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教学讨论的尖锐问题有哪些
扩展阅读
英语开眼界知识大全 2025-01-23 13:32:25
剪映视频怎么加音乐歌词 2025-01-23 13:31:48

教育教学讨论的尖锐问题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12-19 13:38:40

A. 大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教育体制行政化,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等问题不断涌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大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篇1

1.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存在较大缺陷。

高校仍把培养综合化、研究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但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更需要创新型、实践型、通专结合型的人才。另外,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传统大学教育最大特点就是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出发,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出发点考虑课程开发,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缺乏对社会需求的把握,往往是有什么样的老师,有什么样的办学条件,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就造成了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必修课多,选修课少等现象,专业设置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3.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应用环节的现象。

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大学主要的教学方法,自学、讨论、调查研究、实验实习等仍处于辅助地位。由于片面强调系统讲授知识,高校教学脱离社会实践的倾向十分突出,这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健全人格。

4.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就业的指导。

智联招聘副总裁赵鹏说:“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有接近七成的权重是放在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上。”由此可见,职业素质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不但关系到高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质量,也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声誉,更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

5.许多高校存在着重视教学忽视科研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许多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关系呈现矛盾激化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教学与科研的脱节,学科的最新信息、发展状况和教师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中的心得并没有及时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其次,高校教师面临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部分教师还有许多社会活动和行政工作,无法合理配置时间。再次,资源配置的失衡。高校普遍存在着资源缺乏和经费不足的状况,另外,高校不同类型人员的组合使用在结构、层次和数量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冲突。如何理性认识和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大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篇2

1、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教育目的发生扭曲,忽视德育教育。

目前我们的教育对德育的重视远远不够,导致培养的学生往往智商很高,但人文道德素养低下,近几年在教育界频发的很多恶性教育事件与此有很大关系。另外培养的学生只会考试,眼高手低,实践创新能力低下,与国外学生相比差距比较大,这是个老问题,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专业设置市场化,追求短期效应,没有长远的计划。

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主观化倾向严重,在未对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就业前景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情况下,仅凭感性认识判断哪个专业的市场前景好、哪个专业走俏,就盲目地设置该专业,缺乏广泛的调查和严密科学的论证过程,因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性。所以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即失业,白白浪费了美好的青春和大量的金钱,无疑,学校在这方面应承担很大的责任。

3、班级人数庞大,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深入的交流互动。

近年来高校疯狂扩招,学生人数大大增加,但教师数量却没有按照相同比例增加,致使老师更难对学生言传身教,更难于针对学生的个性来进行教学,更难开展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更难与学生进行思想与知识或社会经验与情感经历等方面的交流互动。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即传统所说的“传道”。

4、教学方式单一陈旧,没有创新,教学过程索然无味。

大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篇3

【摘要】随着当今时代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发展,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应运而生,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应对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迅速发展的需要,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以便为其高效发展做保障。努力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促进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高效完成大学教育任务。

【关键词】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应用

随着当今时代的进步,高校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或拔地而起或规模扩建。由于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进而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改变,向着现代化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前进。为了解决当前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上的问题,解决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同问题,需要加强新形势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

一.当前管理模式和学生现状

当前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受到传统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高校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转变理念,以适应当前大学教育管理学生的素质教育现状,并且满足当今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规定。学生受到西方世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从以往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热爱祖国、爱社会的思想转变成现在思想迷信、信仰迷茫、不能理清价值观念、做不到诚实守信。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当前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新形势、新挑战环境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以便解决当前所出现的问题,跳出当前所处的环境,使得大学教育管理弄湿向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学校不断的摸索经验教训,不断的改变教育管理体制,适应当前大学教育管理体系发展的速度,不断的加强思想文化教育,不断促进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才能科学、合理、完好的完成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更好的进行素质文化教育,促进现代化教育的良好发展。

