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部规定初中每星期的总课节量是多少
扩展阅读
国家把教育视为什么 2024-11-24 22:49:02
南棍基础动作有哪些 2024-11-24 22:42:59
短发刘海动漫怎么画 2024-11-24 22:42:56

教育部规定初中每星期的总课节量是多少

发布时间: 2024-09-20 16:50:30

㈠ 中小学教师课时数标准是国务院哪个文件规定

根据有关规定,初中教师工作量标准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每周10-12节,思想与品德、历史、地理、每周12-14节,其它学科每周14-16节。

㈡ 初中教师国家规定每周上课的课时是几节

由于各地教学条件不同,国家并没有做定额的统一规定,具体要求要查询当地教育局公布的信息。

一般初中教师每周工作量12—16节。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2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每周14节,音乐、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学科每周16节。

国家关于教师工作量制度相关规定:

1、全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一般应占全校教师工作量的约 2/3。试行办法及暂行规定对各级职务教师担任各种教学工作,进行教材和教学法资料编写工作,专职和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生产、实验室工作,兼任党政工作等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均有详细规定。

2、1985 年教育部《关于当前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问题的意见》提出:改革上述试行办法,由各高等学校参照该办法自行决定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及其定额,教育部不作统一规定。

(2)教育部规定初中每星期的总课节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教师工作量是教师应承担工作的数量。1914年,中国教育部《直辖专门以上学校职员薪俸暂行章程》规定,大学校专任教员每周授课10小时以上;大学预科专任教员每周12小时;高等师范学校专任教员每周12小时以上;专门学校专任教员每周12小时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部于 1962年拟订《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草案)》,曾在几所全国重点学校试点。

1981年发出《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内容包括教学工作量(含教学法研究工作量)、科学研究工作量、实验室建设工作量等。一个教师的全年工作量,应为1680小时。各类学校均按以上原则及本校具体情况制订工作量。

㈢ 国家规定教师每周课时量是多少

国家教育部规定教师每周工作量:

1、普通高中教师每周工作量10—14节。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0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周12节,音乐、体育、美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每周14节。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0节。

2、初中教师每周工作量12—16节。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2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每周14节,音乐、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学科每周16节;体育任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美术、计算机周课时不少于18节。

3、小学教师每周工作量14—18节。语文、数学每周14节,其他专任教师每周18节。

(3)教育部规定初中每星期的总课节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1.《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评价中强化师德考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加快形成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符合时代精神的尊师重教文化,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2.意见同时要求,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㈣ 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各科的周课时量是多少

  1. 普通高中教师10到14节,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0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 史、地理每周12节,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每周14节(中职学校的有所不同,可参照本标准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各学科周课时量标准)。

  2. 初中教师12到16节,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2节,生物、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 体育每周14节,音乐、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学科每周16节。

  3. 小学教师14到18节,语文、数学每周14节,其他专任教师每周18节。

    学习是积累的,希望小朋友们学习从小抓起,知识能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争取做一个有文化的文明人,为社会做贡献。

㈤ 国家规定初中课时标准

法律分析:语文每周6节;数学每周5节;体育每周3节;音乐每周1节;美术每周1节;外语每周4节;物理每周2-3节;生物每周3-2;历史每周2-3-2;化学每周3节;地理每周3-2 课时;劳动技术每周2-2-2 课时;思想政治2-2-2课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一条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第三条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