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大教育负债多少
扩展阅读
小爱同学怎么读指定字 2024-11-25 03:12:23
6岁儿童看牙多少钱 2024-11-25 03:10:47
经典老车怎么拍视频 2024-11-25 03:09:59

学大教育负债多少

发布时间: 2024-09-13 00:07:13

❶ 美媒:超4000万美国人因教育负债,该国民众在教育方面需要花费多少

美媒:超4000万美国人因教育负债,慎信缺该国民众在教育方面需要花费多少?该国民众在教育方面需要花费的金钱有很多,已经超过4,000万,美国人因为教育的问题而负债累累。累计负债一共有1.7万亿美元,大部分比那些信用卡和汽车的贷款还要高。这种分享的高等教育学费,让很多人都难以承受,学生的贷款情况确实比较严重,大部分的人都因为教育而负债。

学生贷款情况比较严重,很多人因为教育而负债累累

现在学生们的贷款还是比较严重的,很多人因为教育这个问题而出现了负债累累的情况,因为这些贷款都是具有欺骗性和掠夺性的。给他们所带来的东西除了沉重的业务和沉重的债务,基本上什么都没有,而这个学生贷款也阻碍了很多人的创业和这个买房的计划,看起来还是比较严重的。

❷ 山东那些高校欠款比较多山经呢盖明水校区花了多少

高校的“中国式负债”:吉林大学欠债样本调查

欠债30多亿,对吉林大学原本不是一件新鲜事。

早在2004年8月25日,在学校党政干部会议上,吉林大学校党委书记张文显就曾预警:“根据财务部门的报告,我们现在银行贷款22.69亿元,内债10.47亿元(含待结算基建经费),这意味着我们约有33亿元债务,而且从明年起有些贷款项目要开始陆续偿还本金。今后,每年要支付1亿多利息。”

此一讲话公开发在学校的网站上。2005年3月8日,吉大校长周其凤在一次大会上也明确透露,根据学校财务决算,2004年吉林大学学校收入13.77亿元,支出15.43亿元,累计银行贷款23.59亿元。这一讲话同样出现在学校的网站上。

这些,都并未引起外界太多人的注意。甚至到2005年,教育部以“财务风险较大”为由,下令从2005年开始,吉林大学“新增银行贷款必须上报教育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贷款,否则将追究责任。”人们也没有把太多的目光投向吉林大学。

直到2007年3月19日学校财务处的一则通知。

当日,吉林大学财务处在该校校内网上贴出名为“吉林大学关于召开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建议座谈会的通知”。通知称:从2005年起,学校步入了付息高峰,每年支付的利息多达1.5亿至1.7亿元,财务困境从2005年开始逐步显现。学校规模大,各方面的资金需求也非常大,学校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为此,学校不得不向全校师生征集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一自曝,使来自“两会”上那些并不明确的有关高校负债的说法突然间有了一个最为直接的指向,高校负债的窗户纸被彻底捅破。

3月29日,本刊记者到吉林大学时,校党委宣传部长刘景辉告诉记者:你是这些天来的第16家媒体。

与此同时,在各种场合,有关吉林大学负债和高校破产的讨论正在激烈进行。

欠债的吉林大学

有关吉林大学负债的具体数量,并无来自官方的准确数据,之前有媒体引校财务处工作人员语,称有30亿。刘景辉告诉本刊记者,没有这么多。而来自学校的一位中层干部则甚为明确地说,学校的贷款数量是26亿。但是,在被媒体曝光后,整个吉林大学已经三缄其口,记者几番都未能从财务处得到核实。不过,按照通知所称,自2005年以来,学校财务入不敷出的局面日趋严峻,由此判断,则学校欠债数量不会少于2004年的33亿。

这些欠债主要是银行贷款。根据吉林大学校内曾经的报道,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这样几笔:

2000年9月,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与刚刚组建才两个月的新吉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将为吉大提供15亿元贷款。

2001年11月,农业银行与吉大签订合作协议,在5年内向吉大提供20亿元信贷综合授信。

2003年5月,吉林大学与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签订了15年期的19亿元贷款合同,贷款年利率6.12%。

