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有形教育的概念都包括哪些
扩展阅读
同学集会说些什么 2025-01-11 12:53:23

有形教育的概念都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 2024-11-16 06:26:14

① 教育中介系统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也是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对象。它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有形的教育内容通常以课程(如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晌磨拿等)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如广播、电视、报刊、电影等)来表现,还体现在经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如教室、阅览室、校园等)中。在教育活动发生前后,教育内容的性质并不完全相同。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教育内容仅仅是一个客观的独立的存在物,反映的是编着者的意图。进入教育活动以后,教育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经历和教育的目的并结合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等因素,将其转化为“教”的内容呈现给受教育者。此时的教育内容,也就是教育者所“教”的内容,与未进入教育活动之前的教育内容之间并不能完全画等号,至少不能百分之百等同。同时,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并不总是全盘接收教育者所“教”的内容,受教育者通常会依据自身的经验、兴趣、思想等来理解教育者所“教”的内容,至此,受教育者所理解的教育内容或者说受教育者所“学”的内容与教育者所“教”的内容又会出现差异。此外,教育者在与受教育者的交往互动中,他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也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因而也是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是教育内容中的无形部分。[1]
教育中介系统的另一部分就是教育活动方式。关于这个部分,多数教材将其概括为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以及教育手段等教育活动中的一切物质条件。但是,王道俊和郭文安主编的《教育学》中将其概括为教育活动方式。本书也赞成此观点。毕竟,在教育活动中,除了教育内容可以独立存在发挥作用外,单一的教育方法、形式与手段从来都不能作为独立的因素而对教育效果产生实际的影响,产生影响的是上述几种因素的合理组合。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形式,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本身。它涉及四个相互制约的环节:一是教育活动的实际目的,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活动目的;二是教育活动的方式与方法,即与教育内容、活动目的相适应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和行动的活动方式与方法;三是教育活动的评价,包括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动的宴搭评价,以及对受教育者身心所获发展状况的评价;四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关系。譬如,语文课上,如果目的是认字、识字,那么就必须让学生去实际操作,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如果目的是陶冶思想,教育活动的重点就必须放在范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上,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价值观照,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可以说,教育者对教育方式的选择与设计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差异,进而深刻影响到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选择一种教育活动方式就意味着为受教育者选择一种发展方式和结果。因此,要不断思考游薯和探索“什么教育活动方式最有价值”的问题。

② 教育观念是什么

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给教育理念下了这样的定义:“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他又补充说明:“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当然,“教育理念并不就是教育现实,实现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可见,王冀生教授是把教育理念与教育理想、教育的远见卓识联系起来加以把握的。

李萍教授等人在《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一文中认为:“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教育理念反映教育的本质特点,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要办教育。”(注:李萍、钟明华:《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5期。 )所谓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实践活动的根本特征,因此,李萍教授是从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角度提出教育理念的,也即从教育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认识教育理念的。陈桂生教授关于教育理念的理解十分别致,(注:参见陈桂生着:《“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第4—12页。)他在《“教育学视界”辨析》一书中指出,在教育学陈述中出现了教育诸概念“泛化”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育“理念”与教育“概念”的混淆,尤其是以教育理念代替了教育“概念”的混淆,他特别举了“课程”与“教学”概念的例子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