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孩子的教育方法 家长怎么教育初中孩子
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家长在教育初中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语言及行为、同孩子建立友好的关系、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等等。
教育初中孩子的方法
一、以身作则。 家长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启蒙。提供孩子的学习氛围,与孩子一起看书或学习。久而久之,渐渐地他们自然而然地感觉父母很注重学习,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学习,懂得了不是为谁而学的道理。
二、尊重孩子。 何为尊重呢?我们不妨在适当的时间坐下来和孩子相互交流,让孩子畅所欲言,给我们提供一些信息,让我们知道孩子的喜怒哀乐。有时意见分歧时,做为家长,是否会去认真考虑孩子的意见比我们的更完善、更妥贴。如果这样,我们就应该放弃自己的意见,大胆采纳孩子的意见。这是给孩子一次是非认知判断能力的锻炼,既尊重了孩子,又缩短了两代人的鸿沟。
三、持之以恒。 启导孩子对任何一件事都有长性。有的孩子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又喜欢那个兴趣广泛,但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这时候的家长,千万不要狂风暴雨般地骂、嘲笑。应耐心查明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何原因让孩子退缩。帮•助他解决问题,讲明半途而废的不利之处,鼓励孩子从哪跌倒,从哪爬起来的信心,还他一个轻松、快乐的心情,去完成末完的事。
四、紧扣连环。 在这点上,父母应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知道孩子的学习状况。一个孩子在学习上,不可能每个环节一帆风顺,随时有潮起潮落,只是不知漏在哪一环,双方取得联系后,及时纠正和弥补不足之处,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取得扎实基础。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1. 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对待,给孩子一定的“心理空间”。进入初中的孩子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对父母言听计从。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正确意见,有事同他们商量,逐渐给他们更多的独立权力,当然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有一点要牢记:家长在某些事情上有“绝对权利”,平等只是相对的,要让孩子知晓不可违反的原则和不可逾越的界限。
2. 建立友好关系
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尽量避免与孩子冲突。初中阶段的孩子情绪容易冲动,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有时由于方法、言辞不当或偏听偏信,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并有碍沟通交流。所以,教育孩子宜采取疏导的方法,让孩子把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如果发生语言冲突,家长一定要冷静,可以立即采取适当方式主动停止争辩,待双方冷静后,再来开导孩子效果会好得多。
3. 倾听孩子的心声
家长通过听孩子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不要计较孩子说话是否有道理,是否有价值。放下家长的架子,不管你多忙,立即去倾听他的话,不要等你有了空闲再说。与孩子谈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育孩子的机会。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孩子就不会失望,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你。
4. 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
初中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不要去充当孩子的拐杖,不要让孩子过多地依赖父母、长辈。家长在初中生家庭教育时,要为初中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发展。及时表扬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养成自觉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
‘贰’ 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的方法有哪些
家长优秀决定了孩子的优秀。所以家长教育孩子要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那么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的方法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的方法
1. 家长以身作则。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吃米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
2. 可以训斥但不要体罚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随意就体罚孩子,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阴影。而是应该首先予以劝说和训斥,比如孩子耍脾气把吃的好好的馒头扔掉了,家长应立即要求孩子捡起来,否则不让他吃饭了,并告诉他再扔馒头就罚站。这样孩子一般会自觉地捡起馒头。
3. 多鼓励夸奖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XXX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
4. 找些表现好的小朋友作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之间攀比心很重的,当别的孩子做什么,往往他就做什么。因此在教育孩子时,不妨试着找些既勤快又懂事的小朋友做个榜样。比如孩子经常赖床,家长可以说:小明天没亮就起床背诗了,人家可厉害了,没人赶得上他。这样孩子受到激励,会精神起来,要和小明比比谁起床早。
5.及时的给予奖励。当孩子犯错时应该给予惩罚,但是孩子做的好时更要加大奖励力度。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热情。比如孩子考试得了满分,或是船模型比赛、钢琴比赛等获奖,家长要用些实用的大奖品来奖励孩子,比如大毛绒玩具等,这样孩子会十分自豪的,做事也更加有信心了。
家庭教育的技巧及案例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
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
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的建议。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再乱跑,我就不带你回家了!”
正例(家长):“齐齐,别跑!给你个选择,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你来决定。”
案例:孩子在看电视不愿意洗澡
反例(家长):“赶紧洗澡,你再不过来,我就关电视了!”
正例(家长):“你是愿意现在洗澡、一会儿讲两个故事听,还是现在看电视,洗澡后没时间讲故事。你来选吧!”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适合: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常识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笔画画时,把没盖笔帽的笔放在沙发上,染了一大片颜色。
反例(家长):“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别用水彩笔了!”
