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幼儿园小班专业知识新生入园
扩展阅读
西藏少儿教育哪里不错 2025-01-16 10:51:12
防灾救灾基础知识大全 2025-01-16 10:49:35

幼儿园小班专业知识新生入园

发布时间: 2022-07-24 19:58:44

Ⅰ 小班新生入园准备物品有哪些

上幼儿园需要准备的物品:

1、衣物:最好准备1-2套干净衣物,以备不时之需。宝宝年幼,很容易将衣服弄脏或弄湿,这时老师就可以拿出备用衣物给宝宝换上了。建议准备易于穿脱的衣物,避免背带裤和不易穿脱的裙子,女宝宝的衣服上不要有过多的饰物,男宝宝不要穿带拉链的裤子,防止夹伤。

2、水杯:有的宝宝可能不会自己主动喝水,家长可以请老师帮忙定时提醒,让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3、餐具:如果幼儿园没有配备统一的餐具,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套和家中一样的餐具,以便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4、书包:建议带着宝宝一起去购买,让他来挑选买哪一个。宝宝每天背着自己可爱的小书包去幼儿园,自然增加了对幼儿园的好感。注意在书包上绣上宝宝的名字,方便取放。

5、文具:文具不需要很齐全,因为有的幼儿园会统一配备。家长应事先问一下老师,再做准备。如果真的无法确定,可以购买一些最基本的,包括本子、橡皮、文具袋(盒)和笔(铅笔、画笔都需要)等,然后贴上宝宝的名字。

6、被子:可以准备薄厚各一条,另外也可以再买一个毛毯子,换季时使用方便。

7、枕头:枕头可以依照家中枕头的尺寸购买,也可以准备薄厚各一个,当然一直用一个也没有关系。

8、床垫:一定要事先确定好尺寸再购买,最好再搭配一张凉席一起买,夏天时用就不会太热了。

上幼儿园需要出示的证明证件材料:

1、户口本:部分重点幼儿园会要求是本区内的户口。

注:一般公立幼儿园今年只招收片内孩子,就近入园。外片的或者不属于该幼儿园招生范围的有点难。

2、出生证:这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准备。

注:这个非常重要,孩子上小学也需要出示这个出生证明,所以一定要办理哦。

3、独生子女证:一般好的幼儿园会优先考虑独生子女,如果没有,出示二胎证明也是可以的。

注:独生子女证在幼升小的时候学校会优先考虑这个,不准备要二胎的话,尽量先把独生子女证办理下来。

4、幼儿户口所在地房产证或者房屋居住证明:有些幼儿园会要求房屋租赁需要三年以上。

5、免疫预防接种证。

6、一寸彩色近照1张以上。

7、如果是幼儿园单位职工子女,具体按照幼儿园要求。

1、宝宝入园前,家长一定要先让孩子精神上做好准备,只有心里接受了,才能更好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

2、在购买物品前,请先询问幼儿园以及有经验的家长(最好是同一个幼儿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在宝宝所有用品上都做标记,可以绣上或者贴上班级和姓名,便于宝宝辨认、取放。