刘景辉在记者就此几项贷款询问时并未否认。但是,这并不是完整的借贷情况。本刊记者所掌握的材料显示,吉林大学至少还和另外两家银行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借贷。不过,学校一位中层干部告诉记者,这些借贷有些并未得到最后的完全兑现。

这些资金主要花费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头费上。

30多亿的贷款有多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据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06年第1号审计公告,包括吉林大学在内的18所高校,至2003年末债务总额72.7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

而人头费,吉大校党委书记张文显在2005年的一次讲话表明,“我们学校一年的人头费占了国拨经费的95%。”而事实上的国拨经费,还要满足学校的日常行政开支。周其凤初任校长时曾经说过,“每天一睁开眼睛一天就要花五百万的钱”。

庞大的贷款,使得吉大每一年的学费收入,也只够归还银行贷款利息之用。而为“偿还”贷款,在过去的几年间,吉大每年都是通过到银行去“倒贷”,通过挖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暂缓资金压力。

在记者采访期间,正有媒体报某高校一财务处长在学校财务危机下的感言:“上挤下压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刘景辉说,“我们感觉完全一样。”

高校还债路径仍存争辩
2009-03-18
◆导报首席记者 杜海 济南报道省青干院被疑“自扮”买家
13日,停业1年多、曾两次流拍的山青饭店在舜耕山庄公开拍卖。最终,66号竞拍者以起拍价4500万元成交。但是,据导报记者观察,为了达到“竞拍者不得少于两家”的拍卖要求,山青饭店拍卖的委托方山东省青干院很可能“自扮”了一回买家。

由于之前已两次流拍,此次拍卖起拍价由第一次拍卖时的5500万元降至4500万元。但此次设定的竞拍竞买条件堪称苛刻:竞买人需向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提供3年期3000万元借款或提供3年期3000万元贷款担保,并在拍卖会进行前将资金全部落实到学院指定账户;买受人需在成交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拍卖成交款汇入学院指定账户。

据负责此次拍卖的山东齐鲁瑞丰拍卖公司董事长李伟介绍,按照拍卖流程,竞拍者需提前一天交纳450万元的竞拍保证金,且竞拍者不得少于两家。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本次拍卖原定当日上午10时开始。然而,两位竞拍者之一的66号买家早早来到现场,但另一位17号竞拍者却迟迟未现身。让人纳闷的是,作为“监拍者”,省青干院相关代表致电李伟,表示“有事情耽误了”。近11时,省青干院几位院方领导终于到场。导报记者注意到,17号竞拍者也在此时一同出现,似乎是搭乘同一辆车而来。

拍卖随即开始。拍卖师喊出“4500万元”起拍价,66号买家举牌应价。17号竞拍者则面无表情,按兵不动。其后,拍卖师加价,但两位竞拍者都无任何动作。这样,山青饭店以4500万元被66号竞拍者买走。据悉,4500万元拍卖款中包含着山青饭店欠银行的3000万元债务。

自称姓张的66号竞拍者始终不肯透露身份,并表示“自己也是受人委托”,而李伟对此也三缄其口。按照拍卖规程,买家需在3个工作日内向山青饭店的产权方省青干院付清全部款项,届时,其身份就会揭晓。

值得回味的是,与省青干院人士一同现身的17号竞拍者,整个过程“纹丝不动”,看起来根本没有竞价的意愿。其没有对起拍价进行应价,拍卖师第二次加码50万元,也同样无动于衷。难道是为了使拍卖顺利进行,省青干院“自扮”买家参与竞拍?

