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民教育思想的雏形是什么
全民教育思潮的产生及其背景
(一)产生:
1990年3月5日至9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发起和组织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在泰国宗迪恩召开,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实施宣言的《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由此,发展全民教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政治承诺,成为这些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并作为制定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原则。
(二)背景:
1、二战后,世界教育水平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各种教育现象依然存在,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2、教育民主化的发展在理念上催生了全民教育。
㈡ 第一个提出“全民教育”思想的是谁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泰国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明确提出了“全民教育”的概念。全民教育的基本内涵是,扫除成人文盲、普及初等教育以及消除男女受教育之间的差别。2000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论坛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召开,通过了《达喀尔纲领》,使得全民教育的目标更为具体化并确定了时间表。
㈢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由来是什么
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意义深远。首先,有利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自1996年起,中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008年3月31日是第十三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是“迎人文奥运,建和谐校园”。3月31日,教育部、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安监总局、国务院应急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海淀区公共安全馆联合举行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中国
面临着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非传统领域安全日益凸显,因此,制定一部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国家安全法,是应对国家安全新形势的需要。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要制定实施政治、国土、经济、社会、资源、网络等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保障国家政权主权安全,防范化解经济安全风险,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㈣ 全民教育的显着成就
中国全民教育显着成就--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
(2005年11月)
(一)2000年达喀尔会议以来,中国全民教育实现了新的突破:义务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取得显着进展,成人识字率有较大提高,教育的性别差异明显缩小;农村义务教育得到空前的重视和推进,投入水平、教师素质、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发展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6-14岁儿童约有1.8亿人,在2000年中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之后,这几年中国政府又实施西部“两基”攻坚,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家庭学生提供资助政策的出台,对提高农村学生的巩固率、降低辍学率以及保证适龄儿童按时入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利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2004年全国通过“两基”验收的县(市、区)达到2774(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99个),“两基”人口覆盖率由2000年的85%提高到93.6%。西部12个省(直辖市)已按要求全面推进“两基”的实现。2004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12亿人,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8.95%,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达到98.1%,比2000年提高3.2个百分点,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初中阶段在校生6528万人,毛入学率达到94.1%,比2000年提高5.5个百分点。
成人扫盲取得巨大成就。2001-2004年全国共扫除文盲803万人,年均扫除文盲200多万人,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成人识字率居发展中人口大国前列。2000年成人识字率已达到90.9%。1984年至2004年间,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扫盲奖”中,荣获“野间扫盲奖”及“野间扫盲奖”荣誉奖、“娜杰达.克.克鲁普斯卡娅奖”、“国际阅读协会扫盲奖”、“世宗王奖”及“世宗王奖”表扬奖、“国际扫盲奖”表扬奖等共14个奖项。其中,中国的四川省巴中县、山东省五莲县、河南省西平县、新疆、全国妇女联合会、甘肃省天水市和青海省等获得了国际扫盲大奖并颁发了奖金。
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技术培训得到进一步发展。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
目前,中国小学适龄女童基本都能接受教育。2004年女童小学入学率为98.93%,男女性别差异进一步缩小,从1995年的0.70%缩小到0.04%,初中入学的性别差异显着缩小,女童入学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少数民族教育与特殊教育进一步发展。民族地区“两基”攻坚取得新进展,到2004年底,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共69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中,已有474个县实现了“两基”目标,占总数的67.8%。中国的残疾儿童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特别关爱。200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达1560所,比2000年增加了29所;在校残疾学生37.2万人,比2000年基本持平。其中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达到24.3万人,占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65.3%。中国政府始终把全民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了更好地落实《达喀尔行动纲领》确定的各项目标,中国政府对21世纪初教育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从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推进成人扫盲工作以及消除性别差异等三个方面切实推进了全民教育的发展。同时,探索出一条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道路。中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实施分区规划与分类指导,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了条件保障;中国政府将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来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农业、科技、教育相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统筹与协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政府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 建立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对农村的对口支援制度,广泛动员和鼓励民间捐资助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援助,推进了全民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将于11月28日在中国北京隆重开幕。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是中国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承办的国际会议,它是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规格很高的政府间国际教育盛会,若干位国家首脑、近40位教育部长或国际援助部长以及重要国际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的首席执行官汇聚北京,将在今后几天的会议中围绕全民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和扫盲教育问题进行广泛地交流与探讨,共同促进世界各国全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本届大会的特点是:在延续以往几届会议的基础上,本届大会在向社会作出有关全民教育发展的庄重承诺的同时,务求实效,在推动全民教育发展方面力争出台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行动。