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国教育为什么出人才

中国教育为什么出人才

发布时间: 2024-10-12 18:11:56

㈠ 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里

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在于取得了成本,规模,质量三者的总体优势。但是以中国的人口数量和别的国家比规模太过于欺负人,就说成本和质量吧。质量高过我们的,成本远超过我们,例如西方的发达国家,而且他们也只是在对精英的教育上对于我们有优势,但对于多数普通学生来说到底是谁的更差还不一定;成本远低于我们的,质量比我们就差的太远了,就比如印度等国。工业化的教育生产出来的巨量的工程师再投入到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中,会产生惊人的效果。这大概是最后一波社会主义遗产了,且吃且珍惜。
而你要问最大的成功到底在哪,那必然是最微小的,但却也是最广泛的,它就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我想,在你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对于国家来说,尽她所能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好的教育,不会因为经济的原因从而失去这个宝贵的机会。义务教育能让很大一部分没钱读书的孩子有个可以学习的平台,就算是学习不好,但至少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至于连写字都不会。高考能让很多小城市、农村的孩子有个可以开阔眼界的机会,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来说还是较为公平的,虽然确实非常残酷。
大学每年帮学生补贴三五万,只让学生交几千的学杂费,而且就算交不起学杂费,拿通知书去办助学贷款也根本不会去卡你,不加息过个几年后还,还是压力很小的。学业过程中还有各种补助,这样也让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了后顾之忧。到了更高的阶段,会给优秀的学生公费外派留学,让这些有能力的人,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地方有更好的发展。
诚然,现在我们教育在各方面都和其他国家有这不小的差距,但当一个国家的人都将下一代人的教育视为最重要的事情时,我想总是会越来越好的。

㈡ 中国的教育是培养人还是筛选人

维基网络关于教育的解释:
教育,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传播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即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广义的教育则包含社会待人处事的方方面面,例如家教、礼仪等文明与社会的教育。
照此理解,教育无疑旨在“培养”。如果在前面加一个定语,变为:中国的教育是在培养人还是筛选人?你会给出哪种答案呢?
谈中国教育,不能不提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是怎么教学生的呢?
子曰:“有教无类。”
子也曾经曰过:“察其言,观其行。”
2000多年前的孔子是怎么教学的,我们不得而知。还好我们有“史家之绝唱”《史记》,管窥夫子当年之行。《史记》记载:孔夫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也就是说,孔夫子收了三千份学费,最终毕业的只有七十二人。
夫子当年大概是这样教学的,子路这个班长一声响亮的“起立”之后,诸位同学齐声“夫子好”。礼毕,夫子手捋美髯,款款飘来“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之。”
然后,四下张望。
子贡同学在微微点头,明显是听懂了这段话嘛。周游列国一定要带上他。
大张伟同学一脸懵逼,很明显没听懂,没关系,回老家河南周口种地去吧。
说好的“有教无类”呢?为什么老师只教聪明人呢?
无论春秋战国还是2019年的今天,优质教育资源一向稀缺。只有用这种方式,孔子才能极高效率提高教育成功率,为时代培养出一批治国理政的人才。
同样的选择逻辑见于孔子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如果孔子真的是“有教无类”,何必要分“有道”还是“无道”呢?当仁不让的仕之就可以了。
综上: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在”筛选“而不是”培养“。
能够不计成本得投入,担当起“培养”二字的,只有自己的父母了。
回到我们的现金流游戏上,游戏的目的:首先是测试财商,然后是训练财商。测试和训练,已经接近于是在培养了。只是,谁该负担起这份”培养“的重任呢?
除此之外,游戏是不是也在筛选?
选择来玩游戏是一层筛选。
持续来玩游戏是一层筛选。
选择写总结是一层筛选。
游戏联系实际是一层筛选。
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真切的改变是一层筛选。
层层筛选之下,财富自由注定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感谢你和我一起出发,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