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中家长应该如何鼓励孩子
随着中考的临近,这个寒假忙坏了初三学子们,为了考个好成绩,不惜日夜奋战,但旁观的父母们比孩子更着急,不知道如何去辅助孩子学习,下面介绍几种比较有效的激励孩子学习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思想引导法。
中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强、 上进心强;同时,由于思想发展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紧密联系孩子的思想,从意志品德、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引导式教育。
坚持不懈地向孩子灌输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针对孩子的学习任务、现实思想、生理健康等特点,见缝插针地进行引导,有的放矢做工作。
2、目标鼓励法。
学习中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的道理,帮助孩子设计学习目标,来激发积极性,使孩子不断向更高的知识高峰攀登。
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思想素质、文化基础、承受能力,制订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孩子制订的目标,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既要有年度目标,又有月、周短期目标。
在明确整体目标同时,还要分科目制订逐日完成的小目标,依次实现和突破,不断“添油”、鼓励,使孩子像上楼梯一样,一步高一步。为使孩子将目标装在心中,家长可制作成绩一览表,将孩子每次考试、测验成绩,直观地用曲线反映在坐标上,使孩子、家长一目了然。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要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
3、形象感召法。
很多孩子品学兼优、诚实勤劳、文明礼貌,固然是学校、社会教育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感召力。
因此,只要家长强化“为国教子”的意识,努力工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榜样,就一定能够培养出你所理想的孩子来。
4、谈心疏导法。
家长要针对孩子在不同时机、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进行谈心疏导。
在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到“三勤”,即勤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思想反映;勤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勤谈心及时疏导孩子的思想矛盾。
对因阶段性身体素质差,学习跟不上的,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其“赶队”;对因对学习科目不感兴趣产生厌烦情绪的,要勤敲打多引导,帮助其增强兴趣;
对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泄气的,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导,热情帮助化解。
另外,家长在与孩子谈心时,不但要告诉孩子“怎样做”,而且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从道理上说服孩子。在谈心的方式上也应该选择合适场合,这样才能达到更好效果。
5、生活调节法。
强力壮,精神饱满是学习的基础条件。家长要讲究科学方法,调节好孩子生活,让孩子在有限的条件下吃好玩好,创造有利发挥智力效益的环境。
家长要利用节假日、工作学习间隙,多组织开展家庭文体比赛、故事会、知识竞赛、远足郊游活动,调节孩子生活。
同时还要根据孩子生理承受能力,科学安排学习,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证孩子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② 初三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怎么办
如下:
第一,是要帮孩子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然后引导孩子通过学习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样学习就不再单单只是为了分数和名次。同时可以帮助孩子将目标细化,把远大的目标细化成一个个看得见、容易达成的短期目标,这样会让孩子有持续的学习动力。
第二,要给孩子恰当的正向激励。比如孩子在学习态度或学习成绩上有进步的时候,可以给他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他会从物质奖励中获得快乐,也会更有学习的动力。正向激励也可以是口头表扬,允许孩子看一会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等。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但是提醒家长注意的是,物质奖励不可以太频繁或者太贵重,避免孩子对物质奖励产生依赖。
第三,对待孩子的学习,家长也不要太焦虑或者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为爸妈而学习,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
好,总结一下,提升孩子学习内动力的方法主要有:帮孩子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意义,用正向激励的方法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家长们也不要太过焦虑。
学校方面对厌学的对策: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民主、平等、积极合作,努力为课堂上的交往创造和谐的心理气氛。实施“人格教育”,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教师应改变过去的观念:将“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
你不愿意学习,我强制你学习”改为“你不会学习,我来引导你学;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何谓吸引?就是使儿童乐意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师生共同进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同步,达到“主体”与“主导”最佳结合,使儿童每一分钟都成为快乐的、审美的享受。
世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都有他闪光的一面。教师应把教学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
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渐承担其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