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么教育儿子能让他有大的出息
作为家长,首先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把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在心间,爱国,爱党,爱人民。出息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我执,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清洁工,也是平凡而伟大的职业,它的本质是利益 社会 ,文明 社会 。引导孩子多付出,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最大的“出息”。不是把父母的认知强加于孩子,让孩子必须成为某一领导,某一科学家。而是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一视同仁的看待一切,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平凡中成长,在成长中坚强不息
这么虚幻的问题,用一句虚幻的话和一个事实来解析:
让一个孩子有大的出息的教育方式: 让他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以及脚踏实地的执行力,以及对他有近乎盲目的信任感;
注:理想和志向不能脱离常规范畴,你可以精忠报国,但是你不能设定成成为外星人...
这样就能让孩子成有大出息的人了? 用一个事实来说话。
我国 历史 上有两个半圣人,其一是孔子,其二是王阳明,剩下那半个是:曾国藩,就是那个平了太平天国的家伙。
曾国藩从小就立志要光宗耀祖,但是他蠢得让人难以置信:前后考了6次乡试还勉强合格;
他的迷之自信来自于他的父亲,因为他父亲也考了N次也没合格过;
曾的家庭,没有给予他什么实质的帮助,他的父亲用行动直接告诉他:笨不是罪, 人最重要就是要有远大的抱负,以及脚踏实地的执行力去完成自己的抱负。
而他的爷爷也是对他极其信任,认定他一定就是那个可以光宗耀祖的人,并不论旁人怎么说他,爷爷始终嘱咐家人必须对曾国藩有所倾斜,要信任曾国藩必然能成才。--在那个年代,老人是家中的绝对权威。
基于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曾国藩一辈子都不是求快的那个人,但也是认定了就决不放弃的人。
同样的例子,在孔子身上也是如此,孔子学琴的实际大家不知听过没有,大体就是孔子作为一代圣贤,天纵之资还不耻下问,学琴极快,但他并不满足与学会弹琴,而是通过反复练习一首曲调,最终出乎所有人意料地验证出所学的曲子的作者是谁。
这样的教育方式,放到现在也仍然为之有效,马云、俞敏洪都是考了3次高考才上的大学,当然很多人会说,马云成功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的家庭背景,我只能笑笑不说话--座山吃空的道理不用过多阐述,在当年设置一个目标做网络购物的理想,可笑得让人发指,但人家就是一步步踏实去干了;
俞敏洪的家庭也有一定的背景,但是他要是不干活,不努力,能有如此成就?
不要看到别人优势的地方,就否决别人的努力,教育孩子同样如此,不要看到孩子弱势的地方,就否决孩子的努力。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要想通过教育,让孩子有大的出息,就应该做好下面四个方面的事情。
首先,要尽量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到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又是陪伴成长的终身老师。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的行为准则。所以,父母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的言行不要过分出格,尽量做到以身作则,是教育好孩子,做个合格父母的必要条件。
“身教胜于言传”是个口号,我,包括大家是很难在教育孩子上完全做到这一点的。我们总有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时候,我们总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唯免要评论他人的事非,我们还有可能对一些人和事出言不逊,对某些 社会 现象发发牢骚,我们也少不了和亲戚朋友喝喝酒,打几圈麻将……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明白:道理是好讲的,但实际做起来又是很困难的。谁也不能是圣人,即便是圣人,也有言行不一的时候。
我要说的是,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的言行要自我控制,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说的话,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出现的行为,要力争控制在合情合理的区间。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从父母处学习到的言行规范一些,有利于今后品行的形成,不至于习得一身父母的缺点,成人后也是毛病满身。我们清楚:缺点比优点容易接受,容易变成行动的多。
有一些家长经常把麻将桌摆在家里,一个通宵地赌钱。打完麻将后,第二天还要给孩子说:你长大了可不能学爸爸(妈妈)赌钱。这样能教育孩子不要赌博吗?逢年过节了,亲戚朋友在一起打个麻将,有个彩头,我相信是不会影响教育孩子不要赌博的。因为我们把个人的行为控制在合情合理的位置上了,孩子也是能接受的。他不可能在我们教育他不要赌博了时,说你为什么过年的时候和叔叔、姑父们一起赌博呢?
从这个角度说,把自己的言行控制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就能达到以身作则的要求和目的了。
其次,构筑和睦的家庭,给予孩子 健康 成长的家庭环境。
和睦的家庭,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礼品。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是何等地快乐与幸福。父母何愁自己的孩子教育不好呢?