Ⅱ 如何开展小班新入园幼儿的心理安全教育

三岁幼儿即将进入幼儿园大集体,开始了迈向社会的第一步。由于刚入园的孩子身心稚嫩、适应能力差,教师在生活上的细心呵护及对幼儿入园初期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
一、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是一种强烈的心理不适现象,主要表现为幼儿哭闹、心里不安、饭食减少、睡眠不安、情绪不稳、不愿上幼儿园、生病等现象,影响了幼儿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一般持续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年轻的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方法,加上老人的溺爱,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小班新生幼儿更由于不熟悉幼儿园、教师和小伙伴,缺少心理安全感、不适应集体生活等原因,造成了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现象的发生。幼儿反复的哭闹,影响了家长的工作,耽误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也让小班教师产生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工作负担。
二、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研究的实践与组织方法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不仅注重幼儿的身体安全,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安全。那么如何消除幼儿的心理不安与焦虑情绪,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帮助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使家长安心工作呢?这也成为了幼儿园开展教育技术创新研究的重点内容。我园通过开展两个学期形式多样的幼儿心理安全教育创新研究工作,在反复探索、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并最终形成了一套幼儿心理安全教育技术创新研究实施方案。
1.把秋季小班幼儿的招生、入园工作提前到四月初进行。邀请家长、幼儿参观幼儿园,使他们熟悉环境、熟悉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向家长发放家庭教育方法宣传单,使家长在幼儿园的引领下,利用9月开学前5个月的充足时间,在家中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有针对的培养。向家长推荐优秀教育书籍,如《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童年的秘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教育是慢的艺术》等,丰富家长的育儿理念。
2.在四月中旬召开新生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包括环境设施、园所的文化理念、教学工作内容、一日作息时间、幼儿膳食制作等,使家长对幼儿园有全面的了解,消除陌生感,拉近家园距离。
3.在四月下旬召开新生家长学校活动。活动中向家长宣传小班幼儿的具体教育方法,对家长进行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手口足病防控和“七步洗手法”的学习让家长朋友非常受益,改变了部分家长朋友的家庭卫生习惯与意识。
4.在四、五、六月适时邀请家长带领幼儿来园参与活动。活动主要包括幼儿园每月的互动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庆六一活动等,旨在帮助家长和幼儿了解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及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常规。
5.六、七月份针对幼儿的特点设计专门的幼儿体能游戏活动。开展游戏主要是训练幼儿听口令做动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6.八月份开展新生“试班约谈活动”。把幼儿分成5人一个小组,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请爸爸妈妈带着幼儿按照分组来到自己的教室。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教室,认识各种物品,与自己的教师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与沟通。5人一组的超小班额入园亲子活动保证了每个幼儿都有充足的时间与教师交流,教师也能更有效地指导幼儿在教室中的活动,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入园后的常规内容。
7.在九月一日新生正式入园后,开展“亲子陪伴活动”。请家长全天陪同幼儿在园学习与生活。教师及时对每个幼儿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与建议,通过每日早晚口头交流、网络交流的形式,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促进幼儿快乐入园。
三、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的研究成果
我园开展的幼儿心理教育技术创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幼儿的自理能力、适应与交往能力明显提高,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缩短了幼儿入园适应的时间。小班新入园幼儿患病率下降了,出勤率提高了。幼儿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哭闹生病现象减少了,家长工作安心了。教师对幼儿无微不至,将其生活与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幼儿可喜的进步,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原来,宝宝离开妈妈也能生活如此精彩。
通过研究,我园形成了一套针对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案、活动流程资料,教师开展小班新生入园心理教育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为今后的新生入园工作提供了更便捷、更有效的疏导方法,让其在更短的时间里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小班新入园幼儿的心理安全教育创新研究活动也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文化内涵。全面、优质的教育服务扩大了我园作为胜利石油管理局十佳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力,产生了良好而深远的社会效益。
新生入园工作的开展任重而道远,社会与科学的进步对幼儿园新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也将提出更高、更细致的要求。今后,幼儿园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活动,期待教师、家长共同学习进步,为幼儿开辟一片爱的天空。

Ⅲ 新入园幼儿的概念

新入园幼儿的概念细说“初入园宝宝”

小编絮语:宝宝长大了,可以进幼儿园了,当看到自己的小宝宝一摇一摆地走向人生新的阶段,作为父母,是否有种油然而生的骄傲感呢?但是,这个时候,也更需要父母注意潜伏在孩子身边的危机——“初入园焦虑”。
“初入园焦虑”很普遍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转折期,当他走出围着他转的家庭,走进集体,开始了他的新生活时,由于幼儿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对初入园的孩子而言,幼儿园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孩子心理上难免会有起伏、跌宕,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往往就是这时产生的。
幼儿入园焦虑一般为分离性焦虑,持续时间通常是1—3个月。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神经质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肚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症状马上消失。孩子这些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如不及时加以纠正,会严重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
孩子年龄太小,是他们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症结所在。3岁左右的孩子对亲近的家人、熟悉的环境有很强的依赖。上了幼儿园,意味着他们平生第一次要从父母身边、从温暖的家里离开,这时,孩子的内心是焦虑的、彷徨的、胆怯的。
“初入园问题宝宝”之大哭大闹型
小明是一个体弱多病的男孩,初入园三天以来,他一直大哭大闹,还闹绝食,不停地喊着从小领养他的保姆的名字。老师上前抚慰他时,他就用踢、推等攻击性行为发泄不满。妈妈来接他时,他紧紧地抱着妈妈不放,边哭边喊:“妈妈不要走,我不要上幼儿园!”
老师的对策:

