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特殊教育创新有哪些
扩展阅读
动漫兔耳朵少怎么画 2024-07-07 23:12:07
万州区经典老火锅怎么样 2024-07-07 22:51:41
数学选修45知识结构 2024-07-07 22:08:09

特殊教育创新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4-07-05 05:34:25

㈠ 新技术下的特殊教育400字

摘要:以特殊教育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特殊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重大战略抉择。本文从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了信息时代给特殊教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提出了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点,以及特殊教育不同层级主体的信息化推进责任。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4754812.htm
关键词:特殊教育 教育信息化 发展对策
分类号:G760
1.引言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让残疾人享有与普通人一样的信息环境,获得更公平的教育和发展机会是特殊教育在信息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破解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技术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重要体现,也是重要的基础。因此,以特殊教育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特殊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重大战略抉择。
2.信息时代给特殊教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我国的特殊教育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薄,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大量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信息时代新技术的发展给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
2.1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特殊教育进一步普及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和分布还不能充分满足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仍有相当一部分残疾儿童少年还没有入学接受合适的教育,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普及率有待提高。据分析,我国未入学的学龄残疾儿童有八成以上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未入学的原因主要是家庭贫困、交通不便或特殊教育学校比较少。但从特殊教育学校的分布来看却是东部最多,西部和中部少。因此除了继续加大投入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吸纳与服务残疾儿童的能力,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的残疾儿童,是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之一。
此外,当前特殊教育办学体系还不够完善,残疾人受教育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如何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有效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益,尤其是重视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后的残疾学生提供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高等教育在内的终身学习机会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挑战。
2.2发挥信息化优势创新特殊教育师资培养
在国家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政策的指引下,未来一段时间里特殊教育学校在校人数以及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人数都可能有所增加,很多原来没有就学的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也有更多机会走入校园,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校将面临残疾学生数量和类型增多、程度加重等现状,这对特殊教育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从长期发展着眼改革与完善现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制机制之外,如何在短时间内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解决师资不足和专业化程度不高问题,是摆在教育管理者眼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借助网络远程教育与培训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更大程度发挥优秀特殊教育教师作用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2.3通过信息化方式节约办学成本、提高教育效益
无论是特殊教育学校还是随班就读学校都面临着办学成本高、经费短缺等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学生数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教师需求量大、所需教学辅助设备花费大、教育成本相对较高。随班就读学校的经费短缺问题更为严重。2006年一项调查显示,高达16%的被调查随班就读学校从来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拨款,近40%的学校偶尔收到少量的专项经费。随着各地随班就读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一问题已得到一定缓解,但节约办学成本、增强办学效益始终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教育资源是个重要因素。2010年江苏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特殊教育资源信息无障碍满意度”中,苏南为12.19%、苏中为13.33%、苏北为9.75%。在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特殊教育资源的状况则更令人堪忧。2007年,我国特殊教育新课程设置方案正式颁布,出版社与企业在特殊教育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方面,认为是投入大,产出小,无利可图,不愿介入特殊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特殊学校教师因受认识、能力与技术限制,在特殊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上还不能达到特殊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因此,抓住信息化机遇,组织联合优势力量,通过优质特殊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合理使用,增强校际合作,弥补特殊教育信息资源匮乏、师资水平低下等不足,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径之一。
2.4发挥信息技术缺陷补偿的作用,支持个体充分自由发展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残疾人8296万人,其中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量的40.55%。视力残疾人和听力言语残疾人,受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障碍影响,在获取信息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严重影响了他们参与职前、职后教育(培训)的效果,从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终身职业规划与发展。我国特殊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就是根据残疾人群体的特殊发展需求,补偿其发展缺陷,促进其潜能开发。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信息无障碍技术的推进,不仅可以使残疾人通过补偿通道获取信息,让其享有与普通人一样的信息环境,而且也为其潜能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3.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认为应该直面问题,抓住信息社会给特殊教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借力信息化破解特殊教育发展的难题,这样才能发挥信息化对特殊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动特殊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特殊教育信息化的规划设计应当与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蓝图保持一致。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着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着提升五项发展目标。同时规划提出应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 以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为指引,结合特殊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机遇,我们提出特殊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四项重点发展任务。
