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初三数学上册期中必考知识点
扩展阅读
儿童术后吃什么排便 2024-11-05 20:58:37

初三数学上册期中必考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2-07-25 14:26:55

‘壹’ 人教版初三上册数学各章节重要知识点归纳(推荐下载)

主要知识点二次根式。

一般地,形如√a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当a≥0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当a小于0时,√a的值为纯虚数(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中,若根号下为负数,则方程有两个共轭虚根)。

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主要方法是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或直观地观察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根指数2,且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分母,被开方数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后再观察。

最简二次根式

最简二次根式条件: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或字母,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可化为平方数或平方式的因数或因式。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二次根式

‘贰’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形如a
(0a)的式子为二次根式;
性质:a
(0a)是一个非负数;

02
aaa


02
aaa

2 二次根式的乘除: 0,0

baabba;

0,0
bab
ab
a。
3 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4 海伦-秦九韶公式:)
)()((cpbpppS
,S是三角形的面积,
p为2
c
bap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是2的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 公式法:a
acbbx242



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 3 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韦达定理:设21,xx是方程02cbxax的两个根,那么有

初三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a
cxxa
bxx


2121
,
第三章 旋转 1 图形的旋转
旋转: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 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
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
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第四章 圆
1 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 2 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
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 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

对的弦也相等。
4 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
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
所对的弦是直径。
5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
rd
点在圆上 d=r 点在圆内 d<r
定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外接圆的
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 d<r 相切 d=r 相离 d>r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圆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
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

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为它的内切圆,
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为三角形的内心。
7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 d>R+r 外切 d=R+r 相交 R-r<d<R+r 内切 d=R-r 内含 d<R-r 8 正多边形和圆
正多边形的中心:外接圆的圆心 正多边形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没边所对的圆心角 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中心到一边的距离 9 弧长和扇形面积 弧长 180
rnl

扇形面积:360
2
rnS
10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侧面积: 全面积
11 (附加)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

第五章 概率初步
1 概率意义: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nm
稳定在
某个常数p附近,则常数p叫做事件A的概率。
2 用列举法求概率
一般的,在一次试验中,有n中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概率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中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是p(A)=
n
m

‘叁’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如下: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2、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3、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相关概念,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线距离。

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5、矩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肆’ 数学中考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数学中考知识点如下:

1、绝对值:绝对值是指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求n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看作a的n次乘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3、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4、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5、除法的估算方法是多样的,通常我们将被除数(三位数)看成一个接近它的整百整十数,除数(一位数)不变,然后计算。或者按照乘法口诀把被除数估成一个合适的数,再计算。

‘伍’ 九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九年级数学分为代数、几何两个部分。

代数内容有二次函数,统计初步二章;几何内容有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比、圆与正多边形三章。初三数学的学习,是以前两年数学学习为基础的,是对已学知识的加深、拓宽、综合与延续,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

相信很多同学已经体会到这样一件事,就是初一的数学比小学难,初二的数学比初一的数学更难,初三的数学已经有同学上课听不懂,盯着黑板发呆的人不少。

初三数学是以前两年的学习内容为基础的,可以用来复习、巩固相关的内容,同时新知识的学习常常由旧知识引入或要用到前面所学过的内容,甚至是已有知识的综合、提高与延续。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便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其实,要学好初中数学,初一的时候一定要打好基础,初二的时候成绩要稳得住,初三复习阶段需要多总结错题,这样中考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初三数学,我给大家分享一份初三数学上册的全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份资料能够补上孩子的不足,好好利用这份资料就会在开学考试的时候考出好成绩。正好现在有时间,好好学习吧!

‘陆’ 初中数学常考知识点有哪些

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化成一般形式ax²+bx+c=0(a≠0)。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特殊三角函数值,圆的基本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等。
2、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化成一般形式ax²+bx+c=0(a≠0)。其中ax²叫作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叫作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叫作常数项。
3、特殊三角函数
特殊三角函数值一般指在30°,45°,60°等角的三角函数值。这些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是经常用到的。并且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可以求出一些其他角度的三角函数值。cos30°=1,tan45°=1。
4、圆的基本性质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柒’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本次期末考试一共考查九上全书和九下一二章的内容,这些内容是:证明(二)、证明(三)、一元二次方程,视图与投影,反比例函数,频数与频率,三角函数,二次函数。
我的复习计划大致分三轮:
第一轮:将各章内容分类划分,细化各章知识点,采取学生先自主复习,作出复习手抄报,让学生总结各章重点及难点,以及本章中的重点例题和练习题,再利用上课时间对学生的总结全面细化,弥补其不足之处,提高复习效率,达到学生看见题目能够自己分析出考查哪章节知识点的目的。主要将各章内容分成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三角函数;
第二部分: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部分:频数与频率
第四部分: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
其中一、二部分为重点,三四部分在习题中同时展开复习,大致需要一个星期时间。
第二轮:通过这次考试的题型有针对性地复习,利用教研活动各校所出模拟试题,整理分类,分为以下专题展开:
一、填空选择专题,全面考察各章细小知识点;
二、几何及三角函数专题;
三、二次函数及动点专题。
由于这些类型的题目是学生感到有难度,且在考试中最易丢分的题目,因此特别针对这些内容作专题训练,以强化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大致四天左右时间。
第三轮:综合检测,选取三至四份质量比较高的综合试题,对学生进行实战练习,全面考查复习成果,讲评中注意精讲,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捌’ 初三的数学知识点

