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曾仕强如何看教育
扩展阅读
埃及喵动漫为什么会火 2025-01-18 09:59:22
儿童学钢琴学什么教材 2025-01-18 09:57:15

曾仕强如何看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6-12 06:58:35

㈠ 曾仕强家庭教育文稿

曾仕强家庭教育讲座文稿分为十二部分,分别是
一、全世界都是三代同堂
二、三代同堂的意义
三、家庭教育其实只做四件事
四、独生子女并非优势

五、子女想要追求自己的目标

六、父母双方达成教育

七、把子女教养成不一样的人

八、发挥所长要遵守共同的规则

九、父母不能尽责的三大原因

十、怕麻烦的人不长进

十一、要紧的是培养读书的兴趣

十二、父母用心塑造可爱的子女

㈡ 摘录|家教,父母如何教养孩子——作者:曾仕强

1.很多人知道“父母不好当”,却很少有人体谅“子女不好做”

2.代沟只是一种警示,未必就是事实。父母把代沟看成可能的障碍,设法加以排除,才是正确的态度。不应该用代沟做借口,来掩饰自己的失责。

3.爱情没有条件,而结婚应该有条件

4.成家的夫妻,最好应明白“男女同权不同质”

5.教养目标设定在“独立中有依赖,才能与他人合作;依赖中有独立,才不致迷失了自我”

6.身教重于言教,看似要求父母成为圣人,其实“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只不过是祈使句,代表对父母的高度期待,就算我们把它当作陈述句来解释,也应该站在子女的立场,而不是基于父母的观点。

7.不做“神父母”“鬼父母”,要做“人父母”

8.最好的方式是随着子女的年纪增大,逐渐减少“绝对”的观念,放宽“相对”的角度,来开阔子女的视野。

9.父母最好明白,教育界免不了有误人子弟的事情,越有问题的教师往往越难对付。除非愿意以自己的子女作为牺牲品,否则就不能兴师问罪,或者横下心来一定要和教师评到底,最好通过正常途经向学校反映,要求改善。同时抓住机会,培育子女的抗压性,化危机为转机,才是上策。

10.孩子这一辈子,是要来做人的。父母辅助子女,愉快地把人做好,才是最正确有效的优生,做事本身,并不是目的,通过好好做事来把人做好,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

11.圣哲的教诲是人生智慧的传承

12.物质上的奉养称为养口体,属于下孝;精神上的奉养称为养心志,才是上孝。

13.小孝用体力,中孝兼用心智,大孝则永久维持孝心,也就是不论父母在世与否,都能够心目中有父母,终生不敢使父母蒙上耻辱。

14.真正的爱心,是发自内心深处,丝毫不能勉强的,也不能用言语来传达。孩子会很快学会从父母的表情,声音,眼睛,呼吸以及一举一动中感觉出父母的爱心。

15.父母的养育态度对孩子的自我意识具有十分密切的影响

16.教导孩子养成“不要欺骗自己”的良好习惯,是人生健全品格的关键基础。

17.要养成孩子诚实的习惯,最好的办法,是使他的好奇心获得满足。

18.心智发展最主要的活动并不是看到,也不是听到,应该是思虑而不是思考,因为考和虑不同,在于无心和有心。

19.做人最要紧的是生活的喜悦

20.亲子关系是果,家庭教养才是因。

21.会读书的人,明白字里行间的意思,能体会出文字之外的真正用意,不会读书的人,书读得很多,脑袋装得满满的,却絮乱而理不出头绪,可以说越读越糊涂。

22.与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与其晚失败,不如早失败。一个人成功得早,并不是幸运。因为很多事情不敢尝试,说不定把自己的真正天分给抹杀掉了。

㈢ 曾仕强谈家庭教育(一)

看了曾仕强讲家庭教育的讲座,他的第一节课给我很大启发。

曾老师说,三代同堂是最正常的家庭结构。我们一味学习美国,美国的老年人生活是很凄凉的。

为什么三代同堂很正常呢?孩子可以直接看到父母是怎样对待祖父辈的,孝顺不用言传,你怎么对待父母,孩子将来就会怎么对待你。

三代同堂由老、中、少组成,这也是基本的社会结构,孩子从小成长于此,自然能增强社会适应性。

在中国,最小的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家庭,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文化的地方。一味学习国外的生活方式,其实并不适应。

我就一直羡慕那些亲自照顾孩子、不与父母交集太多的家庭,认为祖辈总想插手,总是溺爱。

其实,只要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界限,尤其是父母辈得到我们的尊重和关爱,这些矛盾是可以缓解的。

