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北京海儒教育哪个好
扩展阅读
热车小知识 2024-11-27 14:49:56
嗯中国同学会多少块钱吧 2024-11-27 14:28:13

北京海儒教育哪个好

发布时间: 2024-05-17 01:29:37

⑴ 汉武帝采纳这一主张并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1.无为有为
历史发展的大规律。战后多为无为而治,如汉初崇道,建国初期的韬光养晦,都是本着一种不折腾与民生息的策略,这种策略是阶段性的,随着的社会的发展,物质资料的丰富,原有的策略与现实环境的契合度不高了,经济上发展起来了,但综合国力还不强,北方还有经济差但军事实力强的匈奴。到汉武帝时期,国家要发展经济与经济没有好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基本不存在了,而汉匈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了主要的矛盾,因为武帝之前汉朝都是向匈奴和亲送财物的。道家的不折腾思想是无为而治,上无为,而民自化,汉武帝接手的国家的主要组织结构是分封治下的诸侯国林立,领导人无为,诸侯国就要做大,时间长了必然会出现尾大不掉的局势。汉武帝要想解决当时的主要矛盾(汉匈的矛盾),必先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把内部后院的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对外有所动作了,而儒家相对于无为的道家来更尊君。
2.性格
道家的无为易衍生出小领导大干部的格局。这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性格契合度不高。
3.新旧势力更替的斗争
主张道家无为的是窦太后及一帮老臣的治国政治主张,符合了汉初的社会需求,同时将他们的利益与他们的主张也绑定到了一起,他们有权,当然不喜欢折腾,因为他们是利益的享受者,而汉武帝接手后,做为新生的力量要掌权必须要折腾,只有折腾自己才有可能掌握权力。而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德仁义,都是有阶级定名份的,这与道家无为下自由产生的靠实力说话的理论是可以对抗的(高祖后女人干政,大臣废立,都是靠实力说话,不靠社会地位,这也是孔子要解决的问题)君为臣纲,这种名份对于皇帝来说是很有利的。
4.阶级社会的需要和学说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社会都是阶级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解的,只能缓和,而儒家的学说,仁义道德都是有阶级的仁义的有阶级的道德。让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各自约束一下自己,上面的对下面的别太苛刻,下面的对上面的要安分一些,不要做乱,这能缓和阶级社会的矛盾,但只是把问题控制在一个范围内不让爆发,并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从思想上引导。但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思想教化虽然能缓和矛盾,但矛盾还是存在,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被激化,光靠教化是不行的,所以帝王又用法家的思想,使用严刑峻法来治国。儒家是引导,法家是堵,把出问题的方方面面都堵上了,就不出问题了,但这样人们的生活的压力又很大,长期高压更容易崩盘,秦已经验证了,所以还要结合儒家平衡一下。法家多刻薄,所以儒家正气,道家多大气所以用道家正道。其实汉朝的统治是王霸杂糅,表面上看用儒家装点门面,实际上是用法家暗箱操作。这也像现代管理的两大手段,文化与制度结合。
5.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文化是海,无论是外民族入侵还是对外扩张,都是把其他民族的文化融合进来,并将其同化,因此中国人也不像西方人那样有着比较长期和普遍的信仰,中国人的唯一信仰就是没有信仰,什么都信,什么都不信,就是什么好使信什么,今天道家好使就用道家,儒家好使就用儒家,法家好使就用法家,都不好使了就混合到一起用,再不行就用马家。儒家符合了武帝时的时代需求。
6.前车之鉴
秦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国,汉朝有着深刻的思考,在政权更替的时候,儒家的这种上层建筑,有时也能出一把力,对破坏因素有一些防范作用。汉反秦之道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