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 新年红包知识大全
扩展阅读
爱眼护眼科普小知识画报 2025-01-18 16:49:21

新年红包知识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7-18 09:26:50

‘壹’ 春节给红包的来源

春节给红包其实就是压岁,是图个吉利!

红包也叫压岁钱!

压岁钱也叫红包。我们小时候,收到的压岁钱通常很小儿科,只一块两块的,一般还未捂热都上交给父母,他们拜年时再转送给其他亲友的孩子,如此循环运用,倒也“环保”。不过,外公外婆给的压岁钱,就可平安落袋,数目通常是五十元,在那个时代,对孩子属于一笔“巨款”,红封袋上,长辈们通常会用毛笔给我和哥哥写上几句勉励之话,至今犹记得“事忙勿慌,事闲勿荒,取象于币,外圆内方”十六个字,每次外公总是要我和哥哥将这十六个字先朗读一遍。遗憾的是,少小时只注重红封袋的钞票而忽略外公一番苦心良意。成年后才知道,此十六个字为老中国银行的行训,细细回味,可圈可点!
传统习俗,只要一日不成家,就笃定可收压岁钱。此俗可能源自农业社会,家庭模式为几世同堂吃大锅饭的家长制,未成家者没有当家权,自然也无分配钱财的权力,故不用派压岁钱。农业社会无什么消遣娱乐,唯过年才可开下禁;放炮仗、赌牌九、听戏、饮酒,压岁钱是可以自己支配的零用钱,小辈可以拿去作娱乐消遣,从中反映出传统家庭网络中长辈照顾后辈的心意。
红封袋相传在唐朝出现,款式多样,小的约4.1厘米×2.7厘米,因从前多使银元,故红封袋以银元大小为标准,大的有50厘米×19厘米,常见于婚嫁中用,称为“荣封”,放钱之外,另有写着吉祥贺词的红纸,犹如今天的贺卡。
晚清时期,红封袋面上诸多如“大吉大利”、“花开富贵”、“万事胜意”等祝福语的手书以印刷代替,有些因沾上金粉还烁烁发光,很有喜气。因操作复杂,只有富贵人家或达官显贵才用得起,一般百姓还是以手书为多。
1904年的光绪卅年的印有“一品当朝”的撒金红封袋在香港曾拍到13万港币。那时大部分红封袋都是没有设计,实用为上。后来随着印刷工业的发达,红封袋除了印有吉祥喜庆贺词,聪明的商人将广告宣传功能加上去,不少商家会在过大年前免费向客户派发红封袋,上面印有自己商家的唛头地址以做广告。
当时的同事友人间还流传一种十分特别的红封袋,以红缎制成一般红封袋大小,内装白米,意谓“有米”。犹如今天互送贺卡———大家脚碰脚都是打工人,何苦压岁钱送来送去,无谓破费,不如就送“米”意思意思,互相祝贺。这倒不乏为很绿色的习俗。
过年派压岁钱,在华人世界已广为流传,并与当地民俗相融。如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都有此俗。
说到底,红包的意义不在内里钱钞的数目,而在其传承了古人重视天道人和的处世哲理。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
予了新的内容。

而关于红包压岁,是缘于一个传说和慢慢的延续。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
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

新年快乐!~O(∩_∩)O~

‘贰’ 过年发红包的由来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作为压岁钱分别送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传说古时候每到年三十的时候就有野兽趁着大人睡觉的时候把家里的孩子叼走吃了,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年三十晚上不睡觉的习俗,但是有一次一个母亲把一枚铜钱装在红色的袋子里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结果发现野兽就不敢靠近小孩了,所以从此以后每到年三十大人都会给小孩或者晚辈压岁钱。那个“岁”据说就是野兽的名称。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叁’ 春节红包包多少才合适

【过年为什么要包红包?】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一方面,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另外,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还有一说是,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过年红包包给谁?包多少?】

过年该给谁红包,给多少,收了别人给的红包该怎么回,回多少,这些春节期间的“困扰”让很多年轻人也包括一些老年人感到困惑和头疼。因为给红包、给多少、回多少,这里面充满了中国人特有的人情事故和处事练达的技巧,一定程度上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自悟本领。

过去几十年,经济总体上不发达,大家都没多少钱,所以过年给亲戚朋友的孩子包红包,多少也就是个礼数,对家庭经济和个人收支造成不了多大的影响。现在不同了,大家的收入差距拉大了,对过年包红包的多少也有了不同的认识:如果自己包的红包太寒酸,面子上过不去,没有办法,只能咬牙坚持,让钱包在春节期间快速“瘦身”。

当然,除了上述的中国人好面子所带来的红包可以挣面子的功能,其实包红包在中国社会还具有其他社交功能:在上下级交往中,彼此包红包给孩子体现的是一种职场人际交往;给父母和其他长辈红包体现的是孝心;给配偶方的亲戚朋友的孩子包红包体现的是圆融处理家庭关系的智慧……可以说,红包所具有的上述功能,其实是中国人的特有的人情文化,过年包红包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不再单纯是一种过年的礼数了。