1、做游戏。教师都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转换他的注意点,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和教师亲近起来了,这有助于消除孩子对教师的恐惧和陌生感。
2、扮演妈妈。对特别依赖妈妈的孩子,教师不妨有意识地扮演妈妈的角色,让孩子感觉一切如常,好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消除孩子与妈妈分离的恐惧、焦虑和不安。

“初入园问题宝宝”之孤僻沉默型
到幼儿园来的第一天,小乖的眼睛一直红红的,眼泪时不时地要往下掉,显得很孤僻。她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活动;不愿意睡午觉,要求把自己的小床和小朋友的分开,搬到另一个房间去;小朋友主动找她玩,她也“坚决”拒绝和小朋友亲近,独自一人躲起来哭。
老师的对策:

1、主动聊天。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每天都主动找这类孤僻沉默的孩子聊天。
2、帮助孩子找一个性格开朗的小伙伴。

3、立刻表扬。发现这类孩子的点滴愉快情绪,老师应该立刻在大家面前表扬、鼓励她,让她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并表达出来。

4、单独游戏。对于不愿意和小朋友做游戏的孩子,老师不妨把自己转换成孩子的角色,单独和他做游戏,激发他和别人共同游戏的兴趣。然后老师再慢慢离开,换上其他小伙伴和他继续做游戏,让他感受和同龄孩子游戏的快乐,促使他主动寻找小伙伴,渐渐摆脱孤僻,有自己的好朋友。

“初入园问题宝宝”之特殊嗜好型
症状:

小龙年龄和其他孩子差不多,却有一个很“幼稚”的习惯:迟迟不能断奶,时时刻刻必须含着奶瓶,游戏、学习、睡觉他没一刻离得开奶瓶。小龙父母为了给他断奶花了很大的功夫,甚至把他托付给了专职保姆

Ⅳ 上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应知应会有哪些

一、心理上的准备:引发宝宝入园的愿望。在宝宝入园前可以多给宝宝描述一些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园里有很多新玩具,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你,会有许多的小朋友和你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多有趣呀!只有长大了的听话的小朋友才能上幼儿园。常常带宝宝到幼儿园所参观哥哥姐姐的学习活动,感受幼儿园的活动气氛,当然最好选择宝宝将要上的幼儿园,让宝宝知道自己长大了,就要和哥哥姐姐一样上幼儿园了。使宝宝对幼儿园有一个初步的美好的印象,对上幼儿园持企盼、快乐的情绪。千万不要这样说;“你再淘气,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你。”另外,家长也应该放松心情,不要自己就把宝宝上幼儿园看得很紧张,这样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使宝宝也对上幼儿园有一种抵触心理,增加宝宝入园适应期的难度。二、行为习惯上的准备:1、教宝宝学会自己吃饭(虽然班上的老师会给宝宝喂饭,但不能让宝宝等着老师来喂,自己吃一些老师喂一些,有助于宝宝早日独立进餐),要上厕所能及时告诉老师(新生入园老师会帮助宝宝上厕所),能够自己穿脱衣服(当然不是要求宝宝自己能够做到
完全会穿,只是希望宝宝能有自己来做的欲望,这样在幼儿园里宝宝很快就能学会许多本领)。2、早睡早起,养成午睡的习惯。3、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时带宝宝外出活动时就可鼓励宝宝主动与别的宝宝一起玩耍,教给宝宝与人相处的方法。三、一些有利于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建议:1、同一社区或同一住宅附近有相同年龄的宝宝,如果宝宝们经常在一起玩耍的,爸爸妈妈们可以沟通交流一下想让宝宝上哪个幼儿园,如上同一所幼儿园,可以申请让宝宝们分在一个班,这样宝宝在入园时有熟悉的同伴,可以减少入园分离焦虑情绪,较快适应。2、如您为宝宝选择的幼儿园有开暑假班,可以让宝宝去适应一下,如:上午送去半天,中午接回家,慢慢过渡到送去一整天。3、入园后,及时与老师沟通,向老师详细介绍宝宝的一切情况如:兴趣、爱好、喜欢的玩具、饮食习惯、性格特点、疾病史等。

