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扩展阅读
gtj基础上的柱怎么设置 2024-11-28 14:47:23
哪里是卖动漫周边的 2024-11-28 14:44:59

教育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发布时间: 2024-03-22 08:05:02

A. 教育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教育是生产力,需求产生的,我们生产劳动力不够用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劳销猜动力亏唤型,那么更多的劳动力怎样去诞生呢?那么就有老一辈的有经验的去教会那些小白,然后他们就成为新的生产力,这其中的过程呢,就是链首一个教育过程。

B. 教育起源及现代教育产生的年代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起源辩说
(一)生物起源说
这是19世纪末,由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的。认为教育起源于生物的本能。认为动物界也存在着教育活动。教育“生物起源说”的错误是把人类社会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与动物的本能混为一谈,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二)心理起源说
该学说是在本世纪初,由美国教育家孟禄提出的,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
(三)交往起源说
该学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我国的教育家叶澜提出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们的交往活动。
(三)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因为:
1.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由于劳动,猿的机体才进化为人的机体,特别是作为劳动器官的手,作为思维器官的大脑进一步发达,作为人类交际工具语言的产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要求。
一方面,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为了使社会不间断地延续和发展,年长一代必须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年轻一代。另一方面,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如某些生活准则、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等,为了使年轻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年长一代也必须使年轻一代掌握这些生活经验。
3.教育和劳动、语言、意识一样,都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
(一)最初的、广泛意义上的教育
教育和人类社会同时产生。但最初的教育是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它泛指老一辈对新生一代身、心施加的一切影响。它渗透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极为普遍,但层次低,没有专职的教师,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设施。
(二)专门的学校教育是进入奴隶社会以后才出现的
1.“庠”——是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出现在夏朝。后演化为“序”、“校”、
“学”等。
2.世界其它文明古国在奴隶社会也相继出现了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机构。
(三)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随之带来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化,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经脑力劳动者的加工,形成了学校教育特定的内容。
3.知识传递必不可少的文字和相应的文化工具的出现。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概念界说
教育是一个使用极其广泛的概念。究竟什么是教育,历来人们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认识。
(一)对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与评价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林语堂先生曾经从教字的演变来说明孝与教的关系,他说:教字,也是从孝演变而来的。即‘孝’字加一表示使役的偏旁“攵”,意思是“使……孝。”可见,传统教是以孝作为主要内容的。柏拉图:“教育是使人身心得到圆满的发展。”夸美纽斯:“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人。”杜威:“教育即生活,是经验的继续改造。”
(二)教育的本质及特点
1.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它具有目的性、规定性、计划性等特点。
3.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区别
二、对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
(一)在过去关于教育本质的几次讨论中,共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为教育本质是属于上层建筑。
2.认为教育的本质属于生产力。
3.既有属于上层建筑的成分,又有属于生产力成分。
4.“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说。
(二)教育的理论归属——属于上层建筑
教育的理论归属,也就是确定它的社会属性,即属于社会基本价值的哪一个系统。我们认为从总体上看,教育应该属于上层建筑。
第三节 教育的发展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迄今人类已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那么就有在五种形态的教育。各种教育形态是不同的,无论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目的等等,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一)概况:原始社会是人类第一个社会形态,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公平,无阶级性的特点。
(二)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密切结合
3.言传身教和模仿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二、古代的学校教育
(一)奴隶社会的教育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
(2)教育目的:培养唯护奴隶主统治的制度,具有“治人之术”的文武官吏。
(3)教育对象:奴隶主子弟。
(4)教学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欧洲奴隶社会的教育:存在过斯巴达和雅典两类学校教育的典型。
(1)期巴达教育:以军事训练为主的教育。
(2)雅典教育:学校是由国家“公办“。为了使未来的奴隶主适应复杂的政治生活,熟悉经商业务,学校教育的内容除了军事训练外,还进行从事商业,参加政治活动的教育。
(二)封建社会的教育
1.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
(1)教育目的:维护封建等级的统治秩序。
(2)教育内容:“四书”、“五经”。
(3)教学方法:崇尚书本,注重灌输;提倡呆读死记,并盛行体罚。
(4)教育形式:官学、私学、书院制度。
2.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
(1)欧洲中世纪(5th—14th上半叶):主要有两个系统: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2)文艺复兴时期的封建教育
三、近代的学校教育
(一)近代学校教育改革的内容:
1.推动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2.拓宽教学内容,大量增加自然科学知识。
3.创设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二)我国近代的学校教育
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教育属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教育。
2.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
3.国民党时期的教育制度:抄袭美国,实行“六·三·三·四”制。
4.新民主主义时期: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
四、现代的学校教育
(一)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1.重视早期教育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教育结构多样化
4.注重教学改革
(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以崭新的面貌进入现代教育行列,有巨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数量增加,教育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改善
2.重视早期教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加强职业教育
4.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人才。

C. 中国历史上的正规学校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学校萌芽的传说
(1)时间与历史条件:
我国的学校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由于青铜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有了剩余,贫富差别、脑力劳动分工初步出现,使一部分人得以庆宽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
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社会需要
文字的产生为日益繁复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产生学校的现实需要.
(二)原始学校的形态
1.舜、虞时期:--萌芽--序;序是我国学校教育最初的形态,标志着我国教育的萌生.
2.夏朝:--雏形--序、校
3.商朝--发展时期,较为完备---库、序、学
2.西周的教育制度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 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到野差哗.民间无学术,也就无学校教育可言,只有广义上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而此类教育通常都是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西周的政治体制是领主贵族制度,诸侯颂行、大夫都有自己的世袭领地,政府的官职也多是世袭的,史称“世卿世禄”.在这种体制下,培养统治阶级治国人才的学校教育,其对象必然以贵族子弟为主,即所谓“国子”,他们的教育自然由官方来安排.
学在官府具体表现为官师不分和政教合一.官吏既负行政职责,也有教学的任务.比如西周时国学的主持者称大司乐,负责祭祀和国家典礼,是国家最高礼乐官,同时兼管国学教育事务.大司乐属下的一些官员,如师氏、保氏、大胥、小胥、乐师等就是国学的教师.此时的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尚未分离,教育与政事合一.国学既是施教的场所,又是国家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地方,如祭祀、乡射、献俘等活动都在国学进行.各级乡学也是地方举行乡饮酒礼、乡射礼、士人议政、养老尊贤活动的场所.政事活动本身也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参与政事的过程中接受各种教育.
在“学在官府”体制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体制以及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主体的教育内容.
(2)大学与小学
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可分大学与小学.天子所设的大学,规模较大,有“五学”之称,即辟雍、成均、上庠、东序、瞽宗.其中辟雍是中心,四面环水.诸侯所设的大学,规模比较简单,仅有一学,半面临水,称“泮宫”.
(3)国学与乡学
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从设置上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国学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国学之外,又有乡学.乡学是地方学校,按地方行政区划设立.由于地方区域的大小不等,设学也有不同名称,如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
(4)家庭教育
父母就是幼儿最初的教师.当时重男轻女的现象非常严重.女子在社会上和家庭里都没有地位,也没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六艺”教育
六艺: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以孝、锑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礼”和“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其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乐”则陶冶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射”即拉弓射箭的技术.“御”即驾驭战车的技能.“书”是读书、写字.“数”是计数.“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