但是生活是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都得有。夫妻之间哪能没有矛盾呢?举案齐眉的夫妻不叫夫妻,那是主仆。但问题是,为了教育好孩子,夫妻之间该如何减少矛盾发生的概率,该如何把夫妻之间的问题和矛盾控制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内呢?从而减轻对孩子造成的冲击。这就要考验夫妻的智慧了。
有一些家庭男强女弱,有一些家庭女强男弱。刚结婚的时候,为了争夺家庭的主导权,暗自较劲,明目争夺。但是吵几架,闹几回后,就强弱分明了,再通过几年的磨合,等到开始教育孩子的时候,已经形成家庭定势了。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家庭比较稳定,出现家庭矛盾时,弱势的一方总会让步,强势的一方也不会声嘶力竭。所以,这样的夫妻只要他们目标一致,共同努力,构筑和睦的家庭环境是能够做到的。
有些家庭夫妻一样强势,遇到问题就是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步。家庭生活中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动辄大打出手,把离婚当儿戏挂在嘴边。他们想要构筑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就显得比较困难了。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是很难被教育好的。除非夫妻双方为了孩子能够醍醐灌顶。
所以,父母如果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想尽办法,竭尽全力,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构筑一个和睦的家庭,给予孩子 健康 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三,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一定是位交际高人,因为他把尊重放在了交际的第一位。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不能把孩子的意见当成儿戏,也不能没等孩子陈述完自己的意见时,就打断孩子的话,并说:好的,好的,我知道了。孰不知,这样不把孩子的意见当回事,孩子内心会悲伤的,也会产生疑虑和抵触情绪,也许以后不会再给你提要求,陈述自己的意见了。这样,教育就会在不公平的环境中进行。
我们的家庭教育思想中有一种观点——父母的权威孩子不能侵犯。所以,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
比如,要给孩子报个兴趣班,父母就做决定了:我们报个舞蹈班吧。这样孩子就不明不白地在某一天被送到了舞蹈兴趣班。但是,孩子去了之后不喜欢跳舞。回来后告诉父母说:我不想学跳舞,你们给我报个绘画兴趣班吧。可父母不问青红皂白,沉着脸说:这件事由不得你,要听话。孩子原本以为只要告诉父母了,就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绘画了。但孩子怎能想到,事情会在这样的对话中结束了。第二天依然被送到了舞蹈兴趣班学习跳舞。可是一年下来了,孩子仍然跳不好舞,父母便责怪孩子说:白给你交钱了,你看人家某某跳的多好,你真是笨。这样的情景,在很多家庭中上演着。
不善于倾听孩子意见的父母,是把孩子置于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上,无论怎么教育,效果甚微。因为孩子心底是不情愿的,他会以某种方式来对抗,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我们为什么要自以为是呢?我们就不能蹲下身子来,听听孩子怎么说吗?
当我们成为孩子讲话时的倾听者时,孩子的独立人格就被肯定了,孩子和家长之间就会以一种平等的方式对话,我们就会成为孩子的朋友,走进孩子的心田,了解孩子的诉求和情绪。这种情形下做出的教育决定,才符合孩子的意愿,执行起来才不会有阻力,效果才能彰显,教育过程才是愉悦的。
第四,改变家长作风,做个孩子的好朋友。
我们的思想深处有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它历经读书人二千多年的完善和传播,再通过普通人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口传心授,已经把它渗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之中,即便我们不刻意地去学习它,但把它已经时时刻刻地体现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和 社会 生活之中了。
我们总是认为老幼有别,尊卑有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愿意把自己摆在高高的位置上,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教导孩子,似乎只有父母的经验是唯一的,父母的话就是正确无误的,孩子只能执行父母的意志。其实,我们自以为是的“霸道”剥夺了孩子的话语权,否定了他在家庭中的地位。
我们有一种体验,凡是有家长作风的父母,在孩子未成年的时候威风八面,呼来喊去,看似管的孩子服服帖帖。但是,当他们成人后,位置就颠倒了,家庭中再也听不到父母的高声大噪门了,反过来要听子女的话,按孩子的决定做事情,想要发一回言,做一次决定,还要看子女愿意不愿意听,给不给做决定的机会。结果发言权和决策权都被剥夺了,只好自嘲地说:要交权了!要交权了!掌柜的不是我了!
