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理想是什么
扩展阅读
p3怎么带歌词同步 2024-09-20 08:41:09
如何教育小孩子这三点 2024-09-20 08:40:58
初一英语学哪些知识点 2024-09-20 08:23:38

教育理想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3-06 01:31:03

① 教师的教育理想

老师教导我们要有高远的志向,也就是说要有远大的木标。

② 中国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中国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多样化理念、生态和谐理念、系统性理念。

教育理念的基本特点:
(1)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认识的成果;
(2)教育理念包含了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属“好教育”的观念;
(3)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现实,但源于对教育现实的思考, 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现实的自觉反映;
(4)教育理念是个其外延比较宽泛并能反映教育思维一类活动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
(5)教育理念之于教育实践,具有引导定向的意义。
拓展资料: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
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③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模式

一.常见的中国式“红白脸”教育,平静之下波涛暗涌

很多家庭都信奉“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式,于是,“虎妈猫爸”成了一种很常见的模式。

一个威严的妈妈形象,和一个好说话的爸爸形象,一个负责“管教”孩子,一个负责和孩子做朋友,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科学。

其实,这样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产生分歧,妈妈太严苛,让孩子惧怕不已;爸爸太“开明”,让孩子无需设防。

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变成“两面派”,用两副面孔来应对不同的场景。而妈妈仿佛成了“反派角色”,被孩子和丈夫孤立在一旁。


2.让孩子在爱中成长

家长们为了追求最好的教育方式,总是听各种讲座,看各种书籍以及资讯,但一到实际教育的时候,就忍不住打破原先的设想。

发生矛盾的时候,父母对立会降低教育效果,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在爱中成长。

在父母一致的教育方式中,让孩子获得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以便形成正确的观念价值观,不要让孩子活在一问三不知的教育下,也不要让父母活在遗憾当中。

④ 教育理想的定义是什么

教育理想是因才施教,尊重每一个个体,培育、挖掘,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使每一个人有兴趣受教育,受到喜欢的教育,使每一个人快乐成长,这是教育理想的终极诠注。

⑤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

理想教育,帮助人们确立和实现某种理想的教育。按内容,可分社会理想教育、政治理想教育、道德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生活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分别是: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21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阐述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理想的教育的重点

最让教师震撼的是书中《理想的教师》一章,点燃了广大教师的理想和激情,人们纷纷写心得,抒发感想,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我的教育理想》(增补本)在原书的基础上修订,增加了一些有分量的篇章,如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五章,用科学发展观引导中国教育改革,中国教师关心的教育问题,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战略选择,等等,更为全面厚重。

⑥ 什么才是最理想的教育

卢梭在其名着《爱弥儿》中说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⑦ 教育的理想是什么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⑧ 你的教育理想是什么,并为此进行了哪些尝试

我觉得教育的理想应该是使受教育对象成为人才、有能力或能够成功的人。而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人才、有能力的人或能够成功的人呢,这可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成功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提倡新式学堂。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有识之士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

⑨ 你们心中理想的教育是什么

学龄前的岁月,首先,允许儿童以自己的方式和步伐去琢磨怎样应对他们接触到的人和事。

所有的学习都是自己开始,并没有成人“教师”为其提供帮助。

譬如说,婴儿在尝试爬行时,先是有意识地渴望朝他想抓的物品挪动。慢慢地胳膊和腿开始活动起来,但没有预定的姿势。有时候,不协调地挪动一下,也没有改变原先的位置。但是,他坚持不懈,慢慢地更加熟练地做自己打算做的事情。

其次,按照孩子的需求喂食,婴儿在表达对食物的需求时,应该尽量满足他这种需求,从长期来看,这会使儿童最大限度实现独立。而在非自然的饮食方式下,孩子在父母想让他吃东西的时候才吃,而不是自己想吃的时候。这使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内在调节机制,却教会他们依赖外在机制决定什么时候吃食物。

第三,不要总是拒绝孩子,很多人站不到孩子的立场上,总认为他们会搞砸一切,要知道,孩子并不打算搞破坏,而是企图学会如何正确应对环境。如果限制他们,他们就会愈发沮丧和愤怒,这就埋下了真正具有破坏性的种子。

第四要鼓励孩子探索,过分保护孩子就把他们变成了自己环境的陌生人。

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好奇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尊重。在学龄前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允许孩子犯错。

重新审视幼儿园到十二年级

从前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理想环境应包含以下特征:

学习是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进行的:人们主动去学习,应该能够学会他们渴望学习的东西,应该能够学会他们乐于努力学习的东西。

给予所有的兴趣同样的地位:所有的研究领域都应该被视为同等有用的,不存在科目等级划分。

学习者产出的自我评估得到评判:鼓励学习者从从同学中寻求反馈并给同学提供反馈。

根据共同兴趣小组组建学习小组:不应该根据预先设定的分类,而是根据兴趣来组建学习小组,以确保不同年龄的学习者被分在一个小组里。

不对学习者和施教者进行人为区分:所有人都能学习,所有人都可以施教,学与教要依据具体环境制定。

所有学习者都需参与学校活动的制定:每位学生和教师在所有决策上都有同样的发言权。行为准则、设施的使用、花销、职员聘任、司法程序都需要经过学生和教师民主讨论和决策来决定

可见,在K12阶段,改革的重点是让孩子成为教育的中心,以他们的需求和学习规律为出发点,而不是教师和家长的意见。

大学经历

现在的大学盛行功利主义,一说到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你将来能做什么样的工作。但我们知道现在大学里所学的东西,未必会对将来的工作有帮助。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学习的快乐,而不是为了到某一个单位上班。

大学理想的教育是没有入学要求,但毕业时需要上交作品。老师和学生可以组成一个Team,他们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在大学里取消教授职称,没有等级之分,人们都在享受教与学的过程。

大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提供一种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有闲暇时间愉快地涉猎广泛的知识领域和各种人生体验。

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一生中坚持学习,包括如何学习的能力以及坚持学习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