3.1以数字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为核心
与普通学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受过更为专业的特殊教育专业训练,拥有更完备的教学和康复训练设备,在很多方面都能发挥引领作用。因此很多特殊教育学校不仅承担本校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还成为当地随班就读的资源中心,发挥了“骨干”作用,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机构转变为集教学、师资培训、信息服务和社区特殊教育资源管理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中心。与随班就读学校相比,特殊教育财政投入大部分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这也使得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更容易得到保障。因此应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成为区域特殊教育的信息化中心,发挥对随班就读学校的辐射作用,以及面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特殊教育知识、信息等作用。
数字化学校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通过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优化和利用以促进师生发展的一种虚拟化的教育环境。数字化的普教学校建设一般围绕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办公、数字化管理展开。作为区域特殊教育中心的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在拓展服务领域、加强外部联系等方面具有更高要求。因此数字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除了要符合数字化学校建设基本要求外,还要体现广覆盖、深联系的特点。
广覆盖意味着数字化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把本校师生及家长作为服务对象,还要把区域内的其他特殊需要儿童及其家庭、学校作为服务对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支持远程资源传输与服务的特点,为有特殊需要儿童提供远程的学习资源服务,为特殊需要儿童家长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为随班就读教师和资源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等。
深联系意味着数字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必须加强与多方面的联系。作为区域特殊教育的资源中心,可通过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加强与区域内随班就读学校的联系;作为区域特殊教育的教研科研中心,可借助公共网络平台加强与区域外同类特教学校的联系,建立特殊教育教研科研共同体;作为区域特殊儿童的数据中心,应加强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建立每个学生的教育发展跟踪档案,为区域特殊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3.2以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信息化为突破口
虽然近年来特殊教育教师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无论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还是随班就读教师和资源教师都面临着很多问题与挑战。由于特殊教育各类学校数量少、除大城市外布点分散,共同教研难度大,教师专业化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依托网络技术,建立以学校类别和以大地区为组合的校际间教师教研共同体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2007年以来,国内八所盲校联合发起组建了“全国盲校网络教研联盟”,分16个学科教研组依托中国视障教育网开办的“中国视障教育网络教研博客”,就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2012年教育部、中编办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深度融合,为特殊教育教师专门建立网络研修社区,开展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专项培训,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这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信息化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3.3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的远程服务模式
远程教育对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有着独特而卓越的意义。一方面,远程教育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残疾人在身体和生理等方面的缺陷在学习中的不便和障碍;另一方面,这种形式提供了较为宽泛和灵活的学习管理体制,适合残疾人的实际情况,更便于他们接受教育及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具体来说,特殊教育的远程服务模式可分为远程送教上门、远程巡回指导、远程残疾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三种类型。
3.3.1远程送教上门
为了保障更多残疾儿童有学可上,近年出现了送教上门这一教育形式。送教上门主要是为那些因生活无法自理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或因病症严重休学后无法返校学习,但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重度残障儿童少年提供的教育教学服务。传统环境下,因任课老师要重点兼顾特殊学校的日常教学,所以像送教上门的课程只能安排在寒暑假以及周末。而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送教上门的途径进一步扩大,这些儿童除了能享受到老师面对面的辅导以外,还能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甚至可以与其他在特殊学校上课的同学们达到同样的学习进度。
3.3.2远程巡回指导
在目前蓬勃开展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巡回指导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中心开始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提供巡回指导。但从指导的时间和频次来看还很不理想。有调查显示,有些特殊教育学校实施巡回指导的频次是两周一次,有些是两月一次,甚至有些是半年一次。巡回指导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指导效率不高。从国外经验来看,巡回指导应该以面向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直接的补救教学、康复训练等为主。但由于目前随班就读学校在融合教育的理念、知识、技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欠缺,因此每次指导过程中,巡回指导老师在对残疾儿童实施直接帮助之外,还要花费很大的时间精力来对普通学校进行咨询服务、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业务指导、接受残疾儿童家长咨询等,使得巡回指导直接面向残疾学生的支持功能进一步受到影响和削弱。
通过远程巡回指导,一方面能节省时间和精力,有助于提高指导的频次,另一方面可将咨询服务和业务指导直接转移到网上,而将宝贵的面对面时间节省下来,用于面向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直接的补救教学和康复训练。
