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关于教育的问题有哪些
扩展阅读
儿童德勒斯枕应该怎么办 2024-11-15 00:18:44
数据库语言以什么为基础 2024-11-15 00:01:42

关于教育的问题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3-12 00:17:53

Ⅰ 中国教育问题有哪些

一高中生写的论文,很深刻,正如作者所言:“觉路遥者在途中,知屋漏者在宇下”。看了这篇论文你会知道,应试到底意味着什么。
题目《中国的诺贝尔奖在这里吗》(中学毕业论文)
航天之父钱学森曾对温总理陈词:“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的人才。”他还说,“现在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就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可见钱老先生着重审视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当我们迫切地渴求“杰出人才”时,人们在各方面找原因,众说纷纭,却很少有人看一看学校里的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反思一下这样的学习能否成就杰出人才。
有时听到学生感叹:“以前我很喜欢自然科学,牛顿简直是我心中无人能比的偶像,但自从学了牛顿定律以后,就对他产生了恨意。”这句话说得有点夸张和滑稽,但更多的是学生的忧郁和困惑。有人说,思考是人生最大乐趣,可这种被动的学习没能使学生感受到独立思考的乐趣。
当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时,能引起他的思考,少年爱因斯坦思索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最终给出了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丁肇中中学时对牛顿第二定律思考了许多天,试着领会其中的美妙。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刻苦地“学习”?那是很自然的一种本性,是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这种“热情”是创新的原动力,是搞学术研究的必备条件。多数科学成就,就是兴趣吸引着人们去发现的。有成功者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王小波作品中且写到“现代文明的特快列车竟发轫于一种兴趣。”我们一向强调的“创新能力”也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对一方面没有兴趣,没有那乐于其中的热爱,不可能在这方面有创造性的发现。
对于我们学生,我们或许没有如此浓郁的兴趣,而且这种学习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老师说,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放弃,因为我们时间有限。我们每天都要背英语、读课文,一连学习几门功课,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每一分钟都要按套路做事,每一道题都要按套路思考,否则,你就要落伍。高考竞争如此紧张,哪有时间思考那些非考试范围之内的问题?
落地的苹果给了牛顿激情和灵感,这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呢?倘若学生有机会看到了苹果落地,他们的思绪一旦碰到 “F=am”之类的东西,就会立马转移思考,因为他们对那些知识已经没有了原始的兴趣和热情,甚至想到它们时就产生负重感。看看这种“思维逃避”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学生们为了达到所谓的“熟练程度”,每天都要一遍遍 一本本地做习题,恐怕他们看教材的时间远远不如做练习题的时间多。就连第一次思考,也是在老师的“牵引”下理解的。然后是一遍遍被动无味地做题,甚至每天挣扎在永远做不完的题海当中,哪有时间体会其中的“美妙与和谐”?牛顿定律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用来解题的一个等式,知识变得麻木、僵硬,甚至成为累赘。“F=am”已经勾不起学生对它激情的思考,失去了那起初的激情和兴趣,就难以用敏锐的思维对知识深刻地思考。在“忙碌又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脑中怎能容下丁肇中连续几天对“F=am”的思考?天才与常人在这里拉开了差距。即使是那些理科状元,“F=am”对于他们来说又是什么呢?
身在学校之中,一切都是为了考试,人确实需要学习,可是考试就是人类学习的最终目的吗?最终目的偏移,事情就不可避免地变质,这是真理,更是事实。
老师也不得不承认这些,语文老师直接又含蓄的说;“我不是培养文学家,我只是教你们怎样在规范的层面上答卷。”当然,数学老师并不是培养下一个华罗庚,物理老师并不是培养未来的丁肇中。学生们接受了“规范”,殊不知失去了更多,而失去的那些很难再补救。有的人说中小学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一心学习积累知识,到了大学才能谈创新谈个性的发展。其实,知识的不足可以补救,而创新思维的缺失确实很难补救。为了发展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学校为我们推荐的一些课外探究课题(这本来就是一项补救工作),我从中选出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这一课题,争取组长的同意,可组长刚一听到这一课题,脸上轻松自在的笑容立刻不知去了哪里,有点为难的说;“这个课上都学腻了,换个别的吧。”这也是“思维逃避”现象的表现。原本十分美妙的东西却成了“思维的阴影”,这种思维定式一直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创造。缺失的东西在大学里能够补救回来吗?
现在考试题目的大量化,更是让学生们重复地、寻规踏矩地、按部就班地做习题,以达到“不用动脑”就能把题目很快答完的熟练程度,他们没有时间和兴致去质疑或向其它方向思考。这可能还不如《卖油翁》中的射技有点炫耀的资本,他们还有些实用的价值,这只不过是“手熟尔”。在当今的考试选人制度下,应试教育的现状很难改变。应试的海洋里,哪能泛起创新的浪花?