2.1建立科学系统的思想教育体制

建立科学系统的思想教育体制,需要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动员全社会进行完善教育管理体制,采取群众监督的手段。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统一结合起来,共同进行思想教育管理。协调运作,相互配合,将思想教育管理体制的'设计、管理和实施全面统一协调,化散为整。把创造大学科学系统管理的思想教育体制的整体和相关制度和后期建设等等,相互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全面系统的思想教育管理体制。通过建立行政全面负责的思想教育体制,实现学校以党委领导为中心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党委等相关部门的组织和管理作用,将相关部门的最大的价值尽可能的挖掘和开发,以促进大学思想教育体制的完善,系统科学的发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沟通平台,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协调统一,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将其最大价值应用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让其学会如何更好的处事待人上,促进当前大学思想教育体制的创新改革,完善思想教育机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改善当前的思想理论课教学,注重形势政策的教育,实现大学生健康的思想教育,改善其本质。

2.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管理体系。教师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是学生内心遵从的园丁,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素质的高低,品行好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影响。所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学生整体有着巨大的作用,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对高校教师整体进行培训,让个人教师进修,培养任职前后的教师素质,在任职过程中还要不定期的进行培训,以适应当前的发展速度和状况,采取鼓励政策,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努力进修,提高其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为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做保障,促进其思想教育的提高,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为充分实现现代化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做准备。

2.3强化学校文明

通过强化学校文明,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创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强化学生所处环境的文明,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改善和提高。通过进行新型、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把思想教育内涵融入到活动中,让文化活动充满校园特色,便于学生理解和接收思想教育。针对学生生活环境的改善,开展文明宿舍活动,在学生私下生活中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积极发挥出宿舍生活中的作用,促进文明校园的建设。另外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充分考核,进行评比,依照考核情况制定合理的改善校园文明的方案,但在此中需要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从而独立进行考核,增强学生的观念意识。推进改善校园文明的发展,使得学生自己由于所处环境的和谐文明而产生自豪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思想政治学习,让学生能够自行学习思想政治,强化自身的思想品德,。更好的和老师进行互动沟通,促进学校思想教育机制的改善,加快当前大学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进程。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逐渐在进行变革。然而在新形势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面临巨大的挑战,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当前教育管理模式发展速度的需要,才能够在挑战中完美的发展。加强高校的思想文化建设对于当前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保障,不仅促进学生思想教育的改变,还能促进整个教育的思想文化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茜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文刚,苏媛媛,郝磊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5).

[2]杨筱.浅议班主任在大学教育管理中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

[3]何孟良.班主任在大学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

大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篇4

论文关键词:蔡元培大学教育兼容并包教授治校

论文摘要:蔡元培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在北大的实践对近现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他反对把大学作为官僚养成所,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主张发展学生个性,实行选科制。反对文理相隔,主张文理沟通。反对校长独断独行,实行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制度。这一系列大学教育改革思想,对于当今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素质教育、高校改革创新以及课程建设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应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

大学,按照蔡元培的理解,是指“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一个思想包罗万象、言论百家争鸣的场所。大学应当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是蔡元培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他大学教育思想的出发点。1912年5月16日,他以教育总长身份出席北京大学开学典礼,在演说中就提出“大学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目标就是按照现代大学的标准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大学理念。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898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虽改名为北京大学,但由于北洋军阀政府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坚持以孔孟之道去禁锢人民的头脑。此时的康有为等保皇派,也在上书黎元洪、段祺瑞积极主张将孔教定为国教。当时的北京大学官僚积习很深,校政极其。不少人把上大学作为升官发财的阶梯,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读书就是为了猎取功名利禄。教员中也有不少是不学无术的,课堂讲授敷衍塞责。学校里封建复古的陈腐思想泛滥,制度混乱,学术空气稀薄。为了扭转这种的学风,蔡元培在就任校长的第一次演说中明确指出:“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强调了大学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还提出,大学不能只从事教学,还必须开展科学研究,要将学术研究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地方若是没有一个大学,把有学问的人团聚在一处,一面研究高等学术,一面推行教育事业,永没有发展教育的希望。”他要求大学教员不是灌输固定知识,而要对学问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大学生也不要死记硬背教员的讲义而要在教员的指导下自动地研究学问。为了使大学能承担起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他极力主张“凡大学必有各种科学的研究所”。他在《论大学应设各科研究所之理由》中详列了三点理由:一是“大学无研究院,则教员易陷入抄发讲义不求进步之陋习”。二是设立研究所,为大学毕业生深造创造条件。三是使大学高年级学生得以在导师指导下,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