Ⅳ 1、小班幼儿新生入园,有几种表现

又是一年九月到了,又到新生入园之时。
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一场“激战”。开学初,孩子大哭大闹,家长悄悄抹泪。许多家长总爱从窗口“窥视”孩子的活动,宁可上班迟到,也要趴在窗外看孩子几眼。有时,孩子的背影早已消失在走廊尽头,也许孩子早已投人到五彩缤纷的游戏中了,家长的“凝望却还延续着。有的伸长了脖子,有的踮起脚尖,但大多都咧着嘴,表情严肃。面对孩子的初入园,家长的眼神里,含着担心与不舍……
一般来说,入园初期的第一周到第四周,是孩子的分离焦虑期,孩子会有种种不适应。具体表现有:1.不肯入园,肆意哭闹。2.默默无闻,尾随老师。3.要妈妈,要回家。4.胃口不好,睡不安稳。
原因分析:为什么孩子会在入园初期表现出上述各种让人心痛、不安的变化呢?这是因为,孩子上幼儿园,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接触新老师、新伙伴,他们感到紧张,产生失落、惧怕、不安全的感觉。这时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就会产生“分离焦虑”。
原因之一:与亲人较长时间的分离。
孩子对亲人(尤其是妈妈)有着强烈的依恋感。当他们第一次较长时间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时,就会缺乏安全感,担心妈妈不来接(孩子问得最多的是一句“妈妈来吗”),从而产生分离焦虑。这既是他们对自己亲人与家庭生活的依恋,也是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体现。
原因之二: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孩子生活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孩子入园后,交往对象由伴他成长的家人变成了陌生的老师和同伴,这就使得孩子的安全感受到很大的冲击,而他们没有经验应付这种变化,继而产生焦虑情绪。
原因之三:日常行为规则的改变。
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显着改变就是行为规则的改变。孩子在家庭中的活动内容、方式、范围、时间等都相对自由,生活比较灵活、随意,而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一定的常规要求,这对孩子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孩子对新环境、新规则产生不适应感和不安全感,出现焦虑情绪。
给家长的建议:
入园初期,孩子的生活环境与看护人都发生了变化,孩子需要有过程来适应新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理会出现不平衡,生理上也会出现不适应。幼小的孩子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这种感受与不适应,便会用哭闹、打滚、拒绝吃东西、拒绝亲人爱抚等方式来发泄自己的失落感和不安全感。
了解并明白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之后,我们就知道,每个孩子都会产生分离焦虑。这是他们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必经的一个过程,只是每个孩子的表现特点不一、持续时间不等罢了。分离焦虑如果没有得到很好地缓解,将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家长可
以尝试以下做法:
1.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一是在孩子入园前,多向孩子进行正面的暗示,告诉孩子:长大了就要上幼儿园、幼儿园里每个老师都很喜欢小朋友,幼儿园里有很多小伙伴,幼儿园里还有很多玩具,幼儿园里很好玩…,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上幼儿园的益处。二是在孩子入园前,家人多带孩子到幼儿园熟悉环境、看看幼儿园的哥哥姐姐以及他们开展的一些活动,使孩子对幼儿园不感到陌生,激发他们上幼儿园的欲望。
2.积极配合幼儿园,尽量缩短孩子的“焦虑期”。
当孩子出现分离焦虑中的异常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宽心,千万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流泪或者指责幼儿园;要积极主动地与幼儿园沟通,配合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坚持送孩子入园,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相信幼儿园老师会用真情真爱关注您的孩子,相信老师会有很多办法逐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适应集体环境。当孩子感受到幼儿园的老师很关爱他,他又熟悉了幼儿园的环境,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规律,并为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所吸引,与小伙伴们结下友谊之后,就会结束这种分离焦虑,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Ⅵ 如何做好小班幼儿入园的教育工作