很多地方的高中教材中编入了一些先进的科学理论(比如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乃至列入了考纲。多学些知识是好,但这也让人担忧。如果“应试”让这些美妙的知识同样变得枯燥、无味,甚至成为了“思维的阴影”,那还不如不去学,让学生保留最初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空闲的时间里,找来几本关于相对论或量子物理的书,怀着那种激情,让独立的思维自由地进展,或许才能真正享受到思考的乐趣。这要比在课堂上学来的更有意义。爱因斯坦说:“把课堂上学的东西都忘掉,剩下的才是教育。”我们理解,被动的接受永远不如主动的寻求。
学生的课外发展也越来越被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在学奥数、上特长班、参加艺考,有的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也有好几门特长班。发展特长很好,但多数学生并不是因为喜欢而去学,而是出于家长的要求或强求,很多比学校里的学习还被动。学习艺术原本的目的很自然,就是体会其中的乐趣,丰富精神世界,同时给他人社会带来好处。而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这种学习就完全变质了,这不仅是对个人的损失,也是对人类文明的损失。
我认为上面提到的各种不和谐现象的本质应该是:人们的学习和创造本性受到人为的干扰。人的学习和创造本性是很自然的东西,只有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下任其发展,才能发挥出它的光彩和力量。这种“人为的干扰”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可以用经济利益诱导其发展,而培养高素质人才,物质利益的诱导和外加压力的方式只能适得其反。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们的学习竞争还不是很激烈,学生还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有一个较为自由自主的学习和创造环境。这也是那个时期欧洲的科学和艺术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前一段时间有这么一短消息,温总理就我国人才培养的问题亲自询问了几名国内大学教授和教育专家,他们中有的说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有的说人才培养需要做好高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衔接。不知道那些专家教授为什么要这样说,虽然不能说教师完全没有责任,但可以说在这种体制下,只是加要求与教师和学校确实是强人所难,是不会有成效的。这些我们早已经看到。人们即使认识到素质教育意义之深远,又能怎么做呢?我们不提倡应试,可把数十年锤炼得来的应试手段抛弃掉,高考成绩不下滑那才怪。提高高考成绩肯定比培养一个天才来得更容易。改革原本就是一种付出,不是获取什么功利,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而且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的社会几乎到处都是金钱的影子,社会环境让金钱更有吸引力。人们生存在当今,要大消费,就要增大收入,是金钱的魅力让人们努力劳作。如今大学的各专业中,“贸易”“金融”成了热门专业,而那些富有文化深蕴的“文学”“自然科学”却被人冷落。在生活的压力、金钱的诱惑之下,即使刚刚写完“一切于我是浮云”的手,也会左右摇摆不定吧。谁都想有个较好的家庭,谁也不愿让孩子给同学说我爸爸没钱。
这种社会现状应该是“经济领导人”的用心设计,可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我们依旧还是建国初的计划经济的话,现在我们与美国的差距会更大吧,社会主义的地位用什么来维护?我们早就相信“发展才是硬道理”。发挥金钱的作用在解放生产力中是很有效的,但是,人类文明的主流或人类前沿文明的发展,并不是靠这种利益来驱使的。在基础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开拓性的发展并不能够很快地转变成生产力,人们重视科学技术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搞经济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后面的“技术”两个字。日本的“技术”就相当好,虽然起步也晚,也没见出过几个大科学家,但他那“非基础性”的科学的确是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力。中国肯定在向日本学习这一点吧。对于个人来说,搞这东西也不会给自己带来直接的利益。整天为赚钱着想的人不可能成为大家。这个社会也不是不要伟人大家,只是还有更迫切的需要。
姐姐没有考大学,中学毕业后就工作了,我对她说:“你不只是失去了一个机会,也得到了一个机会,你也可以自学嘛,那很自由。”
直到现在来看,我当时的话更多的已成了安慰。做到“自学”也很难,尤其是一般人。那些不上学的青年,找工作,赚钱,找对象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如果还整天抱着书本“装学问”,肯定会被看为没责任心没上进心的人。看看那些社会上的青少年,大多沉浸于灯红酒绿,迷恋于网吧歌厅,追星族者成群,看名牌者一片。在路上走着撞到电线杆上的也有,只不过不是因为他在思考大学问,而是因为戴着耳机、眼睛瞅着别人是否在欣赏他的名牌!如今,我们还能否看到有谁一只手料理着生意,一只手看着孩子,还有一只手研究着世界上最美妙的智慧?还能否看到有谁一边卖着菜,一边拿着书本研究数学问题?直到相对论发表之前,爱因斯坦曾被人们视为“疯子”。当今社会,那80后90后,那虚荣浮躁的心,还能否做这种“异类”?还能否坚持自己的立场,体会高级趣味?
走在上学的道路上,“现实”使我不得不埋头苦读圣贤书,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离开学校,处身于尘泥喧嚣之中,徘徊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又难以独守立场,追求真美。
我有所迷惑,但无暇忧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我的兴与亡,要看高考。