但是,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这种给很多白领一族带来烦恼的礼数,到底是不是需要简化或者说“减负”一下呢?为什么非得以给红包——再直白点说就是给钱的方式才能体现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呢?像外国人到朋友家串门带点小礼物那样,也给孩子在过年的时候买点小的学习玩具或者一本好书,岂不是显得更雅致和有教育意义一些吗?难道从小就让孩子眼巴巴的瞅着、心里数算着哪个亲戚给的压岁钱最多,继而确定亲疏远近,难道这就是压岁钱的一个重要功能吗,这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有好处。

另外,人情异化,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这些年来,社会上滋生出了一股奢靡之气。炫富摆阔,把穷奢极欲与面子划上等号。因为糜费之风侵蚀,亲情人情变得势利。公款吃喝等“官员经济”得到明显遏制,必将引领社会风气激浊扬清,人情正本清源,过年不再难,也是理所当然,可以期待的。

反观国外,压岁钱在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基本不会超过一百元,大都是二三十元的一个略微表示而已。

因此,或许我们应该让压岁钱回归其“本质功能”——压住邪祟,给孩子平安。而不是以多少论远近,以厚薄见荣耀和寒酸。


【红包,网友们包多少?】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都会选择给父母送红包,给父母的红包大都在千元左右。也有部分刚工作的年轻人表示不给,只是给礼物表示一下,比如给父母买件新衣服。陪家人去挑礼物自己再买单也不错。

“我包是10到100元不等。我是工薪阶层,包100-200也吃不消包啊。我小时候收到的红包都是1元、2元,最多10元。后来日子好过了,但是最多的也是50,以10元、20元居多。现在,包红包100元起步,二三十个小孩,还真是包不起哈!像香港那么富,包给小孩也只是10、20的,甚至有1元的,这大陆是真富了,还是怎么了呢?”

“近亲小孩给一百,远亲小孩给50,普通熟人小孩给20,没啥关系只点头认识的人的小孩给10元。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有些很熟的要按近亲对待。”

有统计发现,65%的网友表示一般的小字辈包200元就可以,20%的网友表示包了500元。15%的网友表示“如果都有孩子的话,那都免了算了下”。


一些网友还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让红包成为激励孩子成长的礼物。

“红包和期末考试成绩挂钩,年级五十名内给500块,年级五十名内又比上一学期末有进步再加点。”

“可以根据孩子的大小特别是读书的阶段来给红包,读大学的,给个500元。读高中的,给个200元。读小学的,给个100元。”


【过年给红包的艺术】

1、新加坡家长给孩子的“红包”,数量多而分量轻

在新加坡的华人至今还保留着,春节给“红包”的习俗。

他们给的对象是孩子加未婚的男女青年,而且,不论是有亲情关系的孩子和青年男女,还是没有亲情关系的孩子和青年男女,只要在节日里问候、来往都给“红包”。然而,打开“红包”抽出的是一张贰元票面的新币、或两张贰元票面的新币,最多是十元。

节后,孩子们互问的是你拿了多少个“红包”,而不问你拿了多少压岁钱。所以,成人节前准备的是漂亮的红包纸袋,有一个新加坡人告诉我,她用一百元,包了三十多个“红包”。


2、“红包”的作用在于给孩子节日的气氛,家庭的温馨

新加坡人告诉我:发红包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是区别其他节日的一项内容。这话颇有道理。

同样,在国内有位妈妈对我说,每年过年总要先打听今年给压岁钱的行情,给多了,承受不了;给少了,难为情。真难啊!其实,拿压岁钱的孩子也不高兴,他们一拿到红包连看的机会都没有就“上缴”了。

所以,新加坡华人对“红包”的运作方式是可以借鉴的。我们做父母的,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拾元、贰拾元、伍拾元较新票面的人民币,分别装入红包袋内。年夜饭后,每个孩子发两个红包,并且声明:无需上缴,留作零用。看孩子高兴不,您一定成为那晚最受欢迎的人。其节日气氛不用说有多浓烈。


3、给孩子的“红包”,要让孩子自己收藏

既然是给孩子的红包,就应该由孩子自己处置,这是孩子的权利,家长不应该越俎代包。但可以与孩子商量着如何处置。对2~4岁的孩子,可以让他认认红包、认认人民币的票面、并告诉他,可以用人民币来买糖、买玩具,也可以保存起来,买更多需要的东西等基本的常识。美国的教育人士把这种教育看作是生存的需要。

对5~7岁的孩子,可以带他去银行,让他观察存钱的过程,别忘了让他看如何填写存单的经过。如果,您真有心让这份压岁钱成为“专款”的话,可以以您的名义存入,让孩子保管,并告诉他:等他拿到身份证后,存折才能改为他的名字。但是,他有权使用这个钱。孩子一定会很高兴,同时,他也了解了金融的最初知识。

