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美国的教育为什么说是服务
扩展阅读
jk衬衫基础款是什么 2025-01-12 18:50:15
歌词伊犁的雨是什么歌名 2025-01-12 18:50:09

美国的教育为什么说是服务

发布时间: 2024-10-17 19:19:10

⑴ 有谁能完整的剖析一下美国与中国教育的区别

美国高中教育与中国高中教育比较及思考
2005年10月11至26日 , 我们随广西基础教育考察团赴美国的乔治 • 梅森高中、森尼维尔高中、伍顿高中等学校考察,重点了解美国普通高中的管理体制、课程设置与改革、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探讨与美国优质高中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了解开设国际高中通用文凭课程的可行性。我们这次考察的3所高中学校是2003年《 新闻周刊》评选出的美国前100所优质高中学校 , 其中伍顿高中是被授予全国蓝缓带的示范学校。
一、观察与感受
为期十六天的美国基础教育考察,给予我们很多感受,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一) 学校教育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
我们考察的3所高中的办学设施条件普遍较好,设计科学、合理,注重实用。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示范性高中并不比美国的优质高中差。不过,他们更注重办学特色,更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
1. 学分制与课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分制与选课制充分体现了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模式。学校只规定最低毕业学分,对课程种类、难度,没有统一要求,因此,学生不必按照某一固定的模式塑造自己,在学业上享有最大的自主权、主动权,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与特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按照自身条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2. 校本教材保证学生可以自由发展
美国中学的各学科没有统一教材,教材是由学校和任课教师选定的。对照中美两国的教科书,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为例,两国教科书的知识框架覆盖范围大致相当,但美国教科书的叙述要详尽得多,内容约为我国教科书的十倍、数十倍。书中有大量照片、插图,生动形象,诱人一读。相比之下,我国教科书显得单薄,只有骨架而缺血肉。在讲述同一数学定理、物理定律、化学反应或生物现象时,我国的教材多以结论为主,内容有限,而美国的教材则从推导步骤、发现过程、实验验证、现象解释、相关科学家介绍、趣闻轶事等多方面、多层次展开,充满趣味。据我国赴美在读高中的学生反映,我国的教材内容单一,叙述过于简略,离开教师讲授和辅导,难于自学;美国教材的内容丰富,叙述详细。美国的中学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学多学少可以因人而异,一般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即可;有某一专长或志向的学生,在美国的教科书里展现广阔的知识天地里任意遨游,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的丰富内容,通过自学向纵深发展。
在美国考察期间,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词句是“选择”,学生选课后在开学两周之内,还可以换课、退课,但必须经教师、家长、主任签名,在成绩单上没有任何记录。开学后两个月内,如果学生学习成绩明显不好,在考试中出现了不及格,或有可能通不过 期末 考试,学生可以提出退课,这时在退课科目成绩单上有个记号W(withdrawal的缩写),即标明选过这门课,但退掉了,不过不影响总平均成绩的评定。超过两个月,学生就不可以退课,成绩不及格就是不及格。美国式教育,处处训练学生接受挑战的能力,包括在自己不行的时候 要敢于说出自己的不行。敢于放弃,勇于重新选择,也是一种能力的磨练。
3. 小班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在美国几乎所有学校班级学生都在25人左右。“小班化”教育为美国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师生活动的余地大了,每个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辅导的机会多了,学生的个性就可以得到更充分地发展。
4. 重视思想品德教育
在我们考察的几所中学里,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美国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这种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实用性,它贯穿在各个学科之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美国的中小学没有思品课,但开设社会课,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在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中都渗透德育。在美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教室和办公室处处都可以看到悬挂着美国的国旗,学生在 “剪纸” “绘画”中,经常会巧妙地把国旗镶嵌其中。公共场所的许多建筑物上都能见到国旗。国会的重大决策、议会辩论的实况定时向全国民众直播。平时,学校安排学生轮流到图书馆、小卖部、学生餐厅等处参加劳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技能。学校的学生会组织年年改选,以增强学生参政意识。学生会组织各种活动,如举办戏剧节、募捐、义卖、戒烟和环保宣传等,以提高学生的自治能力。尽管美国的历史不长,但你会看到,他们能利用一些经典的人和事,建成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和纪念馆,用以教育青少年学生我们参观了美国的航空航天博物馆、林肯纪念堂、杰佛逊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肯尼迪艺术中心、自然历史博物馆、珍珠港公园、“九一一”事件旧址等,都是免费向社会开放,每天参观的人川流不息,其中大多数是青少年学生,学校组织学生接受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科学精神教育。
5. 学生评价重视实际能力和个性发展
美国评价学生的标准,除学业成绩外,十分注重实际能力,包括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独创能力、个人特长和发展潜力。在名牌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课外活动和申请、推荐与面试的情况约各占四分之一。每年一度的全国中学生总统奖评选,要求候选人在学业、艺术、领导、科技活动、对学校及社区活动的贡献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美国高中校内设置专职咨询指导教师,学生遇到学习、升学、生活、家庭、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咨询教师解决。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选学的课程要和指导教师商谈决定,每一指导教师最多负责二百余名学生。这与我国班主任相比,他们的职责更广,但对学生了解和工作细致程度则不及我国的班主任。
(二) 课程设置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的宗旨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其课程知识面广,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特长。我们看到,伍顿高中开设有120多种课程供学生选择。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基础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选修课课程丰富,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专业志向,促进学生发展个性特长。
1. 因人选课,因材施教
选修课覆盖面甚广,大多讲授实用性知识、技能,涉及工业、农业、林业、商业、经济、法律、文秘、外语家政、环保、通讯、驾驶、制造、建筑、财会、时装、食品维修等众多领域,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实用知识,几乎都有相应的课程可供选择。选修课实践性强,在扩大知识面,开发潜力,培养实际能力,促进特长和个性发展,帮助选择专业、职业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美国的阅读课程不仅包括语言、美国文学、写作等学科,还包括世界文学、新闻、杂志、演讲、辩论等学科。美国的高中不仅开设理、化、生等常规学科,像航天技术、园艺学、植物学、地质学等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也在很多学校开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在美国,允许天才生、特长生充分发展潜能,高中学校规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选修本校开设的高级课程,当任课教师是大学认可的教师,就可以得到对高中和大学都有效的双效学分(AP课程)。优秀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大学参加正规的课程学习。美国高中实行的选课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2. 学分制取向,崇尚实用
