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该如何教育小孩看病
扩展阅读
镜花缘歌词什么意思 2025-03-29 21:27:08

该如何教育小孩看病

发布时间: 2025-03-26 18:51:29

‘壹’ 父母该如何带孩子去看病

1.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根据孩子的病情,选择一家有良好口碑和专业水平的医院。同时,选择一位经验丰富、态度和蔼的医生。


2.提前预约:为了避免排队等候的时间过长,可以提前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挂号,确保看病过程顺利进行。


3.准备好相关材料:在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时,要准备相关的病历、检查报告等材料,以便医生了解孩子的情况。


4.陪同孩子就诊:父母应该尽量陪同孩子就诊,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在等待就诊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看书等,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紧张情绪。


5.保持耐心和理解:看病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排队等候时间长、医生态度不佳等。父母要保持耐心和理解,尽量避免与医生发生冲突。


6.听从医生建议:在看病过程中,父母要仔细听取医生的建议,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检查和治疗。如果对医生的建议有疑问,可以向医生请教,但不要轻易自行更改治疗方案。


7.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如有需要,可以寻求第二意见。


8.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孩子生病期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9.教育孩子正确的就医观念:让孩子认识到生病是正常现象,不必害怕就医。教育孩子如何正确描述自己的症状,以便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10.保持沟通:在带孩子看病的过程中,父母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度过病痛期。

‘贰’ 想让小孩学中医,该怎样着手

对中医而言,有时候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还重要,比如,在年轻时,因为参加临床的时间短,见识少,必然有很多病从未见过,完全靠自己从头摸索,会耽误病情,走许多弯路。如果读的书多,发现古今名医有类似的治疗经验,拿来运用,则可以用之弥补自己直接经验的不足。即使到老了,临床经验丰富了,也不可能所有的病都见识过,旁人的经验永远是值得珍惜的。这就需要读书,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吸取他人的经验。我认为,一辈子埋头临床,只重视自己的经验,或家传的经验,而不肯花时间多读书,多吸取他人经验的人,只能是一个平庸的医生,是决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临床家的。
当然,读书是有诀窍的,要有计划地读,有选择地读,分阶段读。
第一,要熟读几本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成为新的“四大经典”。这几本书是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在读书阶段,就要背诵,至少《伤寒论》、《温病条辨》要背熟,其他要熟读。可以一辈子受用无穷。为什么一定要熟读、背诵呢?因为这几本书解决了中医临床方法论的问题,体现的是活的辨证论治思想,表达的是一个体系,不是一方一法,何况《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提供了四百余首久经临床考验的、内在联系紧密的、疗效卓着的系列方。只有烂熟于胸,在一辈子的临床中实践、体会、印证,才能使自己的临床水平得到升华。
我学中医是从读《伤寒论》入手的,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其中的思维技巧,临床方法论,这是中医临床的灵魂。条文要记得熟,临床才用得活。才能掌握到中医临床的精髓。举一个最近的例子:我治疗一个中年糖尿病人,用了各种西药,血糖始终降不下来。患者表现的症状主要是胃肠不适,胃脘饱胀,咕噜作响,大便时干时稀,舌苔薄黄。我用半夏泻心汤、调中益气汤、乌梅丸等,先后几个月,不见大效,血糖仍然踞高不下,但始终不敢贸然去芩连,因为考虑到黄连有降血糖的作用。几乎黔驴技穷了,却偶然一次切脉时,发现虽然时值夏天,但患者整条手肘都是冷的,这不正是《伤寒论》中的“四逆”证吗?腹中咕噜作响,即肠鸣音亢进,不正是《金匮要略》中的“水饮”证:“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吗?舌苔薄黄只是有热的假象。改用大剂量四逆汤合己椒苈黄丸,取效了,血糖也开始降了。我出了一身冷汗,觉得惭愧,对不起病人,还是《伤寒论》条文不熟,自己辨证论治的功夫没有到家,受到了干扰。

