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与保育有什么区别
扩展阅读
b站动漫播放量怎么看 2024-12-25 09:12:38
雅思基础版哪个版好 2024-12-25 09:03:17
初秋儿童哪里怕冻着 2024-12-25 09:03:08

教育与保育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 2024-12-24 17:03:05

① 什么是保育和教育

保育是学前教育或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关注幼儿的生活方面,包括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安全保健、身体发育等。保育工作的目标是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则更侧重于专门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多年来,劲葛琳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制定了完善的教学计划。这些教学计划围绕着六育——德、智、体、美、劳、心进行展开,旨在全面提升婴幼儿的综合素质。

在每个阶段的教学中,劲葛琳克采用主题式教育作为基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全面支持婴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这些活动不仅涵盖了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技能的培养、情感的培养以及社会性的培养,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发展。

通过保育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劲葛琳克致力于为婴幼儿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成长支持体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 教育和保育哪个更重要

都很重要,但是教育更重要一些。

教育与保育的区别:

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保育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能、天性,让大人照顾孩子长大,是辅助教师负责幼儿的保健、养育、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工作,教养是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的结合。

错误教育:

1、威胁。成人用威胁的口吻对孩子说话:“你再……我就……”尽管这类威胁在大人心目中认为十分有用,但在孩子身上却不一定有效果。因为威胁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只要孩子有点自尊的话,他必定会故意与大人对着干,以此来显示他不是个胆小鬼。

2、保证。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是平等的,互相要信任。父母不应向孩子保证什么,也不应要求孩子做保证。如果父母必须依靠保证来强调自己说的是真话,那么变相地承认自己没有保证过的话是不可相信的了。保证会使孩子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父母也不应诱导或要求孩子保证今后循规蹈矩或绝不再犯某个错误。当孩子做了一个并非出于自愿的保证后,他等于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我们不应鼓励这种欺骗行为。

3、收买。收买就是明明白白告诉孩子,如果他做了(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话,就能得到奖赏。如“如果……就”的许愿方法,有时能刺激孩子而暂时达到某个目的,但却不能激励他作坚持不断的努力。对孩子来说,这些话就意味着怀疑他的能力。

另外,也拿导致孩子讨价还价,以“你不给我奖赏,我就不规规矩矩”来要挟大人,从而提出更无理的要求。有益的、受欢迎的不是以收买形式出现的奖赏,而是事先没有许诺过的、出乎意料的,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赏识而得到的奖赏。

4、讽刺。父母讽刺孩子,极大地阻碍了他的进步。它往往为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有效交谈设下了牢固的障碍。挖苦的语言会招来孩子的反击,会在自己和孩子之间筑起一层屏障。在教育子女中,父母不应用讽刺和挖苦的语言,不应该降低孩子在他自己或者在他同伴心目中的地位。

教养小帮手

严格不一定就是好!一味地要求孩子,当孩子没有达到标准时,即以责骂或是打骂孩子的方式管教,其实并不能达到真正的效益,正确的方式应该是:

明订赏罚,给孩子信心:加强幼儿行为训练,及认知反省能力,对于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要订立一套准则,并且有延续性,并在孩子达到时给予肯定。即虽然严厉地管教孩子,但仍需给孩子信心。

避免情绪性字眼:此外,父母还需注意,自己说出来的话是否具有指标性作用,还是只是情绪性的反应,并防止自己出现情绪失控,甚至是怒骂孩子的举动。

清楚地表达指令:有时孩子也会是父母指令不清下的牺牲品!当父母表达指令时,需完整且明确地表达指令,且需配合语气。否则幼儿可能会因为听不懂家长的指令,或是指令太过模糊,而无法达到要求,让恼怒的父母觉得孩子笨。

让孩子感受关心:一般来说,若孩子的个性属于较文静的,会明白父母严格背后的关心;但若本来就属于个性比较冲动的孩子,则会认为父母事事都要管很烦。因此,父母就算要采严格的教养方式,最好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严厉背后的关心,如此才不易形成亲子问题。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子女教育

③ 幼儿教育和幼儿保育有什么区别

1、幼儿保育。
幼儿,是父母和家庭的延续,更是民族和祖国的未来。
而幼儿保育,主要指0至3岁孩子的教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身没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完全依赖于父母、家庭和保育老师的照顾看护,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和后果。
因此,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保育工作,必须要谨慎仔细,不可马虎大意。

首先,要做好保育园内的清洁卫生工作,争取做到每日消毒和空气流通,降低幼儿的患病几率,并给孩子们提供干净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其次,幼儿保育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孩子背会“唐诗三百首”或熟记3千英语词汇量,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性格、思考和情绪都尚未成熟,难免会时不时地产生过度依赖父母老师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习惯。
对于这一点,保育老师应该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培养和引导孩子独立完成和做好日常琐事的自主能力。
比如,引导孩子自己吃饭,确保孩子在就餐过程中不随便掉饭粒,不浪费粮食,还要注意在吃饭时不随意喧哗,做到安静有序。
比如,引导孩子提高自理能力,能够正确刷牙洗脸、饭前便后认真洗手,还能够独立穿脱衣袜,和自行整理学习生活用具。
此外,保育老师还应该多激励孩子参与益智活动,在脱离“形而上学”的课本理论之外,能够保证孩子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只有多锻炼、多运动,孩子才会更加健康快乐。

2、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包括0至3岁的幼儿保育阶段,和3至6岁的学前教育阶段。
许多家长,对于孩子是否应该按部就班地进行“学前教育”困惑不已。既想要孩子多掌握知识,在进入小学以后能够学得轻松、学得出色;又担心孩子过早地接触“语数外”的基础知识,如果幼儿园老师教得不准确、不恰当,反而会影响到孩子未来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
实际上,这样的焦虑有对有错,学龄前的孩子的确应该接受“学前教育”,但是,学前教育的性质,不应该是过分看重成绩和结果的“应试教育”。
正确的学前教育,应该是老师“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和温和耐心的引导讲解,不必强求、不用逼迫,只要能够有助于孩子启蒙知识、产生兴趣就可以。

当然,对于幼儿保育和学前教育,家长们也不必过分焦虑烦恼。
其实,在学龄前的幼儿园学习阶段,孩子接受相应的,符合自身年龄段认知能力的知识概念,其实也是在顺应孩子的正常发展规律。
3至6岁的孩子,已经开始逐渐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粗浅而基础的世界观,不管是盘踞在他们小脑袋里的“十万个为什么”,还是他们喜欢的动物、汽车和恐龙,都说明孩子对于我们所处家庭、自然和世界的求知欲、好奇心。
所以说,孩子在学龄前接受早教、启蒙和学前教育,并不是坏事,只要父母和老师不强迫、不逼迫,而是按照孩子自身发展的正常规律,用孩子能够欣然接受的思路和方法,陪他们一起了解世界,发展兴趣,未尝不是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就像是一块白板,未来他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或许,就在于父母和老师,能够给他什么样的幼儿保育和学前教育。
毕竟,多读书、爱学习的孩子,他的人生绝对不会太差。

④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有区别吗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孩子从来幼儿园到离开幼儿园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的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还有体育活动。梳洗、喝水、吃饭、入厕、睡眠、学习,合作等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而不是常规的保育工作。孩子每天都会从各种必不可少的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很多最基本的生活经验,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