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小孩抢玩具该如何教育
扩展阅读
20岁同学送什么礼物 2024-09-20 07:39:54
儿童牙疼一般多久 2024-09-20 07:22:08
长安忆歌词是什么 2024-09-20 07:22:08

小孩抢玩具该如何教育

发布时间: 2022-03-02 09:16:18

A. 小孩子抢玩具屡教不改,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呢


3、思维上,引导孩子形成物权的意识

孩子抢别人的玩具可能是因为孩子并不知道私有和公有的含义。爸爸妈妈应该给孩子耐心讲解一下有许多东西都是别人的私有财产,这些财产是归别人所有的,抢的行为是侵犯别人权利的行为。

虽然孩子可能还是一知半解,但是爸爸妈妈应该坚持给孩子讲这些私有和公有的概念,尤其是当孩子又抢了别人的玩具的时候。潜移默化中,孩子其实是可以慢慢明白私有的含义的,之后便很少再有抢别人玩具的行为了。

B. 孩子抢玩具怎么教育

孩子们会通过这些活动慢慢学会如何跟别的小朋友相处。所谓“被欺负”,有时候只是我们大人的观感,孩子的感觉可能并不是这样。如果孩子本身并不介意玩具被别人拿去玩,家长无需太过紧张。反之,如果孩子表现得很不开心,就可以教育孩子关于物权的概念,分清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以及处理方式。
也许我是站着说话腰不疼,因为我儿子很少有“被欺负”,不过也会被大他好几岁的孩子“欺负”。但我的看法:只要他没受到实质上的伤害,我不会介入。我举两个毛毛头“被欺负”的例子吧,一是,一日两个分别5岁和7岁的男孩,把毛毛头那群孩子的玩沙玩具拿走了,玩具的小主人、大主人均不过问,于是两大孩玩得很高兴,毛毛头想参与,但只要他一伸手,那两个男孩就会推开他或把玩具举高、拿走,不准他碰。毛毛头向我求助,我告诉他:“那不是妈妈的,妈妈也没办法,你自己去找哥哥吧!”毛毛头跟着两个哥哥求了半天,不行,他哭了,我抱着他、安慰着,他表示还想玩,我让他自己再去跟哥哥说。就这样反复近一小时,直到其中7岁的男孩离开(都中午回家吃饭了),毛毛头才终于可以和另外一个小哥哥一起玩,但尽管如此,每一举动还是处处受到限制。但我很开心,孩子终于经历了他人生第一次挫折,并承受住了。小区内有几个5、6岁的小男孩,毛毛头喜欢跟着他们玩,但很明显他们并不喜欢和弟弟玩,于是戏弄他,吓唬他,甚至动手打他(我在边上不敢太用力,毛毛头也不介意)。我呢,静静地坐在边,心里痛着,但忍着,直到他们因见我不介意他们不善意的游戏而越来越过火时(用玩具打毛毛头的裤档处,还笑说打鸡鸡时),我才告诉他们:“弟弟喜欢你们,想跟你们一起玩,请你们不要伤害他,不可以这样弄弟弟的。”
我想说的,一是有个善良的孩子是很值开心的,对外人可如此,以后对家人一定也很好;二是只要家庭给予了他充足的爱和支持(挫折不是大人刻意给予的),在外他能这样从容的应对挫拆(忍让与回避是应对的一种办法),他已经很棒了。
建议心痛的妈妈是不是可以这样做:
1、孩子“被欺负”往往是因为显得比较娇弱。所以多点给宝宝煅练身体,如有一定年龄(4岁以上)可以送他学跆跆拳道,等他(她)强壮后,估计就有机会“支付赔偿了”(开玩笑!)
2、平时充分尊重孩子的物权,当别人想拿孩子的玩具时,如果你孩子不意愿,你应该告诉别人:玩具是某某的,请你在他同意后才拿(如果玩具是早教中心或幼儿园的,则说,是某某先拿到的,你要等候一下。)。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大人觉得面子过不去,强行让自己的孩子让,这会造成两种后果,一种就是任何人拿他的玩具,他都给;另一种就是经常去抢别人的玩具。(如果孩子已经不会保护自己的玩具,建议由家长代说)
他想了很多方法:
例如:1、第二天偷偷从她书包里拿回来。
2、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忙(当天就做了)。
3、告诉班长,当天也做了,班长也出面找了(但因为那位同学提前走,未能获得结果)。
4、让我打电话给对方的家长,拿回来。

