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如何在阅读中进行环保教育
扩展阅读
数学知识的单位是什么 2024-12-20 20:34:04
江北经典学校有哪些 2024-12-20 20:32:46

如何在阅读中进行环保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2-20 14:10:42

❶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意识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保护环境是当今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是他们成人必备的素质。如果将环保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他们的知识积淀,还可以对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理念,养成环保习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环保意识呢?教者曾经做过以下方面的尝试:
一、深入挖掘教材,将环保意识巧妙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唤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兴趣,从而树立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家园的愿望。高中教材的许多文章如果我们深入挖掘,一定会追捕捉到与环保主题有关联的很多内容。例如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教者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的优美画面,让学生沉醉在作者所描绘的美丽的康桥美景中,同时又引导学生将文中的清新美丽环境与我们身边环境进行对照,使学生意识到和谐舒适的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又如《包身工》一文提到:“纱厂工人的三大威胁,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我们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噪声、粉尘、湿气等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既加深了对包身工们所处恶劣环境的认识,又使学生懂得同情她们的遭遇,也让他们更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当我们深刻领会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重视作文训练,将环保意识积极渗透。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成自己感知世界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通过思考,联系平时的学习积淀,应用他们自认为成熟老道的语言表达出来,逐渐养成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因而我们老师结合作文自身特点,在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中,积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经常关注网络媒体和现实生活,随时搜集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的种种社会现象,注意相互沟通交流,并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在外出旅游时,在享受目的地优美迷人风光的同时,注意从环保角度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加生活素材,丰富作文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我县造纸厂以前曾将污水排入厂旁河流,严重污染该河段,水体散发出刺鼻的臭味。我让同学们到受污染的河段看看,通过对当地居民进行采访,了解被污染了的河流对他们的日常起居带来的影响和破坏,让他们亲身感受污染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再要求他们查阅相关资料,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治理措施,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呼吁有关部门解决污染问题,还我们美丽家园一片绿水青山。在作文训练中进行环保教育,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又增强了他们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使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绿色生活,人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情境,将环保意识贯穿始终。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以环保为主题进行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例如让学生收集环保名言,拟定环保标语,制作环保手抄报,举办环保演讲赛,以“争做绿色使者、保护生态文明”为主题,从联系身边实际、宣扬新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方面入手,通过比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同时也让大家意识到:从今天起,爱护美丽家园,构建和谐的生态文明,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的理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极投入到环保行动中去,为地球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
总之,深挖教材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环保的意识,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又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终身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相信世界会因我们而骄傲,我们因绿色而精彩。

❷ 如何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当今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将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生存空间。小学生幼稚单纯,可塑性大,是非观念方向的影响及形成将伴随终生,而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又将决定未来的发展趋向。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但是目前小学特别是低年级没有专门开设环保课,因此结合课堂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渠道,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蕴藏着有关环保教育的因素,只要教师选择最佳的切入口,有的放矢地进行环境教育渗透,是一个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适当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有效措施。使环保教育普及率达百分之百。
一、整合目标,点滴渗透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编入了不少有关环保题材的课文,这些课文至少包含了以下方面环境教育的内容:
1、礼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环境是人类劳作、生息、繁衍和赖以生存的空间。煦暖的阳光、峻峭的山峰、澎湃的大海、肥沃的原野、广袤的草原、芬芳的花草,这些壮丽的自然景观流入到作家的笔下,成为我们进行环境教育的好题材。如:一年级上册《四季》、《阳光》和古诗《画》,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荷叶圆圆》、《夏夜多美》、《画家乡》、《春风吹》和古诗《春晓》、《村居》、《所见》、《小池》等。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北京》、《看雪》、《四季的脚步》、《秋天》和古诗《赠刘景文》《山行》等。二年级下册《找春天》、《笋芽儿》、《日月潭》、《葡萄沟》、《雷雨》、《北京亮起来了》和古诗《草》《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绝句》等。这些课文不但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更是学生产生了护美的欲望。
2、讴歌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生物,与自然界其它生物物种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同样也是大自然的家。人与自然应该建立一种相互协调、和谐相处的关系。如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雪地里的小画家》,一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松鼠和松果》。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父亲和鸟》。二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等这些课文通过渗透环境教育,提高学生对自然的正确认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3、敲响环保警钟,呼唤环境保护:
地球本来是美丽的,但是由于人类的破坏,现在地球已经是“百孔千疮”了,所以大自然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作为在地球上生存的任何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义务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如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失物招领》、《松鼠和松果》,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二年级下册《泉水》。这些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好素材。
为此,教师在挖掘教材时一旦发现教材内容中蕴藏着有关环保教育的因素,有针对性地确定环境教育的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先多一分环保之心,把它融进教学目标中。目标明确就能使教师自始至终给学生以满堂的期待,上课时选择最佳的切入口,有的放矢地进行环保渗透,抓住课堂的点点滴滴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创设情境,情感体验
