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宗教与法律知识讲座
扩展阅读
为什么动漫女生特别美 2025-01-18 09:46:12

宗教与法律知识讲座

发布时间: 2022-07-19 16:11:04

❶ 听了<宪法与宗教信仰自由》的讲座,可以围绕哪些要点写感想

即:1.宗教信仰自由 2.宗教平等 3.政教分离 4.基本规范 5.国教与国教事务 6,教会自主及其法律地位 7.宗教教育 8.新宗教团体的设立 9.宗教活动的限制 10.神职人员的限制 11.其他。

❷ 《宗教知识》的心得体会作文

宗教学习心得体会
2011年11月15日下午在新疆教育学院音乐厅内认真聆听了闫科培老师主讲的关于新疆地方史与民族宗教政策 民族团结教育的讲座,讲座内容的涵盖面很广,老师形象生动的从古至今来阐述新疆的发展过程,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
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从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好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
生动表现。汉朝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以及张骞的出使西域,在西域建立都护府,更能说明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历史一再证明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当前形势下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他们的阴谋及破坏活动一直也没有停止,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我们知道因民族发生分-裂必然会引起社会动荡,对国家、对民族、对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09年的“ 7.5”事件就是一个血的教训,使生活在新疆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团结我们很有可能让敌对势力有可成之机。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该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来面对世界!时代需要楷模,精神引领发展”。省财政厅选派干部沈浩同志,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篇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壮丽华章。“沧海横流显本色,一片丹心为百姓”。沈浩同志用自己人生谱写了一曲“热爱农村、为民谋利”的感人篇章,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为我们诠释了人生的真谛。

通过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我感触颇深,从中学习和领悟了沈浩同志平凡当中有追求;平静当中有激-情;平常当中有责任;平淡当中有奉献;平和当中有执着。学习沈浩同志,

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是世情、国情赋予民族宗教干部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适应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要求,坚持马
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全面理解和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手段获取知识,不断提升民族宗教工作管理水平。同
时,提高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能力是服务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必然要求。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着眼点就是做好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工作,我市有4万少数民族群众和15万信教群众,民族宗教工作任务繁重,为此,民族宗教干部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出发,学习沈浩同志“一草一木都含笑、一石一水皆有情”的亲民、爱民的朴实情怀,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工作,坚持信仰上相互尊重,政治上团结合作,积极引导他们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为蚌端口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是全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宗教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社会大局的稳定,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到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中间,倾听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意愿和要求,认真调查核实群众反映的问题,始终把他们的利益作为最高追求,把党的利益与群众利益高度统一起来,重实际,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切实维护好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学习沈浩同志“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公仆情怀,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沟通与交流中同群众建立起感情,取得信任。

❸ 如何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宗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宗教的产生有个人主观的虚幻感觉和神秘体验因素。

2、形成宗教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3、宗教的社会功能在于麻痹人们对社会制度的思考。

二、认识到大学生肩负重要使命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作为公民的大学生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重要历史使命。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不仅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还对承载着这些知识的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正确看待宗教

1.分清宗教与邪教的区别,自觉提升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2.认清宗教信仰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在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对待宗教的前提下,也定不能忘记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因子。不能将封建迷信当作宗教信仰而产生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应学会以辨证的思维摒弃陋俗净化风气。

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宗教信仰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打造温馨健康的校园文化。



(3)宗教与法律知识讲座扩展阅读: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宗教政策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可相应地开设有关民族、宗教的选修课,将宗教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宗教观、人生观及对待学习宗教知识的积极态度。

重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大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和认识宗教,正确辨析科学与宗教、宗教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熟悉和掌握党的宗教政策。

掌握国家的宗教法律法规,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入到如何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力量上来。

(二)把握校园文化的政治方向,充分利用媒体传播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所共同创造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的总和,它可以引导学生以及更有效地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媒介。高校要充分利用媒体传播的有效途径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营造出积极向上、阳光和谐的校园氛围。

加强校园刊物、校园各大学生组织、书籍等的管理和建设,使校园内的宣传教育起主导作用,加强高校综合防控,把积极的政治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及时将先进文化引入校园来规范大学生的文化取向,防御和抵制庸俗文化。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参与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而且在精神信仰上能够进一步正确引导大学生,并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大学生参与民族地区的建设,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俗民风的文化调查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对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在社会实践中与德育教育相融合,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充分发挥高校心理教育功能