美国高中对必修课和选修课核心课程都是既有学分的要求又有学习时数的要求,既有学年学分的要求又有各科目的学分要求,从当前世界各国学分制的实践来看,这种模式占多数。学年学分要求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某段时期负担过重或过轻,确保其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比较均衡、全面。同时,它有利于知识学习的连贯性、系统性。
美国高中学分制的价值取向是追求实用性和个性化,这与强调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所谓“美国精神”相呼应。美国社会对人才的多种需求、学生个体发展的多种需求,成为美国高中学校制定一切教学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强调差别、强调多样化、强调地方和学校的自主权,这些都赋予了美国高中实行的学分制高度弹性化、高度个性化。在这样的制度下,美国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轻、自由支配时间多、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创造精神、有独立见解、较为深入了解社会。但是学校课程门类过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造成一些课程流于形式,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实用性的取向还容易使一些不准备升学的学生忽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而这恰恰是影响了学生一生的发展。
(三) 课堂教学民主、和谐、生动、活泼
1 . 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美国高中课堂的课桌不是整齐排列的,学生也没有固定的“坐姿”,参观的客人,可以随便进入课堂。美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没有统一模式,上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课堂气氛是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师尊重学生,师生关系平等。在教室里,学生可以随时提问,不用起立。教师上课教态很随意,寓教于乐,生动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内容难度也不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
不论是上课还是课间活动,我们总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一般,每堂课教师讲解不多,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或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己思考、操作、查阅有关资料等自主学习形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或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教师个别指导,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研究、解决有关问题。我们听“音乐一”的课时,教师正领着同学们唱歌,教师先让同学们谈对音乐的感受,再让学生自荐担任指挥,课上得很和谐,学生的主动是发自内心的,师生互动默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很高。在听“音乐二”的课时,只见教师在随堂巡视,学生将小部分经典的音乐曲改编为自己的曲子,最后根据感受创造自己的曲子。每个学生的曲子都不相同,经过教师巡视辅导后,每个学生都修改已形成的五线谱曲,教师可以跟学生商量,可以让学生互相点评。理科教师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善于把抽象的概念融入具体的实际生活之中,让学生通过游戏、实地勘察、测量、观察,变感性知识为理性知识。我们观察了一节“高级二”化学课 , 教师坐在投影仪旁,一边演示,一边通过投影与学生共同探讨。她既不排斥接受式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停下课来让学生自由发挥,而是根据学生思维过程的表现,不断地加以引导,达到尊重学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效率
2. 尊重个性,强调创新
美国高中非常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在那里,能看到每张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仪器和方法做实验,允许对实验结果发表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可以和书本上的解释不同。而编辑报纸、图书以及电脑绘画,则更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特征。强调突出个性,充分鼓励创新,是美国教师遵循的原则。
他们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包含有某种“选择”,基本的教育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学生寻求到一种与别人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探索。学生的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不高,在研究中往往会走弯路,也有学生为了弄懂一个问题,自己便离开座位到教室边上的书架旁查阅资料。善于寻找帮助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在美国,课堂讲授大都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总是设法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课本之外的知识海洋,并力图使学生们能够保持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的探索欲,同时注重鼓励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既学知识,更重能力
在知识和能力上,他们更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他们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如何思考、适应,需要技巧、技能,只会记忆知识,变了就不适应;学校培养的不仅是今天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明天的人。
学生每天下午3点以前就放学,要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自由发展。有的学生,也许基础课程学得不佳,但擅长电脑、科学小制作、缝纫、服装设计、烹饪、写作、演讲、摄影、绘画、音乐创作、体育运动等。学生的课外活动被看作是美国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把课外活动作为帮助学生增长才干、适应社会的重要措施。美国高中的课外作业及考试内容,除一般习题外,还要求学生撰写论文。倡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课业负担就大多数学生而言,课内、课外所花时间比例大体1:1,学生总体负担适度。但是学生要升入名牌大学,要靠自己主动安排更多学习内容,他们在课外学习时间的比例更大,因此,他们在高中学习的负担也是不轻的。
(四) 教育内容注重国际化
我们考察的这3所高中学校都开设了IB课程,即“国际高中通用文凭课程”。它是由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IBO )推行的一个为期两年的课程。这是一项为富有进取心的高中学生设置的相当于大学预科水平的课程项目,它的教育目标是:通过高中学生最后两年的国际文凭课程的学习,在共享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文化基础的同时,在接触不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对世界文化交流的理解力和包容能力,从而培养出未来的国际型人才。它的教育理念是: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综合与渗透,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全面均衡的课程,帮助学校尽力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课程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国际间相互理解的意识和公民的责任心,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决断力和同情心的思想家、终身学习者,成为一个珍视人类和平、友爱,尊重各民族文化与生活习俗,在国际国内事务中有见识的积极参与者。
它汲取了世界许多国家的教改精华,推进师生的创造性理念,培养IB学生具有多元文化和多学科知识,为培养21世纪的通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IB课程被全球教育界认可为具有较高学业水准的教育项目,被更广泛的大学、中学所接受,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各国学生考取世界明牌大学的理想选择。
应该肯定,IB课程有许多优势,适合比较优秀的学生,不太适合循规蹈矩的普通学生。所谓“比较优秀的学生”,主要指有强烈的上进心、自制力,且喜爱独立思考的学生。IB课程要求学生有比较高的学习训练强度,这需要有上进心和自制力来支撑。虽然我国中学生(包括小学生)的学习训练强度在全世界属首屈一指,但它缺少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批判能力的学习和训练,缺少创造精神的培养,缺少个性的发展空间,为了升学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很多,要通过许多高强度的求同训练。就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IB课程在我国很难开展,学生也不容易适应。现阶段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把IB课程的精髓和我国的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进而促进我们的教育发展。