对新入园幼儿的教育、引导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每年新入园的幼儿在开学的一段时间都会有哭闹现象,特别是小班幼儿,因为他们年龄小,又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身边,接触新的事物,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势必会有担心、恐慌;就会哭闹,会有一段不适应期。当我们成人离开熟悉的环境换一个环境都会有不适应感,更何况是3岁的孩子。如何更好地促进、帮助安抚新入园的幼儿适应新环境和人,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更快地渡过适应期,现将我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1、在新生刚入园的时候,给他们找朋友,比如住在一起的、认识的。如果不认识就让尽快熟悉认识,介绍他们之间的姓名,让他们成为朋友。接下来要让他们熟悉老师、告诉他们老师姓什么,是什么老师。每天早上微笑着站在门口接他们,给他们一种亲切感。
2、熟悉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带他们参观幼儿园
,让他们看看幼儿园的新玩具,看小朋友们的上课、游戏、活动、做操,引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告诉他们来幼儿园要干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放学。
3、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从坐姿、吃饭、上厕所、等一些日常的生活习惯入手。新生幼儿由于年龄小,在家基本上生活都不能自理,由父母或是爷爷奶奶包办了,所以来到幼儿园许多事情要自己做容易导致孩子的哭闹。所以训练他们简单的常规可以使孩子有一种成就感、新鲜感。如给座位、毛巾、杯架贴上标记或是照片,让他们先找到标记,然后让他们根据标记找到自己的座位、毛巾、杯子。最后让他们按标记取物品。这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即训练了常规,又让他们动静交替,转移他们的视线,从而调动他们的情绪,达到稳定的效果。
4、在生活方面多些耐心与细心。新入园孩子很多事情都不会做,不会自己吃饭、上厕所、穿衣服、穿鞋子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在引导他们的同时多些耐心与细心。比如教他们上厕所、教他们吃饭要不厌其烦,多说多帮助。在平时多留意观察适应力差、动手能力差的幼儿。让他们觉得老师与父母一样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从心里依赖老师、信任老师。