儿童的心理情感偏向力大,幼稚的心灵纯洁无瑕,在每天生活的自然环境中一草一木都会引发他们无穷的遐想,富于它们鲜活的生命。他们是自然环境的观察者,他们思维敏锐,感情脆弱,善于发现周围环境小小的变化。就这些小小的变化,常常会引发他们内心的振动,经久不息。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间情感领域的可塑性最大,是他们形成观念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针对小学生的情感特征结合环境教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
1、激发美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中礼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课文、讴歌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课文,甚至敲响环保警钟、呼唤环境保护的课文,很多教材无论是课文内容还是课文插图都编得非常地美,教师就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带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使儿童的心灵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激发出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如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一课,当播放课件出现“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一个小姑娘穿着红衣服坐在船头,她在欣赏两岸的风景。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学生们都看得入了神,完全被美丽的景象吸引住了。这时再让学生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学生都说得很好:“湖水真清啊,真像一面镜子,美丽的景色倒映在湖里太美了。”“这里的山石真有趣,真想去摸一摸。”“这里的景色太漂亮了,我也想去看看。”“我被迷住了。”……然后让学生来美美地读一读,学生读得可轻柔了,读得如痴如醉。此时教师用温柔的话语说“小朋友们,面对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忍心去破坏它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教师用激情的话语说“小朋友们,那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我们要保护它”“我们不能往湖里扔东西”……能让儿童获得美感的事物、环境,他们又怎么舍得他人破坏呢?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动为静、化静为动,挖掘教材内容中美的现象,使儿童对之如痴如醉,环境教育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2、激发危机感:
所谓危机感是在学生明辨真理的基础上的一种内心需求,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憎心理。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危机感,能促进儿童把自己的认识付诸于行动,表现出他们的一种抗争心理。环境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可充分利用儿童未来的主人热爱自然,不容使之遭到破坏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危机感,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当播放课件出现“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在小路上嗡嗡地飞来飞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学生的表情充满了厌恶感,再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结果“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然后教师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学生看,当学生看到一张张垃圾图片,都露出厌恶的表情,此时教师让学生谈感受“你看到这些图片想说什么?”学生说“这些垃圾太脏了”“脏死了”……这时,教师再跟学生讲垃圾对我们人类的危害,以生动鲜明的事例让儿童产生危机感,使保护环境变成儿童自身的需要,“我们应该怎么做?”让他们意识到未来的主人应拥有美好的家园,美好的家园来自对环境的保护,从而投身于环境保护的活动中去。
三、浅入深出,注重意识
由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我们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环境教育是浅显的,学生力所能及的,重点是环境意识的渗透。因此,在两者结合时,要适当地掌握小学环境教育的度,要浅入深出,要选择最佳的切入口,有的放矢地进行环保渗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时,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爷爷为小做穿衣服)说话: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启发学生想象:这时候,小树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呢?朗读体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枝繁叶茂的小树):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过渡讨论: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小树因为有了爷爷的关心和爱护,才长得这么粗壮茂盛。然后再看图(爷爷在树下乘凉),想象爷爷的心情,想象爷爷和小树之间的对话,使学生感悟人与树之间的和谐关系。再通过朗读,从而使学生深切地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最后扩展活动,宣传环保:1、课件出示小树遇到长虫、干旱、缺乏养料、有人伤害等画面。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树?2、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树木为人类做贡献”的资料。使学生明白:人类爱护树木,树木回报人类。环境保护教育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结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程度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环境意识的渗透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注重意识的渗透使环境教育潜移默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达到浅入深出的功效。
四、着重实践,活动深化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更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保重要性迫切性,实践环保行动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后,让学生也学邓小平爷爷在学校或在家里或在路边种一棵树、一棵苗。比如学习了《美丽的小路》一课后,结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身边的垃圾》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在春游之前学习《失物招领》,谈谈春游我们应该怎么做,在春游中学生就能多一份环保之心,做到不丢垃圾,看到垃圾能主动捡起来。学习了《“红领巾”真好》一课后,学习课文里的小朋友做一块爱护小鸟、小草或小花宣传板。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落实环保行动。
小学语文新课程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新世纪环境问题对教育的挑战,同时又赋予小学语文教育崭新的内容。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强化环境教育的意识,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整合目标,找准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得到情感体验,渗透时浅入深出,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课外着重实践,活动深化环保意识,付之行动。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一代具有环保意识的合格公民。

❸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最佳答案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绿色环保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将生活当中的关注点从衣、食、住、行逐步过渡到我们生活的环境当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就如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当中所言“我们的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说地球可爱是因为他向我们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资源,而她的无私奉献并没有得到我们的珍惜,由于人们过度森林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等问题,使我们的地球变得十分脆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因而,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课程,理所当然肩负着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一块沃土。寓环境教育于小学语文之中,让环境教育在语文课上绽放异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在日常教学中,有以下的几种方法:
(一) 多媒体教学,创设环保教育情境