二、认识与思考
(一) 校长发展与现代学校制度
我们深感这次考察活动可以有效激励校长们进一步对事业作不懈的追求,对教育做深入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把从考察的实际中得到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治学治校的理念。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从国际视野理解教育,将中国教育放置世界范围去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才更具中国特色;再次是要将教育融入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去理解,才能更清楚教育的地位和责任,坚定做好教育工作的信心和提高管理学校的能力。
通过考察,深感到美国中学的校长具有很强的个性魅力与人文素养、亲和力与影响力。显然,对于校长这支队伍来说,注入人文素养,意义重大,它特别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对师生的引领、启发,并使之感悟与思考;具有人文素养的校长,才能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更多的东西,负起更大的责任;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应当给校长一种更高的境界 ,一种更远的眼光,一种悲悯的情怀,一种更新的理念。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应成为今后我们的重要工作,以此来推动教育改革,给学校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现代学校制度的一个核心是要解决学校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简政放权,科学地运用督导机制和社会评价的作用,对学校实行指导。校长应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自主办学,办出特色,办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否则学校就会缺乏活力,缺乏对社会变化的回应力。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校长,减少来自各部门源源不断的单项评比或检查,使校长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上级主管部门对校长的评价要公正、科学、人性化,既看显绩,又要看潜绩(能否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应当成为学术性组织,不应是行政单位,应当破除等级观念、官本位、长官意识。校长队伍应实行职级制,走职业化的道路。校长不应是“官”,而应该是“家”,特别应努力成为教育“大家”。校长应向社会名流方向培养与迈进。校长应成为教育群体中的独立人群,有自己的职业规范与要求,不应该是对先进模范人物的一种奖励或是一种权力分配的平衡或是官场的一种安慰。建议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任职条件作出明确规定,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为有志者指引一个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为有个性、有思想与能力的人们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走一条名校长带动名师,打造名校的道路。要改变名校成就名校长,缺乏主动进取的机制。
(二) 学生中心与教育的民主化
美国的学校管理,给人一个突出的感觉是,校长们都具有自己明确的办学思想,用思想管理学校,用文化提升品位,故此使学校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建议从鼓励独特的办学思想入手,督评学校的办学水平,强化学校管理,促进校长队伍的成长。美国的中学很少有高楼大厦,但建设得自然、简单、和谐、人性化,显现了学校管理理论的精华,我们深感我们的学校尤其是示范性高中学校,硬件决不比他们差,从投入的角度讲,应引导学校把教师的培训、进修、提高、发展作为重点,只有不断地满足教师发展的内需,才能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此,教师队伍建设应当成为管理部门和学校关注的重中之重。
在我们的教育中,必须强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一切工作都应当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育的本义和目的,也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健康的、快乐的和幸福的人,而在我们的教育中,还存在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远离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我们的学生独立性与批判性较差,缺少追求真理、勇于承担、善于沟通、乐于分享的品质。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还要更多地体现全球化、国际化,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在明天站住脚,才能不会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不会落伍进而引领世界潮流的民族。培养目标还应突出教会学生做一个有思想、会独立思考的人,这样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今天的世界是思想家的世界,你不能创造新的东西,就跟不上发展的时代。美国学校中一条基本的教学原则是鼓励创新的原则,他们千方百计地教学生去思考,去问为什么,不断地探讨,相互地学习,发展自己的创造力,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是搞好教育的一大前提,美国教育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完善的学分制度,弹性的学习制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升学。我们的要求在表面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差异,在实践中造成学生学习空间小、选择性少、负担重、动手能力差、想象力贫乏、创造力弱,这也是我国多年不能出“大家”的“基础原因”。我们教育应当更多地提倡自我教育、潜能教育、人性化教育、成长教育、生命教育,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空间,民主的精神,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成长的体验,探索的追求,丰富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让学生真正享受教育,享受教育带来的欢乐。
社会需要是多样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教育的成功,进而学校的成功就在于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能各得其所地得到发展。教育的千篇一律,只会造就千篇一律的学生,它既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更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学校的千篇一律,只会使学校之间在同一水平上形成恶性竞争。这是美国着名高中学校办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在考察中,我们深感到美国教育中尊重学生的思想根深蒂固,不论是教师、校长、家长、社会,都非常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造力等等,而我们的教育中太看重生命以外的东西,没有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某种程度上说,淡漠了对生命激情的需要,淡漠了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情感和人格的陶冶、对人的生命和环境的热爱,应当寻找和使用增强自信的教育方法,应当更多地使我们的学生在阳光下成长,对自己的学校、国家,对生活充满信心。
我们应该在对班主任(及学校其它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要求中,加上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工作,班主任应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提出具体化的建议,能够在高校(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中,给予学生忠告与建议,避免盲目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化的挖掘与释放,这应该是增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面。
总之,我们的教育实在应该更多地给学生带来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应该更多地关注生命的成长,心灵的补给,努力追求教育之于生命的最高境界——带着对生命的了解、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让教育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⑵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及教育子女的七大忌语

