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部为什么对书法越来越重视
扩展阅读
经典色怎么调回来 2024-11-25 09:56:15
经典版24弹有哪些卡 2024-11-25 09:51:22
伤心动漫素材怎么制作 2024-11-25 09:39:52

教育部为什么对书法越来越重视

发布时间: 2024-09-03 14:50:11

⑴ 如何看待“书法教育进课堂”

书法进课堂有助传续中华文化

周汝昌先生曾言:要把字学好写好,是每个中国人必须完成的课业,亦即“及格”的国民文化教养。现在看看,又有几个人完成了这份“课业”呢?

字写得如何,曾经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志。现在情形不同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写字仿佛离人们越来越远。电脑、手机普及之后,再拿起笔来,要么是提笔忘字,要么是写不好字,更不要说独享添香研墨、笔走龙蛇的那份怡情和超脱了。

难怪有人说“汉字危机”出现了,担心长此以往,书法只会在文化遗产上留下它的名录了。

教育部日前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纲要》还特别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

一段时期以来,书法教育淡化,全民写字水平下降,对文字的感知、欣赏能力也在下降。此次走进课堂,走进校园,让人们欣慰,书法教育终于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其实,在这之前,一些省区已在课程中安排写字教育课并要求保证课时,编写了专门写字教材,组织开展师资培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当然,这一次不同,这是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全体学生,发出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的诉求: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这并不是期望每个人都成为书法家,也不会用考试来施压,这本是中国人生活中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的确,在电子化的今天,手写体的式微不可避免。但写字教育不是小事,它关涉中华文化的持续发展。汉字,是我们的民族财富和文化记忆。“无色而具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之和谐。”书法教育不单单是写字课。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本质上是对中华文化的爱护和传续。

⑵ 谈谈对中学开展书法教育的认识

在《意见》中,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已经阐述的很明白了:这是一件事关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传承、国民人格塑造的大事;对任何人而言,写一手漂亮的字肯定是个优点;教育部要求各学校重视书法教育这肯定是件好事。但是在这件事上,三木有些其它的想法:

1、各学校能不能真正重视书法教育,书法教育能否实现目标?

教育部的初衷应该是希望学生素质能够全面发展,但是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任何一个学校只会重视一个事情:考分。而分数也成为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虽然已被提出很多年了,但应试教育依然根深蒂固。各个名校的“重点班”屡禁不绝,甚至前两天央视新闻还将某中学的“重点班”进行特别报道,因为这个班大部分人都可以考上985,211等重点院校。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每个学校要开设的书法课,最终会不会出现被其他主课侵占的情况,从而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让学生们的主课时间“增加”了。还有一个是师资问题,教育部要求每个学校都开设书法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如何?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书法老师本身就不怎么懂书法,上课时就是读读教科书。可以相信,南郭先生式的书法老师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2、关注隐性素质、营造积极宽松的成长环境更为重要

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过分注重一些显性的素质,导致的结果就是各地兴起各种兴趣班,如围棋班、绘画班、书法班、钢琴班,当然还有少不了的奥数班。大家都过多地注重于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品德,修养,气质等隐性素质则关注不多。在我看来,一个人在中小学时期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流畅地与人交流,形成一个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乐观的心态,具备坚韧的意志,要比能够考高分,有一手好书法,弹一手好琴之类的重要的多。

因此我觉得,教育部的职责并不是制造一个“优秀的样板”,然后把所有的孩子都按照这种样板来塑造。教育部应该关心孩子们是不是有一个宽松积极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所有好的因素都可以得到赞赏,从而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的优秀标准,而不是那个教育部设定好的“标准答案”。一个不能考高分的孩子,他也许能画出流传千古的名画,也许能雕塑出传世的珍贵雕塑,甚至也有可能得到诺贝尔奖,毕竟一个考高分的孩子他未必有善于发现的心。

教育部与其苦心孤诣地想象出一些好孩子的标准,然后把孩子们都剪切成那种“标准答案”,不如营造一片沃土,提供充足的阳光,及时地除去可能出现的虫子,当然必要时可以适当的修剪。

有点理想主义了,嘘嘘叨叨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更希望学生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成长模子。升斗小民,不通国事,妄言国策,博众人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