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李玫瑾如何教育孩子有出息
扩展阅读
二胡专业知识大全 2025-01-11 15:33:58
基础代谢一般多久降低 2025-01-11 15:25:57

李玫瑾如何教育孩子有出息

发布时间: 2024-11-13 19:11:18

㈠ 李玫瑾:“养儿三忌,养女五忌”,学会这些,孩子以后能少走弯路

宝宝的出生,能给一个家庭带来喜悦,同时生娃也会遇到很多危险。但其实除了生娃会遇到困难,在教育孩子时,也有很多难关等着我们。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但小孩性格不同,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不是不同的。 李玫瑾表示:''养儿三忌,养女五忌'',只有学会了这些,孩子以后才能少走弯路。

养儿哪三忌?

1、包办

有些家长特别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总觉得年龄小,从不让他们参与任何家务,不仅害怕孩子伤到自己,而且也会害怕他们帮倒忙。但时间一长孩子只会变得更加懒惰,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如今的男孩如果不会做家务,在择偶时也会遇到很多麻烦。

2、不许哭

养男孩的家庭,很多父母都会说这样的一句话''你是男子汉不能哭'',家长要求小男孩要坚强,就算受了委屈也不能掉下眼泪。可是他们也是人,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也有脆弱的时候,如果父母一直禁止小朋友发泄情绪,那么这些不良情绪只能压制在他们的心中,从而出现其他方面的心理问题。

3、没有责任心

责任心代表了一个人的素质,如果男孩子缺乏这样重要的素质,那么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中,甚至以后他们自己组成了家庭,遇到问题时都会习惯性将责任推在别人身上,影响到自己正常的生活。因此小朋友平时犯了错,家长一定要让他们自己承担,一味包庇只会造成大错。

养女哪五忌?

1、重男轻女

不管我们的家里有没有男孩,在性别这方面,家长不要太过看重,不要对女孩太贬低。特别是不要在她们面前,总说男孩有多么好,否则很容易会让她们出现自卑心,而这种心理不仅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性格和心理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和谐。

2、穷养

很多人都说女孩要富养,这句话并不是没有任何道理,因为女孩天性柔弱,特别容易吃亏。如果小时候家长就对孩子穷养,他们长大之后很容易会被外界的诱惑所欺骗,因此有女孩的家庭,平时一定要去开拓她们的思维,带孩子见识这个世界,但这并不代表培养她们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3、大小姐脾气

很多人都说女孩子一定要娇养,她们是父母的宝贝,比起调皮的男孩,那些贴心的女孩更让人省心。因此在教育时,家长会不自觉地宠溺一些,爱孩子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盲目溺爱,将孩子养成了大小姐脾气,那就麻烦了。在家里尚且有人让着她们,可是进入 社会 之后,又有谁会让着她们呢?

4、不独立

由于性别关系,女孩看上去都比较柔弱,因此不管到哪里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但如今的 社会 讲究男女平等,如果孩子在家中学不会独立,总要依赖父母,长大之后也会更容易吃亏。因此家长在女孩小的时候,就要锻炼她们的独立性,减少她们对自己的依赖。

5、避讳性教育

如今仍然有许多家长对性教育特别避讳,能不教育就不教育,哪怕孩子问起的时候也会特意逃避,导致孩子接受了很多错误的信息。因此有女孩的家庭,平时一定要告诉孩子正确的性别意识以及正确的性观念,当她们提出疑问的时候千万不要逃避。

㈡ 养男孩,听听李玫瑾建议:家长越“舍得”这3件事,孩子越有本事

每一个家庭的父母们都希望自家孩子长大能有出息,尤其是 养男孩的家庭 ,父母还指望孩子以后 养儿防老 呢。

但是孩子以后有出息谁都说不准,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种种能力,好让孩子在以后能成才。

然而我们能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现在的男孩子,抗打击能力太差了。一个个的不会剥鸡蛋,却一个个的都脆弱的像鸡蛋 ”。

“他们就是生活的太好了,要是让他们每天去地里干活,我看谁还想跳楼” 这样的话,经常从一些家长的口中听到。

但其实,这些看起来很现实的话,是不能轻易传到孩子耳边的,容易伤及他们的自尊,让男孩自暴自弃。

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在浮躁与欲望的 社会 背景下越来越偏重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却一直不注意孩子的人格和性格培养,这是家庭教育中严重的偏差。