来美国前,我就对美国人不打不骂,却能教育好孩子这一点很好奇。在美国,体罚、言语羞辱或其它手段,造成孩子身体或心理伤害,当事人要受法律惩罚,父母当然不能例外。
美国人认为成材,不仅仅指学业上的成就,应该包括广泛的含义:遵纪守法、诚实诚信、礼貌修养、团队精神、和身心健康等等。
中国妈妈是孩子的“护身符”,护短、宠孩子是妈妈的“专利”。
然而,在美国却不是这样。美国人认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妈妈对孩子地一生有很大地影响。在美国,孩子能不能吃巧克力、打电子游戏、请小朋友到家里参加都事先要要向妈妈请示,并做出“预算”。
就 餐地时候,我一屁股坐在主人家的孩子想坐地位置上。小家伙就开始闹:“那是我地地方,我要坐那里。”异性主人赶紧过来劝,小家伙还是闹,男主人变得严肃起来:“不听话,就回到自我地房间里去!”小家伙还真倔,流着泪冲上了楼。我连忙说:“没关系,换一下位置吧!”异性主人却说:“不行,这样会宠坏孩子的。”过了十几分钟,小家伙下了楼,男主人问:“准备好了吗?”小家伙重重地点了点头,低着头向我道歉。这时候,男主人与异性主人先后放下餐具走过去深情地吻了吻小家伙。
刚到休斯敦,我们到超市去采购生活用品。有一个美国母亲牵着一个大约两岁多的小男孩,小男孩拿着一个玩具冲锋枪坐在地上哭闹:“我就要这个!我就要这个!”妈妈哄了几分钟,似乎并不见效,于是双手抓住小男孩的肩膀把他提了起来,严厉地说:“小彼得,看着妈妈地眼睛,妈妈说不可以!”小男孩并不抬头。这位美国妈妈更严厉了:“彼得,把头抬起来!”小男孩缓缓地抬起了头,看着妈妈。几分钟后,小男孩似乎读懂了妈妈的眼神,乖乖地把玩具枪递给了妈妈。
在 我们回国前,美国同办组织我们去旅游。一个领队地高管似乎心事重重,不断地拨打手机。我们都以为是他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后来才知道,他儿子在那天参加小区里地足球比赛。我们加出一口气:“什么事啊!不就是孩子们闹着玩吗?”纵然如此,最终孩子还是沮丧地向父亲汇报了他们地战况。这位父亲听完后笑着安慰道:“这么激烈啊!我的宝宝!可惜我没能看到,对手太厉害了!下次,我们再加油,一定能够打败他们!”
谦让和团队协作精神是美国人特别注重提倡的良好品格,这也需要从小培养。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和游乐场所,“Share”和“Take turn”是老师和家长常提醒孩子的话。即使只有两个小朋友,也要排队轮流。
还有,在教室里,老师即使有多余的蜡笔,也不会都分发给小朋友们,而是有意放置有限数量在一张桌子上,让同学们轮流使用,学习分享。
以前孩子一哭,我就忙着满足他们的要求。可是老师提醒说,这样做孩子就习惯于用哭闹与你交流,而不是心平气和讲道理,在公共场所孩子也会这样闹,你很难堪的。
我 常见到父母严肃地对吵闹的孩子说:“You can’t ask by harassing me.”,或“Use your words”之类的话。如果孩子为达目的而哭闹,他们可能会让孩子哭很长时间而不让步,坚决制止孩子使用这种方法。课堂上也是如此。所以美国人的孩子很少哭闹,他们从小学会讲道理。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如果孩子不守纪律咋办?父母和老师需要探索有效办法,如没收心爱玩具,不可以参加下一个活动。有的被“Time-out”,让违规者在一旁静坐,小孩的自尊心可强了,这项惩罚特有效。在家里如果不按要求做事,也可以做“Time-out”,呆在一个角落或房间里(当然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静),几分钟后结束,认错了,还要求他们继续把事情做好。
●“你说的都是别人好的,难道美国人教育孩子就没有不好的地方吗?!”
孩子对我们的物质付出是不懂的,他们还没有这个理解能力,只是认为拥有了就是拥有了,读不懂你为给予孩子的物质的做所有付出。所以家长就认为自己付出与收获不对等,从而心理失去了平衡,对孩子就没有"好气"。
我 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去爱孩子,孩子需要的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需要精神上的满足,轻松愉快的心情,高高兴兴的学习知识。如果您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做人,有强壮的体魄,可以坚强乐观的面对自己的人生;那么,总有一天,他会有自己的成就。"望子成龙应"该是父母教给孩子的,而不是父母架孩子身上的负担。
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是个只有三百年历史的“年轻”国家。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看不到美国人在特定的场合进行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更没有专设的爱国课,美国对学生进行的爱国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每天清晨,第一堂上课铃一响,进行的第一项内容,即是学生们虔诚地把手放在胸前,庄严地大声宣誓:“我向美国的国旗和共和国,在上帝之下,确保领土完整,为万民谋福利的自由正义之国,誓以忠诚……”
美国人最喜爱参与和观看各种体育运动,凡大大小小的比赛前,第一件事便是全体起立,高唱国歌。在那隆重热烈的场合,成千上万、各种肤色的美国人注视着冉冉升起的星条旗,高唱国歌,置身其间谁能不被美国人的爱国热情所感动。