将要发表的《北京公报》不仅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重申实现六大目标的庄严承诺,也将包含推动全民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期望本届大会将成为推动全民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1990年,在泰国宗滴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首次提出了“全民教育”的概念,其基本内涵是:扫除成人文盲、普及初等教育以及消除男女受教育之间的差别。自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以来,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每年有1000万儿童入学;具有读写能力的成年人男性比率提高到85%,女性提高到74%,基础教育入学的儿童从1990年的59900万提高到1998年的68100万;失学儿童由12700万下降到11300万。同时,仍有1亿儿童失学,仍有87500万成人文盲。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论坛通过了《达喀尔行动纲领》,确认了为每个公民和社会实现全民教育的六项目标,从而使全民教育的目标更为具体化并确定了时间表。从此每年召开世界全民教育高层会议,讨论全民教育六项目标中的一项。高层会议被视为监督和指导全民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发展的最主要的机制。第一至四届高层会议分别于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在法国、尼日尔爾利亚、印度和巴西召开,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由中国来承办。
本次会议主题是:“扫盲工作与农村教育”。会议主要内容是:总结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教育在农村人口实现千年目标中的作用;实行教育的性别平等以确保千年发展目标与达喀尔目标的协调;为全民教育筹集资金,发布联合公报。全民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五大部门计划活动的重中之重,也是联合国系统包括世界银行、儿童基金会、开发计划署、人口基金、粮农组织艾滋病署等专门机构共同参与的重大活动。全民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首先是发展问题。全民教育六大目标(扫盲、发展幼儿教育、普及初等教育、促进男女教育机会平等、生活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中,有三项(扫盲、普及初等教育、男女教育机会平等)已列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千年发展目标”。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与推动“消除贫困、男女平等”的千年发展目标密不可分的结合在一起。
(三)1月27日举办的“中非教育部长论坛”,是中国政府在推动中国全民教育发展的同时,加强同其他国家、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以共同推进世界全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的举措。这个论坛是中国教育部与中国外交部、商务部联合举办的,是“中非合作论坛”的重要后续行动之一,是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开展教育多边合作的一种新尝试。
“中非教育部长论坛”将邀请来自贝宁、刚果、埃及、马里、肯尼亚、南非、尼日尔爾利亚、几内亚、毛里求斯、苏丹、埃塞俄比亚、卢旺达、阿尔及利亚、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吉布提、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喀麦隆等19个非洲国家的19位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部、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员会的领导参加此次论坛。论坛将围绕“中非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一主题,就发展中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战略规划与基本政策、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模式、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与专业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与措施、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主要领域与成功模式等多方面内容展开对话与交流。论坛期间,中方还将举办教学仪器展、远程教育展和农村教育展。中非教育部长论坛是为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做出的贡献。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大部分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发展历程和广泛的共同利益。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由于中国和非洲大部分国家的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在谋求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相似的困难和问题,肩负着共同的发展任务,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有很多地方值得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中国在全民教育领域积累的经验可供非洲国家参考和借鉴。此次论坛的举办,将会给中非国家的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思路,为中非国家在各个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开拓出新空间,并将进一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员国,中国政府率先承诺在中国普及“全民教育”,为此,中国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使中国人口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全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10年来,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2000年,中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成就。目前在发展中人口大国里,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同时实现“文盲人口减半”和“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中国在全民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世界瞩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广泛好评。
但是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不断进步,中国的农村教育事业和扫盲教育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由于人口众多、国力相对落后,中国内地仍有8700万成人文盲,其中青壮年文盲2300万人,全国8%的地区还没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又是非常困难的地区,在农村教育方面,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大力推动西部‘两基’攻坚任务,本届政府决心要在任期内完成这项任务。
中国不仅要保持已经取得的成果,还要面对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此次高层会议恰恰为各国代表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和探讨的平台。虽然我们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有自己的国情,各国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教育差异,但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全民教育发展的奋斗目标,相信此次会议将有力地促进全民教育有关问题的解决。相信这次高层会议的召开,必将为世界全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㈤ 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 最早在哪一年发布
2005年11月10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首次发布《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出席发布会并对该报告进行了详细介绍。
㈥ 全民教育理念是在哪个会议上提出的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泰国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明确提出了全民教育这一概念
㈦ 义务教育最先是哪个国家提出的
你好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是德国.