切实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将此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及进行无神论教育的辅助方式。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如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咨询等)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调适。

有针对性地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学会以积极的心态自我调适,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人文关怀,将理想教育与大学生个人生活及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予以学生心灵深处的关怀,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模式。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西藏网-宗教法制建设挑战与应对

❹ 宗教人士为什么不能在本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地方开办宗教知识讲座

并不是不能,而是尽量避免。。
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持宗教之间的互相尊重,和谐。。

❺ 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宗教的产生有个人主观的虚幻感觉和神秘体验因素。

2、形成宗教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3、宗教的社会功能在于麻痹人们对社会制度的思考。

二、认识到大学生肩负重要使命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作为公民的大学生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重要历史使命。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不仅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还对承载着这些知识的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正确看待宗教

1.分清宗教与邪教的区别,自觉提升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2.认清宗教信仰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在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对待宗教的前提下,也定不能忘记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因子。不能将封建迷信当作宗教信仰而产生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应学会以辨证的思维摒弃陋俗净化风气。

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宗教信仰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打造温馨健康的校园文化。



(5)宗教与法律知识讲座扩展阅读: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宗教政策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可相应地开设有关民族、宗教的选修课,将宗教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宗教观、人生观及对待学习宗教知识的积极态度。

重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大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和认识宗教,正确辨析科学与宗教、宗教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熟悉和掌握党的宗教政策。

掌握国家的宗教法律法规,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入到如何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力量上来。

(二)把握校园文化的政治方向,充分利用媒体传播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所共同创造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的总和,它可以引导学生以及更有效地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媒介。高校要充分利用媒体传播的有效途径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营造出积极向上、阳光和谐的校园氛围。

加强校园刊物、校园各大学生组织、书籍等的管理和建设,使校园内的宣传教育起主导作用,加强高校综合防控,把积极的政治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及时将先进文化引入校园来规范大学生的文化取向,防御和抵制庸俗文化。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参与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而且在精神信仰上能够进一步正确引导大学生,并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大学生参与民族地区的建设,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俗民风的文化调查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对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在社会实践中与德育教育相融合,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充分发挥高校心理教育功能

切实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将此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及进行无神论教育的辅助方式。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如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咨询等)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调适。

有针对性地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学会以积极的心态自我调适,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人文关怀,将理想教育与大学生个人生活及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予以学生心灵深处的关怀,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卢梭宣布上帝已死,会促使很多神令论者相信如果没上帝的存在,人类的道德判断也就是失去了道德判断的依据,也就失去了奖惩的依据。但是随着现在自然科学的进步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如2013年12月15日我国“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都表明世间是没有神或者上帝存在的。但是宗教在我们生活中对于社会稳定和对人的精神的慰藉来讲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那我们应该怎么来客观的看待宗教呢?
宗教是人类精神的温床,是人类很多深层次精神需求的表现,它促使人能够超脱自身的有限性,实现对宇宙,对人类的终极目的关怀。这都表明宗教可以成为人认识世界的一种心理基础,但是并不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逻辑基础。通过宗教这种途径也是可以帮助很多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等神学的信徒们提供更为简单的方式通向道德的殿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很多的圣人就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形象来影响他们的信徒的,这种对于道德宣传作用是形象的。但是虔诚也同样可以为恶或者善所利用,历史上的宗教审判庭,宗教迫害的事情发生并不少见。
只能说宗教和道德的关系犹如道德和各种文学作品的关系一样。任何一个丰富,发展成熟的国家里的文学作品中都不会缺少神话、文学和艺术。最为寻常百姓所了解的神话作品有《宝莲灯》,沉香“劈山”救母的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但他采用虚构的形式,夸大了沉香救母这种急切的心情,给了我们最生动、亲切和直观的触动。向传达了中国最大的善—孝道。也证明了“母爱”这个具有丰富道德内涵的概念并不是随意捏造的,也不简单是促使基因成功的传播而以,而是他就是那样让你无法言明的存在着。暂且不议道德的存在,让我们接着来看道德和宗教,道德和神话,宗教和神话之间的关系。宗教会如神话等其它的文艺作品一样可以做出宣传道德有效手段,作为塑造道德形象,传播道德理念的有利途径。
正如卢梭所说的那样,上帝已死,或许道德离开了宗教的束缚,立法者脱离了上帝的监控,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是件好事。或许没有上帝我们同样可以为道德寻找到存在的标准,或许我们人类自己可以为我们的道德立法。

❻ 《宗教知识》法律讲座讲稿

直接搜一篇论文算了

❼ 为什么要学习宗教知识

请耐心的读完: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呢?我相信你看完你会清楚很多.