对于再大一点的孩子,不仅可以在成人的“监控”下,尝试存钱的经过,还可以与他商量如何有效地使用好这份压岁钱。


参考来源:

http://gb.cri.cn/27824/2013/02/17/2165s4021386.htm

http://www.jznews.com.cn/comnews/system/2014/01/08/011301974.shtml

http://gouwu.sz.bendibao.com/gou/2012117/355698.shtm

http://www.qdhnews.com.cn/col1490/col4590/article.htm1?id=1137326

http://jingyan..com/article/ca2d939df1d29beb6c31ce2c.html

‘肆’ 过年派红包的习俗源自哪一个朝代

春节给红包的习俗是怎样来的?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网络)

新年红包送压岁钱的习俗

到了春节,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得到大人们给的红包,俗称“压岁钱”“过年钱”。古代过年的时候大人们用红绳串起来一百枚铜钱,发给小孩子们希望他们长命百岁,又因为“岁”与“祟”谐音,能镇压鬼怪,也是给小孩子让他们用来贿赂鬼怪的,以化凶为吉,平安度过来年,所以称“压岁钱”。“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清代诗人在《压岁钱》的诗中描述过。由于铜钱和红绳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从来逐步用纸币和红包来取代,就成了现在大家熟悉的红包。现在的红包既包括压岁钱的红包又包括公司发送的福利红包和用于答谢别人给的红包。

发放红包是我们过春节的一种习俗,红色代表喜庆、好运、吉祥。一般是长辈发送给没有结婚的未成年人,里面的钱多少都可以,一般带6,60元、66元、166元等等,但是当着长辈的面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行为,这点要告诉小孩子们。还有的家长在除夕夜偷偷放在孩子枕头底下,在新年第一天让孩子有个惊喜,开心一年。在南方尤其是广州,他们称红包为“利是”,在清朝人们用一张形状与正方形相若的红纸,包裹铜钱,封作“利是”。而第一代的红包袋,约于清光绪末年,印刷技术开始广为所用时,才得以问世。当时的所谓红包袋,做法非常简单,只以红纸印上黄油,再于未干的黄油上缀上金粉,效果就如现今烫了金字的红包袋般,而图案则多以简单为主,再配以吉利的字句。

关于压岁钱董易林还找到两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一,“年”是一种古代的吃人猛兽,磨牙吮血,庶民闻之丧胆。终于有神农氏手持盘状神器将其降服,时值农历十二月三十日。黎民百姓遂称这一天为“过年”,“过”字含有去除之意,过年就是去除猛兽之意。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壮器具盛果品食物,以去邪、祈福,谓之“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自纸币代替铜钱以来,便改用红纸包封,以示吉利。

传说二,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出来,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妇俩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这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不敢睡觉,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逗着孩子玩。但随着夜渐渐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着了,老夫妻年岁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来那祟该不会来伤害他们的孩子了吧!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几枚铜钱放在他的枕边,睡了。可他们刚一睡着,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妖就进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头的时候,突然孩子枕边发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很快,这件事就传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国际周易董易林

民俗学家说,压岁钱的祝福意义远高于流通价值

新华社沈阳2月12日专电(记者魏运亨)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我国的传统民俗。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教授说,往昔的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并不注重流通价值。许多现代人不了解这一民俗内涵,除夕夜给孩子巨额现金或银行卡,个别人甚至以压岁钱名义谋私行贿,这实在是对压岁钱本意的亵渎和异化。乌丙安教授告诉记者,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但这些传说于史无据,不足为凭。压岁钱的习俗真正始于何时众说纷纭。

据史料记载,至少在汉代就出现了专门用于佩戴玩赏的钱币状避邪品,其正面多为“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吉祥词语,背面则铸有龙凤、双鱼等图案。到了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宋元以后,过年给小孩子“压岁钱”已成为民俗。据《燕京岁时记》记载,明清朝代,民间普遍流行“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为什么压岁钱要用铜钱呢?因为铜钱是皇帝下诏铸制的,过去说皇帝是真龙天子,所以老百姓也认为铜钱能镇邪。78岁的乌丙安回忆说,他小时候收到的压岁钱,往往就是一串康熙通宝或干隆通宝,市场早已不再流通,但能感受到长辈的深切祝福。

乌丙安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岁钱除了祈福求安之外还增强了流通价值。清代曾有一首题为《压岁钱》的诗中描绘说:“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压岁钱成了儿童的零花钱,这也无可厚非。但凡事要有度,如果以给多少现金、储蓄卡来衡量长辈的关爱程度,那就大错特错了。