3.3.3远程残疾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的残疾人口中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约为3000万,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他们已成为困难最大的弱势群体。残疾人由于自身障碍的不便,使得他们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高等教育方面与健全人有着很大的差距,从而弱化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此,应鼓励远程教育集团创办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加强对残疾人的学历、非学历教育,初步构建残疾人终身教育体系。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当积极联合包括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民政部、全国妇女儿童联合会、劳动部等相关部委,共同加强对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如“中国残疾人远程培训网”(http://e.cdpsn.org.cn/zcl/zcl/index.jsp)就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开发的旨在为多类残疾人提供网络远程教育培训的服务平台。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优势,结合无障碍化的信息传输手段,最大限度地方便多类残疾人通过终端设备、足不出户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帮助残疾人掌握职业技能并实现最终就业的愿望。3.4继续加强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
数字化资源是信息化的关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开始了运用互联网络的尝试。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和支持下,时任中央教科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室主任陈云英博士创办了“中国特殊需要在线”网站。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也提出了建设包括特殊教育在内的优质网络课程、学科工具和应用平台的整体目标。
国际上“教材无障碍”的经验对我国的特殊教育资源建设也是一种有益参考。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为了保障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启动实施了“美国教材无障碍标准”(NIMAS,National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ceessibility Standard)。要求教科书商在提供纸本教科书的同时,也上传NIMAS格式教材至美国无障碍教材管理中心(NIMAC,National Iristructional Materials Access Center)。NIMAS的格式是由标准的xml及图档所组成,所以可以轻松地转制成各式各样的版本,如在电脑上阅读的网页、有声书、加大字体课本、盲用点字机的编码等。有障碍学生及获得授权之机构可以到该网站搜寻、下载需要之教材,通过自行转制或是经教材商转制成符合其学习需求的教材。美国国会已经在2004年《障碍者教育法案》中将NIMAC列为其中一部分。类似这种基础性的工作也应成为特殊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国家层面的一项重点工作。
4.特殊教育不同层级主体的信息化推进责任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组织协调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多方面力量。不同主体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承担不同任务。
4.1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政策推动
2012年9月10日,教育部正式成立了特殊教育办公室。与原来的特殊教育处相比,特殊教育办公室增加了拟定特殊教育的宏观政策和发展规划以及统筹规划(教育)部内相关的特殊教育管理工作两项职能。原来的特殊教育处主要把握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管理工作,而新设的特殊教育办公室具有协调教育部内包括从学前到高等教育各阶段的教育,以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师范教育等各类型教育的职能,更有利于调配资源,从全局的、系统的角度开展特殊教育工作。这一调整为统筹制定全国的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协调构建远程残疾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了良好契机。
本着教育信息化“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的工作方针,应由教育部特殊教育办公室牵头,联合教育部科技司等相关部门,统筹做好国家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并出台相应政策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
除了提供信息化服务外,加强对国家残疾儿童少年及残疾人教育的管理也是国家层面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务院2010年转发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指出“建设残疾人人口综合数据管理系统”的任务,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要求“建设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国家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门应该与其他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建立口径一致、相互衔接的国家残疾儿童少年数据库和残疾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残疾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服务。
4.2省级层面统筹规划,提供支持保障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已经明确各级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主体,教育信息化要以省级政府为主统筹推进。各省级政府推进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从普教特教一体化的原则出发,统筹本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突出数字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重点,增强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尤其是随班就读学校的联系。可依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以省或市县为单位建立盲童教育、聋童教育和弱智儿童教育资源中心,以面对面和远程辅导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承担所辖区域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师资培训、巡回辅导、咨询服务等工作。
在增强普教特教学校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加大对适应特殊儿童特殊需要的信息化设备的投入。现在已经有为残疾人设计的智能软件和专用计算机设备,如眼睛移动可打字的软件、手语翻译软件、盲人用点字触摸屏幕、电子助视器、语音输入设备、视频设备、语言训练、音乐可视设备等。这些设备可以帮助特殊儿童更便捷地应用信息化设备。这些设备与资源的购置、管理与使用需要省级层面提供必要的财政和人力物力支持。
此外,为了给信息化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建议从各省设立的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中划拨出固定的比例支持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
4.3校级层面因地制宜,个性发展
2008年,国家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项目。四年里,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54个多亿,在中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1182所特殊教育学校。不久,国家还将启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聚焦解决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全国各地还将新建和改扩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在新建和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的过程中,充分反映信息化的需求,搞好基础设施,为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随班就读学校来说,则应继续完善“班班通”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堂堂用”。班班通工程实施不仅有力促进了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通班级、进课堂,而且在支持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扩展学生的课外学习空间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教学方式的推行有助于残疾学生在普通班级获得适合其学习能力和需求的教育,从而提升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