蔡元培对大学性质的认识切合了中国当时的国情、北京大学的校情和世界大学的发展趋势,他“从1917年到1919年仅两年多的时间,就把北大从一个官僚养成所变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把死气沉沉的北大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战斗堡垒”。他在办学指导思想的重大变革,不仅促进了北大的发展,其意义远超出了一所大学的范围,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从大学应该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这一思想出发,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主要体现在学术和教员两方面。

1.在学术上反对墨守成规,提倡自由发展。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前,北大是与专制并行,学校像个衙门,没有多少学术气氛,教师不学无术,墨守成规,学生无心学习。蔡元培立足于中国近代教育国情,强调了自己的治校方针是“依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他认为大学应该广泛吸收各种人才,容纳不同学派。如果抱残守缺,持一孔之论,守一家之言,不可能成为真正高水平的`大学。“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悉听其自由发展。”在学术上各种派别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应该在相互包容和讨论中吸收精华,促进学术的发展。

2.以学术造诣为主罗致各类人才。由于学说必须由人提倡、宣传和发展,教员又以研究、传授学问为己任,所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在实际中更多地体现在对待教员方面。为贯彻兼容并包的原则,蔡先生首先“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认真教授,以提起学生研究学问的兴趣”。在聘请教员上,最重要的标准是有无专门学问。只要有真才实学,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就聘为教员。在担任北大校长后,蔡元培立即请陈独秀任文科学长,随即聘任胡适、刘半农、周作人等为教授,他们和原北大的钱玄同等学者一起致力于北大文科的革新。而对于确有真才实学而学术观点、政治倾向不同的守旧学者,只要不妨碍授课,则不作为取舍标准,仍延为教授,展其所长,对他们一视同仁,绝不歧视。如刘师培,曾参与反清革命,后变节为清探,又为袁世凯称帝效力,但国学造诣极深,故仍聘任为教授,讲授《中国中古文学史》。对于学术水平低下,教学态度恶劣的教员,则不管什么人,坚决辞退。因此,北大一扫往日沉闷保守的气息,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各种思潮学说纷起,形成了各种学术思想新旧交融、百家争鸣的活跃气氛。在文科教师队伍中,既集中了许多新文化运动的着名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也有政治上保守而旧学深沉的学者,如黄侃、刘师培、黄节、辜鸿铭、崔适、陈汉章等。在政治倾向上,有的激进,有的保守,有的主张改良。在新派人物中,有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的不同代表。当时的北大,“新潮”与“国故”对垒,白话与文言相争,盛极一时。北大也因此成为新文化运动酝酿发祥的思想摇篮。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曾起了进步作用,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足之地,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传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蔡元培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

三、学为基本,术为支干,文理沟通

在学科建设上,蔡元培的基本思路是:“学”为学理,“术”为应用。文、理是学,法、商、医、工、农皆为应用,故是术。“学与术虽关系至为密切,而习之者旨趣不同,文、理学也,虽也有间接之应用,而治此者以非研究真理为目的的终身以之,所兼营者不过教授着述之业,不出学理范围。法、商、医、工术也,直接应用,治此者虽亦有永久研究之兴趣,而及一程度,不可不服务于社会转以服务时之经验,促进术之进步。”J(丹“学为基本,术为支干”,“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础,但“学”重于“术”。这一改革思路扭转了当时重术轻学、重工轻理和重应用轻理论的偏向。在北大蔡元培主要进行了如下整顿。

1.扩充文理,改变“重术轻学”的思想。蔡元培认为,没有基础学科的发展,应用学科的发展决不会有后劲,鉴于当时存在“重术而轻学”的现象,蔡元培认为大学为研究学理的机关,要偏重文、理二科。因此在学制的设置上,《大学令》规定,大学以文、理二科为主,须合于下列各款之一,方得名为大学:“一、文、理二科并设者。二、文科兼法、商二科者。理科兼医、农、工三科或二科,一科者。”他保留北京大学文科原有的哲学、中国文学、英国文学三门,增设史学、法国文学、德国文学三门。理科原有数学、物理、化学三门,增设地质学一门。工科并人北洋大学,原有工科两班,毕业后即停办。商科改为商业学门,并人法科。同时扩充文、理两科的专业门类,加强两科的建设。北大遂由原来的五科改为文、理、法三科大学,突出文理两科,强调基础理论的地位,也是蔡元培“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观点的延伸。