禅是禅非
2015年02月15日

为什么要学佛呢?

好,今天呢我要讲的题目就是——为什么要学佛呢?因为这个题目,是信仰佛教的人和不信仰佛教的人,都想知道的重要问题。那么,为什么要信仰佛教呢?

信仰佛教的目的,就像从事其他的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咱们人无论是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一切的目的就是在于:如何才能够减轻痛苦;如何才能够增长快乐?就这个问题。

所以说呀,学佛和信仰佛教,目的就是为了减轻痛苦,更是为了增长快乐。

让自己从简单的意义上说,能减少一点痛苦,增长一点快乐。如果往更深的角度来说,断除一切痛苦及痛苦因!具得一切安乐和安乐因!以这样的目的,咱们要信仰佛教,学习佛法。

有些人就会有疑问,说:“信仰佛教,真的能减轻痛苦吗?真正能让人增长快乐吗?”我说:“是的!佛教确实是能让人减轻痛苦,也能让人增长快乐。”

为什么呢?

因为佛教具备有非常哲理的,非常科学的,非常实际的,正确的,减轻痛苦的方法和增长快乐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任何一种其他的减轻痛苦的方法和增长快乐的方法,都要更为彻底,更为正确,更为究竟!

所以说,学佛和信仰佛教,确实是能让人减轻痛苦,增长快乐。因此,我们要信仰佛教。

那么就会有人问我们:“如果说佛教有什么办法让你减轻痛苦,有什么方法让你增加快乐呢?”其实,在二千五百二十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的菩提金刚树下,证得无上菩提果位之后的四十九天以后,来到瓦蓝纳西(Varanasi),佛陀第一次转动*轮,初次讲法时只有五个比丘,就是譑陈如等佛陀的头五个弟子。

当时佛陀讲到了非常简单,又非常深刻的一个法。那就是四谛法。什么是四谛法呢?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般若心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无苦集灭道”,佛陀第一次讲的法就是“苦、集、灭、道”四谛法。

当时佛陀怎么说的呢?他说:“众比丘呀,当知苦、应断集、证得灭、趋入道”。

佛陀自从在他三十六岁那年的四月十五日证得佛陀果位之后,过了四十五天,头一次讲了“苦集灭道”四谛法。由此开始,直到圆寂为止,总共宣讲了四十六年的法。转了三转次*轮。

不过,无论是第一转*轮第二转*轮,还是第三转*轮。无论是小乘的声闻教法,还是大乘显宗的教法,还是密宗的教法。都离不开头一次所讲的“苦、集、灭、道”这四谛。所以,我今天说,佛教就是用这四个字来让人减轻痛苦,增长快乐的!

刚才所说“当知苦,应断集,证得灭,趋入道。”那么佛教究竟减轻的是什么苦,增长的是什么快乐呢?释迦牟尼佛他就讲了两个法。一个是世间法,一个是出世间法。所以说,通过世间法的修习,让你可以暂时或者现前得到人天之快乐。而通过出世间法的修行,可以让你彻底脱离轮回之苦,到达永久安乐及安乐因的菩提果位。所以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对宝行王说了非常重要的这么一个概论,他说:

“先生增上法,后生决定善,

由得增上生,此生决定善,

增上生极乐,定善为解脱。”

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他说,如果一个人修炼佛法的话,那么首先,应该修“增上生”的法。什么叫“增上生”的法呢?就是世间法。然后应该修“决定善”,就是出世间的法啊。那么先修“增上生”的世间法,能够使人脱离什么苦,得到什么快乐呢?答案是,能消除今生之中一切疾病、灾难、障碍等等各种各样的灾难,让人今生中能享受荣华富贵,及福、禄、寿、财、智慧和慈悲等等,这样的一个人生享受。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来生不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的三恶道的痛苦当中,让你继续享受人天的快乐。所以说“增上生极乐”。