Ⅶ 浅谈小班新生幼儿如何快速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小班新生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个体活动走向幼儿园集体活动的第一步。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幼儿会感到陌生、不习惯而产生担心、恐惧的心理,在刚开始入园会出现哭闹、逃跑、不进教室等现象,从而导致教师无法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如何帮助幼儿克服由于环境的转变而带来的不安,尽快地稳定情绪,快速而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不仅是家长们的愿望,也是幼儿园老师费尽心思要做好的工作。通过开校这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认为: 一、在幼儿入园前教师要做好幼儿入园的准备工作 1.小班新生幼儿报名可以提前几天。在新生幼儿报名时教师要和幼儿、家长做一些简单的交流,初步了解幼儿的一些基本情况;还要告知新生幼儿家长及早为幼儿做好幼儿所需的物质准备,并及早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 2.让幼儿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入园前,可让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玩玩幼儿园的大型玩具,熟悉幼儿园;到班里看看、玩玩,熟悉老师;让幼儿产生对幼儿园和老师的喜爱之情,消除幼儿入园时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恐惧心理。 3.在幼儿入园前一天班里要召开小班新入园幼儿家长会,向家长发放家长须知。告知家长在幼儿来园前,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做好幼儿的思想工作,不要采用强迫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愉快地来园,并允许幼儿带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在幼儿园里玩耍;强调家长早上送幼儿时,必须把幼儿交给本班老师,无论幼儿怎样哭闹,希望家长信任老师,下决心与幼儿分手,不要在园内逗留;离园时请家长按时来接幼儿,以免让幼儿感到不安。 二、教师要在新幼儿入园前做好一切物质准备和迎接新幼儿的思想准备 三、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幼儿尽快融入集体生活中 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幼儿老师要适当地进行教育,还要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这就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玩”是幼儿的天性,滑滑梯、荡荡椅、唱歌、跳舞、画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因此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玩滑梯、荡椅,教一些幼儿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律动、诗歌、故事、舞蹈。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四、重视幼儿的来园与离园 幼儿来园与离园是初入园幼儿哭闹的重点时段,这两个阶段会对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老师要通过幼儿入园前的了解准备,在幼儿入园时叫出每一个幼儿的名字,最好是能叫出幼儿的小名,这样能让幼儿感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亲切,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和学习。在离园时,老师可抽出时间和家长进行交流,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一方面可以缓解幼儿焦虑的心情,让幼儿感到老师和家长是朋友。要与幼儿进行简单的道别,抚摸幼儿的头,点头微笑着说再见,或者对当天幼儿的进步给予物质奖励,这样对第二天幼儿的入园会有很大的好处。 五、幼儿进餐时的组织与培养 小班新生幼儿进餐是比较让老师头疼的事情。由于幼儿手部肌肉的发展还不很协调,进餐时掉饭粒、翻饭碗的现象时有发生。进餐时,对于那些使用餐具有困难或进餐习惯极不好的幼儿,老师可以一边喂饭,一边适时地教给他正确的进餐方法,鼓励幼儿自己进餐,不时地提醒幼儿正确的进餐方法和良好的进餐习惯,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六、幼儿午睡时的照顾和习惯的养成 小班新生幼儿入园后,往往会被新鲜的环境、玩具所吸引而暂时忘却对家人的思念,但一到午睡时间,他们又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情绪,有的甚至哭闹着要回家。这种强烈的对家人的情感依赖以及对老师的排斥,使幼儿不愿午睡,甚至惧怕午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使幼儿尽量在较短的时间适应午睡。刚开始可允许个别哭闹厉害的幼儿在他的小床上自由玩一会,有点困了,再由老师抚拍着使其入睡。还可以让幼儿抱着自己喜爱的玩具入睡,也可以为幼儿讲故事或者播放摇篮曲,让幼儿安静入睡。在睡眠过程中,老师应留心观察,一旦发现幼儿惊醒,应在第一时间来到幼儿床边,再轻轻哄拍幼儿使其继续入睡。 七、幼儿入厕习惯的培养 幼儿刚入园容易出现尿裤子、尿床等情况。有的幼儿因为贪玩忘记了入厕,有的幼儿则是害怕老师不敢说要入厕,有的幼儿到了幼儿园里不会蹲便池,有的幼儿睡得太沉等,对于这些情况老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培养。首先,应定时组织幼儿入厕,尤其是对于贪玩的幼儿和睡得较沉的幼儿,应个别提醒。其次,对于不会蹲便的幼儿,教师要耐心地教幼儿怎样蹲便池,还可以陪同他一起入厕,在旁边扶着幼儿给其鼓励。 总之,新生幼儿入园教师一定要亲切地接待,对幼儿的照顾要细心,组织幼儿的活动准备要充分,这样幼儿就会很快地将哭闹情绪转移到老师的活动上,他们就会天天喜欢上幼儿园。