2.沟通文理,废科设系。蔡元培认为传统文、理分科的做法已不适应近代科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文理是不能分科的,文科里面包含着理科,如史学、文学均与科学有关,而哲学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同样理科各学科与哲学有关,自然哲学,尤其为自然科学的归纳。而且,由于学科之间的彼此交错,有些学科不能截然分开。

如心理学从前属哲学,而现在用实验法,应划人理科;理学中有人文、地质、地理,分别偏于文科和理科,很难辨其学科性质,“文科的哲学,必植根于自然科学,而理科学者最后的假定,亦往往牵涉哲学。”为了避免文理科学生相互隔绝,互不沟通,蔡元培主张沟通文理,合为一科。1919年,他在北大撤销了文、理、法三科界限,改原隶属于科的学门为系,全校设立l4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

3.改年级制为选科制。为进一步落实文理沟通的思想,在教学制度上,蔡元培主张采用选科制。1917年10月,教育部召开北京各高等学校代表会议,讨论修改大学规程,北京大学文科提出废年级制,采用选科制的议案,会议通过,决定在北大试行。北大选科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个单位,本科应修满80个单位,一半必修,一半选修,修满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预科应修满40个单位,必修占3/4,选修占1/4。选修科目可以跨系。1919年暑假后,选科制在北大各系陆续施行。

选科制体现了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同时也是落实他“沟通文理”思想的一个具体措施,为文、理科学生相互选修课程提供了方便。1922年以后,全国其他高校也纷纷采用选科制。

四、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在学校管理体制建设上,以教授治理校务,用民主制度决定政策,以分工方法处理各种兴革事宜是蔡元培的基本思路。蔡元培反对大学校长独断独行,主张民主办校。1912年,他任教育总长时亲手起草的《大学令》中就已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学校务管理原则,规定“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以随时齐集评议会,自为议长”,但未能切实施行。蔡元培初到北大时,一切校务仍然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少数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任校长后,认为这种局面不利于学校建设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开始分步建立教授治校的体制。第一步,设立评议会,重新制定了北大的《评议会章程》,规定“大学内部规则”须经评议会通过,始能生效。评议会成员由各科学长和教授代表组成,校长为当然的议长。评议会为全校最高的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凡学校重大事务都必须经过评议会审核通过,如制定和审核学校各种章程、条令,决定学科的废立,审核教师学衔,提出学校经费的预决算等。第二步,组织各门教授会。1917年,北大评议会通过了《各学科教授会组织法》,规定各门重要学科,各自合为一部,设教授会。各教授会各设主任一人,由本部会员投票选出,任期两年,其职责是:分管各学门的教务,规划本学门的教学工作。

蔡元培主张教授治校,主要是为了让真正懂得教育和学术的专家管理学校,1920年,北大开学时,他说:“我希望本校以诸教授为各种办事机关的中心点,不要因校长一人的去留使学校受影响。”1922年,在《北大成立二十周年纪念会开会词》中,他说“为沟通文理科及采用教授制起见,将学长制取消,设各系教授会,主持各系的事务。最近又由各系主任组织分组会议,凡此种种设施,都是谋以专门学者为本校主体,使不至因校长一人之更迭而摇动全校。”

经过蔡元培的一系列管理体制的改革,北大逐步革除了原来的“形同衙门”的管理体制,建立了以教授为主体,以评议会、行政会议、教务会议和总务长为基本机构,立法、行政、教务、事务分立的教授体制。体现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了北大的蓬勃发展。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大学产生以来第一个系统地总结、阐述大学观的教育家。他的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在北大的实践对近现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他反对把大学作为官僚养成所,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主张发展学生个性,实行选科制;反对文理相隔,主张文理沟通;反对校长独断专行,实行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大学教育改革思想,对于当今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素质教育、高校改革创新以及课程建设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着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高平叔.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J].北京大学学报,1998,(2).

[4]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8.

[5]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6]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三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B. 教育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教育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一、学生的问题一时解答不出来该怎么办?