不同年代 不同压岁钱

出生于 50年代初

压岁钱的象征意义快没了,只剩下流通价值和人际关系的功利性。

那时候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我们做小孩的才会有属于自己的零用钱,也就是压岁钱。记得小时侯我只有一毛钱的压岁钱,而我两个弟弟分别只有六分钱和四分钱,我之所以可以比弟弟多一些压岁钱是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女,一年到头会帮父母做很多家务,煮饭、洗衣服、找猪菜都要做。可能是我小时侯比较懂事吧,我一毛钱的压岁钱都是拿六分钱给家里买半斤酱油,剩下的四分钱则买两个面粉饼一家人一起吃,不过父母都让我们吃,那个面粉饼和西北人的馍差不多,不过没那么厚、那么大。倒是两个弟弟会为了压岁钱的多少而不高兴,我父亲脾气比较急,眼睛一瞪他俩就不敢吱声了,可是过一会儿,他俩又会因为买东西吃分不均匀而争吵起来。我两个弟弟从来也没有拿到过一毛钱的压岁钱。1960年,我父亲为了养活一家五口人而要求下放到了农村,我们也就再也没有压岁钱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整个国家都很贫困。在我们家附近住有一对夫妻,都是县里的领导,他们的小孩也只有五毛钱的压岁钱,不过在我们眼里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财富了。

出生于60年代

(一)闻着炮香,含着香糖,身着新衣,看着大人们忙里忙外地赶做年饭,过年真是个好日子!当然,我们做晚辈的还能喜滋滋地捞“一笔”压岁钱呢。

粗糙的红纸里包着两块钱,那时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欢喜了。可以买很多东西啊,像黑而硬的水果糖,有三分一块的,有5分一块的;上面用红色绿色点了喜庆出来的米花糖,几分钱一个;一角钱可以买回一把五颜六色的糖豆;女孩子爱臭美,扎辫子用的蝴蝶结是必不可少的,有鲜绿鲜绿的,有粉红粉红的,非常亮气张扬的那种,随风飘在凛冽的严冬里,写意着几分喜气,几分温暖。小朋友们大多会有一个自己的存钱罐子,那叮当作响的硬币声承载着许许多多的愿望与孩童时代的梦想……捻着压岁钱,看一看,想一想,还真有些拿不定主意呢,最终还是把它小心翼翼地投进了存钱罐。

记得那时大年初一一大早起来,就是到枕头底下摸索,三十晚上睡觉后父母就把红纸包塞在枕头下了。初二穿了新衣服给亲戚拜年,姥姥舅爷叔伯大婶姑姑姨姨,一个个的头磕下去,回来时也有相当可观的收获了。有一年压岁钱收有十八块钱之巨,简直象是个富翁了。邻里小朋友之间的攀比也时时让人沮丧或者得意洋洋。邻居家有个叫红丫的女孩子,父亲在某机关做着个小官,出手“豪阔”,每年有数十块崭新的票子进兜,在小朋友们面前她总是趾高气扬的山鸡模样。她也不时地跑到附近小卖部买回一些糖果零食分给大家,俨然是我们这群鼻涕孩的头头了!而我们楼下的军军家,父亲是个残疾人,母亲身体不好常年病卧在床,家有兄妹三人,过年也没有什么新衣服穿,压岁钱就更没有指望了。他人总是不吭不哈地躲在角落里,远远地看着我们撒欢。在童年的记忆里,这刻录着某种人世的不平与炎凉的场景,久久印在脑海里。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一岁岁的大了起来,压岁钱也渐渐的多了,却难以找到小时候才有的那种欢喜了。直到有一天,我随朋友到他家里过年,有几个高高低低的小孩子上来给我拜年,我笑嘻嘻地给他们发糖果,孩子们还是缠着不走,我还不知觉,旁边孩子父母的脸色就有些不大好看的样子。朋友解围,从兜里掏出来钱来分给大家:“发红包,发红包。”两个孩子雀跃着去了。我看见那两张面额一百的钞票,愕然了一下,突然想起了在我枕头下压着,被汗湿的小手攥着的两块钱了……。