除了第一项需要指导以外,其他方法其实都可行的。而我发现他没有一个方法是直接面对同学的,因为他说那个同学很凶,他不敢。我鼓励他要勇敢正面面对问题,本来就是属于你的东西,应该直接问对方拿回来,但表达上要比较平和,不要用拳头解决。
第一个方法是不光明正大的,而且容易引起误会。也鼓励他在帮上多交朋友,人多力量大呀,不一定是以暴制暴,但至少太孤独,还是容易受欺负的。
如果两个小孩一样大的情况,我一般让他们自己解决,如果比我女儿还要小的,我就会制止,如果比我女儿大几岁的,而对方又凶的话,我会征求她的意见,是否愿意给人玩,如果不愿意,我会帮她拿回来,如果她同意,就让人玩.
我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让他们自己抢个够,抢的到有的玩,抢不到没的玩,只有玩其他。这是比较原始的方法。毕竟我们小时候这些过程都是经历过的。
第二,家长出面教小孩子物物交换,你想玩别人的就用你不想玩的去交换,这是比较文明的做法,适合大点懂事的小孩子。我女儿和别人抢玩具的时候我会先由她自己去抢,小孩子之间的交往大人尽量少参与。哭也没关系。

希望可以帮到您

C. 孩子抢玩具老师应该怎么引导

教育他不可以抢,要商量一起玩,或者轮流排队完,如果抢的话就要剥夺玩的权利。

D. 在公共场合孩子争夺玩具该如何进行教育

对于公共场合争夺玩具,应该先安抚孩子情绪再从玩具持有的道理进行教育。

发现孩子在公共场合争夺玩具,最应该做是让孩子放下玩具且缓解情绪,情绪激动的孩子根本听不进自己任何的言语;然后从玩具的持有性来跟孩子沟通,并不是自己的玩具就从谁先拿到的玩,如果想玩就需要咨询对方能否借一下,让孩子有“玩具并非自己所有”的意思才可以让孩子习惯在公共场合不随便抢玩具。

E. 怎样教育幼儿争抢玩具

争抢行为是在幼儿园内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是幼儿在一些特定情境下所选择的维护自身利益或表达内心情感的行为方式。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争抢的原因与目的虽然不尽相同,但并非都是负面的,正确地处理幼儿之间的争抢行为不仅有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幼儿争抢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通过观察幼儿在园生活、访谈多位任教老师,笔者发现,争抢行为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皆有发生,其产生的原因与幼儿的性格、心理特征及所处的环境氛围密切相关。

(一)为获得物品

以获得物品为目的争抢行为包含两种情况,其一是为满足个人喜好而发生,其二则是由于物品数量不足造成。

小年龄段幼儿在喜欢某类物品时往往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而将其占为己有,导致争抢行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该年龄段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时常以自我为中心,且缺失同伴交往策略,无法意识到他人的观点,也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沟通协商,唯有以争抢的形式取得物品的所有权才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当幼儿人数过多、材料投放不充足时,争抢行为也极易发生。无论在游戏、运动还是学习活动中,一旦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便容易发生为获得一件物品而产生的争抢。有时发生争抢并非孩子的主观意愿,而是为完成作品或游戏不得已为之。

(二)为表现自我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性子较急、表现欲较强、能力出众的孩子在回答问题或承担操作任务时也会发生争抢,这在中大班年龄段的孩子中更为常见,其目的是引起成人的注意。孩子的表现欲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提升,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教师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肯定时,孩子便会得到鼓励,因此他们会通过“争抢”的方式来获得表现的机会、攒取“荣誉”,教师应当正确看待和处理幼儿的表现欲,在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其恰当的表达方式。

(三)为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也会发生争抢?这一现象更多地发生在初期的小组合作中。中大班的孩子刚开始体验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当组内的成员意见相左时便会产生意识上的争抢。所谓“意识”上的争抢,是指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希望他人也能支持和相信自己,采取自己的办法,由此产生的矛盾若不能得到恰当的协调,不仅会影响组员间合作的默契度,而且也不利于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培养谦虚得体的良好品质。