正例(家长):“看沙发都花了,以后用完笔就把笔帽盖起来,放在桌上!”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
第一,教育始于家庭,孩子从家庭学校“毕业”后才进入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小学和中学
在家庭这所学校中,最重要的教师是父母,最重要的课程是培养习惯和态度,最重要的教材是父母的言行。
这里所说的态度,是指孩子最初形成的对待他人的态度和对待学习的态度——乐于和能够与朋友相处,对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乐于接受知识,渴望学习,等等。至于在学前认识了多少汉字和外文单词,背了多少唐诗宋词,做了多少算术题,学过多少门艺术,这些都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些在后续的学校学习中甚至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习得,只要他或她有学习的主观愿望。习惯和态度是孩子初期人格的外在表现。习惯和态度如何,也就是孩子在家庭学校的毕业成绩如何,对其日后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影响巨大。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在学校是否优秀,孩子在学校所表现出的差异,反映出了前期家庭教育的成果,甚至成败。
第二,孩子的任何优点和缺点都可从家长身上找到痕迹
父母对后代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这是家族文化基因复制和传递的结果。复制和传递的过程就是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耳濡目染。我们通常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意思是说,孩子不可避免地带有家长或者说家庭甚至家族的文化基因。
在北京四中,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80%的学生认为他们的道德品质取决于家长的影响,70%的学生认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观点和看法来自于家长的影响,60%左右的学生认为家长的文化修养、性格及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对他们影响甚大,只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家长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的经济收入对他们很重要。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是学校和社会不可替代的。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社会通过家庭或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是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重要防线,也是第一道防线。
第三,家庭将决定孩子未来是否幸福
婚姻是家庭的重要基础,美满的婚姻、恩爱的夫妻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哈佛大学的一项长期研究结果表明,成功的婚姻能给孩子带来持久的幸福感。
夫妻关系和睦、家庭成员相亲相爱,是孩子幸福成长的最重要条件。生活在婚姻稳定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会更加优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也更少。夫妻恩爱、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包容,不仅有助于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使孩子享受到被爱的幸福,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爱心、体贴、善良、包容等优秀品质。同样是哈佛大学的一项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研究表明,与父母关系温馨融洽的孩子在几十年后患各种严重疾病的概率几乎要少50%。
第四,家庭教育将对家族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五世而斩”,指的是那些缺少优秀传统的家族败落的事实。但是,中国也有许多具有优秀传统的家族,如曾氏家族、梁氏家族、钱氏家族等,我们读梁启超的家书、曾国藩的家训,能从中体会这些家族的文化传统。这些家族之所以能够兴旺发达,生生不息,人才辈出,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家族具有绵延不绝的优秀的家族文化传统。
我们常说,家长优秀决定了孩子的优秀。这里所说的家长优秀,并不是说家长具有多么高的学历,或毕业于多么着名的学府,或具有多么显赫的社会地位,而是说优秀的家长身上要具有优秀品格——诚实、善良、宽容、朴实、勤奋、节俭、勇敢、坚毅、顽强、热情、敬业、热爱学习、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精益求精、热心助人,等等。教育本质上是人性、品格和精神在下一代身上复制和遗传的过程。因此,没有优秀的家长,我们很难期望这个家庭能产生优秀的后代。孩子的成长受家长的影响,家长受上一代人的影响,上一代人又受更上一代的影响,祖祖辈辈代代相传,归根到底,一个家族的所有成员,都是在一种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中成长的。
在我刚刚做教师的时候,学校附近有一户人家,院子大门上刻着一副对联,“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这副对联深深刻在我的心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总有些旧的东西被新的东西替代。但是,我总觉得有一些东西是不能丢掉的。是什么呢?我想,应当是祖先留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我们要给后代留下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我们每个人都注定要离开这个世界,没有人能长生不老,生命永恒的唯一途径就是把美好的品德、精神和家风永远地留传给子孙后代,使之成为一个家族延绵不断的文化血脉。
猜你喜欢:
1. 家庭教育的八大智慧
2. 历史上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例子
3. 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4. 家庭教育十种有效的方法
5. 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叁’ 家长该怎么教育孩子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教育对孩子会产生一辈子的影响,那么家长要如何较好自己的孩子呢?下面内容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家长该怎么教育孩子,欢迎大家学习!