(二)当时的政治色彩至今记忆犹新,但是这对压岁钱的影响不大,倒是因为物质的贫乏,以至于我每年过年得绞尽脑汁想办法怎么把压岁钱留在手上。

印象中母亲总是年三十夜把压岁钱给了我,也只有两三毛钱,到了年初一出门玩之前又给收回去了。上三年级时,我对钱有了概念,对母亲的这种做法不满。一放寒假我就跟母亲商量不要把压岁钱收回去,让我买一串鞭炮玩,再买一些豆子糖吃(一分钱有十粒黄豆般大小的糖丸),但遭到母亲的拒绝。不过我还是有办法,年三十跑到和我们家相熟供销社阿公那里先赊了一串一毛九的鞭炮、三根三分钱的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和二十粒豆子糖,年初一母亲按惯例要把钱收回去的时候,我把赊来的东西给她看,说这三毛钱得付给供销社。母亲当时气得想揍我,好在是年初一,我才躲过这场打。四年级过年时,我再去供销社阿公那里赊帐就不管用了,因为母亲有交代,但这也还没有难住我,我还是在吃完年夜饭后假装出门玩把那三毛钱给用了。大约是念初一的时候,我发现母亲特别迷信,便编了一个故事说,某人的奶奶说了,压岁钱是不能收回去的,否则小孩一年会多病多灾,母亲听后沉默了很久,也没有言语。不过从那年起,母亲就再也没有把给我和弟弟妹妹的压岁钱收回去了,这时我的压岁钱已经涨价到了五毛,到高三那年收过最后一次两元钱的压岁钱后就再也没有收过压岁钱了,因为母亲说我18岁了,是大人了。

出生于70年代的农村

1983年,我刚满8岁,上小学二年级。期末考试我得了双百分,捧回了一张奖状。娘很高兴。其实那一年娘都是很高兴的,现在想起来,那应该是我们村实行联产承包的第一年,家里平时也可以经常吃上白面了。年货也比往年置得多。还没到过年,就吃了一顿饺子了。大年三十晚上,吃了饺子,在祖宗牌位前磕了头,娘笑呵呵地递过来一张崭新的2角票子:“乖,给你的压岁钱。今年不用再上交了,留着自己买耍货吧。”

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过零花钱。压岁钱都是在手里停上一夜,第二天就乖乖上交的。拿着2角钱,感觉自己像个富翁一样。舍不得折旧了,把它平展展地夹在课本里,然后把课本压在褥子下面。半夜里起来撒尿,又翻开褥子看了看还在,这才安心地上床睡觉。到小卖铺和学校门口的小摊上看了无数次:火柴是2分钱1盒;漂亮的作业本是2分钱1本;1分钱可以买20个糖豆,买3个小鞭;就是我最喜欢的糖人儿,一个也不过3分钱。2角钱真是好大的一笔财富呢。什么都想买,却什么也没舍得买。一直没舍得花那2角钱。一直到了元宵节前,嫁在山西的姑妈很意外地带着表妹来走亲戚,娘毫无准备,手里没有钱给表妹压岁,就向我借了那2角钱。姑妈临走时,又给了我2角钱压岁。娘说你就留着吧,就算是娘还了你的。开学时买了1个带熊猫图案的本子,1根带橡皮头的铅笔,花了4分钱。后来又买了20个糖豆,用草纸包着,塞在枕头底下,吃了好长时间,最后都融化了,粘到了纸上。大约过了半年,爹生病住了院。娘到处借钱。我就从床后面墙洞里掏出那个小纸包来,把剩下的1角5分钱给了娘。娘拿着钱,搂着我,哭了。

压岁钱,请回到象征意义时代

过年给小孩发红包,已经在不经意间“约定俗成”,成为国人的惯例。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人派给小孩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有消息称孩子每年收到的压岁钱少则几千、多则几万。

除了呼吁家长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树立理财观念、合理支配压岁钱以外,笔者认为:春节期间,大人给孩子派发压岁钱,不应该用数量多少来衡量,压岁钱的象征意义应该重于一切。一种全新的压岁钱观念有必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舆论应促使其形成。

在传统观念中: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更为常见的形式则是由长辈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时至今日,压岁钱的派发多采取后述一种形式,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往往变了味儿:长辈给晚辈“包利市”时摆阔,一掷千金,对这些钱的去向则不闻不问;有人给领导的子女包个“大红包”,变相贿赂;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看看“谁收到的压岁钱更多”;更有甚者,有的小孩竟然大肆“挥霍”压岁钱,深圳一个“小孩”收到万元压岁钱后,去酒店点一桌不下2000元的饭菜招待“朋友”……

诸如此类的种种陋态,折射出我们对压岁钱这种并不新鲜事物的误读,都根源于国人对压岁钱这种传统文化的漠视。

压岁钱,在传统里只不过是春节时候的一种“文化图腾”,演化至今日,这种“文化图腾”的功能也不该变为某些人“创收”、“谋利”和“挥霍”的代名词。如果缺乏这种传统文化理念,不管我们的家长如何去引导孩子树立理财观念,“变味压岁钱”给孩子、社会带来的弊端也还将不断浮现,最终成为一个让人头痛、无解的大难题。历经了无数风霜雪雨洗刷,已到了压岁钱回归其本义的时候了。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各位家长,给孩子派压岁钱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尊重压岁钱的传统象征性意义,而非盲目追求数量、派头。如果经济许可而又真的有心,家长不妨在给孩子们仅够“零花”的压岁钱之余,给他们送上一份全年的保险单、送去一套高质精美的书籍或文具、送上几张健身卡或者运动券……这样既能防范孩子滥用压岁钱,又能让孩子的前途更有质量和保障,何乐而不为呢?