在美国,任何人在正式场合都决不允许有任何亵渎国家的不妥行为, 美国孩子从小就有非常强烈的信念,即“我是美国人,我为作为一个美国人而自豪”。
充分树立学生的信心
美国学校从小重视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长大才能在无限的空间实现飞跃。美国从小学就为孩子营造培养信心的环境。儿子上小学和女儿上幼儿园时,班上都没有指定的班长,而是由班上十几个孩子,每天轮流当“干部”负责班里当天的所有事务。这天,他们会戴一个醒目的标志,热情地为大家服务,并留心周围的纪律,听从老师的吩咐。他们之所以如此兴奋和负责,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一天他是班上最重要的学生,也是班上的中心人物。而且,这种机会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明天”。这样做,不仅培养一个孩子的“领袖”意识及实施管理的自信,也轮流培养了所有孩子这些意识与自信,不像国内那样让其他孩子都依附于或听命于老师或老师指定的负责人。
世上没有万能者,学生更是如此。国内学校都习惯将学生按名次排名,而排名的依据常常是学生考试的成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能力的体现有多方面,是不能简单靠成绩来衡量的。美国中小学对学生成绩没有明确的排名,获奖的学生,学校也不公布,而是将获奖通知以书面形式寄到孩子家里,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也放在密封的信封中交给家长,平时的考试结果,从不公开宣布,而且学生之间也不许相互询问。作为学生,每人只知自己的成绩,或者知道自己的名次排行比率,对别人的成绩一概不知。
美国这种对学习及考试成绩“秘而不宣”的好处是:一方面,学生不会因一两次考试失败而灰心,更不会受旁人的讥笑,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促使他下次做得更好一些。另一方面,即使成绩优异,在班上考了第一的孩子,因不知自己的成绩在班上到底排第几名,也不敢洋洋得意,骄傲自满,躺在成绩上睡大觉,总有一种天外有天的压力和继续努力的紧迫感。
让爱心陪伴学生成长
“爱”字在美国用得比中国坦然公开,作为孩子,可以尽情地要求得到父母、得到老师和朋友的爱。在爱中成长的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学会如何回报和给予别人爱。美国学校绝不放弃每个培养学生爱心的机会,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心。类似的活动,学校每年都组织几次,如学生参加的募捐活动可以捐衣物、捐食品、捐时间等,学生在这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中无疑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的事,不仅家长支持,孩子也养成习惯,并已形成社会风尚。所以,美国人长大后,对公益事业的奉献和捐款,都表现出无尽的关注。
美国人教育子女的七大忌语1.言过其实--如“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会渐渐分辨出你话中含有水分,于是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称赞也会将信将疑。此外,听惯家长夸大其词赞扬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后往往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2.人身攻击--如“你胖得像头猪”等。智力再低下的孩子也能体味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心灵会受到莫大的伤害。此外,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最后丧失了自尊和自信。3.威胁恐吓--如“若不好好做作业我就揍你”等。这种虚张声势的威吓会让孩子丧失对家长的亲近和信任。4.冷若冰霜--如“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等。从这些话中孩子听到的潜台词是:大人们对我干的事毫不关心,他们并不把我当做他们的心肝宝贝。4.冷若冰霜 如“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等。从这些话中孩子听到的潜台词是:大人们对我干的事毫不关心,他们并不把我当做他们的心肝宝贝。5.居高临下--如“你不听也得听”等。如果家长老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评时心理就不能平衡,这样即使你批评得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也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6.冷嘲热讽--如“你以为自己很能干吗”等。孩子,尤其是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嘲讽。即使你说这些话时可能还带有些许幽默感,但要知道,“小不点”们要正确理解实在很难。7.绝对否定--如“你总是撒谎”等。

