,那么同样受到核泄漏影响的海洋朋友应该如何面对了?关于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这一问题,我们决定开展这期科普知识讲座,旨在向同学们讲解这一问题。
三、 主办单位

四、 活动时间

五、 活动地点

六、 目标人群

七、 前期准备
1. 制作宣传海报,最迟4月13日作出,4月14日打印出来,4月15日张贴于学校。
2. 传单就不必了,浪费人力物力同时效果不好。(因为感兴趣的人群不是很多)
3. 在人人网,校园bbs,和通知辅导员,班长向同学发布消息。于4月15日前落实。
4. 于4月12日前预约相关老师、教授。并于4月16日提醒。
5. 于4月13日前预约好教室。并确认放映装置能用。准备笔记本电脑放映。
6. 准备相关视频文件,于4月15日前落实。
7. 向相关部门借音响、话筒等装置。
八、 活动流程表
1. 在活动开始前半小时联系授课教师,由同学到门口迎接引路。
2. 在活动开始前一小时进入教室,并布置会场。(准备科协会旗、标明活动、讲桌等)
3. 在明显处放置宣传展板,指明活动地点。
4. 晚19点活动正式开始
5. 活动形式:教师讲解 放映视频文件 学生提问。
6. 活动内容:(1)海洋生物依靠什么生存。(2)海洋生物最适宜的生存环境。(3)核泄漏对海洋生物的影响。(4)人类应该如何帮助和改善海洋环境。
7. 活动结束后,由一名同学送走授课教师,同时安排同学引导观众离场。
九、 物资准备
1. 提前准备音响装置、调试电脑视频文件、话筒发声。
2. 为授课教师准备礼品、准备水。

B. 健康科普知识讲座

这个问题提得比较笼统,不太好回答。如果想学习一些健康方面的知识,首先建议看一些关于健康观念方面的书,其次再去看一些简单的基础营养学的东西。平时保养身体的话做到一下三点:1、尽量避开各种污染源;2、每天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3、合理的饮食及使用高品质营养补充剂

C. 你认为应该如何给中小学生科普安全教育知识

今年3月29日是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溺水、煤气中毒等身亡的事例报道屡见报端。因此,给中小学生科普安全教育知识,提高师生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总之,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D. 小学生科普知识讲座

银河系中的恒星
整个银河系约有2000亿颗恒星。天文学家根据这些恒星的年龄大小不同,将它们分成两大星族:星族I与星族II。星族I是一些年轻的恒星,多分布在银盘的旋臂附近,星族II是一些年老的恒星,多聚集在银核及银晕中。
在银河系里,既有许多如巨星、矮星、变星等单个出现的恒星,也有许多成双成对出现的恒星双星。除双星外,银河系中还可看到由两颗以上的恒星组成的聚星。如双子座的北河二是六合星,半人马座的南门二是三合星。由 10个以上的恒星组成的星团也是银河系里的重要成员

E. 海洋生物科普知识讲座的主题简略点的

科普知识讲座——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一、活动主题
海洋生物科普知识讲座
二、活动背景及目的
日本东京海啸引发核泄漏正向中国袭来,中国沿海出现了抢盐、抢口罩的大规模恐慌。作为人类的我们如此珍爱自己的生命和生存环境,那么同样受到核泄漏影响的海洋朋友应该如何面对了?关于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这一问题,我们决定开展这期科普知识讲座,旨在向同学们讲解这一问题。
三、主办单位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地点
六、目标人群
七、前期准备
1.制作宣传海报,最迟4月13日作出,4月14日打印出来,4月15日张贴于学校。
2.传单就不必了,浪费人力物力同时效果不好。(因为感兴趣的人群不是很多)
3.在人人网,校园bbs,和通知辅导员,班长向同学发布消息。于4月15日前落实。
4.于4月12日前预约相关老师、教授。并于4月16日提醒。
5.于4月13日前预约好教室。并确认放映装置能用。准备笔记本电脑放映。
6.准备相关视频文件,于4月15日前落实。
7.向相关部门借音响、话筒等装置。
八、活动流程表
1.在活动开始前半小时联系授课教师,由同学到门口迎接引路。
2.在活动开始前一小时进入教室,并布置会场。(准备科协会旗、标明活动、讲桌等)
3.在明显处放置宣传展板,指明活动地点。
4.晚19点活动正式开始
5.活动形式:教师讲解 放映视频文件 学生提问。
6.活动内容:(1)海洋生物依靠什么生存。(2)海洋生物最适宜的生存环境。(3)核泄漏对海洋生物的影响。(4)人类应该如何帮助和改善海洋环境。
7.活动结束后,由一名同学送走授课教师,同时安排同学引导观众离场。
九、物资准备
1.提前准备音响装置、调试电脑视频文件、话筒发声。
2.为授课教师准备礼品、准备水。我也是从别处搜的,不知能否帮到你。