(四)为模仿同伴

美国当代着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模仿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时期正处于成长阶段,具有好奇心强、可塑性强、模仿性强等特点,例如“我也……”行为的发生正体现了其在语言上的模仿,而幼儿在行为动作上的模仿则表现得更多:当一名幼儿对某件东西产生兴趣时,即使那件物品并非自己所喜爱的,其他幼儿也会受同伴的影响而发生心理变化并将其视若珍宝,由此引发大范围的争抢(都想得到该物品),正确引导幼儿的模仿行为则能有效避免不愉快的发生。

(五)为帮助他人

在中大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会邀请孩子共同帮忙完成一些任务,其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劳动能力,培养幼儿责任意识。例如在运动中请幼儿搬运器材,生活活动中做值日生,帮老师一起摆放桌椅、餐具等,幼儿总是很乐于参与这些活动,并为能够帮助他人而感到开心。有时当几名孩子都想搬运同一件物品时,争抢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这并非孩子有意为之,只是选择的方法不恰当罢了。

【二】针对不同争抢行为成因的处理方式——基于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小班幼儿为获得物品的争抢

午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小1班的孩子们都玩起了自己家中带来的玩具,军军看到玩具筐中思思带来的电动娃娃,拿起就玩。思思看见了立刻跑过去抓回娃娃并大声说:“这是我的!”军军说:“我先玩一会儿!”思思说:“不行!这是我带来的你不可以玩!”……玩具在两个孩子手中争来夺去,教师不得不介入其中。

>>>>>>教师处理方法:

对玩具的拥有者可以有如下几种引导语:

(1)你的玩具那么有趣,想不想让别的朋友也玩一玩,使他们也知道这玩具多好玩儿呀?(鼓励幼儿大胆沟通。)

(2)你愿意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一玩你的新玩具吗?(激发幼儿分享意识。)

(3)如果你把自己的玩具给了别的朋友,他们以后也会把自己好玩的玩具给你呢!(引导孩子理解交换的意义。)

对玩具的争夺者则可以这样引导:

(1)这个玩具不是你的,你想玩应该怎么说呢?(启发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2)你拿走别人的玩具,别人没玩具了怎么办?(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3)你可以等她玩好了再请她借给你玩哦!(提醒幼儿耐心等待。)

案例二:物品数量不足时导致争抢

建构游戏时,教师提供了几框积木供幼儿拼搭。亮亮想要搭一个生日蛋糕,但却缺少了5根长条形积木做蜡烛,他见同桌的乐乐手里有几根长积木,不假思索地便拿了过来。乐乐紧抓积木不放,两人吵了起来……

>>>>>>教师处理方法:

(1)提供更多材料供幼儿使用。

(2)鼓励幼儿尝试使用替代物。如用扁条形代替长条形积木来做蜡烛。

(3)引导幼儿共同合作完成拼搭。可以先问问乐乐在搭什么,也可以让亮亮邀请乐乐一起搭出蛋糕。

案例三:为表现自我引发的争抢

在一次研究水的浮力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什么东西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不少孩子争相回答,活动室内顿时一片吵闹。当教师示意举手回答时,孩子们都将手举的高高的,有些孩子为了得到回答的机会甚至离开了座位,冲到了老师面前。

这样的探索性话题无疑挑起了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发现自己能够答出教师的问题时更是抢着想要表现。

>>>>>>教师处理方法:

保护幼儿表现欲的同时,引导幼儿寻找表达契机。

(1)帮助幼儿理解倾听的意义。可以对孩子说:也许有些答案是你们不知道的,让我们一起听听别人的答案吧!

(2)赞扬孩子积极表现的行为,安慰孩子:“不要着急,下一个就请你来回答!”尽可能给每个举手的孩子均等的表现机会。

案例四:为解决问题产生的争抢

大1班里,孩子们正在比赛小组合作拼图,洋洋想先拼好了再贴在底板上,而丁丁则拿起一块就贴上去,洋洋不得不一边把已经贴上的撕下来,一边跟丁丁说按自己的方法来,结果2分钟过去了,这一组一块拼图也没有完成。

>>>>>>教师处理方法:

(1)缓解幼儿焦急心理,鼓励幼儿取长补短。可以请幼儿先思考哪种方式更快。

(2)引导幼儿分工合作,支持幼儿尝试错误。对于不服气的幼儿,可以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实验,帮助幼儿感受合作能够提高工作的速度和效率。