当然,三代同堂并不一定住在一个房檐下,可以住得很近。用曾老师的话说, 关键是你的心里有父母。

在这节课里,曾老师还讲到,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是教小孩子惜福。

中年人努力工作,是在造福,造福越多,晚年享福越多。小孩子和老人是在享福,但小孩子必须懂得惜福,不然父母多大的家业,不懂珍惜,早晚也是败掉。

关于工作,曾老师说,不要总想着多么辛苦,不要产生对抗的情绪,而要轻松应对。

工作就是造福,造福他人、造福社会,就是在造福自己。年富力强时多造福,晚年才能享福嘛。

现在生活条件好,孩子很容易不懂珍惜。当时为了给孩子买写字桌,我看上了一款上千的功能型的,爸爸却相中不到200块的实用型的,放在家里也不占地方。

当我犹豫的时候,在郑渊洁谈家庭教育那本书里了解到,他给女儿选择的小学是条件不好的郊区的,舍弃了他家门口好的学校。他说这样女儿懂得珍惜,知道什么是条件好。

因为郊区学校的伙食问题,他的女儿最后转到了国际学校,一直称赞学校条件好。

最终我同意了爸爸的看法,教育孩子不是越贵越好。

现在物质条件太好,吃的、穿的、用的,只要是涉及孩子的,都有人不计成本选择最贵的。

选择最贵的,面对孩子就安心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多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学习如何教育引导孩子,更好地陪伴孩子,这也是一种安心。

我选择多学习,适当适时合理地给予金钱和物质的投入,与孩子一起进步。

㈣ 曾仕强:为什么要遵循“严父慈母”如何做到呢

任何事情父母要步调一致。大家看法相同,大家都尊重对方,让彼此心理有一个准备,然后一步一步来,教育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没有什么难的。我们最要紧的是不要出卖对方,你看夫妻之间如果都要讨好子女就会彼此出卖。这种事情太多了,比如妈妈偷偷地给小孩5块钱,告诉他不要跟爸爸讲。这样小孩就会感觉很奇怪,你为什么这样做?那我也可以这样做吗?父严母慈是有道理的,它是一个合理的配合,不是靠出卖的。母亲跟小孩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很严厉,小孩会整天紧张和害怕,对他的发育不好。和孩子不经常在一起的人让他紧张,妈妈可以让她赶快整理好,不然爸爸会生气,他就开始进行整理了。也可以合作说我们一起来整理,爸爸忙了一天,不要让他回来生气。妈妈千万不要说你再不整理,爸爸回来要打你,这等同于出卖。所以同样一件事情看你怎么表达,前者表示爸爸爱你,后者表示爸爸不爱你,他会打你。

父亲也不能因为很少跟子女见面就讨好他,很多爸爸把这种当作补偿。认为自己平常太忙,所以礼拜天带孩子出去,爱怎么挥霍就怎么挥霍,面子都做给孩子看,让他感觉自己是好爸爸。这都是没有必要的。我希望大家去想一个问题,天底下所有的动物都只有妈妈,没有爸爸。为什么人要有父亲?我常常讲,你如果在美国生了一个小孩,孩子的出生证明上面有这个小孩的出生地,第二个是只有妈妈的名字,从来没有爸爸的名字。我们中国人就会很不习惯。因为我们在中国都是父亲谁、母亲谁,同时写的。

美国人只会说看到这个小孩是从顷陪妈妈的身体生出来的,所以上面写的一定是妈妈的名字,他不会伪造文书。所以谁是爸爸,他丛轿不知道。所以有时候想起来,我们似乎天天都在伪造文书。但是我们很尊重爸爸,老实讲一个家庭里的父亲没有一点权威性的话,根本就不像爸爸,没有人把你当一回事。这样你要严也严不起来,你要做很多事情你才可以得到严父这个地位,不是那么简单。老实讲,做妈妈的有时候还比较容易一点,因为你天生就会生育。但是要把自己做到像一个爸爸,那你的另一半自然会支持你,你的子女自然会尊重你,自然看到你会对你怕几分。如果连一分都不怕,你就没有办法做好父母。

很多人说,小孩是天生的天使,我不太赞成这句话。我认为小孩是天生的破坏者。一个小孩生下来,父母出去他就会把家里整理得整整齐齐的,这个不是正常的小孩。你看小孩子只要在家,爸妈出去一两个小时后回来会看到沙发也倒掉了,茶杯也掉在地上,家里搞得一塌糊涂,这才是正常的。我不晓得大家的看法是什么。小孩必须不懂事,父母给他鞋子,他经常都是左右反穿。这样父母才知道为什么偶尔有雀郑蠢一次他左右穿对你好高兴,就表示很难得,这种概率都是50%。这样我们才知道为什么父亲要严,母亲要慈,因为这样你才会把子女带好。子女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管制,他就会去玩,不会好好学习。如果小孩一开始就会好好学习,那父母不必伤脑筋。