如属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发动并鼓励学生集思广益,讨论解决;如不属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委婉地告诉学生,课后再解答;如果确实解答不出来,一定要真诚地告诉学生,老师一时回答不上来,等课后查找有关资料,或请教一下别的教师,下节课再给学生解答。切忌有意避开问题,不予回答。

二、当学生沉溺于电视或网吧时应该怎么办?

经常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目前的需要和兴趣,多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处理好电视、网吧和学习的关系,讲清学生过多的迷恋电视和网吧的危害,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有意识、有选择地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三、当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时应该怎么办?

运用暗示法,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回归到课堂教学中,用目光注视溜号的学生,提示他注意听课。或者运用提问法,针对溜号的学生及时请他回答问题,牵动他的注意力回归。也可以用动态管理法,教师在授课时,走近学生,对于溜号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提示他注意听讲。

四、当学生总是不完成任务时应该怎么办?

从教师的角度来解决,布置作业时,应考虑学习任务量要适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少,内容精,并且在布置学生任务时侧重于创造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为他们发展自身的特长创造条件。

C. 教育学应该讨论哪些问题

教育学应该讨论的问题
、简述生产力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⑵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⑶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⑷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⑸生产力的发展还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什么叫教育理念?简述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

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1)新的教育观。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

2)新的学生观。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3)新的教育活动观。教育活动具有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综合渗透性

4、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简述教育的起源简述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二)生物起源论:认为生物竞争的存在是产生教育的基础。(三)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四)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五)生活需要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

6、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人(1)具有主观能动性;(2)具有各自的思想感情;(3)具有独特的个性

(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具有身心发展的全面性;

(2)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三)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7、简述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与任务

作用:⑴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⑶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发掘者。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教师的具体任务包括三方面:⑴教师必须搞好教学工作;⑵教师要做好班主任工作;⑶教师要关心学生健康。

8、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主要有哪些区别?

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⑴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⑵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⑶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与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⑷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⑸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⑹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⑺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

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⑵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⑶教育形式多样化。⑷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⑸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的现代化。⑹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面教育,反映在培养目标上则是人才的通才性和全面性。

9、简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主要作用和特点:

作用:⑴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篇章,是个体社会化的奠基教育。⑵家庭教育可以起到影响和调整学校教育的效应。⑶家庭教育使儿童受到始终如一的道德熏陶。

特点: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终身性、个别性等特点。

学校教育的地位和特点:

地位:⑴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⑵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⑶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导向和枢纽。

特点:⑴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⑵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⑶学校教育组织的严密性;⑷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面性;⑸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⑹学校教育形式的稳定性。

10、国外主要教学论流派有哪些?

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11、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学校智育的任务有哪些?

⑴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⑵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使学生获得在日常智力和体力活动中常用的活动方式,如学习技能、操作技能、社会活动技能等。⑶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13、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包括: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育活动观等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等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方式;改革评价体系;改进课程管理。

15、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1)教育地位更加突出,各国都把教育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2)重视科教兴国,强化科学教育;3)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加强民主化进程;4)强调创新学习;5)教育面向未来,建立终身教育的新体系。

D. 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困惑

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困惑

你知道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困惑有哪些?很多幼师在刚进入职场的时候都觉得很痛苦,对自己的未来非常迷茫。我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困惑的相关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欢迎大家与我交流讨论。

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困惑1

(一)教师对于社会领域教育情感倾向有偏差。

社会领域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部分,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点是所有教师都认同的,但是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对于社会领域却不够重视,都不愿意开展社会领域教学活动,觉得“社会课不好上”,“没什么好上的”,教凯备师们在进行公开课时也很少人选择社会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是:

1、 社会领域教学效果不显着 。从教师们的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们普遍认为社会领域教学不容易出彩,教学效果不能立即呈现,不像其他领域,效果立竿见影;

2、 社会领域教学准备的教学用具过多 。有时候社会领域教学牵扯的方面很多,需要准备的教具方方面面,才能很好的开展活动,所以教师们都不愿意选择社会领域;

3、 社会领域教育需要储备更多的社会认知知识 。教师们平时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没有过多的时间额外储备这些知识。所以不愿意开展类似的活动。

