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师的目标是什么
教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学目标包括学科知识掌握、思维能力提升、实践技能锻炼、道德品质培养。教师通过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塑造品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潜能,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是核心任务,涉及书本理论、实际操作、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创新意识等。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兴趣,提高动力,培养多种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关注多元文化理解、同情心、社会责任感培养。教师通过自身言行示范传递积极态度、正确价值观。个性化指导与支持是关键,每个学生独特,教师提供个性化支持,帮助克服障碍,发挥优势。个性化指导包括个别辅导、小组合作、调整教学策略。教师是终身学习的倡导者,鼓励自主学习,更新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教师作为社区与家庭桥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探讨支持成长方法。参与社区活动,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区合作。教师目标全面,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知识、能力、责任感的社成员。
❷ 教学目标中的三个目标分别指什么
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分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课程目标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约和影响,是我们对于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2、课堂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课堂教学目标比课程目标更具体,是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3、教育成才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学校应该针对学生成才目标和在成才目标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学校教育的规律 ,确定学生成才目标教育的思路和设想。
❸ 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3)教师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扩展阅读:
1、要整合三维目标,前提是要整体解读文本,科学确定每一个维度的目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在阅读文本时,首先要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点。
2、目标的逐维分解有利于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分解目标只是教学目标设计的第一步,关键是把分解后的目标整合起来,整合的目标更有利于目标的结构化和整体化。
3、在目标的表述形式上,虽然没有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明显的提示语,但是每一条目标都很好地把三维目标交融在一起,并且分层递进,为课堂教学达到三维目标和谐共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