这就告诉父母,要正确地去诱导孩子,对孩子不能过度放任,因为他是不懂事的。所以现在很多人说,小孩是不能打的、小孩是不能管的,还写了一大堆儿童心理学,我都不太相信这些事情。人生来为什么要父母?就是要父母管教他,不然要父母干什么?子女为什么孝顺父母?就是因为父母管教他,把他教好了,他当然孝顺父母。

勤教严管,这是有道理的,而人最要紧是要自律,也没有错。都没有错,但是我们要知道,在一个人要自觉之前,经常需要别人的启发。当一个人自律之前经常要靠他律来诱导出我们这种自律。老实讲,小孩到了13以后,父母几乎就没有办法管他,所以教要趁早。13岁以前小孩比较容易听话,13岁以后,你想要教他,不是不可能,而是更费劲。他认为自己是个大人,尤其是现在早熟的。就认为,以前我小,你打我我打不过你,只有认了,但是我现在可以打你,而且我长得跟你个儿差不多,你再打试试看,你打上面我可以打你下面。

当然每个阶段教养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最后要自己负责,自己去过日子,这没有错。但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他做不到这样,父母就要教他,告诉他现在怎么样做他将来才能过自己的日子,才能够自觉地让人家看到起。你看孩子1岁的时候,父母样样照顾他,否则他活不下去,而且在1岁的时候哭很有用,可是两岁的时候就不一样,孩子两岁有两岁的想法,两岁的时候,大概哭没什么用,到了两岁还在哭的时候,大人就觉得好笑。我们慢慢从这里去追究,你就知道小孩为什么这样变,他是很自然的。

可是当孩子知道哭没有用的时候,他又变了一个花样,他两岁非变花样不可,不变就没有人理他,为了要生存,他就开始变花样。所以小孩变花样是为了求生存。大人变花样是为了帮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变花样?绝不是我们所讲的大家实实在在就好,实实在在只是一个基础而已,实实在在地去变花样,这是正道。不实的变花样叫作奸诈,不同之处在这里。不要为变花样而变花样,要为了有效地达到你教养的任务而变一样,这样就对了。

父母能不能改变自己的观念?当然也可以,因为人是不断成长的,可是当你要改变你的花样之前要告诉你的小孩,你要照会他。因为他接受的是你以前那套观念,你说变就变他会感觉到很吃力、很难有办法调整,所以母亲要告诉小孩,以前爸爸有工作,我们每天最起码有一个荤菜吃,现在爸爸没有工作,你要准备,我们从现在开始不吃荤菜了。这样小孩子就知道了。大人如果什么都不说,突然间就变,小孩就很难接受。所以要提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做好心理准备,让他能够适应你的变化,这是一种教育。家里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商量的,所以我们把那句话延伸出来,家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家里是大家好商量的地方。父母要讲一些孩子听得懂的话,讲一些孩子听得进去的话,讲一些孩子听了以后就能够做得到的话。而不是跟他讲一大堆大道理,最后那会变成形式化、耳边风,变成嘴巴讲的不是实际要做的东西。

最后他一生就很虚伪,就不实在,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为什么 社会 上有很多人很虚伪。他们嘴巴讲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这是他从小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所造成的。所以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人格的基础,就好像房屋地基一样,非扎实不可;否则你将来盖的楼越高就越危险,一晃就整个都完了。真正要你的小孩幸福,要从小把地基打稳。我们所讲的这些事情,大家一一地去做,不难。

㈤ 曾仕强谈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其实只有4件事

送孩纯乱子上学的路上,偶遇一经常在一起陪孩子玩的宝妈。她知道我在学习家庭教育,就问我:“孩子那么小,已经叛逆的管不了了,该怎么办啊?很是焦虑。”

其实生活中也不乏有朋友说,工作原因,孩子要交给老人带,虽然感恩老人,但孩子本身却也养了很多让他们接受不了的“毛病”。

不得不说,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除了教养孩子,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这些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虽然我们也都清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没有办法,专心专意只做这件事。

所以,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父母,在没有找对方法的前提下,还是不太容易的。

那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曾仕强先生教导家长们: 家庭教育只做四件事 。只要把这四件事做好,我们就可以静待花开了。

01

 替他做   

“人类,其实是很笨的动物。 小马出生没多久,就能够站起来;大象幼崽刚出生,就能跟着母亲迁徙,;雏鸡从卵壳里钻出来就能随母鸡觅食。这些动物,在刚出生无助的环境中,都可以相对的自给自足,只有人类不可以。”

人类的孩子一出生,除了吃喝拉撒睡,其它的什么都做不了。假设父母将孩子生下来之后,对孩子就不管不问了,孩子能活下来么?