⑶ 美国的教育制度

多渠道经费筹措体制。

美国高等教育形成了多渠道经费筹措体制。从整体看,各级政府的各类拨款,学生负担的学费,以及学校服务收入,为高等学校三大经费来源。虽然近年这三项收入的合计占总经费的比例稍有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

美国公立教育处于垄断地位,缺少竞争机制,从而造成了经费使用效率低下。地方引入竞争机制,改革体制弊端,给予家长和学生具有充分选择学校的权力。学校为能够吸引更多的生源,采取多种办法,并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从而使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

1、美国高等院校数量众多,风格多样。少数学院在挑选学生时极为严格,大部分的申请者都无法最终入围。

2、公立高等院校主要由各州政府出资兴办,并进行监督。以减少州政府直接援助为条件,争取能在政府监管中独立,至少是部分独立。

3、由于外界的慷慨捐赠,美国少数大学能够成功积累丰厚的资金,带来可观的年收入,以应对其运营支出。美国其他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资金并不宽裕,教职员工工资偏低,图书馆规模较小,各种校内设施也不够上档次。

⑷ 美国的教育制度和理念

美国现行教育制度 一,教育行政体制美国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以州为主体负有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联邦具有广泛影响。1, 联邦教育行政美国联邦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是内阁级的联邦教育部,由原教育总署升格而成。联邦教育部下设14个职能机构。教育部还设有若干顾问委员会,各顾问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向教育部提供制定、实施、检评、修改有关教育计划决策的建议,并且每年要向部长和国会提交年度报告、总结和建议汇编。2, 州教育行政州政府的教育责权来自于州宪法,也是来自于州立法机关和法院。它与联邦教育部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州教育委员会是州教育决策机关。它的职责是:对全州公立学校系统进行监督;依据有关法令确定州教育政策;在某些州还指派州教育专员,根据专员的推荐确定人员任免;批准由专员制定的预算;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和教育资料;就本州的教育问题向州长和立法机关提出建议等。州教育厅是州教育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州教育厅设厅长一人,副厅长若干人。3,地方教育行政学区是美国管理学校的最基本的教育行政单位。学区包括基层学区和中间学区两种。4,高等教育行政原则上各州拥有领导和管理高等教育的职权。但由于各州高等学校的类型、性质和传统不同,决定了各州高等教育立法和州介入高等教育的程度也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州设立集中统一机构管理全州高等学校按高等学校的类型和层次分类管理州教育局只是三个不同的类型,事实上美国没有两所完全相同的大学,同样,各州也没有完全相同的高校管理体制。首先,高等学校的多样化决定了管理体制的多样化,从本州高校的实际出发,确立本州高校管理体制,不拘泥于某一种模式。其次,从州立大学系统到各个私立大学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三,董事会的成员大部分是教育界以外的各界人士,如企业家、律师、医生、家庭妇女、退休人员、州政府官员和学生代表,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这些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共同特点。至于联邦政府,虽然不负有领导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责任,但它通过多种途径,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施加重大影响。二,学制结构1, 学制结构体系美国各级各类教育在结构上相互衔接,上下沟通。按照法律规定,美国公民不分男女、宗教信仰、民族、阶级,也不论居住地点和年龄,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一生都可以选修正式课程或参加非正式课程。这是美国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显着特点,称为单轨制。美国现行学制还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由于实行彻底的教育分权制,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学制。美国现行学制基本上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12年,高等教育4年,加上研究院,总计学程为20年左右。2, 义务教育制度美国的义务教育,有29个州从7岁开始,16个州从6岁开始,3个州从5岁开始。义务教育的年限,长则12年,短则8年,一般为9年,通常到16岁结束。美国50个州都规定中学和小学为免费教育。3, 学位制度美国的学位主要包括:副学士学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各级各类教育1, 学前教育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种类繁多,不管公立还是私立,大致可以分为保育学校(招收3-5岁的儿童)与幼儿园(招收4-6岁儿童)两类。学前教育的宗旨在于:辅助家庭;并且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儿童在饮食起居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儿童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身体,发展体育技能,了解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学会一些读写算的基本常识,具有一定的表达情意、观察、尝试、思考和概括的能力,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身心准备。2, 初等教育美国初等教育的机构为公立和私立小学。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的“视导和课程编制学会”曾把小学教育宗旨概括为六条,具有广泛影响。这六条是:(1) 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2) 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3) 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4) 发展儿童有效地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5) 发展儿童的民主生活价值观。(6) 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小学开设的课程一般有:语文(阅读、说话、拼写、书法),算术,社会(把历史、政治、社会学、心理学等科目综合在一起),科学(主要是自然常识),美术和应用艺术,音乐,体育,卫生和劳作等。美国小学德育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行为规范教育。(2) 道德教育。(3) 公民教育。(4) 纪律教育。当儿童入学时,校方就将学校的纪律和校规向儿童和家长交代清楚,以便保证课堂纪律和校园秩序。3, 中等教育按照美国学制,中学主要有四年制、六年一贯制和三三制三种。美国的中学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兼施普通和职业技术教育、也有单独设立的普通中学、职业技术学校、特科中学和其他中学。关于美国中学教育的宗旨,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的“七大原则”:(1) 保持身心健康。(2) 掌握学习基本技能。(3) 成为家庭有效成员。(4) 养成就业知能。(5) 胜任公民职责。(6) 善于利用闲暇时间。(7) 具有道德品质。美国中等教育的实施一般围绕中学的三项任务-教学、指导和服务来进行。中学的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性科目,如英语、社会学科、理科、数学、外语、人文学科;另一类为非学术性科目,如卫生、体育、家政、音乐、美术、工艺等。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分级制,也采用其他分组办法。4, 职业技术教育美国职业教育的对象根据1936年《职业教育法》划为四大类:(1) 中学在校生。(2) 想接受职业教育的中学毕业生或肄业生。(3) 早己进入劳动市场一就业、待业或失业,为了保持现有的工作,改善他们的工作和(或)寻找合适的、有意义的职位而需要继续培训者。(4) 因学术、社会、经济或其他方面的缺陷而难以在常规教育计划中获得成功者。职业技术教育的宗旨在于把教学与科学原理、技巧和技术训练结晶合在一起,帮助表年人或成年人找到工作或搞好他们现有的工作;同时给予受教育以普通教养,使之成为了解经济的、社交的、热情的、体质好的和文明的公民;还应对受教育者从事相应工作的能力、态度、习惯和判断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在课程设置上,文化课与职业课的比例,理论课与实验实习课的比例,视职业要求和学校类型而定。普遍重视实际训练,把培养实践技能放在首位。5, 高等教育美国高等学校的实出特点是数量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多。教育宗旨 为每个人以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帮组他们把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通过研究及学术成就扩展人类的知识和幸福;通过相应的和适应的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实施 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实现教学、科研、服务三大任务进行的。6, 师范教育教育机构美国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任务由文理学院、综合大学和师范学院承担。其数量约占高等院校总数的80%。承担培养师资任务的文理学院和综合大学,均设有教育学院或教育系。凡师资培养机构的创立和师范课程的开设,必须有关部门承认,否则其毕业生就不能取得本州教育行政机关颁发的教师许可证。教育的宗旨美国师范教育的宗旨,在于使中小学师资具有:广博扎实的文理基础知识,较高的文化修养;深刻的学科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平;高尚的道德品质、理智的行为和坚定地专业信念;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实际教学能力;健全的体魄。有些院校还把了解和热爱儿童,善于和乐于与他人合作和交往、具有民主观念和献身精神、行为文明和举止端庄以及有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包括在宗旨之中。教育实施课程设置是实施师范教育的中心环节。师范教育四年制本科课程有:普通教育课程,包括英语、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保健和体育等方面的内容,在全部课程中占40%左右;学科专业课程是按照师范生毕业后任教学科而设置的,在初等教育专业和中等教育专业中都占全不课程的40%左右;教育专业课程,包括基础教育理论课程(如教育基础、教育导论、教育史、初等或中等教育原理等),教育方法与技能课程(如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价与测量、教材教法、普通教学法、视听教育等),以及教育实践活动(通常由临床实践、现场实践和教育实习几部分组成)。这类课程在全部课程中占20%左右。教育实习在教育专业课程中地位突出,其他分数占这类课程学分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职进修史师范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同样的重视。由高等学校和专门的教师进修机构共同实施,承担教师进修任务的高校占高校总数80%。在职进修的组织和形式很多的,主要有:暑期学校(假期学校)、大学进修部(大学研修部)、教师讲习所(教师研习会)、教师读书会等。