㈡ 鐗′腹姹熷竞鐗规畩鏁栾偛瀛︽牎绉戠爷鍒涙柊

鐗′腹姹熷竞鐗规畩鏁栾偛瀛︽牎鍦ㄦ暀镶叉ā寮忎笂杩涜屼简闱╂柊锛屽紩鍏ヤ简钬滀竴浣扑袱寤垛濈殑镫鐗圭悊蹇点傝繖绉嶆ā寮忕殑瀹炴柦涓崭粎𨰾揿𪾢浜嗗︽牎镄勬嫑鐢熻寖锲达纴涔熼拡瀵圭洸銆佽亱銆佹櫤闅滃︾敓鎻愪緵浜嗘洿锷犱釜镐у寲镄勬暀镶叉湇锷°傛暀甯堜滑璁よ瘑鍒帮纴鎻愬崌镊韬绱犺川镄勫悓镞讹纴镟磋佹敞閲嶅洜𨱒愭柦鏁欙纴浠栦滑浠庢棩甯哥敓娲荤殑缁嗗井涔嫔勫紑濮嬫暀瀵艰繖浜涚壒娈婇渶姹傜殑瀛︾敓锛屽府锷╀粬浠阃愭ラ傚簲绀句细銆

瀛︽牎镄勫姙瀛︾洰镙囨槑纭锛屽己璋冣滃︿细鐢熷瓨 阃傚簲绀句细钬濄备粬浠镊村姏浜庨氲繃涓板瘜镄勭ぞ浼氩疄璺碉纴甯锷╂画闅滃効绔ュ讥琛ョ己闄凤纴淇冭繘浠栦滑镄勫叏闱㈠彂灞曘傚︽牎甯屾湜阃氲繃杩欐牱镄勬柟寮忥纴璁╁╁瓙浠鑳藉熷敖蹇铻嶅叆涓绘祦绀句细锛屽𪾢鐜板嚭浠栦滑鍦ㄧ敓娲讳腑镄勮兘锷涘拰浠峰笺傝繖镙风殑鏁栾偛绛栫暐锛屼綋鐜颁简瀵规疮涓瀛︾敓镄勬繁鍒囧叧镐鍜屽规湭𨱒ョぞ浼氱殑绉鏋佹湡寰呫

㈢ 特殊教育教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做好一名特殊教育教师

作者:林淑贞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对于人类的延续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我们大家所从事的特殊教育又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提高特殊儿童素质的手段,也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必要措施。

那么,大家都知道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我的一生》吧!我想:当我们被这个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残疾女孩的故事所打动时,她的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老师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对她充满了一种由衷的钦佩与崇敬的同时,我们不禁疑惑:是什么样的教师能将一个盲聋双重残疾人培养成为优秀的哈佛大学毕业生,卓越的社会改革家,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并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呢?和沙利文老师一样,我们也都是从事特教工作的,虽然我们还有差距,但不论是秦皇岛还是省里的其他特校,我们都是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影响、感染、鼓励着那些特殊的孩子克服残疾的障碍,超越自己的人生。我们培养的学生有的进入了大学的殿堂,有的自食其力成为了社会上的有用之人。我们的事业是很艰辛的,这其中的喜怒哀乐也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今天我就根据自己这些年来的体会谈谈怎样做好一名特教教师。

一、师德是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灵魂。

大家知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俗话说:“教书是一个良心活儿!”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师德高尚的老师,还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而我认为,我们特教教师的师德则应主要体现为“三心”:即爱心、责任心和平常心。当然还有很多很多,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暂且只谈这些。

1.爱心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这些话,从师生关系上精辟地论述了师爱在教育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我们的教育对象——残疾学生,因各种原因导致了生理上的残疾,又因此进一步引发了各类心理问题,产生了如:自卑、任性、多疑、仇视等不同的“心理疾病”,而特教教师的师爱好比“润滑剂”,也可以说是医治学生残缺人格的一剂良方。有了它,才有师生之间的信赖和亲近,从而更好地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目的。那么,如何更好地体现这种师爱呢?

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也就是说每一位特殊教育教师,不论你的学生是哪一类残疾儿童,也不论他们的年龄大小,都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一个有独立思维、有创造、有智慧的健全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摆脱残疾的阴影。比如:聋孩子由于失去听力,从小就分不清“给”“拿”“要”“偷”这几个词的不同意义,更不懂“偷”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不论年龄、性别,大部分聋生都有小偷小摸的毛病。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改掉坏习惯,采用批评、训斥、甚至搜身的方法强迫学生改正这种行为,但是聋生还是一犯再犯,最后只好放弃说教,采取被动预防的方法来接受学生的行为。那么,我们为何不换一种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呢?在第一次发现学生“偷盗”的时候,首先帮助他将不同的行为区分清楚,什么叫做“拿”,怎样做不同于“拿”,而被称为“偷”。“偷”有哪些后果,为什么是违法行为,将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后果……谈话结束后,要告诉孩子,老师对他充满信任,相信他能够改正,……事后,可以故意让他在无人的情况下,去拿一些钱物,(前提是你自己必须清楚钱物的确切数目)给他改正的机会。如果第一次没有“偷”,要及时鼓励。如果学生有反复,千万不要灰心,更不能放弃管教。这种方法,大家不妨试试,也许会收到不同的教育效果。刚才所说的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方法,我认为,如果我们将它渗透在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一定会让残疾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更好地改正自身的缺点。

其次是了解和关心。深入了解和细致关心,是师爱最突出的表现。而“了解关心”的前提是你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地观察到学生的情绪、行为的异常情况,然后采取各种教育方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我校有个叫李林林的学生,(先介绍一下孩子的情况:他的性格比较单纯、乐观,头脑聪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家庭条件很优越,父母只有这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全家人只宠着他)近几天,班主任老师发现他的眼睛有些泛红,到了第三节课就犯困。问他怎么回事,他只说晚上睡不着觉。一次,老师在批改他的日记时发现上面写着这样的话:“今天晚上我又睡不着了,宿舍里熄了灯,我只好望着天花板发呆,过了一会儿,我就跑到五楼平台上开始数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天上的星星真多,我数都数不清,这时,生活老师走过来,他说:‘你怎么还没睡觉,快去睡吧!’我听了他的话回到宿舍……”