F. 有谁科普知识讲座材料

rfyQTS

G. 科普包括哪些内容

科普包括让公众接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

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

(7)校园科普知识讲座内容扩展阅读:

中国的科普特色教育有: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此外,中国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职业差别。

因此,中国的科普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较之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普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设立了科普管理和协调机构,建设了大量科普场馆和设施,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科普

H. 谁可以给我10个09-10年社区科普活动讲座的内容,例如“手足口病知识讲座”

亚健康知识讲座

1.什么是“亚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度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因此,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是下个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谓"亚健康"?"它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广州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董玉整教授说。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2.“亚健康”产生的原因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造成“亚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用心、用脑过度,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
2.由于人体的老化,表现出体力不足、精力不支、神经的适应能力降低。
3.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前期。在发病前,人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出现器质性病变,但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障碍,如胸闷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
4.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即使是健康人,也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
3.“亚健康”的物质基础(γ-亚麻酸学说)
——最新研究进展
亚健康是一种时髦的疾病,或者确切的说,它是一种不是病的病。因为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尽管存在一定的症状,但在常规的医学检查中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健康。那么亚健康是否有物质基础呢?最新医学发现:心脑血管病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都与人体缺乏一种γ-亚麻酸的物质有直接关系,而γ-亚麻酸缺乏症存在于普通人群中,γ-亚麻酸的缺乏将引起人体的各种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的出现使生命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从而使血脂升高、血压升高、血粘度升高、血糖升高,导致了这些“高症”。

4.“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当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时,常常会有以下表现:
1、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
2、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4、面色有滞,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5、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6、指甲成像,变化异常:中医认为,人体躯干四肢、脏腑经络、气血体能信息层叠融会在指甲成象上称为甲象。如指甲出现卷如葱管、相似蒜头、剥如竹笋、枯似鱼鳞、曲类鹰爪、塌同瘪螺、月痕不齐、峰突凹残、甲面白点等,均为甲象异常,病位或在脏腑、或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7、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乳房常有硬结,应给予特别重视。
8、口吐粘物,呃逆胀满:常有胸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畅、肛门湿热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适,口中粘滞不爽,吐之为快。重时,晨起非吐不可,进行性加重。此时,应及时检查是否胃部、食道有占位性病变。
9、体温异常,倦怠无力:下午体温常常37-38°C左右,手心热、口干、全身倦怠无力,应到医院检查是否有结核等。
10、视力模糊,头胀头疼:平时视力正常,突感视力下降(非眼镜度数不适),且伴有目胀、头疼,此时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有颅内占位性病变。

5.亚健康与其他疾病
亚健康与肠道疾病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之间的边缘状态,又叫慢性疲劳综合症或“第三状态”。亚健康与消化系统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精神状态的变化能影响胃肠道粘膜和肝脏等血流动力学和分泌的失调。同时,也会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变化和紊乱,从而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各类微生物在人体内的内环境中形成一种微生态平衡,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其体内微生态往往失衡,肠内的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的减少,而导致有害菌群及人体毒素就此会占据优势。从而导致胃肠道疾病的产生。如:炎症,溃疡,良、恶性肿瘤。远离亚健康我们必须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和营养的搭配。
与亚健康有关的心理疾病
人格障碍 强迫症 焦虑症 抑郁症 疑病症 恐怖症
总结——健康与疾病之间亚健康的24种症状
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爽、思想涣散、头痛、面部疼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鼻塞眩晕、起立时眼前发黑、耳鸣、咽喉异物感、胃闷不适、颈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睡眠不良、手足发凉、手掌发粘、便秘、心悸气短、手足麻木感、容易晕车、坐立不安、心烦意乱。

