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九年义务教育发生什么变化
扩展阅读
保密法小知识手抄报 2025-01-21 11:55:25
同学踢你怎么反击 2025-01-21 11:54:47

九年义务教育发生什么变化

发布时间: 2024-03-05 11:48:01

⑴ 九年义务教育到底对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九年义务教育对人的影响有较大影响的。1、九年义务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九年义务教育能够给学生更多关注,通过受教育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兴趣,陶冶情操,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能够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道理,并且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养。2、九年义务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人才通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健全的人格。九年义务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在通过考试选拔进行人才培养,同时完善更多的教育制度,为鼓励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方便为以后的智能创造对接人才。通过教育,学生能够遵守道德规范,谨记学校的办学理念,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人的价值。能够让学生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能够在努力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让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挑战,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⑵ 九年义务教育如何实施更好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建议,逐步扩大12年教育的普及率,要适时修改相关法律,实施12年义务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认为,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不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不仅可以缓解小学和初中教学内卷问题,还可消释“普职分流”政策带来的冲击。

据了解,我国推洞裂配广九年义务教育,还是在1986年,距今已经27年。而近三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了解,陕西省从2016年秋季起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包括学前1年、小学初中9年和高中3年。2012年,内蒙古对高中阶段的所有学生全面实施“两免”政策(免学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实现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12年免费教育。西藏则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即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全免费。

那么,对义务教育,该怎么样好呢?

作为吃瓜群众,我认为,不论实施什么样的义务教育,必须在提升内涵上下功夫。

一是学制更加科学。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小学六年加初中三年,学前和高中教育没有列入义务教育范围。大家普遍看好西藏式,西藏则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即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全免费。这样自然好,但要考虑到各地实际,如果学制更长更好,如果能再加四年本科19年免费教育更好。但要明白一个点,那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这是国家意志,你必须得完成学习,这是责任,更是义务。根据目前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在本吃瓜群众来说,学前3年,小学初中9年,这12年的义务教育更科学,到了高中和大学以上,根据孩子的心智特点,强制有些人学完高中,勉为其难。

二是机制更加灵活。体现在初升高阶段,根据目前的孩子的心智特点,初升高就是个分水岭,在鼓励孩子继续教育的同时,可以继续延续目前的模式,有学习潜力的读高中,有就业潜力的上各种专业学纳指校,这样更科学,如果要实施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无论是职高教育还是高中教育,都应该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不能厚此薄彼。义务教育的年制越长,对各级的财政压力越大,对孩子的适应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有财力的地方,如果免费的学制更长,有些村和有些财力的企业,如果对员工的免费年限更长,则是广大学生家长更欢迎的。这个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全国一条线,毕竟我们国家太大了,国情不同,省情不同,如果有些东西过快,未必是好事。

三是在办学内涵要提升。要加大教育考核和评估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内,不但要实现相关法定费用减免,对大众性、普惠性的费用,也适当提高补助和免费份额,无论是学习书本费、还是校服及交通等,能够免费的应该加大免费份额,在义务教育学期内,让孩子真正地不太用花家长的钱。免费是一部分,提高办学质量更在首当其冲,让每一个学源雀生都受到最均等的教育,努力缩短城乡差和区域差,这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不是延长学制和减免学费能解决的。对于特殊教育等,更应该在义务教育的义中之题。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无论怎么样改革,我们都希望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我们的孩子和家长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至于怎么实现,需要全国人民的努力,我们盼望能够看到这一天早日实现。

⑶ 中国义务教育改革的变化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

民国时期的文盲率,一般认为是80%,比如毛主席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兴,但中央领导一步到位把义务教育年限达到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体现了国家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坚定信念。[1]

2016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小学17.8万所、初中5.2万所,小学在校生9913.0万人,初中在校生4329.4万人。[2]

2018年12月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让3700万名农村学生受益,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显着改善[3]。

2019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切实保障国家义务教育制度实施,纠正严重影响适龄儿童、少年成长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4]

中文名
义务教育
外文名
Compulsory ecation
特点
强制性、公益性、普及性
时限
九年
起源
德国
快速
导航
改革措施

义务教育名句

教育性质

法律法规

主要影响

实施案例

重要意义

主要政策

发展过程

新规定

改革意见
历史沿革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
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任务,义务教育的时间也由最早的3个月至6个月,发展到6年,直至9年。才符合当时科学发展水平和高度以及可以掌握当时工业制造的基本操作。
义务的含义包括父母与家庭有使学龄儿童就学的义务,国家有设校兴学以使国民享受教育的义务,以及全社会有排除阻碍学龄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种种不良影响的义务。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国家为推行宗教教育,提倡广设教育。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得强迫其履行义务。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在19世纪70年代后实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
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有关统计资料,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已有近60个国家实施义务教育法。各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长短,大体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以后正式颁行的国家宪法中,都明确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
清朝末年,欧美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大都普遗实行了义务教育。清政府某些官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在20世纪初草拟清廷有关文件时使用了“义务教育”、“强迫教育”这样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