在压岁钱“横行”的春节期间,我们着实无权也无力去干涉每个人应该派发多少压岁钱,因为这是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但是为了“拯救”我们的孩子,防止一些压岁钱带来的弊端,净化这个畸形的压岁钱“市场”,我想每个家长都责无旁贷、要身先力行。

让我们共同期待:压岁钱,回到象征意义时代!黑龙江日报 邓璟

精神压岁钱——压岁言和压岁书

“压岁不必都用钱”,随着压岁钱的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人提出用其他更有意义的方式代替压岁钱,既能表达出长辈的关爱,也能避免压岁钱带来的负面影响。今年也出现了一些新花样,不少家长和长辈改送孩子“压岁书”,不少家长选择一套套丛书送给子女当作新年礼物,免去了压岁钱。买书不仅对孩子学习有帮助,另一方面也包含着自己对孩子的一片期待。

除了压岁书,“压岁言”成为网络“压岁钱”争论的“宠儿”,许多人在论坛上发言提倡“压岁言”。有人说,“言”有对象,言的过程也是思想交流,汲取的过程。春节期间,家长和亲友跟孩子谈谈心,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岂是“钱”能代替的?

另外,“言”是精神,钱为物质,过年提倡移风易俗,若用精神“压岁”,品位提高了,也便于和某些陈规陋习“诀别”。“钱”的价值有限,“言”的意义深远,一番语重心长之“言”,孩子受到启迪可以受益无穷……其实“压岁言”的倡议几年前已经有人实践。“压岁钱”用完了也就没了,但压岁的话寄托着长辈的希冀与心意,让人难以忘怀,又可以长时间保存,是孩子们的一笔精神财富。中国经济网

“压岁钱”管理计划让压岁钱 “压”出些新意

新华网北京2月18日专电(记者李文川)对孩子来说,春节无疑是一年中热闹也期待的节日,但是,由于压岁钱来得太容易,一些孩子花起来大手大脚,无所顾忌,不少小孩的“压岁钱”白白挥霍掉了。更令家长担忧的是,孩子们之间还开始学会“斗富”,相互攀比摆阔。种种现象无不提醒我们,“压岁钱”暗藏着隐患,处理不当,将带来一系列教育问题。

对于孩子的“压岁钱”收入,有的家长采取“没收”政策,分文不留,“免得孩子乱花”;有的家长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将绝大部分收归“家”有,仅留下极少的部分供孩子自由支配;而有的家长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允许孩子完全独立支配这笔钱,为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用好“压岁钱”呢?不少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做一个“压岁钱”的管理计划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交学费当零花。将“压岁钱”攒起来作为下学期的学费,是大部分家庭的做法。对于不大富裕的家庭,更应该教育孩子这样做。至于剩余的部分则可以留下作日常零用。

为了监督孩子的开销,家长还可建议孩子立个账本,教会他做好预算与结算。如在新学期到来前帮助孩子开列生活学习所学的物品清单,对这些物品的价格作出预估并与自己的“存款”相比较,对预算超支,让孩子决定裁减。

这样一来,孩子也可以了解父母是如何合理安排收支的,学会预算,财务决策等。而且,将每一笔日常开销都记录在册,每月月末做一次结算。这一做法,既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还能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和家庭责任感,可谓一举两得。

存银行学理财。“压岁钱”存入银行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办法。有的家长和孩子商量好,从小学就开始把钱存入银行攒大学的学费。如果孩子已经上中学,家长还可以将银行的这笔钱交给他自己打理,并当参谋。

值得一提的是,家长还不妨将银行储蓄的方法、种类、利率、计算利息等知识顺便教授给孩子,或者鼓励孩子自己上银行开设储蓄自动转存账户、买礼仪定期存单、办信用卡等。这样做目的在于使孩子从小懂得一定的金融知识,帮助其成为“理财专家”。

买保险献爱心。用“压岁钱”给孩子买保险是一种越来越时兴的选择。据了解,各家保险公司针对孩子的成长需求,设计了多种险种,如“少儿保险”、“升学保险”、“少儿意外伤害险”。家长可视“压岁钱”数目或买一次性付款方式的险种,也可以选择买分期付款每年赠送方式的险种。

不少家长认为,用“压岁钱”帮孩子买一份保险,也就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保障,这也是父母对孩子的另一种关爱。

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指导孩子把钱用到帮助别人的身上,比如资助残疾人、家庭贫困的人,爱心捐助让孩子从小学会关心别人。当然,“压岁钱”的用途还有很多,如为孩子订购报刊、购买电脑、上培训课等,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儿童教育专家指出,无论是选择哪种方案,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等客观条件,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孩子的理想、爱好等主观需求。

总之,“压岁钱”不要在日常生活中零打碎敲地花掉了,而是要以理财的观念,将它用好,使之增值,并让孩子能在这项理财投资并充满乐趣的活动中,不断地认识钱的意义及增值的方法,避免让孩子误入歧途,同时,又能将这笔家庭财富发挥最大效用。

