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想让孩子听话该怎么教育
扩展阅读
基础色是哪些色 2025-01-21 04:40:26
怎么安抚隔离的同学 2025-01-21 04:35:08

想让孩子听话该怎么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3-23 10:24:41

㈠ 孩子不听话家长应该怎么管教

孩子不听话家长应该怎么管教

孩子不听话家长应该怎么管教,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因为无论怎么教小孩子就是不愿意听,不愿意改正,其实这可能因为是家长的管教方式不对,那一起来看看家长应该如何管教不听话的孩子吧。

孩子不听话家长应该怎么管教1

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1

一,要学会用他能接受的方式来和他讲道理。有时候孩子是能听懂你的话的,只不过他接受不了你对他说话的方式,不要打骂他要好好的讲道理,他是会听的。。

二,严厉教育、批评。有些孩子是大人过于宠溺,养成了他以我为中心的性格,而且是他做错了。这个是候就要给其威严、批评,这样他才能记住改过。

三,如果是孩子无意犯错误,就不要过于责怪他,要开导教育他。这样他知道错了,也会改正的。

四,如果是倔强的孩子不听话,要以赏识为主,鼓励夸奖,少惩罚。这样慢慢你会发现他改变,听话了。

五,当孩子做错事,不要指责要询问为什么这么做,然后分析这样的后果,告诉他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六,学会主动和孩子交流,接触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这样更容易沟通,这样就更容易教育他们了,他们也听话了。

七,和学校方面配合,共同教育孩子。这样双管齐下更能很好地了解孩子,更易解决问题。

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2

1、言传身教

小孩子正是模仿能力强的时候,大人们做什么,小孩子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会去模仿,而家长们的行为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因此,与其费口舌教孩子、给孩子解释,不如言传身教,在日常的习惯中影响孩子,让孩子学习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家长在吃完饭后就主动将自己的碗筷收拾好,孩子有样学样,也会自己收拾自己的碗筷。如果家长自身就没有好的行为习惯,根本不能指望孩子有。

2、多向孩子用身体语言解释、沟通

小孩子大脑语言机制还没有发育成熟,你说了一大堆,孩子其实只听懂了几句话,而且忘的也快。对于孩子,比起长篇大论的讲道理,运用身体语言,才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和理解。

3、说话注意语调和面部表情

家长们不要认为孩子能够从用词上感受到你的生气或者高兴,你说话的内容其实孩子没听懂多少,但是你的说话语调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面部表情孩子是可以看到的。家长们生气了就大声的说话,高兴了就满脸笑容的说话,这样孩子才会“听”懂,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孩子话”的原因,和孩子说话和跟成年人说话是不一样的。

4、一定要有耐心。

有的家长急性子、坏脾气,面对孩子也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话,孩子说的慢了,家长就着急;教孩子学习新事情,孩子学的`慢了也生气着急,这不是给自己找气受吗?不要用要求大孩子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说话时不要打断,孩子做事时不要干扰,学会倾听孩子的世界,否则不要抱怨孩子不懂事啦。

孩子不听话家长应该怎么管教2

小学到初中很关键

管一个孩子肯定比管一个上千人的集体难,至少你没有办法开除他。现在看来,学龄儿童的教育,尤其是从小学到初中时期的教育,是关乎少年儿童未来身心健康和初步树立人生观、社会观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儿童的心智发展、社会意识以及自我认知程度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讲,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令所有家长都如履薄冰的过程。

显然,在这一过程中,仅仅依靠义务教育的大环境根本不足以帮助儿童接受和认可即将出现的自身变化,而帮助孩子适应这种变化,向正常的、正规的成长方向发展,是家长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教育方法该换了

正关注和履行这一职责的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年,在这一代人的记忆中,“棍棒底下出孝子”、“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是最常见的“名言”。那时候,很难说谁没挨过父母的打骂,不过,那时的高压政策倒也造就了一批严谨的人材。但20年后、30年后的今天,当他们已经为人父母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经历的那一套家庭教育方式不灵了,原因很简单:一是独生子女,谁也不是真舍得加以棍棒;二是信息爆炸时代,孩子们所接触的观念已经不是父母容易跟上的。打是不行了,骂是不对的,大道理和自身的威信都受到威胁,那有什么方法可以替代老式的家庭教育模式?又怎么更好地去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呢?

和孩子成为朋友

美国着名儿童心理学家霍普托·理查曾说过:你要把孩子当做你最好的朋友。霍普托·理查在观察美国80年代后期出生儿童的时候发现,那些并不把自己当成家长的家长最容易成为孩子的朋友,也反倒最容易获得孩子的信赖和尊重,而他们的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却是最强的,学习情况也通常是最好的。这说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友情交流要胜过亲情照顾,换句话说,孩子们希望与你建立敞开的没有局限的交流机会,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了解你的孩子,也才有可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