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育的起源是什么
教育起源于劳动。 远古社会教育的产生,与人们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直接相关。它直接发源于上古先民最切近的谋生方式之中,故其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教育的逻辑起点自然是人类社会的产生。从猿到人的转变是由于生产劳动,猿在劳动中逐渐形成以大脑和手为核心的主体机制。大脑可以思维,手可以操作,这就使人区别于一般动物而变成“高级动物”。
有了主体机制才有可能成为具有实践认知能力的主体人,人类才能把自己提升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从而把客观世界变成人类改造和认识的客体。而要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需要有主体能力才可以的。人类社会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自身存在形式。
不同看法
对教育的定义,各国学者认识不同。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说:“教育遵循自然。”
古希腊的柏拉图说:“教育是约束和指导青少年,培养他们正当的理智。”
美国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英国的斯宾塞说:“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贰’ 历史上有哪几种教育起源观谈谈你的看法
教育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人们对教育的起源有不同的认识。
目前,教育理论界主要有教育的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等众多说法。
1、 教育的神话起源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即教师的出现、教育的产生,都体现了上天的意志。
西方也有与东方相同的认识,认为教育起源于神话。
2、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这种观点是把人类教育的起源归结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结于天生的生物行为,认为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而非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教育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以及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
教育生物起源学说史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近代以来的自然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并且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其开创性值得肯定。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美国教育家孟禄认为,“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
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的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实质上,这种观点与生物起源说有相似性。
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那么这种“无意识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
4、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教育劳动起源说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下产生。
它 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在恩格斯看来,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劳动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这种观点认为,因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而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5、 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学者提出了类似“教育生活需要起源论”的观点,认为生活与劳动是并列关系,教育不仅要传递劳动经验,还要传递生活经验,正是在适应和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才产生了教育。
有学者指出,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观——“教育即生活”——便体现了教育的生活起源论思想。
杜威认为,教育没有目的或者没有外在目的,如果教育有目的,那这目的就是在教育本身之中。
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即教育促进儿童本能为核心的先天心理机能不断展开、生长的过程。
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实现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
6、 教育交往起源论
“起源”应说明该事物由何而生,从何演化出来。
显然,要探明这一点,有必要对该事物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但又不能停留于此,还应该进一步教育从中脱胎的事物,或称为教育的原型。
这类特殊交往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内容和较为固定的教学关系是,教育活动也就此产生了。
可见,人类教育活动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7、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需要起源说是劳动起源说的逻辑延伸,它包括三种略有区别的主张:生产劳动的需要说,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说,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说。
生产劳动的需要说主要代表人物是沙毓英等。
沙毓英在《教育是特殊范畴》一文中讲:“ 教育是在劳动过程中,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产生的教育,从一开始便既与生产力、又与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
8、教育的前身起源论 前身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古猿的教育,即古猿为了维持自己的类的存在而将自己固有的求生技能传授给下一代的行为。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孔智华、陈晓菲等。
9、教育的家庭起源论 家庭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抚育即教育,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教育史学家凯姆佩尔等人。
10、教育的社会化影响论 社会化影响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产生了语言后的原始人类对年幼一代所施加的社会化影响,其代表人物是马兆掌等~
‘叁’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具体理念: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3)是什么起源教育即生活扩展阅读:
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陶行知勇于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他发表了许多着名论文和讲话,比如《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行是知之始》等。他否认了王阳明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言论,并在其基础上认为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将自己的思想注入中国教育事业中,为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肆’ 教育学的起源以及本质有哪些争论
代表人物:孟禄
主要观点: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前苏联和我国的学者
主要观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
评价:神话起源说是根本错误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都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
3.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类似考题: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2)受教育者:是受教育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有的教材也称“学习者”。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手段等,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生作用的中介。
(4)相互关系:上述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
4.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类似考题:简述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简述奴隶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
(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5)象征性(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6)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
5.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类似考题: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1965年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
(2)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7.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2)教育通过政治思想的“教化”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3)教育通过培养各类政治人才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8.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功能
(2)文化选择功能
(3)文化融合功能
(4)文化创新功能
9.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
(2)教育有助于提升人口质量
(3)教育有助于改善人口结构
10.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11.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类似考题:学生/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同一年龄阶段则表现出相似的特点。
(3)差异性: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4)不均衡性: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或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发展都是不均衡的。(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5)互补性: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
12.简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提供了生物前提(2)环境:重要的外部条件
(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内在动力
13.影响学制的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4.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收到普遍重视
15.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从生物可能性上决定着人的身心发展
(2)遗传不能最终决定个体发展的方向
(3)遗传素质的成熟水平制约着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6.简述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但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及其影响是自发的、分散的和偶然的(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导致其影响又是有限的。
(3)随着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出淤泥而不染)
17.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9.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
20.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2)选择功能(3)激励功能(4)调控功能(5)评价功能
21.简述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
(1)教育目的(2)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4)教学目标(学期、单元、课时)
22.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立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①受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
②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2)教育目的的确立受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
①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②受人的身心发展需要的制约
23.试述关于教育目的的几种价值取向
类似考题:试述两种主要的教育目的论(只答前2条)
(1)个人本位论
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应以个体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人的本性、本能的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也就是说,教育目的要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来制定。
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奇、康德、马斯洛、萨特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2)社会本位论
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
代表人物:斯宾塞、涂尔干、孔德、凯兴斯泰纳及中国古代的孔子。
(3)教育无目的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无目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24.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基本点/精神实质)
(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5.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类似考题:“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是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26.试述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应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27.简述德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及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
(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8.品德不良原因及措施
客观原因: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
主观原因:(1)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
(2)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3)道德意志薄弱;
(4)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5)性格上的某些缺陷。
措施:(1)消除心理障碍、动机障碍、认知意义障碍、情绪障碍和习惯惰性障碍;
(2)抓住时机,引起内心震动;
(3)提供典型事例,明确是非观念;
(4)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5)增强抗诱惑的能力,培养良好习惯;
(6)针对个别差异,选择矫正措施。
29.简述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传授知识(2)发展技能(3)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30.简述体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和发育,增强学生体质。
(2)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3)通过体育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
‘伍’ 关于教育的起源有哪几种说法
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学说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我国的教育学一般都赞同劳动起源说。
具体的,如下:
(一).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斯宾塞、沛西·能等。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在其着作《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社会现象,大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便是教育行为,昆虫界也有教师与学生,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是教育的基础。动物正是基于生存与繁衍的天性本能才把“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幼小的动物,这种行为就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后来的人类教育不过是继承了动物界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使其获得了新的性质而已。
(二).心理起源说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早期阶段中,教育过程却具备了教育最高发展阶段的所有基本特点”,即承认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便是最初的教育。
(三).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米丁斯基在其着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着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他们在批判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同时,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明教育的起源,特别是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提出教育起源于劳动。他们认为,教育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开始了,同时认为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苏联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