(二)社会领域教学重视知识培养,忽视了幼儿社会情感的培养。

社会领域的培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则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行为的养成。

1、蔽纳 社会领域活动开展使幼儿掌握了更多社会知识 。虽然教师们都不愿意开展社会领域活动,但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师们还是得完成教学目标,不管社会领域活动的形式如何,教师们还是教给了孩子们许多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孩子们也能绘声绘色地讲解许多包含行为规范、为人处事道理的故事。

2、 幼儿在行为方面表现的不尽如人意 。虽然现在的孩子们能说出社会认知的故事等,但是孩子们在行为中则多表现出任性、自私、争抢、不懂礼貌宏孙没、不分是非等不良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品德教育过程中只讲知识,忽视操行,以知识代替行为养成。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从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现如今的社会领域教育过分关注课程知识的传授,注重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而忽略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注重幼儿的社会共性的发展而忽略幼儿个性的发展。因此,实际教育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因此社会亟待适宜幼儿健康发展的社会领域教育。

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困惑2

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特点把握不准。

主要表现: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有一些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们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这些孩子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也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对这样的孩子,一些新教师会一点办法也没有,当众批评他们,甚至还会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们。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这些孩子就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再如,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不会或不愿与别的孩子说话交往。老师又有更多的孩子要管理,从而不经意冷落了这些孩子,长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2、对幼儿教学缺乏耐心。

由于个别新幼儿教师从学校毕业后,本人还是个大孩子,所以新教师普遍存在缺乏耐心爱心,吼叫呵斥责备扯拉孩子问题。比如:幼儿年龄小,爱动、爱玩,受不了约束等原因直接造成教师对孩子大声吼,把孩子吓的心跳不已。再比如,班上教师少,小朋友多,教师顾不过来,就会对不守规矩的小朋友进行语言批评、指头擢头大声骂吼,从而给孩子造成教师非常凶的印象,直接造成纯真的孩童畏惧学校,害怕老师的后果。

3、教学目标与幼儿需要结合不够紧密。

教师对教学活动核心目标把握不准,进而对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如:有的教师在语言活动中,主要的目标是让孩子理解所讲故事的内容,练习用“原来如此……直到现在……”等句式说话。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却过分强调了对故事内容的讲解,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句式的练习体现的不明显,并没有着重完成主要目标。

4、教学模式不够灵活。

教师过多关注教学环节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中,教师经常提出问题后没给幼儿思考和回答的时间,也不关注幼儿的回答是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环节设计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不能灵活的追随幼儿的表现,顺势提出引导的问题,将幼儿的思维转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环节中。比如:有的老师在活动中,出示图画后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吗?”孩子们回答:“是什么”后,教师不回应也不了解幼儿的想法,直接说画的是什么,而不是什么。同时不及时地通过追问:“你为什么觉得它是什么图形?你在那里见过”等问题,把孩子的思维引导到教学活动中来。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在教学中只顾进行自己的环节,不注重幼儿表现,不核对幼儿的回应。再如:有的教师教幼儿画气球。教师拿出一个范画贴在黑板上,站在黑板的右半侧讲气球的画法。右侧边上的幼儿尽管侧着身,也看不到黑板上的气球。接下来,教师整个身体面对黑板,又画了一个气球,孩子们扭着身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看不到老师在画什么,甚至连坐在中间的幼儿也无法看到。气球画完后老师说:“孩子们,开始画气球吧。”只听有幼儿说:“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我也不会画”,等等。于是,老师就忙了这个忙那个一一帮忙。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累的气喘吁吁,教学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5、只备教案不备幼儿。

教师的备课要备教材、备教学设计、备问题、备教具学具,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备幼儿,备孩子的前期经验,备孩子对问题的反应会是什么等。不备幼儿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在组织语言活动时,只把语言书发给幼儿,要求幼儿打开书听她讲故事。而孩子们拿到书后,有的被书中有趣的大头娃娃吸引了,有的随便翻,有的把书举到头上当帽子,有的卷起书来当做望远镜,有的大声和旁边的幼儿说着什么……老师吃力讲解的故事,孩子们并没听到,三分钟后活动中断。这说明教师并没有真正把孩子们拿到书之后的情绪和兴趣备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