小学生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还处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他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需要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生动活泼,具体直观,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其求知欲,让其主动探索,加深情感体验。利用多媒体,可将环境问题直观的反映给学生,感受到人们在社会生活的过程当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例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我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黄河以往的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黄河的恢弘气势,了解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是如何养育中华儿女的,加深对黄河的向往。等到同学们对此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话题一转,就是这样气势恢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黄河,如今却毫无昔日的风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很多同学会问道“祖国的母亲河为何被人们成为“祸河”?为什么黄河会产生变化?怎样进行有效的治理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黄河如今的现状以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想一想,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待学生汇报之后,教师进行总结:人们不顾大自然的变化,过度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环境每况愈下。终于,黄河给人们带了深重的灾难——近2000年间竟然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生活在两岸的百姓造成了很大的灾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黄河决口时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洪水卷走了一切—房子、家具、村民和人们的幸福生活,当同学们看到眼前的情景式,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此时,同学们的心情是沉重的,我抓住时机说:“亲爱的同学们,黄河变化的结果是让人遗憾的,引人痛惜的,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引起我们的思考。过度开垦而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界的变化吗?不是,是我们人类,正是因为我们没有节制的过度砍伐树木,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牺牲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再来看一些图片和影像资料,看看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看了这些资料,你们想对破坏环境的人们说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黄河呢?听了我的提问,同学们纷纷举起小说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有的说,不要滥砍乱伐树木,我们应该积极种树,让我们的家园变成绿色的;还有的说,我们可以按照专家给出的建议进行整理保护黄河。通过多媒体出示的影像资料,使学生对于环境问题有了直观的了解,并且初步形成了环保意识。同时,通过学习课文他们也懂得了应该保护身边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增强了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二) 品词析句,增强环保教育
在小学六年的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一个年级都会有几篇课文描写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或者是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可爱的小动物,描写他们的课文中,优美的问之中蕴含了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思想和知识,这些文章为我们教师渗透环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
同学们在五年级学习了《松鼠》这篇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松鼠产生了喜爱之情,被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所吸引,所以,当同学们翻开六年级语文书时,自然会被《跑进家来的松鼠》一课而吸引,想知道作者和跑到自己家来的小松鼠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同学们很快就能体会到,作者的一家人对于小松鼠所呈现的一种喜爱、宽容、理解的感情。教师引导学生:在文章当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这些感情呢?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或者是词语,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会找到相关的句子,例如:有时,松鼠会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的咬我的耳朵,我想它又是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给他找去呢?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根式体会到了作者与小松数之间朋友般的情谊。又如:爸爸哈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带着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梁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脚要开始储备冬梁。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家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从父亲的话中,同学们读出了父亲对于松鼠的宽容,而且还可以看出父亲将小松鼠已经当成自己的“家人”。学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最感动的是什么呢?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回答,最感动的莫过于小作者一家人对于小动物的情谊如此之深厚,将它当成自己的朋友、家人一般爱护。而我们也要和小作者一样,爱护小动物,进我们自己的力量保护小动物。有些同学甚至联系了当今社会中有些不法分子猎杀大象、鳄鱼等珍稀动物,以换取财富的恶略行经,表达了自己对此的强烈愤慨之情,并呼吁身边的小伙伴们一起保护环境,真爱小动物生命。
在本篇课文教学最后,同学们一起回忆了小学课本中有关于表达作者对于小动物喜爱之情的课文,老舍先生的《猫》、布封的《松鼠》、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名人作家,他们对小动物都怀有喜爱之情,而我们更是应该向他们学习,保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
(三)指导写作,加深环保教育
写作,是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思想情感相结合的最好方式。因此,借助写作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比如,在四年级学习了《桂林山水》一课之后,我为学生设计了小练笔,运用你在文章当中所学到的观察与写作方法,你也来描写一处你周围的美景,注意通过你的文字,要使读者感受到你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同学们通过自己课后的观察,有的对所观察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有的对美丽的景色发出了内心的喜爱之情。
五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有一副连环画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连环画是以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为主题,表现了当代的少年儿童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编者的用意,我倡导本班的学生为这幅连环画写一个小标语,呼吁身边的人们热爱环境。同学们展开思考,把自己的心声变成一句句朗朗上口又有警示作用的标语。同时,我还发现,当同学们写作《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人》这篇作文时,很多同学把写作的主人公聚焦到了身边保护环境的人们身上,或是随手捡起垃圾的陌生人,或是不辞辛苦,早出晚归的清洁工人们,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文字语言站养着他们的举动。这也就说明,学生在内心中逐渐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而他们也努力成为环境保护行动中的一员。
(四) 综合性学习,让环保教育深入人心
综合性学习考研同学们动手实践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收集、整理、处理信息。我们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综合性学习,学生的关注点大到全世界为保护环境所指定的法规,小到我们身边人为保护环境所做出的贡献。他们自己搜集相关的图片与资料,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与身边的同学进行分享,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还利用网络在网上发出保护环境的倡议书,号召更多的人保护环境。我想,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这番学习,度与环境保护的主题有了给为深刻的认识与见解,而他们自身也努力践行环境保护的行动。
小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环境意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祖国的建设与发展,而我们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是语文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装着环境教育这一理念,寓环境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断挖掘语文素材,不断找准渗透点,一定能让环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使小学语文成为环保教育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