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包含的科目
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是国家用于教育的财政拨款资金,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其科目分类包括具体的大类科目,如2050201学前教育、2050202小学教育、2050203初中教育、2050204高中教育和2050205高等教育等。这些具体科目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确保国家教育支出能够精准覆盖各个教育阶段的需求。
这些具体科目是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设立的,旨在确保教育资金能够有效利用,满足不同教育阶段的特定需求。以2050201学前教育为例,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师资培训、教材研发等方面,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而2050202小学教育则侧重于基础教育的普及,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的教育。
2050203初中教育和2050204高中教育则关注于中等教育阶段,提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高等教育或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2050205高等教育则侧重于高等教育的科研和教学,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通过这些具体的科目设置,可以实现教育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确保国家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满足不同教育阶段的需求,为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国民素质做出贡献。
② 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规定免除谁的保教费
经济困难和孤残幼儿的家庭可申请保教费减免。公办托幼机构和小学附设学前班收费须严格按照“穗价(2000)36号文”;民办托幼机构采取放开收费的办法,根据办园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示后执行。
用于支持第四条第二项的资金总量,根据《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晋财教〔2012〕124号)确定的省级资金分担比例以及中央当年奖补资金额确定。
按照在园幼儿人数15%的资助覆盖面和现行资助标准分配到各市,由各市根据所属各县贫困程度进行二次分配。相关数据由省教育厅提供。
某市资金=该市在园幼儿人数/∑全省各市在园幼儿人数×学前教育资金年度预算用于第四条第二项资金总额。
适时调整完善相关分配因素权重:
用于支持第四条第一项的资金总量,按照基础因素、投入因素分配到各市。其中:基础因素(70%)主要包括在园幼儿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人均可用财力等子因素。
各子因素数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或申报材料获得。投入因素(30%)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学前教育支出情况。相关数据根据财政决算数据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