与其做个虎头蛇尾的家长,不如做个温和低调的家长。放弃家长的权威,和孩子做个父子(父女、母子、母女)朋友吧,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在公平中运行,父母做的教育决定,讲的教育道理,才会是权威的,孩子也会乐意执行,效率也会事半功倍。这样的教育,孩子未成年的时候是可行的,成年后也是可行的。一定不会出现“要交权了!堂柜的不是我了”的结局。反而是谁说的有道理,就听谁的,谁就做掌柜的。
让我们摒弃毫无作用和益处的家长作风,做个孩子的好朋友吧!
总之,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就要做个有智慧的家长。善于在教育过程中改正错误,把相互尊重放在教育的首位,让教育在愉悦的环境中运行。
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不但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学会自强自立,学会怎样做人,做一个对 社会 有用的人。
父母是最好的教科书,是一面镜子,可以照亮孩子前进的方向,言传身教,多读一些有用的书籍,启发孩子有理想和抱负。
孩子从小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懂得一份辛劳,一份收获,知识的海洋是无止境的,贯通良好心理教育,首先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然后再学习理论实践知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铁棒磨成针。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方能成功,切莫半途而废,玩物伤志。父母的成就也是拼出来的,走正道,不易之财不可取。成为 社会 栋梁之才,发挥自己的能力。网图。
为什么要有大的出息?!家长思想存在不确定的问题……绝大多数是凡夫,跟太多数走就没错了…凡夫对 社会 也有用,一砖一瓦也是正能量,居庙堂之高也是更责任的人民勤务员,担子很重哩。……答不下去了,很深
有文化的父母有资本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农村,没文化的大老粗怎么培养呢?这本来就不公平。有一句错误的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中国十四亿人,都去当金领,白领,都去干高大尚的工作,都去当官,全国的街道谁管?垃圾谁处理?钢材怎么出?超市谁卖?很多的问题都得靠基层运作不是?
所以,父母是高知,孩子不一定。父母是大老粗,可孩子有出息的,有得是。中国有句老话,穷不过三代,富也过不了三代。老天爷是公平的,穷富没有永远。
这些为什么?知道吗?是因果轮回,是因果报应,是自带命运,总之,你若想自己孩子有出息,你就得让别人的孩子有出息。若想得到什么,你就得舍什么,想得财,就得布施财。想得长寿,就得布施别的生命长寿。想得智慧,你就得盼着别人的孩子智慧。比如,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书,本,学习用品等。
再说,虎妈总归少数,孩子若无那命,没准还被逼疯,逼傻,逼死。
听天由命吧。如果孩子不是你说的那料,两人互相逼迫,你累,孩子也累。玉不琢不成器,但首先前提,得是玉,还得有人欣赏玉。玉若没人抄作,也只是一块石头而已。
父母是孩子的苐一任老师,言传身教,谨言慎行,严于律己,善良宽厚待人,而且要讲规矩懂礼貌。格守做好人之夲份。
对待孩子最重要一点是真心跟她做朋友,而且不打不骂,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孩子会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我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是班长,她跟我心心相印,有什么事都跟我讲,很小我就给她配了电子手表,她要下楼玩我就说“去吧,半小时一定得回来,妈妈在等你。“半小时我女儿一定会回来。我们是双职工,家中没老人帮忙带孩子,我买了好多好多小人书,我怕她家中没人不愿回家,其中有一夲叫螃蠏的外国小人书,里面讲绑架孩子,凶杀等情节,我告诉她孩子不要贪玩,一定要按时回家,在家做作业,阳光中也有污云,好人群中也有坏旦,你看贪玩的孩子不见了对不对?所以我女儿从不轻意出门,街房邻居都说我养了一个好女儿,放学回家了就不下楼。从小到大我女儿没让我操什么心,关健是我们不象母女,更多的是象朋友,经常交心谈心,我也不是天生就会教育教子,关健是我读了很多书,人的成长成熟和知识书夲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我的一粗浅的看法!
