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行政的历史沿革
清末,县级的教育行政机构叫“儒学署”,设于文庙内。署设教谕、训导,皆为县教育长官,其职责除管理全县文武生员外,还兼任奉祀官。
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兴学堂。翌年五月,改“儒学署”为“劝学所”。
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地方行政官制,决定撤“劝学所”,设“教育局”,但宜阳县仍沿用旧制。直到1923年才改为教育局,设局长1人,视学1人,事务员1人。1927年增设宣讲员1人,事务员增至4人。1939年改教育局为教育科。下设社会股和教育股,各股设股长1人。
1947年8月29日,宜阳县解放,9月分
为宜南、宜北两县,两县政府均设战教科。
1949年2月,宜南、宜北两县合并恢复宜阳县,改战教科为教育科。
1950年,教育科改为文教科,编制4人,兼管文化,归属县委宣传部领导。
1955年,文教科分为文化科、教育科。
1956年,教育科设教研室,教师进修校部、扫盲办公室。
1958年,撤销教育科成立教育局。
1961年,教育局下设总务股、秘书股、工农教育股。
1967年4月,县成立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下设文卫办公室。
1968年8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革命委员会办公室下设文卫组,教育局成立革命领导小组。
1971年6月,成立文教卫生局。
1973年8月,撤销文教卫生局,成立县革委文教局。1978年10月,归属科教办领导。
1980年5月,撤销县革委文教局,分为文化局与教育局。教育局设两室(办公室、教研室),5股(人事股、教育股、计财股、工农教育股、生产供应股),10月,教育局归县文委领导。
1984年10月,县文委撤销,教育局直接归属县政府领导。
1990年县工农教育委员会与教育局合署办公。教育局下设办公室、教研室、人事股、学校教育股、计财股、成职教股、成职教研室、教育生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