他一定活不了。

孩子一出生就会的本领,是哭做州档。我们只要听到他的哭声,就会过来满足他的各种需求。所以说哭,是孩子生存的武器。

只要我们对孩子有爱,就会被他的哭声“控制”。会遵循他的哭声,替他做事情。

当然,我们替他做事情的时候,他可以感觉到,我们很爱他。

多和他说话,多与他互动。

比如,去换尿布的时候,对孩子说“尿湿了啊?是不是不舒服了,马上给你换哈,换完就舒服了。”换完还可以抱起来,让他感觉到温暖和安全。

在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父母可以啰嗦一些,没关系的。这些看似啰嗦的语言,暗含着父母对孩子无尽的爱意。这些都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02

 教他做    

孩子刚出生,只能躺着,视力范围也只在视力正前方;

长到3个月,开始会翻身,可以看到左右两侧的东西;

等到6个月,可坐立起来,视力范围继续扩大;

到8个月,可以尝试着满屋子爬行,见识到更多的物品;

10个月,可以站立,看到的高度又有所不同;

等到1岁左右,很多孩子可以学会走路,这个时候,他们可探索的范围更广泛。

伴随着我们的精心照料,孩子的不断成长,他会对外界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什么事都想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于是,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什么事都由我们来替代他做。

他开始自己拿奶瓶;自己用婴儿水杯喝水;自己吃零食;坚持自己吃饭。

 ......

这个时候怎么办?教呗。

如果我们总替他做,他就无法成长。所以教会迹蚂他生活技能,开始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就显得比较重要。

可喜可贺的是,越小的孩子,学习能力越强。

只是这个过程,家长要明白,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天才,我们要看他能够接受了再教他,而且肯定不是教一遍就可以教会的。

这就 需要家长们有更多的耐心,接受孩子们笨拙的开始 。

03

 陪他做    

昨晚临睡前给2岁的儿子读绘本,读完后小家伙合上书转脸就将书扔到地上。这还不算完,他又下床去把书架上的书全部扒拉到地上,摊开来。

原以为他是想再选一本让我继续给他讲,结果,搞完“破坏”后他麻溜的上床钻被窝,然后看着我乐。

我说:“宝贝儿,咱们该睡觉了,你的绘本也困了,你把它们放地上,它们会冷的睡不着的,你去把它们送回到书架上,好不好?”

孩子理直气壮的回答:“我不要!”

差点就要发作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不对:他这个年龄,或许他并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只是想看我的反应。我要少和他说“不”,取而代之的是教他怎么做。

于是我说:“那咱们一起去把它们送回去,让它们也都能睡个好觉,好么?”

有了妈妈的陪伴,他很开心的回答:“好的,妈妈和我一起去。”然后,拉着我下去,欢天喜地的又把所有的书都收回到书架上。

陪着做,孩子会比较安心。

只是有一点需要注意: 我们观察孩子,但是不要干涉孩子 。

最常见的情形,在公共场所,孩子在玩积木,父母在一旁不断的指挥:你要这么摆,要那么弄。总去干预,孩子一烦,不玩了。

就像我们开车,副驾驶上坐着一个不断指挥自己的人,谁能受的了?往往一着急,就怼回去:“再指挥,你来。”

大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小孩子。

04

让他做    

俗话说:每一个独立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懒惰的妈。

生活中很多事情,只要确认孩子是会做的,就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基于我的懒,我家10岁的大宝,整理收纳能力比我厉害,偶尔也会为全家做简单的早餐。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孩子也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不会百分百的受控制,有些事情他需要自己做主张。

孩子越大,越要给他自主权,有自主,才有自尊,有了自尊,才能更好的提高他的自信水平。

最后要注意的是,家庭教育的这4件事,有一个 原则:适时、适度 ,父母要懂得拿捏。

他不会做的,暂时替他做;

然后边替他做,边教他做,让他试一部分,不行就帮助他 。

慢慢地他懂的越多,帮他做的就越来越少。

整个过程,做的少了,孩子感受不到爱;做的多了,无法很好的培养孩子的相关生活品质。

但每个孩子又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这四部分,要做多少,都需要父母针对自己子女的个性,自己在实践中把握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