Ⅷ 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应注意什么

刚刚入园的孩子都免不了要哭闹。绝大多数幼儿入园都要经历哭闹这一阶段。有的家长见到孩子哭闹便手足无措,有的家长在门外徘徊观望,不愿离去;有的家长采取哄骗战术:“妈妈不走,在外面等着你!”有的家长与孩子一起抱头痛哭,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孩子哭闹而终止送园。 幼儿园是孩子踏上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宝宝们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爸爸妈妈,独自面对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稚嫩的心灵中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哭,是孩子发泄情绪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幼儿不良情绪的排遣,因而,幼儿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哭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幼儿的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每个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新入园幼儿半个月左右便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当然,也有个别孩子入园一天都不哭,还有的幼儿适应期长达一个月,甚至半年。 影响幼儿哭闹的因素: 1、有无伙伴。如果有认识的小伙伴和孩子在一个班,会大大降低孩子的分离焦虑。 2、情绪感染。孩子的情绪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大部分孩子哭闹,孩子也会跟着哭闹。如果大部分孩子情绪很稳定,孩子也不会哭得很厉害。另外,家长的情绪对孩子影响也很大,因而,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入园时高兴地与幼儿分别。 3、性格特征。一般来说,性格内向的孩子入园适应的时间相对较长,而性格开朗的幼儿适应则比较快。 1、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幼儿入园的适应过程要经过几个阶段,从与家长的依恋,到与老师的依恋,再到与固定的几个小朋友的依恋,最后是与大多数小朋友的依恋关系的建立。所以,与教师的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幼儿入园适应的第一步。在孩子哭的时候,我们会拥抱孩子,在生活上照顾孩子,让孩子在园的每个环节都能体会到老师的爱,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打好入园适应的基础。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我们会通过玩具,歌曲,故事等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是极容易分散的,有东西玩着,便会降低他们的分离焦虑。 3、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体验到幼儿园生活是快乐的,以愉快的情绪感染幼儿,使孩子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 1、坚持入园。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哭便心疼,不送了,抱着下次再送的心理回家。这极容易助长孩子哭闹的习惯,因为他觉得哭能达到不上幼儿园的目的。 2 、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幼儿。家长见到孩子哭,绝不能和孩子一起哭,这样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 3、可以用奖励的方法,买些孩子喜欢的小奖品,使用一定的物质刺激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同时,孩子入园时也可以带一些平时孩子喜欢的小玩具来。这会给孩子一个心理寄托,使孩子适应的过程更加顺利。 4、千万不能用上幼儿园来吓唬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不听话送你上幼儿园!”这会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不好的。更不要对孩子说:“你哭,我就不来接你了!”这么大的孩子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他会记住你不来接他,从而加剧分离焦虑。 5、把孩子的行为习惯及时反馈给老师,使老师更了解您的孩子,便于老师开展工作.同时,这一过程很容易反复,家长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来面对它。 6、扩大孩子的交友范围,提高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孩子有了伙伴,就会喜欢上幼儿园。问及很多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都是小朋友们不跟他玩。因此,家长要多带孩子和同龄孩子接触,并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交朋友的方法。扩大孩子的社会交往范围。 总之,幼儿的入园适应过程是幼儿适应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家园紧密合作起来,为孩子顺利走向社会铺好第一块奠基石

Ⅸ 幼儿入园环节的规范

入园晨检环节的常规管理
(一)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1)教师提前到校,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
(2)检查幼儿图书、玩具等活动材料是否充足、适宜,是否摆放整齐,为幼儿来园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教师更换工作服,做好室内外清洁卫生工作,用消毒水和清水将晨检台擦干净。
(4)放好晨检用品,备好各班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记录簿、幼儿家长委托吃药记录簿。

(二)幼儿入园时的接待工作
(1)教师要主动、热情、礼貌地问候幼儿,协助幼儿清洁双手,观察、了解幼儿的情绪和身体状况,特别要关注患病儿、体弱儿,并及时清点人数,做好点名记录。
(2)教师要热情接待家长,与家长做好交接手续,并和家长进行简单、必要的交流,记录家长反映的特殊情况,如幼儿是否生病,是否需要服药等等。教师要对特殊情况的幼儿加以特殊关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通知家长。
(三)幼儿入园时的晨检工作
晨检工作是由幼儿园内保健老师和班级老师共同完成,保健老师负责园门口的初次晨检,班级老师负责幼儿进班的二次晨检。
1.晨检工作的具体步骤
一问:向家长询问孩子的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从而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
二看:看幼儿的面色、精神状态,以及幼儿五官、咽喉、腮部、裸露在外的皮肤等有无异常及某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对有可疑症状的及时告知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排查诊治,待幼儿痊愈且隔离期满后方可返回。
三摸:幼儿入园时保健老师用手触摸幼儿的额头,初步辨别有无发热现象,对可疑的幼儿用体温测量仪器测量体温。若发现幼儿发热,保健老师首先应了解幼儿发热的原因,有无到医院就诊,如果没有应说服家长带幼儿到医院就诊或回家休息。
四查:检查孩子有无携带危险物品。常见危险的物品包括小珠子、玻璃片、带尖的玩具等;幼儿不宜的食品有:瓜子、口香糖、果冻等。若老师发现上述物品和食品应交由家长带回,或者暂时由老师保管,离园时由家长带回,并做好家长与幼儿的安全宣传与教育。
五登记:登记晨检中发现异常的幼儿和处理方法,并把情况反馈给班级,对这些幼儿进行追踪观察。
2.做好晨检工作的方法
(1)保健老师晨检工作时的姿态。晨检老师应主动、热情地问候幼儿,给家长以及幼儿传递被尊重和被爱的呵护,让家长放心、信任幼儿园。
(2)每日晨检过程中幼儿的配合。保健老师应每天按照惯例要求幼儿进园时要主动参与晨检,特别是新入园的幼儿。班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课,告知幼儿养成每日晨检的一个良好的习惯以及为什么晨检,周而复始,幼儿就会积极参与进来。
(3)和家长有效的沟通。晨检是保健老师和家长就有关幼儿健康问题有效沟通的最好时机,有效的沟通可以预防许多意外情况的发生。