香港人过年习俗:全盒、红包、团年饭

新华网香港2月17日电(记者张雅诗)摆放好鲜花,贴上春联,预备团年饭……香港人早在春节前一周就开始张罗过年。

香港一句俗语说“年廿八,洗邋遢”,家家户户都赶紧在正月初一前进行“大扫除”,把家居打扫干净,再挂上新的装饰物,代表除旧迎新。年花也是装饰家居不可少的。今年不但寓意大吉大利的桔子和桃花依旧热卖,新兴的兰花也越来越受市民欢迎。

布置好家居,便要张罗吃的。客人到家里来拜年,主人家沏出香茶后,会端上外表精致、内容丰富的“全盒”。所谓“全盒”,是新年时用来盛贺年小吃的盒子,一般是圆形的,寓意一团和气。

全盒里分成多个格子,人们通常把瓜子放在中间一格,其他格子则随意放些零食。按照香港人的习惯,会邀请客人先尝瓜子,他们形容抓瓜子的动作为“抓银子”,寓意新的一年里增财添富。

恭喜发财!利是(红包)拿来!是新春期间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新的一年,什么都要新的,红包里的钱币也不例外,所以每年春节前各家银行都挤满了换新纸币的人。由于经济欣欣向荣,不少香港人都表示在封红包时会比去年阔绰。

香港人很重视年夜饭,并称其为“团年”。每逢春节临近,港岛区以售卖参茸海味闻名的上环必定人头攒动,挤满了为年夜饭作准备的市民。辛苦了一年,大家都愿意多花点钱,买点海参、干贝等,趁着除夕夜亲自做点好吃的和家人分享。当然,现在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却喜欢在外面的饭店去吃团年饭,主要是图个省事、方便。

改一改发红包的习俗

农历新年时长辈给幼辈发红包,意义深长。这不仅是华族的习俗与传统,表达了长辈们在新年里的强烈愿望,就是讨个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如意,沾有喜气和财气;而且也表达了长辈们对幼辈们的一片爱心,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学习顺利,平安幸福。

所以以前也有人称发红包为发“压岁钱”。同时,对我们幼辈来说,接红包不仅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份份的惊喜,更重要的这是一次感染传统文化的良好机会。所以我认为发红包习俗不能废除,相反应一代一代传下去,将其发扬光大。然而,为了减少大人们及长辈们在金钱上的负担,我有几项建议供大家讨论:

一、关于红包的形式,应该鼓励艺术家和商家设计更多款式新颖的种类,让国人挑选。除了印上一些吉祥如意的词句,如:“福”、“发”、“财”等字样和生肖图像外,也可以印上一些有关春节的春联,名诗和名句,让大家在发红包和接红包的同时,也学习华族传统文化及华语知识。另外,也可印上一些有趣的灯谜,以增加春节的气氛。

二、关于红包的内容,我认为发红包不应是光发“钱包”。所以不仅可以在红包里装钱(数目可从两元到十元为宜),也可以放一些其他的物品。正如新视广告中所讲的,红包中可放入慈善彩票,不仅给幼辈们发了一个红包,同时也给他们灌输行善积德、做好事的华族传统思想。当然,对一些收集邮票、电话卡和车资卡等的人来讲,如果打开红包,发现里面装的竟是一张自己心爱的、缺少的或盼望已久的邮票、电话卡或车资卡时,那一定会有难以想象的惊喜。

三、提倡送中西结合式的红包。大家知道在圣诞节是不发红包而是送礼物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春节期间特别印刷一些大小不等的红包,让长辈们也装一些礼物给幼辈们。例如:今年是猪年,如果打开红包一看,里面装的是一只可爱的胖乎乎玩具小猪,孩子们一定会很高兴。当然也可以装一些幼辈们平时心爱的、喜欢的诸如学习用具等礼物。我相信发这样的红包所带来的喜气和惊喜一定不亚于装钱的红包。

四、最后,有关送红包的对象,我觉得如果说内容变化了,送的对象也可改变。这不必局限于长辈给幼辈送红包,更应该鼓励年轻一代向老年的长辈们送红包。他们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活,现在退休了,生活中往往缺少惊喜。如果在新年时也给他们送一个大红包,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十分的惊喜。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我认为送红包的习俗,不仅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且可以具创意的的形式、内容与不同的对象,将其发扬光大。全球华社网华京京(来源:综合)(新华网)

‘伍’ 红包外面的“恭祝、敬贺”分别写什么

恭祝后面写祝福的话,敬贺后面写自己的名字。

‘陆’ 为什么过年有红包

农历新年时长辈给幼辈发红包,意义深长。这不仅是华族的习俗与传统,表达了长辈们在新年里的强烈愿望,就是讨个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如意,沾有喜气和财气;而且也表达了长辈们对幼辈们的一片爱心,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学习顺利,平安幸福。