那么,“出世间法”的“决定善”能做什么呢?让人彻底脱离轮回的行苦、坏苦、苦苦等一切痛苦。破除人们在轮回当中的最根本因素——“我执”和“法执”,让我们远离爱恨之心,能够得到永久的安乐以及安乐因的涅槃菩提果位。所以说,这叫出世间法。

佛陀所讲的一切法就是这两种,无论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首先就要“当知苦”。什么叫“当知苦”呢?如果你想脱离苦,应该知道苦。如果不知道什么是苦,也就无法无所谓“摆脱一切痛苦”了。所以首先必须知道什么苦。那么苦有多少呢?苦有无数的,不过呢,大略上,苦可分为三种、六种、八种等等。今天我把苦分为三种来讲,分别叫行苦、坏苦、苦苦。

其中有些苦,人们平常就知道,但有些苦,人们至今还不知道是苦,反而一直认为是快乐。

应当认识痛苦之一:行苦

比如说行苦,这个行苦是什么呢?是过去所造的,身、口、意之善恶业力导致的,将来会受苦的,一种不自由的状况。它就被称之为行苦。比如说,人等天下一切万物生灵是没有自由的。今生的幸福或者今生的得失,都是由前世所造的善恶业力所推。他的现在的一切快乐和痛苦,是过去的善良业力的所推。所以说,如果不愿意受苦,只能现在行善积德,争取从明天开始得到一点快乐,不过,当天,当前的痛苦却是没有一点自由。

比如说上半辈子你杀过人,造过许多伤害百姓、伤害他人的事情,结果你的后半辈子就不得安宁。为什么不得安宁呢?因为你上半辈子所造的,恶的业力所报的怨,就让你不得安宁,所以说这叫业力所推。比如说你过去造过这样的杀人、放火一直没有破案,但未来的某一天一旦破案了,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你不由自主的,肯定要被枪毙,或者被判刑等等,或被别人复仇所杀等等。总之有许多都是不自由的。

同样,我们生下来就是第一个不自由。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出生在贵族家里,还是平民百姓家里;富有的家里,还是穷人的家里。这是由不得我们的。这是第一个“由不得”。就是由于出生的由不得,今生的命运会由于这个受非常大的影响。比如说由于你的出身是低处,如果你真的想闯过这个坎的话,你比别人多付出五倍十倍的努力,也未必能够达到出身稍微好一些人的效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命运的安排。我说,这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自己过去的安排,今生所报的。因此这叫“由不得”。

那么生下来之后,就有许多许多的不自由了。包括得到什么样的学历;学习当中由于生病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学历;等找到工作之后又出现各种意外,就出了什么事啦;或者正当你的事业搞得非常好时,有一天由于自然灾害或某种原因,其实你自己没有任何一个错,无缘无故事业被毁于一旦等等。在一生当中有许多许多“由不得”。况且更大的由不得就是“生病”。谁愿意生病呢?可是由不得不生病。谁愿意死?可是由不得不死!死后会到哪里去也由不得自己,都是由善、恶业力所推。所以说,这就叫行苦。

应当认识痛苦之二:坏苦

其二,叫坏苦。文字里也有叫幻苦的,但这是不断变幻的苦。而人们常常把坏苦当作快乐来享受。比如说我们世间上所受一切有漏快乐,实际上在佛菩萨看来都是痛苦。为什么呢?比如说你站了两个多小时,心中会认为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坐下来。可是,如果坐下来真的是快乐的话,应该越坐越快乐啊。因为你坐的时间越长,不就快乐积累的越多了吗?然而恰恰相反,坐的时间长了,他就慢慢膝盖也疼了,难受了,认为站起来才是最快乐的!所以说坐下来也不是快乐的。同样,比如说对饥饿者而言,吃饭那是最快乐的。但吃饭真的是快乐的话,应该吃的越多越快乐啊。为什么呢,因为积累的快乐多啊。可是吃饱后,他就肚子痛,他就难受,也不快乐啊。作为热带的或者非常热的情况下,人们常常认为越凉快越好。结果真的凉快就好吗?不是的,一旦凉快时间长了,就会受不了,稍微暖和一点感到非常快乐。那么这种快乐究竟怎么回事呢?这种痛苦积累的非常多,