6.亚健康与白领
亚健康与脑疲劳有密切的关系,也有人称"疲劳综合症",是一种人们常说的"到医院检查不出病,自己难受自己知道"的那种状态。最近,我国卫生部对十城市上班族的调查表明,上班族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9%。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提出,产生"亚健康"状态的根本原因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现在的"白领"阶层,几乎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精神压力很大。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及时调整心态,随时化解压力,就不会"积劳成疾"。反之,精神压力长时间积蓄,大脑超负荷运转,妨碍了大脑细胞对氧和营养的及时补充,使内分泌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过度,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导致脑疲劳,从而引起全身的"亚健康"症状。浑身无力,头晕眼涩,心悸气短,失眠健忘,上火便秘,没有食欲等等。它还会降低人的免疫力,使人易患感冒和流行病。
其实生活中无处没有压力,上学、就业、工作、家庭,颇有让人疲于奔命之感。一味消极对待只能使自己的健康雪上加霜,唯一让"亚健康"远离自己的方法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的。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膳食结构;充分利用紧张工作中的零碎时间,打球、慢跑、做操;找一种怡情的放松形式,读书、听音乐、画漫画、练字;旅游、聊天、交友;静坐、练气、养神,不一而足。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仅身心得到放松,还修养出一种超然万物的达观心态。
7.克服亚健康状态的方法
对于"亚健康",我们该怎么办?对此,医学专家提出了简便而行之有效的应对良策。
全面而合理的膳食
最科学的食谱是保证营养均衡。日常生活中,每天的膳食必须保证糖、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一样也不少。同时,还应当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膳食倾向:一是食物营养和热量过剩;二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节食,以致食物中某些营养素和热量不足。这两种错误部足以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具体说,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卡路里的热量,工作量大者则需要2000卡路里的热量,不断补充营养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前提。
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脂肪类食物不可多食,也不可不食。因为脂类是大脑活动所必需的,缺乏脂类会影响大脑的正常思维;但若食用过多,则会使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而且长期累积就形成脂肪。
2、维生素作用巨大,不可缺乏。从事文字工作或经常操作电脑者容易眼肌疲劳,视力下降,维生素A对预防视力减弱有一定效果,可通过多吃鱼肉、猪肝、韭菜、鳗鱼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来补充;经常在办公室的人,日晒机会少,容易缺乏维生素D,需多吃海鱼、鸡肝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当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所消耗的维生素C将显着增加,而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应尽可能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3、补钙和安神。工作中为了避免上火、发怒、争吵等情绪激动,饮食中可以有意识地多吃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鱼干、骨头汤等,这些食品含有丰富的钙质。研究表明钙具有防止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发生的镇静作用。
及时而恰当的生活调理十分重要
现代人少不了应酬,饭店的食品美味诱人,但往往碳水化合物过高,而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相对不足,常在外就餐者应注意生活调节,平时应多吃一些瓜果蔬菜以及豆制品、海带、紫菜等。
认识和利用碱性食物的抗疲劳作用。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后,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乳酸、丙酮就会蓄积过多,造成人体体液呈偏酸性,使人有疲劳感。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可有意多吃以西瓜、桃、李、杏、荔枝、哈密瓜、樱桃、草莓等水果为主的碱性食物。
及时的心理调节
美国有一项调查显示,心理健康是所有事业有成者的标志。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难免会有痛苦和烦恼,要想应付各种挑战,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心理调节及时维持心理平衡。
认识自己的生理周期 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和精力充沛程度在一天中是不断变化的,有高有低。大当数人在午后达到精力的高峰,但也不乏个人差异。不妨测定(连续记录)自己一天的心理状态,清醒程度和对事物反应的敏捷度,找出自己的精力变化曲线,然后合理安排每日的活动。
获得心理医生的帮助 由心理医生进行正规的心理学干预,不仅是一种直接的治疗,而且能增加心理承受的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
调整与休息。持续而高强度的快节奏生活难免令人不堪承受,疲劳、头痛、失眠等不适症接踵而至,这些信号提醒你机体已经超负荷运转,该进行调整与休息了。
运动是最好的调整
劳逸结合,重视运动 每天,抽出一段时间静坐,完全放松全身的肌肉,去掉头脑中的一切杂念,将意念集中干丹田,可以充分利用调整全身的脏器活动。到森林去,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较高,不仅能调节神经,还可以促进胃肠消化功能,加深肺部的呼吸,会对体力、脑力、心理等各方面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长时间在办公室坐着工作的人,应该每隔1小时活动一下,可以做简单的保健操,也可以随意活动筋骨,这样,虽然用时不多,却可以有效防止由"静坐"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疾病。
午睡不容忽视 目前,国外一些公司规定职员必须午睡,以保证工作效率,午睡时间宜在半小时左右,关键是质量。睡时最好能平躺在床上或沙发上,使身体伸展开来。不要趴在桌上睡,这种体位容易使空气受限,颈项和腰部的肌肉紧张,醒后很不舒服,易发生慢性颈肩病。