所以以前也有人称发红包为发“压岁钱”。同时,对我们幼辈来说,接红包不仅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份份的惊喜,更重要的这是一次感染传统文化的良好机会。所以我认为发红包习俗不能废除,相反应一代一代传下去,将其发扬光大。然而,为了减少大人们及长辈们在金钱上的负担,我有几项建议供大家讨论:

一、关于红包的形式,应该鼓励艺术家和商家设计更多款式新颖的种类,让国人挑选。除了印上一些吉祥如意的词句,如:“福”、“发”、“财”等字样和生肖图像外,也可以印上一些有关春节的春联,名诗和名句,让大家在发红包和接红包的同时,也学习华族传统文化及华语知识。另外,也可印上一些有趣的灯谜,以增加春节的气氛。

二、关于红包的内容,我认为发红包不应是光发“钱包”。所以不仅可以在红包里装钱(数目可从两元到十元为宜),也可以放一些其他的物品。正如新视广告中所讲的,红包中可放入慈善彩票,不仅给幼辈们发了一个红包,同时也给他们灌输行善积德、做好事的华族传统思想。当然,对一些收集邮票、电话卡和车资卡等的人来讲,如果打开红包,发现里面装的竟是一张自己心爱的、缺少的或盼望已久的邮票、电话卡或车资卡时,那一定会有难以想象的惊喜。

三、提倡送中西结合式的红包。大家知道在圣诞节是不发红包而是送礼物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春节期间特别印刷一些大小不等的红包,让长辈们也装一些礼物给幼辈们。例如:今年是兔年,如果打开红包一看,里面装的是一只可爱的白绒绒玩具小白兔,孩子们一定会很高兴。当然也可以装一些幼辈们平时心爱的、喜欢的诸如学习用具等礼物。我相信发这样的红包所带来的喜气和惊喜一定不亚于装钱的红包。更何况,现在经济不景气,这样做还能给商家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促进新加坡的经济。

四、最后,有关送红包的对象,我觉得如果说内容变化了,送的对象也可改变。这不必局限于长辈给幼辈送红包,更应该鼓励年轻一代向老年的长辈们送红包。他们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活,现在退休了,生活中往往缺少惊喜。如果在新年时也给他们送一个大红包,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十分的惊喜。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我认为送红包的习俗,不仅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且可以具创意的的形式、内容与不同的对象,将其发扬光大。

‘柒’ 过年给红包多少合适

过年给红包就是讨个喜庆,是一种心情,所以没有什么多少,不宜太多,但也不可太少,红包应该在50--500元之间比较合适,一般100元为佳,仅供参考。

‘捌’ 小年发多少红包

在日常生活中,小年是一年之中很特别的一个传统节日,会有很多的习俗和禁忌,很多人都会准备迎新年。那么2018小年发红包什么数字寓意好?

2017小年红包发多少合适

近年来,发红包仿佛已经成为了人们联络感情的方式之一。无聊的时候发一个多人红包抢一下娱乐一下,逢年过节的时候发一个代表吉利的红包表达祝福,那么2017年小年红包发多少合适?一起来看看!

微信发红包数字含义大全:

1.68、16.8、168——一路发

1.78、17.8、178——一起发

1.88、18.8、188——一直发发发

0.66、6.6、6.66、66.6、66.66——顺顺顺顺、一帆风顺

0.88、8.8、8.88、88.8、88.88——发发发

0.99、9.9、9.99、99.9、99.99——意思是你和朋友的友谊天长地久

20.99、21.88、29.98、29.99、20.09——两人友谊长长久久

5.30、53.0、530 ——我想你

53.406、5340——我想死你

34.06、3406 ——想死你啦

20.99、20999 ——爱你久久

1001——千里挑一

100.1——百里挑一

13.14——一生一世,131.4

15.88、158.8——图的就是一辈子我

1.66、16.6、16.66、166、166.6——人生一路顺风

1.99、19.99,199.9,1999——一辈子长久

5.20、520——我爱你

2.58、25.8、258——爱我吧

3.60、360、36.0——想念你

3.4、34——相思

25.13、2513 ——爱我一生

20.13、2013 ——爱你一生

15.73、1573 ——一往情深

19.20、1920 ——永久爱你

34.56、3456 ——相思无用

80.50、8050——抱你吻你

70 ——亲你

99.50、9950 ——久久吻你

13.72、1372 ——一厢情愿

7.75、77.5 775 ——亲亲我

8.85、88.5、885 ——抱抱我

52.40、5240 ——我爱死你

2.40、24.0 ——爱死你

24.06、2406 ——爱死你啦#p#副标题#e#

2017年小年是几月几号

2018年02月08日 星期四 (丁酉年(鸡年)腊月廿三)

农历腊月廿三是小年。小年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