如何做好家长教育好孩子
一、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三、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八、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十、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
“如何培养一个有灵性的孩子:”
宽松环境,发挥孩子个性优势
孩子作业的量应以掌握知识为目的,适当地复习以加深印象。少做点题目可让孩子把重点放在培养学习能力上,孩子的后劲将是很大的。
期望过高,让孩子苦不堪言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愿正视自己孩子的差距,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只能把孩子弄得疲惫不堪。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要让孩子跳起来能摘到桃子。惟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前进。
因势利导,让孩子享受学习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因为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不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风格也会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有灵活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这样,孩子才会处于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要充许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讨论强化自己知识,也有的学生喜欢静静地独自思考。对前者我们应尽量营造一个讨论的氛围,而对后者,我们就应给他们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还有的孩子喜欢通过构词法来帮助记忆英语单词,而有的同学则善于通过阅读来增加词汇量。对前者我们可给孩子提供有关构词法的书籍,对后者则须提供一些水平相当而又有趣味的英文阅读材料。有的孩子喜欢做摘抄,而有的孩子却习惯反复阅读所喜爱的文章,这都能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所以对后者就不一定非得要求孩子去做摘抄,提供一些相应的课外书籍让孩子读同样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找准切入点,引导孩子。如有的喜欢追星,可通过给他们讲解明星们是如何成功的,以激发孩子积极上进之心;如对个性强,自制力也相应强点的孩子,可让他们自己制定相关规定,这样,孩子觉得受到了尊重,就比较能自觉地遵守了;而对于自控能力相应较弱,却喜欢“戴高帽”子,也相对比较听话的孩子,则可用表扬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给予适度的监督,以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
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能成材
成功专家罗宾曾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家长,要有认清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和短处,挖掘孩子的潜能,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每个孩子都能成材。
“一个好的父母想造就一个孩子的好前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孩子视为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不是说父母就无所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可以帮助分析,最终的选择权在孩子手里。如果孩子选择错了,她自己将承担责任,一旦意识错了,她能很快改正。如果是你帮她做的选择,即使对了,她也不一定会做的很好;要是错了,她会怨恨你,因为责任在你。
二:认真耐心的倾听孩子的意见,要与孩子做朋友,家里就不能搞“一言堂”完全由家长说了算。尤其是遇到孩子有关的事情,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商议,听取孩子的意见,对的意见要接受,不对的意见要做出解释。当家长就家里的某件事做出决定时,也应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家里平等的一员,在以后会积极为家庭着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事情本事的完成。
三:争取理解孩子,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愿望,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同时也要向孩子敞开自己的胸怀,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思想,感受父母的喜怒哀乐,争取孩子的信任和理解。这不仅能帮助家长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且有助于家长更好的引导孩子成长。
四:对孩子成长的过成中要用摆实事、讲道理的方法。不要轻易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发指令,要尽量引导孩子去思考。要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对于问题,应通过谈话、协商,取得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最后求得公正合理的答案。
五:做孩子的朋友,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原则,迁就孩子的错误。我们强调给孩子发展兴趣爱好的自由,但并非自由放任。应该把握一定的尺度、提出严格的要求。孩子确是错了,就不能任何迁就,一定要严肃指出,并做出相应的解释,以免下次重犯。如果是自己错了就敢于向孩子承认。要用自己的言行、作风给孩子做出表率,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六:主动和孩子交流心里想法。与孩子沟通,目的是要增进彼此的了解将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向孩子说清楚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意思,便是沟通。其实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因为那只是单向性的,目的只是让孩子了解父母,要求孩子能做到父母所期望的。这些父母是否想过:你们要求孩子听话和了解你们的意思,但你们有没有了解过孩子的想法?沟通,要求父母主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孩子表达,同时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互相倾听,互相了解。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而后“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孩子健康成长。
“最好不要对孩子说下面十句话:”
1.你为什么就不能够象-----
孩子被对比,很可能增加他们本能的敌对情绪,甚至耿耿于怀.
应该向孩子讲清楚你的具体要求.重点放在你希望他改变的不良行为上.
2.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被话刺伤的孩子只会心生叛逆,把事情弄得更糟.
要和颜悦色,耐心讲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你简直笨到家了
这话只能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有的因此产生自卑感,不求上进.
家长正面积极的鼓励和卓有成效的帮助,才是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掌握生活本领的根本方法.
4.走开,能不能让我安静一会儿
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产生无以名状的孤独感.
倘若你的确想独自呆一会儿,可以耐心向孩子解释:我很乐意与你在一起,只不过现在太忙,请原谅.
5.少罗嗦,闭嘴
孩子会认为父母对我的意见一点也不重视.长此下去,孩子会变得毫无主见,依赖性极强,把自己看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6.老老实实去做,不然-----
空洞的威胁最终将损害家长的威信.孩子反而会继续自己的不良行为.瞧你怎么办.
最好办法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偿罚手段.
7.妈妈求你了
教育最怕出现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孩子软硬不吃,但千万别说妈妈求你了.说这话就意味着父母缴械投降,孩子会从心里更加篾视你
8.我没本事
和孩子谈话时把自己的自卑感表露无遗.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
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9.揍死你
当你说这话时,表明你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这是一句根本无法兑现的大话.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10.你滚吧,想去哪里去哪里
最后通牒式的话让孩子没法应对,他虽然不想离家出走,但更不想就此低头.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逞一回英雄,真的离家出走了.
‘肆’ 怎么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下是一些教育孩子的建议:
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应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2.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他们个性的体现,也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3.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4.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品质。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育他们承担责任和尊重规则。
5.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家长应该适当地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和自主权,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6.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
7.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支持和指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总之,教育孩子需要家长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耐心、关爱和理解。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和方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