爱读书、爱思考
美国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布鲁克林区贫民窟家庭的故事。
这家有两个孩子,妈妈是清洁女工,爸爸是酒吧侍者,收入紧巴巴的,唯一的奢侈就是星期天的早上能喝一壶咖啡。
但是,即使生活在如此困窘的环境里,爸爸妈妈也还是坚持让孩子们每天读书。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她和爸爸会轮流给孩子们念一个小时的书,不管工作到再累,也雷打不动,每天如此。
孩子们发现书里的新世界,渐渐长大之后,借遍了镇上图书馆的书,姐姐更是凭借着满腹学识和过人的毅力,跳出了困境,毫无疑问,是书籍成为她努力的跳板,给了她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很多妈妈跟晨妈抱怨,孩子不爱看书,买了也不看。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家长的引导,一定要给孩子创造出家庭读书的氛围和环境,这样,孩子就不会把读书看作是一件“任务”,而是会觉得,和吃饭喝水一样正常。
同时,家长也不要把自己选择书的标准强加在孩子头上,以孩子的兴趣喜好为第一要素,才能激发起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哦。
02
学会感恩与节制
几位老师带着一群孩子们去国外参加舞蹈比赛,在机场坐自动扶梯的时候,看到一群老人也要乘扶梯,就礼貌地站到一边,让老人先行。
下了扶梯,孩子们正好和老人同路,就叽叽喳喳地交谈了起来,告诉老人他们是来参加国际青少年舞蹈比赛的。
随后,老人提出想和孩子们一起合影,这时,带队老师才认出来,原来这位平易近人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嘉诚!
李嘉诚被孩子们的热情天真感动,主动提出赞助孩子们旅费,还承诺让孩子们每人挑一件礼物。
有个家长发微博说,自己就是这次与李嘉诚结缘的45名孩子中的一位,孩子最后选的礼物,竟然是一块橡皮。
家长说:
“我们家买了橡皮,出发前就吵着要去买橡皮。礼物不在于贵重,开心就好。要懂得感恩,知道节制。”
这条微博,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赞赏与肯定。
是啊,换作有些家长,可能会把孩子骂死:“大富豪给你买单,你居然只选了一块橡皮?”
但这位家长,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买自己喜欢的,不偏执于自己的利益。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让这件事成为孩子美好的回忆,也能保证孩子将来养成一个 健康 、积极、正能量的心态,这笔财富,是多少贵重的礼物也买不来的。
这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有远见的父母”,他们会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契机,有这样的家长,孩子怎么能不优秀呢?
03
学会适度分享
很多亲子 育儿 节目,节目中很多妈妈们都会有意识地教自己的孩子们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东西,虽然孩子们都还懵懵懂懂的,但妈妈们还是去努力地引导
可能会有很多妈妈觉得,一味教孩子“分享”,会让“有心眼”的孩子趁虚而入,导致自己孩子“吃亏”。
想告诉大家,分享的意义不在于眼前的一点物质利益,而是要呵护孩子纯真善良的内心,同时,也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尹建莉老师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极其深刻:
“家长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
尹老师说,自己女儿圆圆7岁的时候,家里亲戚的孩子小毅来家里住过几个月。
有一次,尹老师和圆圆去买一种家人都很爱吃的蛋糕,只剩一点点了,勉强够两个人吃。
尹老师就问她,能不能这次回去只让姥姥和小毅吃?这次圆圆先不吃。
圆圆很痛快地答应了,即使自己很想吃,但是想到弟弟还小,姥姥老了,都是需要照顾的人。
回家之后,她一直坚持要把蛋糕让给弟弟和姥姥吃,自己说什么也不吃。姥姥都感叹,圆圆真的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之前看到这个故事,也想起来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
当时自己也就五六岁吧,我小姨带着我和表哥到公园里玩,里面有很多健身器材,排队的人很多。我小姨好不容易排到了,赶紧让我上去玩。
然后我看到旁边站着两个老太太,就主动把器材让给她们说,你们来玩吧。
结果因为这件事,挨了我小姨好一顿数落:
“好不容易给你排上的,你怎么就让给别人了?自己家里的老人也没见你多尊敬,还胳膊肘往外拐起来了!”
现在回想起当年这件啼笑皆非的事,晨妈还是觉得,当初那个小小的我,做得很对,做得很好。
如果我的孩子晨晨有一天也这样做了,我会把他一把抱起来,跟他说:“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首先我觉得“大出息”这个定义就没有明确答案。
对于 社会 最底层家庭来说,可能孩子能考取普通大学应该就是“大出息”
对于企业家来说,希望他们的孩子能更胜一筹把企业上市才是“大出息”
对于福布斯上榜的家庭,他们孩子最小目标都是1个亿……这还不是“大出息”
而对于一个母爱泛滥的妈妈来说,孩子只要 健康 快乐的长大就是“大出息”
所以,“大出息”没有答案。我并不是来搅局的,我只是想表达,对于每一个父母孩子都是他们唯一的宝贝,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跟别人比,只要有 健康 的心理, 健康 的身体, 健康 的思想,你的宝贝就是有出息的。
父母当然是从思想方面教育孩子了,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一个拥有高尚品质的人,无论在学校还是进入 社会 ,都将会是一个有出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