往往到15岁之后,看一个人能不能有更为长期的发展,恰恰学历与造诣并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重要的是这个人的性格,和他以性格为核心的人格。早期对孩子的性格培养得当,更有利于他的长远发展。

李玫瑾还提出了一个“脱敏”教育的概念,她曾说过,想要孩子有出息,在下面这3件事上父母要舍得。

不要一味的溺爱孩子,否则孩子以后恐怕难成才,俗话说得好: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一、舍得对孩子“放手”

大多数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过于溺爱,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办好了,也舍不得说孩子一句,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反而是害了孩子。

这种从小被溺爱长大的孩子,自理能力非常差,而且死要面子,养活自己都要费很大力气,给你养老可能力不从心了,还很可能变成大家口中的“啃老族”,剥削老人的财产和房屋。

李玫瑾自己的孩子,也曾经被姥爷大声斥责,当时李老师劝说:“孩子那么小,你把他吓着了。”

但是李老师父亲答 :“他经过我这样的事,以后走上 社会 ,没什么事能吓着他。”

其实孩子远远比你想象的要坚强的多,所以你要 舍得对孩子放手让孩子吃苦, 正所谓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从小吃苦的孩子抗压能力都特别强,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多半都能有成就。

如果你爱孩子,就别过分的溺爱孩子,要舍得让孩子吃苦,让孩子自己去 探索 世界。

二、舍得给孩子“花钱”

“穷养儿富养女” ,家长还是太死板了,虽然说穷养儿子,但你不能往死了穷啊,作为父母我们要舍得为孩子花钱,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以说你舍得为孩子花钱也就是为自己投资。

节目《少年说》中高二男生杨禹奇就吐槽自己的妈妈对自己很“小气”。

从小学开始,妈妈就告诉他家里特别穷,穷得揭不开锅,以至于他想要买一只笔都要跟妈妈软磨硬泡好久。

他每天都在担心,家里哪天就吃不上饭了,后来看到自己家里买了新车,以为自家终于不用过苦日子了,结果妈妈却骗他说这是家里中了彩票买的车。

父母为了锻炼他,编了一个又一个无法自圆其说的谎话,终于有一天,再也瞒不住孩子了。

他们认为穷养对于男孩而言,是一种锻炼。 在物质上苛待男孩,总是不满足他们。 这样能激发男孩性格中的“狠”,激发他们学会吃苦,承受生活中的挫败。

正如马薇薇所说:

过头的结果就是让男孩对物质,金钱有着更强的欲望。

所以我劝告各位父母,家里有儿子的一定要舍得给孩子花钱。

当然,钱一定要花在对的地方,尤其是教育上要舍得做投资,孩子以后才能更优秀。

三、舍得让孩子“犯错误”

有的父母小时候把孩子管得特别严格,不让孩子犯一点错误,在父母心中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免得长大之后孩子会走向弯路。

但是父母没有想过的是,你不去教给孩子如何面对错误,面对失败的经验,等到他们真正遇上类似的问题,就会选择最极端的那条路,比如离家出走,自残,甚至是轻生。

正所谓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 ,小时候不让孩子犯错误经历失败,长大后孩子 一失败就会气馁没勇气尝试 ,最终可能会一事无成,父母一定要引以为戒。

小时候多让孩子受点挫折没关系,只要孩子长大不吃亏就好。

想让孩子有成就,高情商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你可以趁着孩子还小,及时给孩子准备情商培养类书籍,每天抽出十分钟的时间陪孩子阅读,帮助孩子养成高情商,好让孩子能在 社会 上 如鱼得水。

教育孩子也要讲究适度,孩子在父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感受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孩子和父母成为朋友,也就愿意听父母的建议。

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心,就看父母是如何引导了,他们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世界上的。

我们要接纳孩子的不足,如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让孩子在自己的时区里,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成长,孩子舒服,你也会幸福。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标,首先是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我相信,当你以温柔、爱对待孩子的时候,他会在这个世界里,感受到最少的伤害,最多的善意,最浓的自信,最充足的安全感!