对于导报记者的这一质疑,省青干院有关人士没有给予正面回答。

“有这个可能。”一位拍卖业内资深人士对导报记者分析,2008年年初,山青饭店停业并开始拍卖,至今1年有余。对于急于将所拍得的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完善配套设施的省青干院而言,肯定想早日促成拍卖。“因此,在有意竞拍者只有一家的情况下,省青干院有可能‘自扮’买家,使得第3次拍卖成功。” 高校自主还债“不现实”

对于省青干院而言,虽然山青饭店终于“变现”了,但是,和当初的拍卖参考价5500万元相比,此番已经自贬身价1000万元;而且,其还耗费了1年多的时间成本,并损失了山青饭店1年多的经营收益——由此来看,省青干院主动出售非教育主体产业、借此偿还建设新校区银行贷款的举措,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目前中国高校的债务规模有多大?不同部门或研究机构对此有不同统计。《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而当年全国政协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高校贷款总额达2500亿元。此前,吉林大学欠债30亿元的消息被曝光。

据山东省人大财经委调查,由于高校扩招、搬迁等原因,山东高校贷款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5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所属23所高校贷款余额75.4亿元,是2004年总收入的1.57倍,其中5所高校贷款余额超过总收入的2倍。这些贷款每年仅利息就需要4.3亿元,而省财政对高校投入的增量每年只有1亿元。

导报记者此前参加山东省两会时,从民盟山东省委有关人士处看到的一份报告显示,山东目前近30所省属高校银行贷款总和已超过100亿元,有的学校背负十几亿元的外债,负担沉重。

上述数字在很多人看来已足够触目惊心,但对于熟知高校情况的一些学者来说,却并不出乎意料。“高校扩招,使得教学设施、生活设施要扩建,经费不足又只能向银行贷款。于是贷款扩招,扩招再贷款,高校在贷款泥潭中越陷越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主任李齐云教授分析说。

重要的是,目前这些贷款已经由付息期到了还本付息期。最近两年,很多高校仅还利息就已举步维艰。如此高的债务,以高校目前的状况和金融管理政策,仅靠“开源节流”、“经营学校”来解决,显然不大现实。

在李齐云看来,国外很多高校的产权明晰、债务主体分明,发生还债困难时处理起来条理清晰。但在国内,政府是绝大多数高校的出资人。表面上看,贷款的主体是高校,但其背后还是政府。政府“埋单”之辩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占GDP的4%-5%,但其中政府投入仅占2.5%左右,因此,有学者指出,学校出现财务风险,问题在高校,根子却是政府投入不足。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赵韩认为,我国目前的财力完全有能力解决高校的债务问题。

“高额贷款已经对部分学校形成财务风险了,这是高校无法承载的,国家应该拿出化解风险方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认为,要解决这个难题,国家的拨款额度要上去,但更重要的是,应优化学校资源配置,适度压缩办学规模,紧缩办学空间,腾空部分土地用来置换和出让,所得收入可直接用于偿还贷款。

谈及高校债务问题,10日,出席全国“两会”的北大校长周其凤直言,“大学的债务应该全社会承担,让大学自己承担没有道理。”

对此,山东教育系统有关人士对导报记者分析,对于高校债务问题,必须把债务原因弄清楚后,才能由政府帮助化解。“不做调查,只根据负债额进行支持,对有些高校显然是不公平的。”

据悉,一些学校片面追求“高、大、全”,导致办学规模盲目扩大,这些高成本背后,有多少是合理费用,值得推敲。“因此,即便政府来‘埋单’,也应对高校债务形成原因进行评估和审查,不同状况不同对待。”上述人士指出,“未通过民主决策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导致的债务,不能让老百姓来埋单。”

各方争辩之际,山东为化解高校债务已经开始新尝试。2月10日,以济南大学为对象的山东省首家高校授信银行俱乐部成立,这意味着济南高校债务重组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全省首个高校授信俱乐部,本次签约形成的主要成果是:参与济南大学贷款的10家银行签署合作公约,以授信银行俱乐部形式进行合作,调整贷款结构,满足学校今后发展的资金需求。

据悉,对于我省高校的稳健发展,有关部门将采取“一校一策”方针,调整高校债务结构,化解贷款风险。来自教育部的消息显示,今年的工作要点之一,是“开展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工作”。这是教育部首次将“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列入年度工作要点。

与此同时,导报记者从山东省财政厅等部门获悉,为积极化解高校债务风险,今年省属高校的生均拨款定额将再提高300元。显然,对于山东高校“化债”,政府之手已经开始发挥助推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