看过日记之后,老师第一次找他谈话,但不管怎么问,他只说“没事”。第一次谈话失败了。但老师没有就此作罢,继续观察他。又过了几天,他对老师说他不想读书了,要离开学校,后来又说他讨厌自己是个聋哑人,情绪也很消极。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孩子变成这样?正当老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忽然想起几个月前,他的母亲到学校看他,在与老师聊天的时候曾谈到过,有再要一个孩子的想法。会不会是因为这个原因呢?而且回想起来,以前半个月就来看他一次的父母,已经一个多月没来了。这位老师马上打电话给家长,随即证实了这件事——果然他的母亲又怀孕了。“症结”找到了,这是孩子对父母的一种无言的反抗,也是聋孩子自卑心理的突出表现。老师一方面将情况马上通知了他的父母,另一方面积极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在家校双方的共同配合下,林林又恢复了以前乐观的性格,期末考试还得了全班第一名。由此可见,残疾学生的心灵比正常人更加敏感和脆弱,他们的一个哪怕是很小的行为变化里也许都深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而我们作为特教的教师必须以更加敏感的心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第三是严格要求。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师爱有别于母爱,正是在于它突破了溺爱的圈子。残疾学生因自身的生理、心理障碍,还存在许多特殊的心理品质,比如:自卑心理和自私表现。这种心理常会导致他们喜好冲动、小偷小摸、脾气急躁、缺乏安全感、信赖程度低等行为问题。因此,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严格地矫正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习惯。我校聋高二年级,是学校的重头班,由于明年要参加高考,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任务重,年龄又大,总想搞点特殊,比如:早晨不整理宿舍,不按时值日等自由散漫的行为。为了使他们成为全校学生的表率,我为他们配备了两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教师,并且我每天都要亲自参与管理学生。生活上,在向他们提出要求和目标后,我每天都抽时间检查他们的宿舍整理情况,从被褥到生活用品的摆放,一项都不马虎。最初几天,他们还能够坚持,时间长了,老毛病又犯了。有一次,我去宿舍检查,又看到了被褥乱堆、鞋子乱丢、一片狼籍的景象。我马上将学生叫来“参观”,谁料,班长蔡茂盛却将胳膊一甩,看也不看我,就带上全班同学回了教室,任谁拽都不行……晚饭后,我和两位班主任老师又赶回学校。利用晚自习时间给他们开了个题为“对与错”的班会,从各个方面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剖析他们行为的对错与否。最后他们心悦诚服的跟我回到宿舍,整理好了所有物品。学习上,我坚持每天早晨带给学生一句激励的话,或是名人名言,或是针对他们近一段时间的问题提出的要求……几个月下来,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很特殊的爱,这种爱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身残志坚的“特殊人才”。

2.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敢于面对生活的勇气。如果一个人有责任心,那么他会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得完美。作为特教教师,责任心更是犹为重要,因为我们的残疾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时时刻刻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是对我们责任心的巨大考验。下面就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特教教师的责任心。

1976年6月,我被分配到特教学校,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那年,我只有17岁。是学校的一名代课老师。那时的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要让这些孩子学到知识、学到文化,与健全孩子们平享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带着学生去踏青,亲自给他们制作标本;为尽快跨越与学生交流的障碍,我搬进学校单身宿舍苦练手语,仅半年时间就达到了全校最好水平。作为学生的班主任,为解决学生家远,不能按时离校的难题,我将学生带回自己家里,宁愿和爱人打地铺,也要让学生在睡在床上。

1998年5月,对于我们学校是个难忘的日子。社会上不法分子将我校8名学生拐走,学校多方寻找下落不明。情急之下,前任校长突发心脏病,长眠在了工作岗位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主持了学校的全面工作。当时,我面临着很多难题。校长的后事需要料理,我必须强忍悲痛,理清头绪;教师们紧张地心情也难以平复;教学楼多年失修的地下暖气管道突然崩裂,整座楼房都岌岌可危;公公患晚期肺癌住院,危在旦夕;丈夫因焦急双目突然失明,时刻需要有人照料……

那些日子里,我白天去寻找丢失的学生,解决资金,处理事情,只有中午、下班后才有一点时间去照顾丈夫和公公,晚上又得回到学校看护学生。很多次累晕在汽车里,都是凭着救心丸的药力和精神的支撑去办每一件事,实在顶不住就去打吊瓶,学校有了事就拔掉针头回来工作。没时间照顾突然失明的丈夫和日渐消瘦的老人,就连陪老人家说会儿话、给老人做顿饭的时间也抽不出来;一对小女儿无人照管也寄放在了父母家里,一周的时间都没有回去看看……因为我的心里牵挂着危难中的学校,和那三百多个可爱的残疾孩子。而这份“牵挂”就是我的责任。现在看来,正是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心,使学校逐渐摆脱了当年的困境,并不断发展壮大,走到了今天。

3.平常心

做特教工作还需要有一颗平常心。着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觉得我们特教人更应该具备一颗平常心。

首先,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做特教教师,永远都无法得到一次真正意义上教师的享受:因为盲生永远也看不到他亲爱的老师的模样;而我们的聋生永远也无法清晰地喊出一声:“老师”,即使这样,当我们听到那一声声含混不清、怪声怪气的“老师”的时候,也会被感动地热泪盈眶;智障的学生尽管能看能听,却认不清你究竟是谁,即使上午刚刚叫你李老师,下午也许就会改称你为“张老师”,而我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抚摸着他们的头,疼爱他们。