从而显得非常明显了,明显了就难受了,有非常强烈感受了。一旦从这种痛苦转入另一种痛苦的时候,因为另一种痛苦一时间还没有积累出来那么多,所以还没真正引发这种苦的真正的觉受,它还不明显,所以就有一种轻松感,这种轻松感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快乐。实际上时间长了,就积累的多了,它就又变成痛苦了。

所以说,我们所认为的,因为非常热,认为凉快好;因为非常冷,因此认为热好。其实热和冷都不是快乐,关键的问题,你这个痛苦积累的稍微少一点的时候,虽然他有苦,不过他的苦并不明显,所以就感觉不到苦,他就有一种轻松感,因此他就有一种快感而已。世间上很多把它当做作快乐的东西,其实也就是这样。

你看。曾经我们家乡有一个女的,这个女的跟另一个男人有了非常深的感情,她希望跟他结婚,然而她的父母就不同意。由于不同意,她心里就特别特别地难受。她想不通,就吃安眠药。吃了整一个小盒的安眠药。唉,这父母着急得不得了。把她带到医院里面去,马上就急救啊洗胃啊什么的,解救出来了。她一醒过来,父母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同意,我们同意你的婚事,你千万不要做这样的傻事……”产生如此大的深爱,该不该白头到老呢?当然按道理是应该的。可是过了三年之后他们又不和了,离婚了。

任何一个东西,当你得不到的时候认为怎样都好,一旦得到之后,一点都不好。反过来你又对另外一些得不到的东西发生兴趣。这是为什么呢?

除了我刚才所说的,这种痛苦转为另一种痛苦,还没有积累出痛苦感的轻松感快感之外呢,这个上面有三个问题在作怪:一个是新鲜感;一个是难得感;还有一个是神秘感。

什么叫新鲜感呢?任何一个事物新接触的时候那就是新鲜的,可是接触的时间长了它就不新鲜了。因为不新鲜它就没有新鲜感了,因此就不觉得好了。

何为难得感呢?因为得不到所以说他就有了难得感,可一旦得到了它就不难得了。不难得了就没有难得感了。因此他就不认为好。

何为神秘感呢?又能看得见,但是看得很模糊,看不清。他就认为是神秘。一旦看清楚了它就不神秘了。他就不想看了,他也就不觉得好了。

所以说作为一个穷人而言,有钱有势的人非常快乐。可有钱有势的人认为,他能减少一点事情,减少一些事务,稍微能腾出一点时间让自己可以轻松轻松,反而他觉得好啊!过一些普通人的日子他认为他现在好!所以说人间没有这个一定好,那个一定

❽ 怎样正确认识宗教讲座要写观后感

宗教在我们国家属于比较特殊的领域,不是那么见得光也不是那么见不得光(姑且这么说哈)。而做宗教讲座则是政府对群众的思想工作重点,目的使人们有正确的宗教观,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先抛开宗教,写观后感,可以了解讲座对于听众的影响效果,
再者可以了解人们关于宗教的观点看法,为下一步工作计划做参考。

❾ 大学生宗教知识内容

宗教的定义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的异化形式,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四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前三句是重大政策和原则,最后一句是根本方向和目的。
宗教规定知多少
我国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既然宗教信仰是自由的,那么,大学生为什么还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呢?

始终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作为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如果树立的是宗教世界观和人生观,就不可能是合格的现代化事业接班人,也不符合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坚持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以崇尚科学为荣,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自觉抵制各种有神论思想的渗透和影响。
0 1
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我国是政教分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和婚姻等社会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施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中发〔1982〕19号)指出:绝不允许宗教……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宗教事务条例》、《河南省宗教事务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抵御利用宗教对学校进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计,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严格按照上述法律法规要求,防范有关组织和个人对校园进行传教和开展宗教渗透活动。
02
各学校不得组织和举行宗教活动
《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宗教活动场所内举行,由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或者宗教院校组织,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教规进行。”第四十一条规定:“非宗教团体、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动场所、非指定的临时活动地点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赠。非宗教团体、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开展宗教教育培训,不得组织公民出境参加宗教方面的培训、会议、活动等。”
0 3
法律规定严禁在高校从事宗教活动
《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第十三条要求,在校内组织讲座、报告等活动,不得宣传封建迷信,不得进行宗教活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十三条要求,学校应当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尊重外国留学生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但不提供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校内严禁进行传教及宗教聚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