‘叁’ 如何教育好一个孩子

教育好孩子,首先是做父母的怎么去做。以下有些内容,不知道能否帮上你? 案例一:建立自我主动学习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时刻提醒蕾蕾,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她自己,会通过一些方法逐渐让她接受和明白。 一方面是经常与她谈心:只要找到话题,我会随时与蕾蕾交换意见,在饭桌上、在去兴趣班的路上、在看电视的时候。谈话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帮她分析最近遇到的事情、她取得的成绩以及她的一些习惯的对与错、好与坏,对未来、对学习的影响,可能对她产生的伤害或带来的好处等等。也许是长时间养成了习惯,每次与蕾蕾谈心时,她都会很认真的听,也会时不时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是时常给她讲一些励志故事:主要是读一些从图书馆借来的励志书籍。让她了解“爱”和“感恩”。让我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我给她读一个励志故事《最后一片叶子》时,她深深的被书中贝尔奥用他博爱的心灵画笔画出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让琼西从绝望中看见希望,再次点燃了琼西生命的火焰,自己却掉落、枯萎的事迹所触动。在听完有事后,蕾蕾说:“好感动啊,感动的都要睡不着了”。在感到有些好笑的同时,我也意识到,孩子小小的心灵也是能被感染的。 其次是从生活中找对比:比如我们会让亲戚、朋友家中比她大一些的哥哥、姐姐给她讲一些原先未努力学习,现在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啊,或者没有听父母的话坚持学习钢琴或舞蹈,现在想学却来不及了很后悔啊等等。比她大不了太多的哥哥、姐姐讲的话,她更能听得进去,更相信。另一方面,也会在电视、网络、报刊上看到类似报道时,及时让她自己看,让她去了解,那些都是真实存在的,让她明白不是爸爸、妈妈编造理由给她。 通过这些努力,孩子现在已经慢慢理解和懂得,学习是为了她自己的。所以,她的学习主动性就比较强,需要我与她妈妈督促的地方就不是那么多,也不那么费力。 案例二: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蕾蕾上小学开始,我们就特别注重她写作业和对待学习态度的培养。在家里,我们一直会与她强调,在生活上、玩耍上,我们都可以迁就她,都可以做一定让步给她。但在学习上,必须按老师要求、时间安排,保质保量完成,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每天写完作业让我们检查前,都必须经过她自己检查。如果在我们检查前蕾蕾能够自己检查出中间的差错,我们就会给予奖励,相反,如果被我们检查出错误的话,将会按照事先约定,受到一定惩罚,如果她本人与我们都没有检查出错误,我们就会鼓励和表扬她,希望她再接再厉。同时也会让她放心,我们检查出的错误如果是她真的不会的题,我们会讲解给她,也不会处罚她。 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了检查作业的好习惯,而可以想象第二天,作业交到老师处批阅,全都是红红的对号在上面,孩子的心情肯定很开心。试卷也不例外,每次考试,她都会仔细检查,如果能检查出错误,都会在家里很高兴的报告一翻,我们也会及时夸奖她。时间久了,自然形成了良性循环。她自己愿意自觉努力去学习,成绩也能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状态。 最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就是二年级上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了。期中考试时,考完的当天,蕾蕾回到家时就很兴奋的与我们说,她检查出自己数学试卷中一道题错误,我们当时就引导她说:“这一定是你平时多检查作业和试卷得到好处。”她很认同的说:“就是!”结果,这次考试中,她数学得了99分,虽然没得100分,但我们仍然鼓励她说:“看,还是仔细检查好吧,要不,就只能打98分了,你说对吧?”“恩,期末考试时,我一定再仔细检查。”很快,期末考试了,记得当天,我回到家时,女儿与我说:“爸爸,我数学试卷检查了五遍呢,是用尺子比着检查的,我怕看错行了。”我当即表扬了她,并问她,其它试卷也仔细检查过吗?她说,都很仔细检查了。果然,这次蕾蕾取得了三科都满分的好成绩。 坚持原则,首先考究的是我们当父母的,然后才是孩子。 案例三:培养孩子耐心 一方面是陪孩子玩:陪孩子玩,是指陪她玩一些益智类、提高耐心、提高心理素质的游戏。而这些游戏一般都比较费时,而且大多数时间会发现孩子表现的很“无知”、错误百出,这些时候,就需要我们耐着性子与她玩下去,从“玩”中磨练她。 另一方面是陪孩子学:对待孩子的学习上,也是需要讲求耐心的。记得有一次,蕾蕾在作数学作业时,最后一道附加题确实有些难度,她作不出来。我一边鼓励她,一边将我对这个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一步步讲解给她。也许题目对目前的她来说确实太难了些,也许是我的解题思路还不够清晰,听了一遍之后,她还是很迷茫,一点儿都没有理解的样子。就这样,我又连续讲解了两遍给她听,并且一边讲,一边在家里的白板上,一步步的写给她看。可是,她还是表示,没能学会。我心里,那股子着急劲和有些发火的感觉,也不断的在滋长着。大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犯的错或不理解的事物在我们看起来都很简单,而我们给她讲了两三遍她还记不住或不理解时,有不少家长都会向孩子发火。所以,我不断的在心底提醒自己,你越没耐心,越是批评孩子,她就接受的越慢或者潜意识当中干脆不愿意接受你所讲的了。就这样,我一直给她讲到第七遍,她才高兴的说:“爸爸,我懂了”,这时,我才暗暗的松了口气。 由于我的耐心,在家里,蕾蕾是非常愿意我给她检查作业和讲解问题的。也通过我的身体力行带动,也慢慢的让蕾蕾做事时,能够真的静下心来。 案例三:读书的带动 周边的朋友和一些同学的家长,一直都觉得蕾蕾是个爱读书的小姑娘。记得,在蕾蕾没有住校以前,每天晚上写完作业,要睡觉以前,都会坐在床上看半个小时以上的书,这个习惯是在上小学一年级半年之后就有了。 在蕾蕾没有习惯自己看书以前,每天晚上,我都会坚持给她读各种故事书,一直到她入睡。有时,自己工作忙,实在是有些累了,想休息那么一天时,孩子都会求着你,给她读上那么一点点,望着她那渴求的眼神,再累我也坚持了。记得有一段时间,工作确实太忙了,为了不间断给她读书,我就买了录音笔,每天中午休息时,在会议室里,读上两三个章节(那时,在给孩子读《杨家将》),录下来,晚上回去,在她睡觉时放给她听,我就可以空出时间做自己工作上的事情。就这样,在这种坚持下,不知不觉间,养成了孩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到现在,我还保存着那全套的《杨家将》音频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