其次,特教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常人难以想象的事业,人们对于残疾学生、对于特教教师总是充满了不解和好奇。为了让残疾学生学以致用、开拓视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学校每两周上一次观察课。有一次,我们的一个年轻老师带着学生在喧闹的街市中上观察课,正给学生用手语讲解语文知识,忽然发现很多人在旁边指指点点,围观细瞅,有的还说:“看那个老师,也象个哑巴……”这个刚上班不久的小老师气而无奈,回到学校找到我,竟哭了鼻子。那次,我语重心长对她说:“这种尴尬的事儿几乎每一位特教老师都会遇到。人们越是不理解,咱们才更要努力工作,让大家都了解特教也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呀!”

所以,想干好特教工作一定要有一颗无怨无悔、无私奉献、无偿付出的平常心。

二、教学水平是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核心。

一个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赖,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并且不断地更新。在当今社会,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比在学校里获得的多得多,如果教师还拘泥于原有的一点知识,而不注意继续学习和更新,必然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那么特教教师怎样提高教学水平呢?我认为应该从“硬”字上下功夫:

1.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我们都知道,从事特教工作除了具备诸如语言表达、三笔字、组织教学能力等一般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些特殊技能,例如:聋教教师要能打出一手娴熟的手语、盲教教师需要有盲文的拼写摸读能力,培智教师则需要掌握简笔画技巧和手工技能。这些基本功的掌握直接影响到教师授课质量以及在学生中的威信。大家都知道,刚分到学校的小老师经常受学生“欺负”,特别是聋生,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其实,并不是学生要故意欺负老师,而是手语是聋孩子唯一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你不会手语就无法搭建起这座“心桥”,走不进他的心灵,他也就无法接纳你,进而表现出厌烦、急躁的表情。在我校,为了锻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对新教师实施“长效”与“短期”相结合的培训计划。“长效”是指:每一位新上岗教师到校后,必须先担任学校生活组工作,在生活组的工作中逐渐了解特教工作和特殊孩子们的爱好、习惯,学习手语、盲文等职业技能。一学期后,随着对基本功的掌握,进入到班主任岗位上进行锻炼,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短期”则是指每个学期,学校教务处都要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大比武”等多项活动,利用竞赛的方式,督促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新上岗教师尽快步入角色,胜任特教工作。

2.过硬的知识储备量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我们:“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常流水”。渊博的知识,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而知识的累积却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残疾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促使我们必须要不断学习。不但要经常阅读书报、上网查阅各种资料,还要抓住各个时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学校,我经常给老师们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例如:请教育专家来讲授教育理论和方法,开各种经验交流会,给老师们提供互相学习的平台等等。每次开会,我都要求大家带上笔本,将有用的知识记下来,学回去。教师们也十分重视自己的知识水平的提高,经常自费报班学习动画制作,购买相关书籍,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始终立于时代、教育的前沿。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特殊教育教师成功的保障

一位哲人这样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但是,而今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相关机构调查表明:教师中患忧郁症、失眠症以及偏执倾向和人际敏感的程度都比一般人高。而特教教师,由于长期面对残疾学生,倦怠和焦虑情绪更加突出。因此,保持心理健康对我们来说意义更加重大。怎样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呢?我认为,我们要试着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兴趣活动要广泛。兴趣指人们对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知识的喜爱和追求。我们不妨在休息日或假期,走出家门,去参与各种活动,爱舞蹈的去跳一跳,爱唱歌的去唱一唱,想热闹的就聚聚会……还要注意多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兴趣,因为一个人所参与的活动越多,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2.多和朋友聊聊天。每个人都需要把心里的矛盾痛苦发泄出来。当你感到心情压抑时,不妨找个朋友说说心里话。

3.树立较高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接受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接受现实生活的挑战,不仅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且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4.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通过工作和学习中的一次次成功来满足应付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这也是我们调节心理的又一方法。关于这一点,我国着名心理学家刘绍禹教授曾指出:“精神健康的人,感觉生活有意义。做事有一定目标,对于他的工作怀有一番热忱,他的头脑是清晰的,毅力是坚强的,循着计划去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凡虎头蛇尾,忽东忽西,态度消极,感到生活无味的人,精神即不健康。”

四、创新精神是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本质特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因此创新精神在教师劳动中的作用和价值显得日益突出,也日趋重要。

特殊教育教师如何实现自身的创新呢?