作者:海泽

Ⅱ 关于教育的问题

http://esatc.hutc.zj.cn/pages/jky/zxjx/jxkj/3.ppt#256,1,第三章 教育的本质

找开看一看,看有没有要找的答案?

Ⅲ 现在的教育问题有哪些

1,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
2,让学生养成了功利心理。
3,自尊心得不到保护(尤其差生)
4,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是学生整日埋没在习题中而未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5,使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增高并偏向低龄化。
6,使学生没有多余的业余时间去发展的、自己的兴趣爱好。
7,削弱学生的活动能力,一天到晚都要坐在书桌前上课、写作业,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运动(难怪现在的学生都吃不了苦)
8,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9,告诉学生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只有教材上的观点才是正确的,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造成学生“书呆”
10,虽说现在是九年义务教育,但是还有很多学校有乱收费现象。
11,学费昂贵。

Ⅳ 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有哪些

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如下:

1、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2、增加孩子户外活动和锻炼

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

3、控制孩子电子产品使用。

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4、减轻孩子课外学习负担。

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5、避免孩子不良用眼行为。

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6、保障孩子的睡眠和营养。

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7、关注孩子视力健康问题

掌握孩子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随时关注孩子视力异常迹象,了解到孩子出现需要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尽量在眼科医疗机构验光。

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自己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

3、鼓励他多运动

陪自己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链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自己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7、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着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8、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自己。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9、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自己说话时,尽量停下自己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自己已经听过许多遍了。

10、放弃完美主义

大人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若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

Ⅳ 学校教育问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1.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2.建章立制,依规治校.3.分工负责,科学管理.4.规范学校管理过程.5.抓好开学和期末工作.6.坚持工作例会制度

Ⅵ 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有哪些

孩子的教育问题主要有:

1、家长是否能够将正确的思想及行为习惯教授给孩子。

2、家长在传授思想的时候方法是否正确而不偏激。

3、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遭受挫折时的沮丧心理。

4、孩子有了不良习气家长应如何纠正。

5、孩子受了委屈家长应该以什么态度去疏导。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思想:

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

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

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

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

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四、指导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

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五、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

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六、实际锻炼: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

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是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七、表扬奖励: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八、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Ⅶ 中国教育现存问题有哪些

中国教育现存问题主要有:

Ⅷ 关于教育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热点问题。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

(8)关于教育的问题有哪些扩展阅读: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新世纪初,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尤其是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

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教育在综合国力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江泽民说:“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Ⅸ 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一、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制度可谓是十人评价九人摇头啊,我们天天要求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们的高中教育,无不是只重视升学率,每年一个学校能考上多少个清华、北大,整天学生是埋首于故纸堆之间,作题、作题、还是作题。尤其是一些高考大省,像山东,以及一些县立高中,只要高考资源不能在全国各地相对平均的分配,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
二、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问题
几时教育变成了一种产业,尽管国家一直都不承认这个问题,可是教育已经成了一门产业,教育的收费问题真是一大顽疾,西部的许多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的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在一些大城市里面有高额的择校费,据说,教育曾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
三、关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教育资源是什么,如师资力量就是一类,但是我这里所说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指的的国家分配不公,国家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财政支持的不公,具体上是东西部的不公,农村与城市的不公,省立高中与县立高中的不公等,政策的不公,具体是高考是分省录取、高考有许多的加分政策等,这样,就产生了许多问题,高考大省里的学生们,拼命的学习作题,人数教少的省的学生过的是潇洒有滋味,还有什么高考移民等。
四、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费问题
为什么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如我国,却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费,像古巴、东南亚的许多国家,而我们却在口口声声的说以目前的形势看,中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想问一下,到什么时候我们才具备呢?十年前我们这样说,十年后我们还是这样说,真是悲哀啊,教育是一长久投资长久收益的行业,其在我国现代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中国教育制度中的这些问题,之所以不能解决,还大程度是我们的政腐在纵容,在现在的社会,一方面,国家在改革中强调效率,另一方面,却又在忽视公平,许多的利益群体的幕后操纵,是现今中国存在的许多的问题的原因之一。

中国教育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1.教育收费越来越高。
2.中国教育教知识不教做人。
3.中国教育教知识不教方法。
目前的中国教育(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正在步入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缺陷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制造很多抑郁症、自闭症患者!原因是现代教育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知识教育上,而实践教育比如做人的道理、道德品德教育和做事能力技能的培养等这方面缺失严重或可说几乎没有,时间几乎完全被知识教育侵占。有读万卷书,却没行万里路!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教育非常适合知识和做事能力的培养,而家庭教育是启发做人道理、道德、品德的温床。知识永远学不完,对孩子真正有用的知识又有多少呢!知识、做人、做事、品德哪些对孩子的未来更重要?把孩子束缚在凳子上,何苦呢!很多事情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从法律上来说,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的学杂费全免。实际上,在城市里,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收费,虽然一般普通小学和初中学费很低(约每年200~700人民币左右),但因为学校师资差异问题所产生的教育差别,仍然一些师资较好的学校仍以“赞助费”等为由收取费用。在农村,自2007年以后中小学九年教育为免费,而广大农村地区却很少设立初中,甚至出现一个县只有一所初中的情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被迫被剥夺义务教育权被一点一点的重视起来,在城市地区,剥夺义务教育权被视为很严重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