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依托烈士纪念载体,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
一是周密部署。教育局依托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结合延边“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这一革命历史特点,设计“缅怀革命英烈,继承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活动,将延边州烈士陵园、朱德海纪念碑和全市56个烈士碑安排给每一所学校,并立“延吉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学校教育活动点”牌匾,使之成为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并定于每年的清明节、国庆节、七•一时间到指定地点组织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感性认识。
二是精心组织。一方面组织“缅怀革命英烈,继承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全市教育系统机关干部及师生代表共计560余人参加仪式,切实将革命传统教育纳入爱国主义教育之中,为全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充分挖掘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丰富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在师生中广泛开展“革命事迹我知晓”和“缅怀烈士我行动”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收集一个革命战争故事、阅读一本革命英雄故事书、观看一部解放战争题材的影片、讨论和交流关于清明节的相关知识,在祭扫烈士墓活动中举行入党、入团、入队仪式,追溯革命烈士的历史足迹,不断加强学生们的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更积极、有效、多渠道地推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贯穿到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
三是规范管理。为切实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教育局实地考察了全市56个烈士纪念碑的实际情况,绘制草图后分发给各校,并组织专人引路到基地共同参与各项活动,保障了活动规范、有序;同时,切实杜绝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开展“缅怀革命英烈,继承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安全预案》,要求各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拟定活动计划,严格活动流程,在受教育的同时不忘安全。
四是营造氛围。各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校园广播、宣传栏、宣传标语等途径大力营造革命传统教育氛围,各班级以“缅怀革命英烈,继承革命传统”为主题制作了板报和壁报,让学生自己在收集、整理和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浓厚的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借助州、市各大媒体广泛宣传此次活动,引导和教育全体师生追溯历史、缅怀先烈、继承优良传统,用优异的工作业绩和学习成绩回报于无数名革命烈士,回报于我们伟大的祖国。
② 爱国主义教育怎么有效实施
1、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者素质,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课堂
2、充分挖掘本地爱国主义基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3、结合实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利用传统民俗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
快讯详情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者素质,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课堂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要活起来,必须把学校党支部这个龙头舞起来。尽量选拔思想活,方法新,年轻有活力的教师到德育工作的领导岗位,组织爱国主义专题培训,让他们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学校行政领导也要充分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每年拨付专款支持支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广泛动员全体教师认真领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形成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共识;抓好课堂这个爱国主义教育主战场,结合学科特点,找准切入点,寻找结合点,有机、适度、自然、和谐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语文课,教授《四渡赤水出奇兵》,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长征》、《雄关漫道》、《我的长征》等影片,让学生深度领会伟大的长征精神。如历史课,历史教学不能是单纯而枯燥的历史知识传授,现行历史教科书涉及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十分简略,教师有责任就这一事件进行课外材料的补充,让学生以史为鉴,不忘国耻。学校在各级各类教学评比中,应把是否渗透爱国主义作为一条必备的评价因素。
充分挖掘本地爱国主义基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诗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功伟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是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感,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云南省作为红军长征转战的地方,留下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皎平渡、龙街渡、树桔红军渡、石鼓渡、虎头山战役纪念馆、六甲之战、会泽水城扩红台……面对这些宝贵的资源,学校可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让他们体会“天若火,水似银”的战斗环境;感受“红军都是钢铁汉”的乐观主义精神;可组织烈士遗属、专家学者、民间收藏人士讲述红军过云南的故事,给学生以长征知识普及,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突破口和基点。只有让爱国主义教育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扎根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肥沃的土壤,学校爱国主义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厚重的底蕴。
结合实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的学生出生于和平环境,成长于和平环境,长期的安逸生活,往往会淡化忧患意识,使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情感走向低落。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应有意识地借助国际国内一些重大事件,如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神舟八号载人飞天、涉叙决议案中俄投反对票等问题,在学校组织专题报告、学生演讲、集体讨论等系列活动,不但能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颖性和吸引力,而且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感染力和渗透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形势,形成正确的立场和态度增强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激励他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利用传统民俗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实际上就是民族认同感,我国有很多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内容十分丰富,而且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合家团圆的春节,赛龙舟的端午节,团圆丰收的中秋节等。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中,从生活实际中,从民风民俗中领悟中华民族的特征,通过旅游寻根,祭祀祖先,解读家谱等活动,可以使青少年一代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进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应开设一些传统文化、民族风俗的选修课,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味传统民俗的博大精深,燃起他们内心深藏的爱国热情。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得太少,将使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失去可以依托的根基,成为飘渺的空中楼阁。