1.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而教师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参与者。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推陈出新,进行教育改革。经过探索,我校教师提出了“三四五”教学模式。“三种教学模式”:即面对全体讲授,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学习,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和动手练习。“四种训练方式”:即自读、自说;同桌互读、互说;小组轮读、轮说;全班选读、选说。“五动学生感官”,即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即使对于眼、耳有障碍的盲生、聋生,也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和补偿他们的残存视力、听力。这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主动求知、主动发展,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提高了交往、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可见,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残疾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2.班级管理需要创新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特教学校,班主任的职责更加艰巨,他既要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又要关心他们的冷暖温饱,为他们分忧解愁,尽力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因素。怎样创新的管理好班级呢?我校一些初高中班主任是这样做的:

首先给学生创造的权利。当学生升入初高中,大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此时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观点,因此在班级建设、学习方式方法、图书管理、黑板报设计等一些常规工作上,他们给予学生独立创新的权利,来发挥学生的才能。例如:班级文化建设的步骤是:(1)师生共议主题,(2)学生提交预案及设计思路,(3)购买材料,(4)付诸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并经常对学生的做法给予肯定。

其次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思考是深入周到的思维活动。为了不断提高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教师们常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机会。有一次,高一班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下午,一位同学见到快下雨了,去关窗户,不料风太大,一不小心打碎了玻璃,这块玻璃究竟怎样赔偿?当时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说因为他的不小心才碎了玻璃,应当由他来赔;有的说,他为了集体才打碎了玻璃,应由同学们共同赔偿……一时间,弄得沸沸扬扬。因为孩子们大都来自农村,家庭也都较贫困,有的学生一个学期仅有很少的零用钱,赔块玻璃虽然只有八块,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意味着下个月将没有一点零花钱……所以大家产生了意见分歧。这时,老师果断地把这件事留给了班委会。几天之后,打碎玻璃的同学找到班主任,将一捧皱皱巴巴的零钱放到老师的手里。这堆钱里面有伍角的,两角的,还有许多一角的硬币。后来老师才知道,那天下班后,班干部为此事开了会,这位同学虽然主动要求赔偿玻璃款,但是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家庭条件不好,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靠种地供养两个孩子读书,他一个学期几乎没有零用钱。于是班委会倡议全班同学都来帮助他,大家你伍角,他三角……钱就是这样凑齐的。可见,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处理一些小问题,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给学生改错的空间。

给学生改错的空间,实际上就是指善待犯错误的学生。因为学生犯错误大多是无意的。因而,老师们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总是力争站在学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角度告诉他们: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并多用师爱去温暖学生。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改正错误。

李忠是初一年级的班长,也是学校今年新当选的学生会干部。不论工作能力还是学习成绩,他都不错,只是有一样——不能很好地严格要求自己,大错小错不间断。老师为了教育好他,不但经常找他谈心,还将家里的衣物、饭菜带给他。甚至好几次带他到自己家里吃饭。快放假了,老师为给孩子们改善伙食,将全班11名学生全部带到家里包饺子,为了准备这些饭菜,这位老师的丈夫在家里整整准备了一天。晚上,吃完饭后,老师又冒雨将孩子们送回学校。但是就在第二天,他偷偷溜进办公室,翻了其他老师的包,被当场抓住。知道了这件事,老师很生气。孩子也知道自己错了,站在老师面前,低着头,始终不说一句话。下班后,老师把他找来,单独叫到僻静的小操场水泥台上,和他谈心:从学校对他的贫困资助,谈到老师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还有父母为了给他治疗心脏病,欠下的几万元的手术费……最后,教育他要勇敢地战胜自己这个最大的敌人,克服缺点,做个让老师同学们都信任的好干部。当时,他也很后悔自己的行为,不顾老师的劝阻,哭着将拳头砸在水泥台上,当时手指关节全都被戳破了,血顺着手指流了下来。当时老师抓紧时间带他到医院进行治疗,幸好没有大事。晚上,老师怕他想不开,又看他受了伤,提出将他带回家,可这孩子却怎么也不同意。他流着泪说:“老师,我对不起您,我怎么有脸跟您回家。”……

虽然把他留在了学校,但老师仍然很不放心。第二天一早,就从家中带来了许多药,果然不出所料,当天早上,这孩子的手肿的象面包一样,情绪也低落到了极点。老师一边开导他,一边帮助他擦药、换药,可他总是提不起精神,一看到老师,眼泪就流了下来……。我得知这个情况后,把李忠叫到了办公室。给他写了一段话,鼓励他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然后努力改正。最后,我写道:校长和老师都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孩子双眼含着泪向我郑重地点了点头。放假时,李忠的母亲来接他,按照约定,老师并没有将他受伤的原因告诉他的母亲。但是,临走时,沉默了几天的李忠却悄悄找到老师,他说:“老师,谢谢您对我这些天的照顾,您放心吧,我一定会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一个好干部。”

说到这里,在座的每一位特教教师可能都有过类似的体会。很多时候,虽然我们的学生犯了错误令我们很生气,但细想他们毕竟是一群残疾孩子,除去顽皮还有很多可爱之处,而教育好他们是我们的天职。虽然做好这件事并不容易,但特教教师都在竭尽自己所能去爱护学生,教育学生。各位特教教师们,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圣洁的事业,就象洁白的哈达般纯净。这份光荣的职业,没有私心和杂念,看不到贪婪和欲望。让我们大家为这份事业挽起手来,共同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让他们在蓝天下快乐、自由地成长。谢谢大家!