苦口婆心说给孩子听,不如花时间做给孩子看。

就我个人教育理念而言,小易希望我的女儿和儿子有独立自信的性格,和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灵。

我个人理解,男孩的独立,是让他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去争取。

男孩的自信,是让他们有坚持自己的勇气和毅力。悲天悯人,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生命。

所以我很喜欢以朋友的身份去给孩子们讲故事,或者是看绘本的形式,一起成长,我们应该放低姿态,不是严厉家长的面孔,而是 和孩子一起成长, 毕竟 育儿 就是育己。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孩子必定是见过世面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一定站着一对有眼界有见识的父母。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于有钱的父母。 比如,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 3-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小易之前准备和孩子讲故事的材料时,买到了这样一套 《小脚鸭情绪管理和人格培养》 绘本,没想到能让女儿和儿子爱不释手,在此推荐给大家。

和大家一样,我也曾担心过孩子 自卑、懦弱或者脾气大 的问题,这些毛病和缺点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最关键的是看爸爸妈妈怎么处理。

我们也当过小孩,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恶言相向,所以我选择这套绘本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里面的主题都非常贴近生活,而且主人公小脚鸭的做法就是我们想要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去做。

一共分为10个主题,分别是 《我要承担责任》 《我不随便发脾气》、《我能表达自己》、《我能与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礼貌》、《我可以独立》、《学会尊重别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色彩鲜艳的图画,简单又非常容易理解的故事,让孩子体会并理解各种美好的事物。

爸爸妈妈给孩子树立观念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 父母用自己的态度、行为示范给孩子树立一种榜样,这些都是心理的抚养。

很多家长恰恰把这个最关键的部分交给了别人,每个人的养法都不一样,目的是让孩子不出问题、不受伤害、不走丢,但是怎么教育、教育过程中要强调什么,这是父母的责任。

如果我们总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 为何不陪他们看看故事书,谈谈心得体会呢?

还有一个推荐给大家的理由是,绘本里印刷的 字体很清晰 ,纸张也很不错, 方便孩子 健康 阅读。

39元全套10册小脚鸭儿童绘本,平均下来一册都不到4块钱 ,不过就是一顿早餐左右的钱,甚至还有跟便宜,这样培养男孩子品格的绘本,里面蕴含的道理却可以记得一辈子,爸爸妈妈们何乐不为呢?

㈢ 李玫瑾:不管、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值得一读

惩罚孩子不是目的,让孩子有所怕,有所敬畏,才是最重要的。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圆桌派》中说的一席话,正好能解释这个观点。



她说: “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言下之意, 正是在强调要让孩子知道怕,知道规矩不能违背。 如果孩子犯了错,唯有惩罚能让孩子清醒时,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姑息。


这不是李玫瑾教授第一次强调敬畏,她在此前分析青少年犯罪行为时也曾多次提到过,人犯罪的原因是没有敬畏之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敬畏要遭灾殃。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如此,要让他们知敬畏,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长。

父母最大的悲哀,

是付出全部却养出了一个白眼狼


前两天就看到一则新闻:孩子沉迷网游充值4万元,而这钱却是他妈妈背了4万袋水泥辛辛苦苦赚来的!

这孩子还把转账记录都删除,生怕家长发现了挨骂。


这说明他明明知道这是妈妈的血汗钱,却依然不以为意,不仅自己在 游戏 账户里充值了2万多,还给同学充值了1万多。


他妈妈绝望地哭了,孩子一边挨打一边还委屈地说:“你总是埋怨我,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是啊,妈妈每天都要在外面忙着赚钱养家,累死累活搬了几万份水泥才能挣些钱,可孩子只看到妈妈不管他、不陪他,只看到自己一犯错就遭到埋怨和指责。


这世上谁都不容易,但最可悲的,是父母付出全部却养出了一个白眼狼。


你以为自己辛辛苦苦赚钱养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吃好穿好就已经尽到自己做父母的责任;

你以为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千依百顺地疼爱就能让孩子懂事些,长大的过程中能够少受些苦。

可殊不知,父母的无私,培养出来的也许是个熊孩子,父母的宠溺,也许会逐渐酝酿成悲哀的人生。


近些年,这样的新闻不在少数。


前几天,湖北武汉地铁2号线内就出现了熊孩子脚踢妈妈的情景,女孩仅仅因为妈妈搭错车就用脚多次踹妈妈,还踹行李箱。


一个10岁男孩在家殴打自己的母亲,拳拳到肉,招招致命,而母亲一点反抗的迹象也没有。



人来人往的广场上,一个孩子当街掐母亲的喉咙,并要求她下跪,而只是因为母亲不肯给孩子买玩具。


生而不养是罪,但养而不育,育而不善又何尝不是种孽,还是种自作孽。


优秀孩子是管出来的,

熊孩子是惯出来的


《管教的勇气》里有句话:



很多时候我们对熊孩子恨铁不成钢,但更可恨的,是从小不对孩子严管的熊家长。


西安有两个熊孩子从高楼往底下扔砖头,所幸没砸伤人,保安抓到人后,孩子家长反而说:“又没砸到人,把孩子吓着了。”


去年大学毕业季,一工程学院毕业生刚搭建好的毕业作品地标被一个熊孩子拆毁,孩子家长回应:“你们应该圈起来,孩子又不懂事。”


“孩子不懂事”、“又没有人受伤”、“怎么还和孩子计较”……熊父母和优秀父母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


很多熊父母从根本上就没有意识到:严管是爱,放纵才是害。


教育专家李玫瑾说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不行管教之责,又有什么资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优秀的孩子是管出来的,熊孩子才是惯出来的。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六岁时,曾因一件小事向母亲说谎。


他以为没什么大事,因为母亲从来都是温柔善良,左右邻居都清楚。

可那天傍晚,梁启超第一次见到了母亲盛怒的样子。


他害怕地掩饰自己的错误,可迎来的却是母亲更盛的怒气,她怒打了梁启超几十下才停下,并给他立下了“不许说谎”的家庭规矩。


直到后来,梁启超稍微长大了一些,母亲才郑重地解释给他听为什么不能说谎。


孩子还小不懂事,那就该打打、该骂骂,只要别让打骂成为孩子生活的常态;孩子不喜欢听道理,就给他立规矩,明确什么行为该赏,什么行为该罚,他才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该做。


教育路上,父母要做一个狠人,越小开始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孩子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教育必须要有惩罚手段,

你不管教孩子, 社会 会替你狠狠教育


英国议院曾通过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


说白了,就是允许老师在孩子屡教不改的时候进行一定程度的体罚。


但其实,最该实行这个义务的,不是老师,而是家长。


也许会有人说,现在不推崇打骂了,孩子学习已经很累了,再给他增加压力他会受不住的,还是快乐教育更加素质化。


可惜,有几个实行快乐教育的家庭是真正成功的?而那些真正在快乐教育的环境下长大起来的孩子真的没有在犯错时受过惩罚吗?学习上就没遇到过压力吗?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发表过一篇演讲,他说:



教育必须要有惩罚手段。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家长骂几句,苦口婆心和孩子讲道理就会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后再也不犯吗?


不可能的。不要期待孩子的自觉性,也不要指望你简单讲几个道理孩子就能大彻大悟,如果教育这么简单,也不会有那么多家庭的孩子误入歧途。


说到底,父母还是要负起管教的责任来,不该偷的懒别偷,宽严并济,孩子才不会养成一个人人厌恶的恶魔。


第六季《奇葩说》有一道辩题是:在公共场合遇到熊孩子,父母无动于衷,我该不该教育他们?


选手岳岳说:



你不管教好孩子, 社会 会替你狠狠教育。而等到那时,再后悔也为时晚矣。


管教孩子的“四不”和“四要”


四不——



很多父母白天累了一天,回到家就会拿无辜的孩子撒气,明明只是一件小事,孩子也没犯什么错,好好引导他就行,却偏偏要大发脾气,惹得孩子又委屈又害怕。


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也会逐渐明白父母的行为是错误的,在下一次做错事受到教育时反而会以此来反驳批评父母,父母的亲和力和威严性都会大打折扣。



孩子不是只要提供吃穿住行就能 健康 长大,家长不是只要赚钱养家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什么都不做。


在教育上偷懒,吃亏的是你孩子的人生,要知道,他本可以活得更优秀。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孩子犯了多大的错,就受多大的惩罚。


不是每一种错误都是大错,也不是每一种错误都非得打骂,针对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教育手段,不要借着父母的威严肆意辱骂、殴打孩子,这不是管教,这是家暴。



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孩子的要求只会越来越多。一味地宠溺,终将酿成大祸。


有选择性地去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有原则性地拒绝孩子无理的要求。才能恰到好处地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不要轻易对孩子让步。


四要——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越早给孩子制定好规矩,他才能越早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会对是非黑白有个基本认识。


规矩最好落实成纸质文件,照着规矩严格执行奖惩,孩子会渐渐明白为人处事的底线是什么。



成年人都没办法自觉学习和工作,又怎能指望孩子的自觉性。


每天尽量抽出时间来陪伴和监督孩子学习,直到孩子已经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管教要带有指点意义,而非一味地惩罚和控制孩子。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家长做到位了,又何愁孩子变“熊”。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更没有完美的教育。


我们只有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才能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明白生而为人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