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双边共时性是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女同学最喜欢哪些话 2025-02-03 23:45:15
英语班级知识口诀 2025-02-03 23:40:16

教育双边共时性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5-02-03 21:08:10

‘壹’ 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指以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背景,以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及人类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为时代背景,研究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以阐明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规律的教育思想。

二、现代教育思想的结构

教育思想是个系统,系统的内部有着多样的结构。我们认清了他的结构,就可以清晰的了解教育思想的不同形式和类型。根据我国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状,将教育思想划分成理论型的教育思想、政策型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型的教育思想三个部分。

(1)理论型的教育思想:指的是由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的教育思想,这是一种以抽象的理论形式存在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专门的系统的教育理论的指导,这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及教育现代化所必须的。理论型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教育不断变革、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因。

(2)政策型的教育思想:指的是体现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教育思想,这是国家及其政府在管理和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以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等表达的教育思想。政策型教育思想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府的教育主张,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是对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的性质、地位、作用、任务,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以及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的科学分析和认识。政策型教育思想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主成部分,在人类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历史发展中有重要地位。

(3)实践型的教育思想:指的是由教育理论工作者或实际工作者面向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思考而形成的以解决现实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思想。实践型教育思想是整个教育思想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育思想能够指导和服务教育实践的功能与作用的基本形式和环节。它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解决教育活动的技术、技能和方法问题,而实现教育思想指导和服务于教育实践的功能。

三、现代教育思想的功能

教育思想适应人们的教育需要而对教育实践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教育思想的功能。教育思想的功能有:认识功能、预见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反思功能。

(1)认识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是对教育事物的认识功能。它在于启发人们的观察和思考,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形成人们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从而使人们成为拥有教育智慧的人。

(2)预见功能是说教育思想能够超越现实、前瞻未来,告诉人们现实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从而帮助人们以战略思维和眼光指导当前的教育实践。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具有规律的演变过程,现实的教育发展既存在着与整个社会发展的系统联系,又存在着与它的过去及未来相互依存的历史联系。由于这一点,把握了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就可以预见未来显示其预见功能。

(3)导向功能。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教育思想通过论证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指导人们的教育实践,从而发挥导向功能。

(4)调控功能。教育思想可以超越现实,超越经验,能够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去认识市和把握教育规律的本质和规律。人们必须以理性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方法,去倾听不同的教育思想、主张、意见,并且及时地调控自己的教育活动及行为,从而科学合理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样就是发挥了教育思想的调控功能,就能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5)评价功能。教育思想能够把握教育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揭示教育与人与及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从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提供理论的依据和尺度。用先进而科学的教育思想经常评价和指导教育实践,可以促进教育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6)反思功能。教育思想可以促进人们进行自我观照、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总结等,使教育者能够客观而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育行为及结果,从而增强自我的教育意识,学会自我调整教育目标、改进教育策略、完善教育技能等,最终由一个自发的教育者变成一个成熟的教育者。这就是反思功能。要学会反思就要学会教育思维,形成教育思想,拥有教育素养。教育思想比起教育经验来有着视野开阔、认识深刻等优越性,更有利于人们增强自己的教育反思能力和素质。

‘贰’ 如何构建有效的“对话”课堂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形式上的对话
这种无实质性内容的,形式上的对话较普遍存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它有两种表现:最常见的一种是“一呼百应”式的对话。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是经过特殊“包装”的课堂交往。这在实质上并不能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绝大多数问题学生仅凭借死记硬背的知识就可以回答,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不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做作式的对话
语文课堂教学中造作式的对话是一种人为包装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增加了一份人为造作,少了一份真实自然。比如,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创设师生对话互动的氛围,不注意引导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用与语文关联不大的表演艺术的方式、方法来造作课堂的对话。
(三)垄断式的对话
垄断化的对话有两方面的表现:一种表现是教师掌握课堂对话的绝对主导权;另一种垄断形式表现为课堂上师生对话的机会总是被少数学生占有,多数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往往得不到任何机会。
(四)单一式的对话
单一式的师生对话集中表现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大多采用“师班互动”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课堂教学中单一的“师班互动”的对话形式,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语文个性化阅读学习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上述四种不真实的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盛行,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被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尊重,因此他们会越来越不愿意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缺乏学习的热情,进而厌恶语文学习;由于没有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缺少了对话与沟通,缺少了生机与活力,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就无法实现;教师的教学失去了与学生真实对话的快乐,因而传统的职业性增强,相应的新课程赋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专业性角色大大降低了,这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
二、建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对话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的任务有二:一是产生教学的思路。把一篇课文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会,就不得不依靠对话时所产生的教学灵感。教师与文本对话得熟练,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二是引导多元感悟。依据新课标,我们认为多元独特体验,不能仅希望出于课上学生临时“冒”出,最好是在课前老师有所预料。一来可为教师上课时正确评价学生做准备,二来是在学生课上只有一元理解时,可深入引出多元。为此老师要设法对文本的多元理解,不能从一个角度去理解,应站在学生的多元角度去理解文本,因此产生多元的教学方法。
(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新识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呼唤学生的阅读实践,呼唤生本之间的充分交流与对话。别为每一位学生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都有各自注重的焦点、程序和方法,他们总会以自己的思想认识、情绪态度、兴趣爱好来评价赏析。学生对课文的鉴赏,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巨大的空间,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多元解读,与文本直接“对话”。
(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如果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对话的实质,简单的理解为只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就是师生对话,而不考虑是否真正启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是否体现了追问和启发的精神。那么教师就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专门提问一些记忆性的,却根本无须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对话式课堂教学实际上向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现场资源,引发学生“对话”的契机。
(四)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叁’ 教育学应该讨论哪些问题

教育学应该讨论的问题
、简述生产力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⑵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⑶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⑷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⑸生产力的发展还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什么叫教育理念?简述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

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1)新的教育观。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

2)新的学生观。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3)新的教育活动观。教育活动具有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综合渗透性

4、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简述教育的起源简述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二)生物起源论:认为生物竞争的存在是产生教育的基础。(三)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四)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五)生活需要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

6、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人(1)具有主观能动性;(2)具有各自的思想感情;(3)具有独特的个性

(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具有身心发展的全面性;

(2)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三)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7、简述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与任务

作用:⑴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⑶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发掘者。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教师的具体任务包括三方面:⑴教师必须搞好教学工作;⑵教师要做好班主任工作;⑶教师要关心学生健康。

8、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主要有哪些区别?

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⑴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⑵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⑶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与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⑷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⑸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⑹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⑺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

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⑵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⑶教育形式多样化。⑷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⑸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的现代化。⑹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反映在培养目标上则是人才的通才性和全面性。

9、简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主要作用和特点:

作用:⑴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篇章,是个体社会化的奠基教育。⑵家庭教育可以起到影响和调整学校教育的效应。⑶家庭教育使儿童受到始终如一的道德熏陶。

特点: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个别性等特点。

学校教育的地位和特点:

地位:⑴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⑵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⑶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导向和枢纽。

特点:⑴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⑵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⑶学校教育组织的严密性;⑷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面性;⑸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⑹学校教育形式的稳定性。

10、国外主要教学论流派有哪些?

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11、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学校智育的任务有哪些?

⑴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⑵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使学生获得在日常智力和体力活动中常用的活动方式,如学习技能、操作技能、社会活动技能等。⑶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13、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育活动观等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等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方式;改革评价体系;改进课程管理。

15、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1)教育地位更加突出,各国都把教育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2)重视科教兴国,强化科学教育;3)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加强民主化进程;4)强调创新学习;5)教育面向未来,建立终身教育的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