㈣ 走进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专家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 方俊明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今年先后颁布了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如何贯彻实施这两个国家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开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是当前教育界特别关注的问题。

2014年 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了近阶段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指明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对未来三年全国特殊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是建国以来,最清晰地推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推进策略的文件,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力度支持特殊教育,指导各地全面完成一期提升计划各项任务。三年来的实践表明:一期提升计划的实施是卓有成效的,实现了预期的总体目标、完成了三个重点任务:一是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从2013年到2016年间,特殊学校从1933所增加到2080所,在校接受特殊教育学生人数从36.8万人增加到49.2万人,全国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二是初步建立了现代特殊教育的理念,形成“办好特殊教育”的共识,37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共出台了一些150多份地方性文件,建立了一定发展特殊教育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政府主管、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三是特教发展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大幅度地增加了资金投入,无论是特殊学校和实施融合教育普通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地得到改善。四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师资标准,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基本落实了特殊教师的特教津贴;五是重视特教的内涵发展,通过实施颁布的三类特殊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六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完善区域性特殊教育信息平台,全方位推进区域性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开始形成了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送教上门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人口多,底子薄,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一些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各级政府在发展特殊教育,推动普特融合、普职融合,建立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专业力量薄弱以及特殊教育评估与督导等方面责任还没有完全到位,需要通过实施第二期提升计划来进一步解决。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明确地阐述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之间的衔接和递进,强调了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康复服务体系、特教发展支持保障体系以及运行机制。与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相比,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别增加了发展特殊教育的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二是坚持尊重差异,多元发展;三是坚持普惠加特惠,特教特办;四是经常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这四项发展我国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更加明确体现了现代特殊教育发展的融合教育、因材施教、特教特办和政府主导的发展方向。

以此为总体基调,在制定未来四年特殊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中强调了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的全面提高、支持保障能力的全面增强,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其中,对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要求从第一期的达到90%以上提升到95%以上,要求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规模显着扩大。值得指出的是,第二期提升计划中三项重点任务比第一期有明显的递进:一是从提高普及水平到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二是从加强条件保障提高到增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三是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到强调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了六条主要措施:一是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要求精准核实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的数据,通过不同的方式落实“一人一案”,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二是加快包括学前阶段、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在内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加强职业指导,多种形式开展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三是健全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要求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学生预算内公用均经费6000元的基础上,根据招收重度残疾、多重残疾儿童的实际适当增加年度预算,设立特教专项补助资金;四是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包括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健全残疾儿童入学评估机制,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合作、信息交流和教育资源共享。五是加强专业化特殊教育队伍建设,加大特殊教育专业的招生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学前、高中及职业教育的特教师资培养和各级教师培训,制定特殊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落实特教津贴等工资倾斜政策,改善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六是大力推动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依照2016年底新公布的盲、聋和培智学校课程标准编写各科教材,研制多重残疾、孤独症等学生的课程指南,加强学前、高中及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推行差异教育和个别教学,探索适合残疾学生发展的考试评价体系,保证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独立性。

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于2017年1月11日经国务院第161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2017年5月1日开始施行。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在1994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与补充。从立法基础、指导思想、法规的权威与修改补充的内容来看,新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进一步体现了我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规的立法精神,是我国残疾人教育与特殊教育发展历史上最全面和具体地指导残疾人教育与特殊教育发展的专项法规。贯彻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将会促进我国特殊教育的内涵发展与普通教育的深化改革。

首先,将特殊教育的发展纳入教育综合改革的范畴,进一步加强国家的顶层设计,理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普特分离的管理机制,通过普通教育的改革来解决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和一系列阻碍特殊教育发展的问题,统筹实施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评估督导。

其次,围绕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这一中心任务来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从第一期提升计划确定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0%的目标,到第二期提升计划确定的各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5%的目标,不仅是指标数值提高了,而且普及对象也扩大了,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重度残疾和多重残疾儿童,教育难度显着增加,普及任务相当艰巨。因此,我们仍然要将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作为实施第二期提升计划的重中之重。

再次,应从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发展模式。同时,在特殊学校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特殊学校的功能转型,千万不能轻易地取消或弱化特殊学校的特教功能和淹没特教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

第四,从随班就读儿童的申报、筛查、鉴定、安置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五大环节进行精准监管,尽力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融合教育向早期融合教育、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两头延伸。

第五,按照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切实解决好特殊教育师生比例失衡,教师编制紧张、专业力量薄弱等严重影响办好特殊教育的问题。

第六,从普特融合的角度,加强顶层设计和统一监管,深化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的改革,加快互接性的功能调整,在素质教育的层面上发挥融合互补,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帮助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都能在相互尊重、差异认同、自重自信、相互帮助的文明环境中成长,形成普特融合的双赢效应。

总之,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以务实的态度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抓紧抓实抓好,重点聚焦于残疾人的教育,努力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发展需要,推动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开创新的局面,为人类的科学、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