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一线教育话题有哪些
扩展阅读
在线教育还能做什么 2025-02-23 20:52:39
计算机基础类哪个好学 2025-02-23 20:48:24

一线教育话题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5-02-23 15:23:40

Ⅰ 对于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当家长的最应该关心什么

家庭是人生最好最高的学府。如何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万千家长热切关注的话题。近日,国内最大的虚拟家长社区“家长帮”联合好未来公益基金会发布《2016年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6529个家庭调查追踪,揭示出中国家长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0—18岁)时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那么中国家长最关心什么问题?不同地区之间的家长关注点又是否有差别呢?(记者张雯婧)

地区

差异

一线城市家庭

更注重孩子的自我成长

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家长最关注的10项教育问题中,与学习相关的只有3个,说明该地区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自我成长、生活习惯的培养以及意志品质的培育。但是这些城市的孩子出现了抽烟、喝酒、视力低下等行为和健康问题,而这些问题并未体现在其他城市中。

Ⅱ 谈谈教学论文的选题思路

教学论文是教师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学术交流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与借鉴价值。教师常年处于教学一线,对教育教学有很深的了解,也最容易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但很多教师在写作时,常常不知道如何选题。可能是日常接触的太多,不知道如何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案例,也可能是不知如何写出新意,现在大多数教学论文多是关于教学方法的说教,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给读者带来的收获并不算太多。教学论文应该是丰富的、多样性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任何有意义的、有正能量的内容都可以作为选题的内容。下面我们就谈谈教学论文如何选题。

创新性

文贵于新.是否具有创新性是选题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提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或者新的教学见解具有较大的难度。他们擅长的是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案例,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这其中常常能发现一些别人所不知晓的新内容。或是对教材文本新的解读,或是对教学设计新的突破,或是对学生学情新的认识,这些“新意”就是教学论文中的创新性。

创新具有时效性。可能在这段时间还觉得是很有新意的话题,过段时间就已经被大家所熟知,失去了新鲜感。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队伍很庞大,大家都在尝试教学创新,要从中找一些“新鲜点”已然不易,要保持其新鲜感更是困难。因此,我们的研究要快人一步。但凡有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思考就要及时成文,尽快与大家分享。有时候稍一耽搁,就会发现各种观点相似的文章已经见诸报端,自己“藏着”“掖着” 的具有新意的话题,也就失去了成文的价值。

此外,创新也具有局限性。一个人视野的广度与自己的阅历息息相关,每个人的见识都是有限的。因此。自己所认为的“新”未必就真的具有了较大的创新性。因此,在确定话题提笔成文之前,可以将要撰写的话题内容进行一次文献综述,看看关于这个话题别人已经有哪些研究成果.自己的想法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做好文献综述,可以避免我们进行重复研究,少做一些无用功。

指导性

要成为一名好的'作者。首先应该成为一名好的读者 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自己喜欢读怎样的文章。而抛开文笔之类的因素,文章能吸引渎者的重要原因应该是其具有指导性。好的选题能带给人不一样的启发和体悟,使读者阅读之后产生进一步的思考。例如《如何使“空间”不“空”——谈小学数学“体积”概念的教学》这篇文章,就引导教师将体积与空间结合起来,从而便于学生理解,这就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之后产生深入的思考和强烈的共鸣,并在教学中有所助益。

随着教学交流的日益密切和频繁,身为教师,对于其他地区的教材如何编排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渴望通过对不同地区教材的对比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类似《美加州教材立体图形部分的编排特点与启示》这类文章,展示了美国加州数学教材的一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美国数学教育的窗。这个选题无疑对一线教师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选题时,如果考虑了主题内容的指导意义.就能使文章具有吸引渎者的力量 在对某个选题犹豫不决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我看到这样的文章是否会有阅读的兴趣?这样的换位思考.往往能帮助闩已考量选题的指导价值。

感召力

好的选题具有人文情怀,能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感召力。教育教学文章并非冰冷的文字,相反的,在阐述一种教育观点、捕述一个教育事件的过程巾.自然带有作者对教育的情感、对学生的关爱。无论是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还是随笔.都应该传递一种正能量,使读者从中获得力量我们身边不乏充满师爱的好老师,他们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发生了许多有趣、感人的事件。当老师把这些充满着人情味的小事件诉诸笔端时,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例如《幸遇“白血病”》一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一位老师因芒果过敏导致脸部肿胀,班里的问题学生小奇误以为老师得了自血病,写了一张小纸条关心老师。老师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让小奇每天到办公室帮她涂抹药膏。涂抹药膏的时光成了师生相处的美好时光,师生之间的感情 此亲密了许多。在师爱的感召下,小奇一点点地进步着,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学生。这是一位爱学牛且充满教育智慧的老师,她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抓住了师生交往巾的小事件,润物无声地改变着原本令人头疼的学生。学校里这些充满温情的小故事时常在生活出现,只待有心的人去采撷,并将之入题成文。

教师们在选题时,时常会从教学本身人手。较少关注教学之外的一些方面。例如在《“暖化”教师语言,营造课堂安全感》一文,作者着眼于课堂安全感的营造,从教师语言的暖化人手,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是一个大家关注比较少的话题,同时义是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话题。我们在关注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时常会忽略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语言的表达对学生的学习安全感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选题,既让读者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关注点,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关爱学生的情感,无疑是好的选题。

Ⅲ 新一线城市,一年2万的教育费用是否足够

新一线城市一年2万的教育费用不够,孩子教育培训费用特别贵,一个兴趣班费用差不多达到5000~6000左右。一般家长都会报三个左右,从音乐、美术、体育项目着手,美术和体育项目还可以迁就,音乐所投入资金太大,无论是不是新一线城市,哪怕是在乡镇上,培训费用也不低。一节课课时费大概维持在80元左右,家长努力工作也是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好,因此也不会吝啬。为了弥补自己小时候遗憾,也会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那么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吧!

总之,由于社会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把孩子教育好了,之后的生活也会好起来。把孩子在这个世界上,那就尽最大努力给他幸福,等到孩子成年之后,再学会慢慢的放手。

Ⅳ 【教育观点】教育惩戒,施之有度——教师应理性看待教育惩戒

最近,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话题。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片面强调赏识教育,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处于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由于缺乏保护自己的合法武器,只要因为学生管理问题发生了纠纷,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做出让步。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细则看上去条款很具体,其实操作起来这个度特别难把握。作为一线的教师,本来就是弱势群体,一旦与家长发生摩擦,吃亏的总是教师。作为教师一定不要因为国家出台了政策就贸然实施,没有具体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 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对学生的惩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教师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学生着急老师不急,等情绪冷静下来再进行处理。这样处理时就会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过激行为,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另外对学生的惩戒要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进行。我们的古人说过“扬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这也应该是我们惩戒学生的准则。对学生惩戒尽量单独进行,惩戒目的是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使其知错能改。如果在公开场合对学生实施惩戒,会使学生失去颜面,容易造成师生敌对、冲突,或者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越来越难管。

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的学生管不得,教师的人身安危甚至缕缕被学生侵犯,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教师的人身安全。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还是用平常心来看待教育惩戒权,尽可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