(4)晨检时的幼儿管理。保健老师每日在幼儿园门口晨检时,要准备红、黄、绿三种牌子,方便进班后班级教师对幼儿的管理。绿色牌子提示幼儿一切正常,红色牌子提示幼儿不能进班,黄色牌子提示幼儿今天需要特别关注,没有牌子的幼儿是未进行晨检的,班级教师不予接收。同时,保健老师对在晨检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要进行及时、详实地登记,并在一日观察中重点留意特殊幼儿的健康状况。
四、入园晨检环节的安全管理
(一)常见的安全隐患
(1)幼儿入园时可能会将外界病菌带入园中,由于幼儿免疫力较低,流行病、传染病在幼儿园的发生几率很高。
(2)幼儿携带危险物品,导致的呛噎、窒息等事件屡见不鲜。
(3)一些幼儿园的晨检流于形式,形同虚设、粗枝大叶,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二)安全管理要点
(1)教师要提醒幼儿先洗手后入班,防止幼儿将细菌带入园中。
(2)晨检是幼儿安全入园的第一道屏障,教师要做好晨检工作,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教师要认真检查幼儿的口袋、书包,看看幼儿有没有带危险物品在身上,收到这些危险物之后,要及时告知家长其危害,让家长有警惕意识,树立安全工作检查第一。因此,教师要严把晨检关,消除危险隐患,确保幼儿安全、健康入园。
(3)教师要指导幼儿安全地进入活动区。如果是室内活动,要保证幼儿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如果是室外活动,教师要保证幼儿安全到达活动场地,避免幼儿独自一人。
(4)对于生病的幼儿,教师要格外留心。一方面,教师要向家长咨询患病幼儿的身体状况和服药情况,由幼儿家长亲自填写“服药登记表”并签名;另一方面,教师要随时关注身体不适的幼儿,照顾幼儿按时服药,注意把药袋放在幼儿碰不到的地方。

Ⅹ 幼儿园小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如下:

一、数学知识范畴

孩子应该掌握10以内的数与量,也就是说你告诉孩子拿7个苹果,他知道怎么拿,知道配上量词,数字才有意义,比如2只鞋子,但说2是不具备实际意义的。

懂简单的加减法的运算,能对10以内的数字进行分解,比如 7可以分解成1+6、2+5、3+4。

会比较10以内数字的大小,比如一斤铁重还是一斤棉花重,能回答一样重。

认识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方位,并明白相对与绝对的概念

认识简单图形概念,比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二、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听懂别人说的简单指令并执行,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图,可以和别人进行沟通,理解别人的感受;可以有逻辑的叙述自己经历的事情。

三、理解能力

可以根据一些线索理解一些简单的图片的含义,能听懂故事,并提取出故事的关键信息,比如主角是谁,做了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结局怎样等。

四、思维能力

思考能力是综合性的,对于孩子来说,锻炼思维能力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需要注重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力,并培养以下能力:

观察力,孩子可以区分相似图片的不同之处、有逻辑的观察物品(比如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提炼物品的基本特征。

专注力,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够进行持续思考探索,比如喜欢花,能持续的对花进行观察、寻找特征。

分析力,孩子能根据一些线索,做出分析判断,比如按照规律把图形摆放好,孩子能找到其中的规律。

想象力,孩子能根据一些物品、图形等进行联想,比如看到一个圆形,能联想到太阳。

五、社交能力

孩子能够无障碍的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能够完成团队协作的游戏,并在其中贡献自己的想法,让游戏玩的更为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