案例五:模仿同伴行为导致争抢

区域活动中投放了一种新的材料,在游戏时许多孩子都争抢着想要尝试,有些平时不太喜欢此类游戏的孩子也挤在其中。

>>>>>>教师处理方法:

(1)寻找一个没有争抢的孩子作为榜样,引导其他孩子向其学习。

(2)请孩子自己分析模仿的动机,让孩子理解自己真正的心意和需求。

案例六:帮助他人引发争抢

运动时老师请孩子们自己搬一块软垫,结果6个孩子一起冲向软垫,原本并不重的垫子却因为几个孩子往不同的方向拉扯而停滞在原地无法向前挪动。

>>>>>>教师处理方法:

既不能磨灭了孩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和爱劳动的积极心理,也要使孩子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1)让孩子在应当做值日生的那天完成工作,遵守值日的规则。

(2)对于更大的孩子而言,可以引导他们在帮忙前略微思考下如何分工才能既轻松又高效。例如两个人就能搬运的软垫不需要5、6个人一起搬,也就不会有争抢发生。

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产生的争抢行为应当得到制止和调整,而有些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争抢则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习得,如为解决问题、表现自我、帮助他人时产生的争抢完全是“事出有因”,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帮助幼儿掌握更适宜的行为方式。因此,对于不同前提背景下产生的争抢行为,教师切莫一概而论,必须从幼儿个体出发,了解事件始末,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F. 两岁孩子被其他孩子抢玩具怎么教育

孩子们会通过这些活动慢慢学会如何跟别的小朋友相处。所谓“被欺负”,有时候只是我们大人的观感,孩子的感觉可能并不是这样。如果孩子本身并不介意玩具被别人拿去玩,家长无需太过紧张。反之,如果孩子表现得很不开心,就可以教育孩子关于物权的概念,分清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以及处理方式。 也许我是站着说话腰不疼,因为我儿子很少有“被欺负”,不过也会被大他好几岁的孩子“欺负”。但我的看法: 只要他没受到实质上的伤害,我不会介入。我举两个毛毛头“被欺负”的例子吧,一是, 一日两个分别5岁和7岁的男孩,把毛毛头那群孩子的玩沙玩具拿走了,玩具的小主人、大主人均不过问,于是两大孩玩得很高兴,毛毛头想参与,但只要他一伸手,那两个男孩就会推开他或把玩具举高、拿走,不准他碰。毛毛头向我求助,我告诉他:“那不是妈妈的,妈妈也没办法,你自己去找哥哥吧!”毛毛头跟着两个哥哥求了半天,不行,他哭了,我抱着他、安慰着,他表示还想玩,我让他自己再去跟哥哥说。就这样反复近一小时,直到其中7岁的男孩离开(都中午回家吃饭了),毛毛头才终于可以和另外一个小哥哥一起玩,但尽管如此,每一举动还是处处受到限制。但我很开心,孩子终于经历了他人生第一次挫折,并承受住了。 小区内有几个5、6岁的小男孩,毛毛头喜欢跟着他们玩,但很明显他们并不喜欢和弟弟玩,于是戏弄他,吓唬他,甚至动手打他(我在边上不敢太用力,毛毛头也不介意)。我呢,静静地坐在边,心里痛着,但忍着,直到他们因见我不介意他们不善意的游戏而越来越过火时(用玩具打毛毛头的裤档处,还笑说打鸡鸡时),我才告诉他们:“弟弟喜欢你们,想跟你们一起玩,请你们不要伤害他,不可以这样弄弟弟的。” 我想说的,一是有个善良的孩子是很值开心的,对外人可如此,以后对家人一定也很好;二是只要家庭给予了他充足的爱和支持(挫折不是大人刻意给予的),在外他能这样从容的应对挫拆(忍让与回避是应对的一种办法),他已经很棒了。 建议心痛的妈妈是不是可以这样做: 1、孩子“被欺负”往往是因为显得比较娇弱。所以多点给宝宝煅练身体,如有一定年龄(4岁以上)可以送他学跆跆拳道,等他(她)强壮后,估计就有机会“支付赔偿了”(开玩笑!) 2、平时充分尊重孩子的物权,当别人想拿孩子的玩具时,如果你孩子不意愿,你应该告诉别人:玩具是某某的,请你在他同意后才拿(如果玩具是早教中心或幼儿园的,则说,是某某先拿到的,你要等候一下。)。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大人觉得面子过不去,强行让自己的孩子让,这会造成两种后果,一种就是任何人拿他的玩具,他都给;另一种就是经常去抢别人的玩具。(如果孩子已经不会保护自己的玩具,建议由家长代说) 他想了很多方法:例如: 1、第二天偷偷从她书包里拿回来。 2、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忙(当天就做了)。 3、告诉班长,当天也做了,班长也出面找了(但因为那位同学提前走,未能获得结果)。 4、让我打电话给对方的家长,拿回来。 除了第一项需要指导以外,其他方法其实都可行的。而我发现他没有一个方法是直接面对同学的,因为他说那个同学很凶,他不敢。我鼓励他要勇敢正面面对问题,本来就是属于你的东西,应该直接问对方拿回来,但表达上要比较平和,不要用拳头解决。 第一个方法是不光明正大的,而且容易引起误会。也鼓励他在帮上多交朋友,人多力量大呀,不一定是以暴制暴,但至少太孤独,还是容易受欺负的。 如果两个小孩一样大的情况,我一般让他们自己解决,如果比我女儿还要小的,我就会制止,如果比我女儿大几岁的,而对方又凶的话,我会征求她的意见,是否愿意给人玩,如果不愿意,我会帮她拿回来,如果她同意,就让人玩. 我有两种处理方法:第 一,让他们自己抢个够,抢的到有的玩,抢不到没的玩,只有玩其他。这是比较原始的方法。毕竟我们小时候这些过程都是经历过的。第 二,家长出面教小孩子物物交换,你想玩别人的就用你不想玩的去交换,这是比较文明的做法,适合大点懂事的小孩子。我女儿和别人抢玩具的时候我会先由她自己去抢,小孩子之间的交往大人尽量少参与。哭也没关系。