一、相似三角形(7个考点)

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核要求:

(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

(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3: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考点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并能较好地应用。

考点5:三角形的重心

考核要求:知道重心的定义并初步应用。

二、锐角函数值(2个考点)

考点7: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比值。

考点8: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

(2)会用锐角互余、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等解直角三角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尤其应当熟练运用特殊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解直角三角形。

三、二次函数(4个考点)

考点9: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

考核要求:

(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

(2)知道常值函数;

(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的意义。

考点10: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核要求:

(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考点11: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考核要求:

(1)知道函数图像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

(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会画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

考点12: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

(1)借助图像的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之间的联系;

(2)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并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注意:

(1)解题时要

‘玖’ 初三数学基础知识点有哪些

初三数学基础知识点:

一、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1、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O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降次的主要陷阱在于消除了一个带X公因式时回头检验。

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变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4、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2、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三、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如:y=2x2+3x+4;

2、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a≠0),如:y=2(x-5)2+3;

3、两根式:y=a(x-x1)(x-x2)(a≠0,x1,x2是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横坐标),如:y=2(x-1)(x+3)。

‘拾’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知识点

一、相似三角形(7个考点)

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比的意义、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考核要求:

(1)理解相似形的概念;

(2)掌握相似图形的特点以及相似比的意义,能将已知图形按照要求放大和缩小。

考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有关定理

考核要求:理解并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一些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

注意:被判定平行的一边不可以作为条件中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使用。

考点3: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考核要求: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为基础,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考点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考核要求: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包括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并能较好地应用。

二、锐角三角比(2个考点)

考点5:锐角三角比(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比值。

考点6: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

(2)会用锐角互余、锐角三角比和勾股定理等解直角三角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尤其应当熟练运用特殊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解直角三角形。

三、二次函数(4个考点)

考点7: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有关概念,函数的表示法,常值函数

(1)通过实例认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知道函数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等概念;

(2)知道常值函数;

(3)知道函数的表示方法,知道符号的意义。

考点8: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2)在求函数解析式中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

注意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一设、二代、三列、四还原。

考点9:画二次函数的图像

(1)知道函数图像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

(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会画二次函数的大致图像。

考点10: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基本性质

(1)借助图像的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建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直线之间的联系;

(2)会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并说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注意:

(1)解题时要数形结合;

(2)二次函数的平移要化成顶点式。

四、圆的相关概念(6个考点)

考点11: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

考核要求:清楚地认识圆心角、弦、弦心距的概念,并会用这些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12: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考核要求:认清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在理解有关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的定理及其推论的基础上,运用定理进行初步的几何计算和几何证明。

考点13: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是圆这一板块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考点14: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从与之间的关系和交点的个数这两个侧面来反映。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常需要分类讨论求解。

考点15: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考核要求:熟悉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半径、边心距、中心角、外角和),并能熟练地运用正多边形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在正多边形的计算中,常常利用正多边形的半径、边心距和边长的一半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将正多边形的计算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五、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9个考点)

考点16: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知道确定事件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关系;

(2)能区分简单生活事件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考点17: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的概率

(1)知道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能判断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事件的大小并排出大小顺序;

(2)知道概率的含义和表示符号,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和随机事件概率的取值范围;

(3)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1)在给可能性的大小排序前可先用“一定发生”、“很有可能发生”、“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一定不会发生”等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事件的概率是确定的常数,而概率是不确定的,可是近似值,与试验的次数的多少有关,只有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才能更精确。

考点18: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问题及概率计算

考核要求

(1)理解等可能试验的概念,会用等可能试验中事件概率计算公式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会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区域面积之比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3)形成对概率的初步认识,了解机会与风险、规则公平性与决策合理性等简单概率问题。

(1)计算前要先确定是否为可能事件;

(2)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方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过程中要将所有等可能情况考虑完整。

考点19: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

(1)知道数据整理分析的意义,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收集数据的方法及其区别;

(2)结合有关代数、几何的内容,掌握用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等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通过图表获取有关信息。

考点20:统计的含义

(1)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一般研究过程;

(2)认识个体、总体和样本的区别,了解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考点21: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

(1)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注意:在计算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时要防止数据漏抄、重抄、错抄等错误现象,提高运算准确率。

考点22: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

(1)知道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并能用于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1)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值时,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求中位数之前必须先将数据排序。

考点23:频数、频率的意义,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1)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掌握频数、频率和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2)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解题时要注意:频数、频率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但也存在差别:在同一个问题中,频数反映的是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所有频数之和是试验的总次数;频率反映的是对象频繁出现的相对数据,所有的频率之和是1.

考点24: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应用

(1)了解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意计算及其应用,并掌握其概念和计算方法;

(2)正确理解样本数据的特征和数据的代表,能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3)能将多个图表结合起来,综合处理图表提供的数据,会利用各种统计量来进行推理和分析,研究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中问题,然后作出合理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