⑸ 请介绍一下美国的教育(高等教育)

近百年来,美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发明和发现走在世界前列,本世纪诺贝尔奖得主中有三分之一为美国人。这些惊人的成就的取得,除了美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富有创造性的人文精神外,应该归功于美国的高等教育。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高等教育中开放性这一特点的比较,探索其中有益的规律和启示,给目前正在改革中的我国高等教育助上一臂之力。

一、美国高等教育开放性的若干表现

1.学籍管理富有实效:学籍管理是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制度。美国高校学籍管理比较宽松灵活,讲究实效。注册的学生来源不一,有应届高中毕业生、专业证书获得者,有工作后再来接受继续教育的成人,也有没有文凭或证书的社会青年。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学校概不追究入学者的其它条件。大学期间,有的学生一气呵成,读完四年或五年后毕业;也有的学生因经济条件不支而休学回去等挣足钱再来复学;有的学生偶遇发财机会就可借故休学等发了财再来;有的女生怀孕回去生完小孩后复学或带孩子一起上学。所有这些都属正常,学校都予以方便。但这样做并不意味着降低教学要求,而是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读书。

2.课程和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本国经济制度的反映,都要为社会经济服务。美国高校明确地把教育为经济建设的“服务”与“科研”、“教学”一起列为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服务体现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上就是满足社会需求,开设社会需要的课程和专业,大到天文地理,小到家政料理,应有尽有。我们可以从高校所授的名目繁多的学士学位看出课程和专业之多。美国高校除了传统的理工经文史学位外,新增设的学士学位有:人文学士、财政学士、教学法学士、护理学士、公立学校音乐学士、卫生教育理学士、园林建筑学士、海军学士、哲学士、商学士、化学学士、图书馆学文学士、教育学文学士、社会工作文学士、实用艺术文学理学士、职业教育学士、宗教教育学士、职业农业学士、家政学理学士、演讲学士等。一言以蔽之,高校课程、专业和学位都为社会需要而设置。

3.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在美国高校里,师生关系比较平等、和谐和融洽。大学生称呼老师为先生、夫人、女士、小姐,亦可直呼其名。曾经三次留美的王英杰博士说:“当今美国大学生直呼教师其名的现象已习以为常”。老师尊重学生的劳动,如果占用学生时间,理所当然要付报酬,这包括老师雇佣学生来搞科研项目、打字、家务或当助手等等。这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能促进心理平衡,有利于情感情交流,而这正是实施教学过程中极重要的条件。因为从知识思维发展规律来看,没有心理障碍的沟通,是认识过程的关键。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李远哲教授说:“我在美国三十年,学会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与人平等相待,所以我与学生讨论问题也是完全平等的。”

4.专业、课程选择自由。为了适应社会,高校开设了许多专业和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来选择专业,入学一年后,学生还可以根据教师水平、专业前途、就业前景和自己适应能力,调换专业或转换学校。学生调换专业的主要原因是,学费昂贵,四年学费就要2一3万美元,所以,学生们都要考虑到所学专业能否在将来顺利就业。校方为学生提供方便,调换专业和转换学校都极为简单。美国高等教育制度极为多样化和灵活,这在世界高等教育制度中是独树一帜的。另外,学生选课更为自由。学生必修科目较少,选修课目较多。1990年,哈佛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只有英文和一种外国语文。选修课制度规定,攻读一种学位,可有十六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学生只要修满足够的学分,便可获得相应的学位。学物理的去选修社会学,读哲学的来生物系听课绝不是什么怪事。

5.教学无定法。教学无定法不等于没法,而是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是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同时,学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老师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甚至鼓励学生向学术权威或老师本人提出挑战。学生不仅可以提问与课本有关的问题,还可以提问一些似乎与课本无关的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老师可以自己回答,也可让其他学生回答,还可以进行师生辩论。老师被问得答不出来并非新鲜事。四年级专门开设讨论课,要求学生的发言和论文反映出前几年所学的各科知识。有的学生为了准备讨论,事先要查大量的资料,以便在辩论时言之有据。

6.考核注重能力而不仅仅是分数。考试是检查教学成绩的一种最普遍的手段。但美国高校考核时更强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忆或描述能力。如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考试中,有一半问题要求学生从多方面讨论复杂问题。有现存标准答案的题目不多。如历史考试题,“在理解十五世纪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普遍存在的中央集权现象时,哪些方面比政治更重要?”象这类问题,书本上没有现存答案。正因为这样,学生们不需要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是尽可能发挥创造性思维,“异想天开”,只要能言之有理,或能“自圆其说”,都可得好成绩。同时,因为书本上没有现存答案,减少了学生作弊的可能性。据一位访学归来的同志讲,有些美国教师发下试卷以后就回办公室处理别的事务去了。师生彼此信任。