I. 科普知识

概论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时代性。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在这个舞台上是没有传统保留节目的。
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立体结构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种社会职能。在科普工作中,既要注重科技知识的外在功利,又不可忽视其内在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知识信息中含有的四个不同层次(即数据、信息、知识和智能)中,占据最高层次的智能,才是构成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最具活性的重要素质。而这对身处不同岗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科技工作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编辑本段科普由谁来写和写作资格认定
科普书都是一些成为了伟大科学家之后的人才有资格去写,这是学术界的行业规矩,所以一些科学家不愿意或者有些为难情绪去写科普,这主要是考虑到自己还不是伟大的科学家的原因,因为一旦某某科学家答应写一本科普作品了,行内人士一般不会说的,心里都会反感的, 最后就是由一些普通人来写(但必须是出于对科学的热爱和崇敬来写)而且不能署真实姓名只能是笔名,这是行规。
编辑本段中国的特色科普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此外,中国目前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职业差别。因此,中国的科普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较之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普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设立了科普管理和协调机构,建设了大量科普场馆和设施,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编辑本段中国科普立法
2002年6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9年,南京市颁布了《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编辑本段中国科普管理和活动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设立了科学技术普及局,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科普工作。其后,在各部门、地方都设立了专门的科普管理机构。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科普场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设有科普专项经费,以支持科普活动。中国目前的科普经费主要以政府拨款为主。社会各界,包括科技界、媒体出版业、城市社区、企业等等,都积极投身于科普工作之中。
国家科普管理机构
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的管理和协调机构是相对集中型的。为统筹管理和协调各部门的科普活动,使各部门都重视科普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规定,科技部负责制定全国科普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督促检查。1996年4月成立了以科技部为组长单位,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为副组长单位的国家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由中央、国务院和群众团体中有关科普工作的部门组成。随后,中国各地也相应地建立了地方科普联席会议制度,这对于有效动员各种力量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在国务院各系统中,各部委的科普职能都是依据其主要职能而展开的。
科技部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下设立了科普处。该处的职能是:起草国家科普政策法规、组织协调国家重大科普活动、完善和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等。
教育部下设机构中,基础教育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科学技术司、师范教育司、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等依据自己的职能,不同程度地参与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
卫生部涉及到的主要职责有:开展全面健康教育、指导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和母婴保健专项技术的实施、指导医学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工作等。
农业部在农村科普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农业部下设的科技教育司负责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此外,农业部还积极支持中国农学会的科普工作。
科普活动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虽是一个群众性科技团体,但在中国的科技发展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之一是科学技术普及。建国以来,它通过组织科普活动,为中国的科学普及工作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明确规定了科协组织是科普工作主力军的地位,它担负着科普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的任务。
在中国科协机关设立了科学技术普及部,主管科协系统的科普工作。