德国在1619年颁布世界上第一项义务教育法令,距今已有380年历史。
㈧ 中国的全民教育始于什么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
㈨ 现代教育制度最早诞生于哪个国家
在今天柏林洪堡大学主楼的一条长廊上,悬挂着很多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人物都是在各个领域里取得了重要成就的本校教授,其中的29人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诺贝尔奖得主。这是很多国家举全国之力都不能企及的一个数字。这29个名字却属于同一所大学。
在许多国家,这些精英的照片全被存置于富丽的殿堂中,而在这里,这些时代的骄子却都朴素而平凡地占有一片小小的空间,以深邃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学子。也许这种甘于淡泊、不求名利的自信,正是大学的品位,获奖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荣誉与广阔而严肃的科学天地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柏林大学成立于19世纪初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就在惨败于拿破仑4年之后,柏林大学诞生了。创办者是普鲁士教育大臣威廉·冯·洪堡,后来他被称为德国现代教育之父,因为他为德国教育做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1949年,柏林大学改名为洪堡大学。
1810年的普鲁士正在向法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下决心要办教育的国王拿出了最后一点家底,每年为柏林大学拨款15万塔勒。
威廉三世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的校舍。而在威廉·冯·洪堡为学校做的经费预算中,只有最微不足道的部分用作了建筑费用,较多的经费则用在了聘请教授方面,因为洪堡要聘请第一流的学者。这正如中国的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所言:“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刚创建时,柏林大学教授的标准工资是年薪1500塔勒。在当时发达的港口城市,一个熟练的手艺人家庭,年生活费用约为150塔勒;一个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家庭,年生活费约为750塔勒,也就是说,柏林大学教授的工资足够养活10户手艺人家庭,或是两户中产阶级家庭。
没有盖大楼的洪堡为柏林大学请来了大师。
首先,洪堡请来了第一任校长,他就是呼吁推行全民教育的费希特。接着,在这个大学的讲台上出现了黑格尔、叔本华,出现了格林兄弟,出现了爱因斯坦,出现了费希尔、兰克……
与讲台上的灿烂光芒相辉映的是讲台下的风云际会,马克思、俾斯麦、费尔巴哈、海涅、拜耳、赫兹、诺伊曼……
在洪堡的办学经费预算中,比工资预算还要多出一倍的是用于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预算。洪堡还提出:国家必须对教学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为科学而生活”成为洪堡大学的校风。
大学是有灵魂的。洪堡用学术自由、教研并重的办学理念,为这所大学灌注了独特的生命。而他也始终没有忘记兴办教育的目的。洪堡认为:“大学是一种最高手段,通过它,普鲁士才能为自己赢得在德意志以及全世界的尊敬。”他很快就如愿以偿。
柏林大学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始祖,而由洪堡开创的德意志大学教育在短短数十年间就超过英法等国,被全世界所尊敬和效仿。
在德意志的大学里,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实验室、第一个研究所、第一个研究生院和研究生指导制度、第一本专业科技刊物。
普及全民教育为德意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办学方针,使德意志在19世纪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1864年到1869年,世界生理学的100项重大发现,德意志民族占其中89项;
1855年到1870年,德意志民族取得136项电学、光学、热力学的重大发明,英法两国合计为91项;
到1869年止,德意志民族取得了33项医学发明,英法两国合计29项。
在当时,一个美国或英国科学家如果没去德国留学一段时间,师从某一位着名学者,他的教育就会被认为是不全面的。
智力成为德意志最大的资本。1903年,一位美国的商务代办这样写道:“在德国居住和研究的10年,使我得到这样一个认识,这个帝国最大的资本是它的智力。”
一个多世纪后,德国前总理科尔仍然这样说:
“我们德国人对大学教授的尊重远远超过对商业巨子、银行家和内阁部长,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㈩ 中国近代是谁提倡的全民教育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所谓学习型社会,是指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制度和氛围,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知识更新技能提升和身心发展要求的社会。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对于我国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其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