7.道德教育寓于社会实践之中。美国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通过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来实现的。因此大学除了加强“美国史“和“美国社会”教育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培养公民意识,树立道德观念。1986年,美国近200所院校签订了“校园协议”,联合开展公民与服务教育。耶鲁大学一年级学生率先成立了“全国无家可归问题教学”组织,劳伦斯大学二年级学生自愿参加地方扫盲计划,开展成人基础教育。有的大学生组成“学生自愿委员会”,参与社区环境治理,或为某个社会团体募捐,为教堂服务,或访问教养机构、精神病院和保育院,或参加帮助挽救吸毒者的活动,或充当大哥哥、大姐姐对市内青年进行辅导活动。

8.校园文化走上社会。美国大学生除了学好书本知识外,还要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书本知识的补充。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学生每周都要参加这类活动。它已成为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文化活动种类很多,有的是由校方或院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组织的。例如,由校内外艺术团体举办的演出,与地方社区或其它院校师生进行的联欢、交流,由校内外名人学者主持的系列讲座、专题演讲等等。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组织起来为满足个人兴趣爱好需要的文化活动。所有这些活动的特点是以大学校园为基地,用校园文化活动把大学生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中美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

综上所述八个方面,集中表现了美国高等教育开放性的特点。这是由美国社会决定的。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没有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美国人民在开疆拓土、建设国家的过程中,与险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斗争,相互融合而生存,相互竞争而发展,逐渐形成一个与欧洲大陆不同的开放性社会。社会的开放性促使美国高等学校摒弃欧洲传统大学因循守旧的教育思想,而是采取兼收众国之长,建立灵活多样、讲究实效的开放性教育管理制度。这些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一,高等教育管理灵活机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还或多或少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有许多管理规则和制度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一考定终身”的选拔人才方法还有弊病。有相当一部分想升造的青年被挡在大学门外,丧失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的人考入了大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如愿;也有的人大学中途因生活所迫等原因不得不退学。八十年代末就曾发生过博士生张浩因家境困难而退学的事件。美国大学生如遇类似情况,就可以先休学回去赚钱发财,然后再复学。学籍管理富有弹性,给想上学的人尽可能提供机会。“因此,美国青年只要想上大学,总是可以到适合自己兴趣、水平和学术性或经济能力的高等学校”。这就是美国大学生人数高达总人口的万分之四百三十五而我国只有万分之十八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依赖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美国相比,我国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国家综合实力还较弱,高等教育还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入学要求。但是只要我们敢于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改革高等教育中的一些陈规陋俗,群策群力,我国高等教育仍能取得比现在更大的进步。近几年,高等学校试行并轨招生、扩大成人教育等措施,高校入学人数较前有所增加,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仍有潜力可挖,大有作为。

第二,让学生主动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美国高校宽松的教学环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大胆地创新与挑战,特别是敢于向权威思想挑战,这就为培养创造性的高精尖人才打下了基础。大学生在学习、参与、挑战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动手、动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高校中还有不少老师仍采取“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法。老师讲得汗流浃背,学生无动于衷;老师对此觉得“费解”,学生感到“没劲”。教学方法陈旧,打动不了学生。学生鲜于提问,课堂气氛沉闷。这种“独脚戏”在美国高校中极为少见。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因为“只有主动的认识过程,才是有意义的认识过程”。我们应该抛弃“填鸭式”教学法,代之以“讨论式”(英文seminar)教学法。让师生在思想交流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师生关系上,我们应该提倡人格平等,改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旧观念;改变“老师在场,学生不敢讲话,老师不牵头,文章发不出”的老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新思想。在高校,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讲他人未讲的话,敢做他人未做的研究。那种缩手缩脚、不创新、不发展和唯老师观点是从的学生成不了大气候。

第三,高等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美国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强于我们大学生。他们的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机会多。一是半工半读为学生创造了条件。美国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打工,30%的全日制学生和84%的半日制学生每周工作21小时以上。二是公民教育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增加了学生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三是校园文化活动把学生和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从不同侧面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所有这些都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经受锻炼,积累了经验,大大地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他们毕业后走上社会没有“断乳期”。我国大学生长期处于封闭的校园里,疏与社会联系,对社会知之甚少,因此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部分学生至少需要经过2一3年的“断乳期”,有的甚至还过不了这一关而失去人生希望,走上绝路。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社会实践课,扩大学生参加社会挂职锻炼的人数和范围,让他们在学好文化课知识的同时,接受社会大学的教育,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将来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劳动者角色转换,成为对社会有益、有用的人作好准备。

第四,寓道德教育于实践。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强项。我们的道德教育是有成效的,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热爱科学,刻苦钻研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为四化建功立业的抱负。与此相比,美国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主义加实用主义是他们的特色。处处为自己着想,甚至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走上犯罪道路,这是典型的“西方病”。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认识到,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重视道德教育。在日本,教育改革强调道德教育,提出用优秀的文化遗产来教育面向国际社会的日本人。新加坡从1982年开始推广儒家伦理运动,其宗旨就是要解决西方价值观和风尚的入侵所带来的社会问题,防止东方优良传统和价值的失落,弘扬华夏民族的美德。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召开“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会议上,会议负责人玻尔教授坦诚地说,“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这是宝贵的。希望中国在对外开放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抛弃它们。”可见在道德教育方面,我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应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但我们的道德教育往往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活动。道德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不应该停留在理论讲授上,而应该让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五,高等教育要对社会开放,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教育的宗旨所在。大学不是仅仅为了实现个人自我完善的象牙塔,而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重要的一环。美国高等教育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设置专业,安排课程。并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增加或调换专业和课程,使高等教育永远充满活力。我国高等教育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可喜的是,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办教育的同时,更新观念,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压缩一部分与社会脱节的专业和课程,增加一些新专业和新课程,并增加选择课程和专业的灵活性,努力探索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路子,并已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的服务功能将越来越重要。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