中国科协所属167个全国性学会,其中138个成立了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科普创作协会成立于1979年。在22个直属事业单位中,中国科学技术馆、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科普研究所等从事科普事业的有14个。全国已建县级以上科协2881个,学会65482个,企业科协10674个,大专院校科协328个,街道科协4191个,乡镇科协、科普协会32511个。科协机构已经形成从中央到地方有系统的最完善的科普组织。
中国科学院也是中国科普工作活动的重要部门,在科普方面的职责是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高科技人才密集、科研设施先进的优势,加强各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与社会公众的联系;动员和组织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以多种形式宣传科技知识;推动有条件的科研单位面向社会开放研究实验室,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等多种方式进行科普宣传。为充分发挥自身智力和设施资源的优势,及时有效地向社会普及中科院最新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中科院科普办公室,负责中国科学院的科普工作,并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简称全国妇联)下设妇女发展部,其涉及到的科普职能有:指导各地妇联组织妇女文化科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动员和组织妇女参与扶贫、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村妇女依靠科技致富;指导各地妇联开展“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巾帼建功” 活动等。儿童工作部涉及科普的职能有:开展女童工作,促进女童发展;参与推进校外教育,协调、推动全社会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
此外,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青团等部门都有专门的机构设置负责职工和青少年的科学普及工作。
编辑本段科普场馆和设施
科普场馆和设施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场所。截止到2001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科学技术博物馆240多座,包括科技馆 21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8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博物馆6座,专业性自然史博物馆115座,农业、航空、航天、邮电、铁路、中医药、煤炭、军事等专业性技术博物馆约50座,水族馆38座,另有省级综合性博物馆设立的自然部9座。
科学技术馆
科学技术馆是指综合性科学普及场所,其主要功能是:展览教育、培训教育、实验教育。
中国科学技术馆一期工程2万平方米在1988年建成向社会开放;1999年国庆50周年时2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竣工,千年之交向社会正式开放。
中国科学技术馆二期工程新展厅的展示内容着重反映了新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反映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领域,主要包括:航空与航天、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能源与交通、材料与制造技术以及基础科学等各学科不同领域展品300余项,还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品约400项。
中国科技馆穹幕厅是世界上最大穹幕影厅之一。
2006年,将有一座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中国科技馆新馆矗立在奥林匹克公园内,更加现代化的设施将使之进入世界三大科技馆之列。
上海市科技馆是地方政府投入建立的大型科普活动场所。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在上海科技馆举行。
海尔科技馆是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出资兴建的现代化科技馆,创建于1998年并于1999年正式对外纳客。海尔科技馆是以企业文化为依托,融科技、文化、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展馆。
专业自然博物馆
目前,中国大陆建有专业性自然史博物馆115座,其中包括恐龙等生物博物馆30座、天文馆15座、地质馆70座。
常州中华恐龙园应用的先进技术堪称中国自然博物馆之典范。恐龙园运用情景营造手段,以飞溅的瀑布、冷峭的山岩、无水的海洋、茂密的丛林、洪荒的洞窟等,再现中生代特有的生存环境。化石陈列运用互不雷同的手法,通过高科技手段和声光电的运用,结合影视成像、卡通动画、恐龙翻模、网络游戏以及各类科技制作等,使中华恐龙馆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观念,成为具有震撼力的,集博物、科普、观赏、游乐、参与为一体的现代新型恐龙博物馆。
中华恐龙馆内设有五个主厅和六个辅助厅。全馆总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馆体穹顶最高处达36米。各厅通过逻辑路线,有分有合,互为关联。以生物演变史作为设计背景,重点突出恐龙从生存、繁衍、演化直至毁灭的构思主线,揭示了生命与环境相互依存,人类必须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深刻主题。
科普教育基地
利用已有的科技活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向公众开放,也是中国科普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确定了第一批对公众开放的科普教育试点基地,包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与古人类研究所、计算机研究中心。