③ 怎样建设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好干部培训
一、整合政府、社会和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首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省市可建立由党委宣传部、各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商解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指导、协调、督促、检查,按中央和省委要求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教育基地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在教育基地的领导班子配备、人员编制、队伍培训和职工待遇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其次,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阵地,其社会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正由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以取得社会效益为根本原则的,所以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它的投资积极性一般不高。笔者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首先应该主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政府要有建设好、利用好教育基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资金投入上,各级政府要挑大头,加大投入力度,要计划好用于教育基地建设的配套资金。要按照文化事业建设费和有关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对中央和地方的资助资金专款专用,坚决杜绝腐败现象。
最后,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民营资本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遍存在资金紧缺的问题,仅靠政府的那点投入难以支持其长远发展。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民营资本将是个不错的选择。笔者认为,教育基地可以大胆地把基地后勤推向市场,吸纳民间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较好地化解矛盾。例如西柏坡纪念馆就已经采用竞标的方式,将馆里的卫生管理工作向社会公开承包,结果当年就节约资金9万多元。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如何做好合理开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各类反映我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纪念地、领袖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载体,政府应支持这类教育基地主动与旅游部门或旅游公司联系,加强合作,发展红色旅游,拓展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空间。
二、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知识背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信息渠道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真正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的各类教育基地建设,必须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教育内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教育形式,不断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开辟新途径,使教育基地的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要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各类教育基地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加强建设,努力做到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解决陈列内容陈旧、手段方式落后的状况,在艺术设计、实物制作、展品布设、灯光配备等环节,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更多的信息,努力增强文物展示的现场效果。
其次,要开辟双向渠道,共建共育。要创新思路,在更好地做到“请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教育基地的辐射力和影响面。要与社区、学校、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联手共建教育基地,制定共建计划,签订共建协议,确定联络员和辅导员,以此来增强工作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共育活动。要组织巡展、巡讲、报告会、座谈会,把教育资源送到群众身边去。各教育基地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走进农村,多办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临时展览、流动展览。
三、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做好公益服务。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记述着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光辉业绩,是激发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大课堂。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应作为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必须长期遵循的重要原则。一方面,主管部门要加强基地内部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规范服务范围和经营活动,营造干净整洁、庄重有序的参观氛围,使教育基地真正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各教育基地应坚持社会公益的原则,对学生团体参观实行票价优惠措施。以博物馆、纪念馆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尽量做到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对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半票;对家长带子女参观,子女实行免票。一些经营性的教育基地也要创造条件,拿出专门时段对学生免费开放,为广大未成年人进一步走进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要加强队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提高教育基地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重点要建设好领导班子队伍、讲解员队伍、研究员队伍。各教育基地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交流的机制,依靠人才战略,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整体水平。要定期组织多层次、多种类的培训,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学历教育,深化专业教育,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放开视野,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保持教育基地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把教育基地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是加强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党委宣传部门加强对教育基地的宏观管理,还是各教育基地自身加强内部管理,都必须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落实和巩固。只有不断实现制度创新,才能真正使教育基地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通过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按照中央关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切实抓好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基地自身的发展活力。
最后,要在征集文物史料、挖掘教育内容方面练“内功”。文物史料是基地存在、发展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条件。工作人员要认真研究自身的历史沿革、馆藏史料,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民间收藏人士,深入挖掘各种收藏线索,广泛收集文物史料,尽力增加基地的馆藏量。要着力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通过对馆藏文物史料内涵的深刻提炼,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