G. 孩子总是抢别人玩具,应该怎么教育

我们家孩子2岁多时开始有“物权”的概念。

培育杰出的行为习惯。为了防止孩子抢玩具,孩子在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家长可以正确的引导孩子,争夺别人的赞同再去玩,这样既让孩子知道对与错,还培育杰出的行为习惯。


H. 在幼儿园小朋友抢玩具要怎么引导

1、抢玩具的危害

玩具是游戏的工具,游戏离不开玩具。从孩子登台亮相起,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但由于其年龄尚小,分不清玩具是属于自己的还是伙伴的,只想拿到手就玩,难免就会出现争抢玩具的情况,甚至达到如果争不到就大哭或大声吵闹的程度。如果不正确引导,见玩具就争抢,时间一长,见东西就抢,就出手伤害同伴,家长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这一问题,将会导致孩子自己自私自利的思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帮助孩子形成物权意识

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依我之见,孩子家长应学会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明白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属于别人的,没有经别人的允许,不要随意去碰,不是只要见到玩具都要想去拿,都要想去玩,让孩子自小就对物权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和正确的意识,并意识到要爱护自己的东西,懂得维护正当的权利,有“尊重他人物品所有权”的概念。不然的话,听之任之,将不利于孩子优良品格的培养和性格的发展。

3、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如果别人的孩子手中有玩具,而自己孩子没有这样的玩具,小孩子又希望能够得到,哪该怎么办?首先应该和孩子进行正确的沟通,说服孩子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说清楚只有将自己的玩具和其他孩子一起分享,还能够得到其他孩子的玩具来玩。慢慢的孩子就懂事了,懂得了分享的重要性,如同手中的一个苹果或者其他的食物,家长都要引导孩子分享跟他人一样。只有学会分享,才能够学会尊重,学会合作。懂得和他人协商,才能够逐步懂得基本的游戏规则和规矩,学会有礼貌。

4、弄清楚“偷”、“抢”和“借”的区别

由于孩子年龄还小,早上起不来弄清楚“偷”、“抢”和“借”的概念。但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行为,正确进行引导,让其明白哪些是属于不当行为。教育孩子不可以偷拿或抢他人的物品时,要让他明白“偷”、“抢”错误的行为和做法,需要对这种行为负责,经历多次说服教育仍然没有效果,家长可以给孩子适量、适当的惩罚,让其有过对和错的概念。对于孩子借了别人的东西,应该要求及时归还,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最后,我想通过效果良好、气氛融洽的家长与子女的对话,采取一些亲子活动的方式,增强沟通,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品质和性格,一定能使子女很快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