科普大篷车科普列车
“科普大篷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根据中国科普工作发展要求而研制生产的,目的在于向偏远地区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宣传、科学技术咨询,举办科普展览。
科普大篷车具有车载科学技术普及展品展示教育、展板宣传教育、科学技术影视片播放教育、赠送科学技术普及资料书籍、流动科学技术普及宣传舞台等五项功能,被誉为“流动的科学技术馆”。
科普大篷车于2001年1月投入使用,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开展了大量科普活动,受到了农村居民的热烈欢迎。2002年,“科普大篷车”在全国17个省、市、区行驶,在各地举办了约10万场科普报告和讲座,听众数千万人次。
2002年,中国又推出了面向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科普列车”,主要开展科普展览、报告会、讲座、农业技术咨询、医疗技术培训、致富经验传授、科普电影放映等活动。
2002年5月以“传播科学文明,服务老区人民”为主题的科普列车从北京出发,沿京九(北京—香港九龙)铁路在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四省的14个县市开展宣传服务活动。2002年10月,以“传播科学文明,促进西部开发”为主题的科普列车则从北京驶向西北,为内蒙古、宁夏、甘肃等3个省、区铁路沿线9个县(旗、市)的各族人民提供服务。所到之处,广受欢迎。
编辑本段大型科普活动
中国的大型科普活动包括科技周、大型科普展览、科技下乡等。
科技活动周是目前中国重要的科普活动之一。2003年虽然遭受SARS疫情影响,但全国科技周活动仍如期在网上进行。主题是“依靠科学,战胜非典”。
国家科技周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全国各省市有关科普活动的机构都采取行动来宣传科技,促进公众与科学的对话。每年的科技周国家科普联席会议都通过协商形成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各部门再来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主题为“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的200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于5月15-21日在全国展开。2004年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重点宣传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关注未成年人科普教育。主要的活动包括在北京举办“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的大型主题展览及大型科技游园会、在河北西柏坡举办“科技富民”大型科普活动、在黑龙江举行“振兴东北,服务三农,科技列车龙江行”大型活动等。
科技周、科技月等综合性科普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影响却非常广泛。通过定期举办大型科普活动,调动了科技人员进行科学传播的积极性,推动了公众对科技的学习和理解,扩大了社会影响。
同时,配合重大国际和国内节日,国家各科普有关单位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如国际气象日、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国际博物馆日、全国植树节、国家节能宣传周等,各有关单位根据节日的情况,通过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宣传舆论工具,以科普知识竞赛、演讲或大型文艺演出的方式来宣传相应的科学知识。
面向农村的科普活动则更加强调实用技术的传播。自1996年以来,各地在每年的春冬季节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后组织了1000多万科技人员下乡,帮助农村干部群众提高文化科技素质。
在这些活动中,都穿插着科普讲座。据统计,仅在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系统就举办讲座近9万次,参加人数达到300多万人次。
“由于政府部门对科普事业的重视和支持,现在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科普环境。”——着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到过世界许多地方,在比较了中外科普工作的条件后,对中国的科普环境表示由衷的赞叹
编辑本段科学普及的定义
有了明确的公认的定义,才容易知道论述的基础,才容易得到一致的结论。
讲述自己的论据和结论,让读者自行验证此结论是可重复的规律(科学)的过程,被称为科普。
迷信是不希望听者去验证,只希望听者接受讲述观点的传播形式。
不经验证的接受方式,也是迷信。
对没有能力理解或验证的人讲科学,应该叫启蒙教育,多用于在儿童还不知道基本科学验证方法的时候,讲述科学知识。这不适用于理论交锋之时,此时主要讲证据。学校的教材,才是经得起推敲和实验证明的标准的科普读物。
由此定义出发,象时间简史一类,没有严格推理过程,盲目把一些“科学家”结论推给大众的做法,不是科普,最多算做启蒙,也就是给不知道相对论,或不理解相对论的人看的,而科普读物,要象教材那样,对每一个实验论据,都要讲清前提条件,预计结果,实验结果,这才能让读者去验证。
我们学校的教材是最常见的科普读物。用这个科普的定义,才是可验证,可重复的科学定义。“科学家”是没有严格定义的,科普读物也不需要科学家去写!
有人这样定义科普:“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爱因斯坦就用这种方法“普及”他的相对论:“一个人坐在火炉旁五分钟,他感觉象过了一个小时;一个男人与他喜欢的姑娘聊天,一个小时,他感觉过了五分钟。所以说时间是相对的。”确实采用了公众易于理解的说法,但这是错误的!科学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科学定义的时间,就是所有参照系都同意的统一时间,否则就不是科学时间。科学精神,就是质疑一切的态度,不论话是谁说的,只有不出现例外情况,我们才承认它是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