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如何做好教育动员

如何做好教育动员

发布时间: 2023-11-26 12:27:01

① 试论如何做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一、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一提到教学质量,有些人往往认为这只是校长或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的事,与其他的教学人员毫无关系。其实,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要使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外现代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必须动员、组织学校的全体成员直至家长及社会其它有关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外国一些国家,不仅在校内建立师生员工及家长参加的管理、监督机构,而且在校外还设有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成员的联合组织,共同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负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校内的教学管理只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导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组管理系统,很少甚至没有师生及家长对教学施以监督的组织。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很少有机会过问学校的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管理,从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注意如下两点:
第一,学校领导必须对此给以充分重视,调动校内的方方面面参与管理,同时要力争与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三、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等因素。要使上述各因素都处于良好状态,根据现代外国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争取资金,为教学人员整建一个舒适的环境,使从教人员不致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增设教学设施,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四、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每一环节。传统的经验主义的质量管理只注意质量检查(考试)的管理,而忽视创造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既然教学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教学全过程教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到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要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的管理。目前,在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管理不够。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各科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缺乏协调,学生家庭作业负担沉重,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不起来,或流于形式。
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因此,教学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与评价又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对教师的培训与进修的管理方面,我们应注意把教师的长期脱产校外进修与校内进修提高结合起来。国家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多种多样的培训、进修机构,并从制度上予以保证。
在目前,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对一些学校的一些教师来说,脱产校外进修存在着不少困难,因此,我们应加强校内进修。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教师培训、进修、提高,并要形成制度。要充分利用校内在职进修的多种形式,如新任教师进修、以老带新、个别指导、举办讲座、观摩教学、组织教学研究会等等。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要建立评价的组织机构,包括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和校内的教师评价机构;要制定各种评价标准,使教师评价科学化;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发现问题和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教学管理要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办好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因此,教学管理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学校管理应树立管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思想,根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从事教学管理,特别是从事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就更要注意这一点。
六、结语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我们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追求“工作创新有效,和谐共处”的境界,以给我们工作的环境空间营造一种舒缓、宽松、和谐的氛围。在管理中,我们积极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关心教师的生活,尽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学校领导给予教师充分信任,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对领导的信任感,达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更高管理境界。

② 如何做好教育工作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博览群书,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知识不够丰富,理论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

一定要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把教书育人、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传播知识的本领。

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教学工作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社会所需人才,超前采取培养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1、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高校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第一要务。

2、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领导高校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保障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未来发展看,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③ 怎么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导语: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大学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途径,是使新生完成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过渡的重要方法。因此,切实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具有现实的意义,无论是对新生自身发展,还是对学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怎么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确定人生目标,重新找到学习生活的动力

对于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说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是他们的奋斗目标,进入大学,意味着目标的实现,生活变得迷茫,学习动力减弱,这对刚刚进入大学的他们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确每个人应当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进入大学只是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途径,要实现人生目标只有更努力,帮助学生找到努力学习、积极拼搏的意义。

2.新生入学教育可以给新生科学系统的专业指导

对于新生来说,专业的选择不是听从父母、亲戚朋友的建议,就是进入大学时专业调剂而来,哪怕是自己选择也是从网络上获得的部分专业信息,对专业了解比较片面。很多学生既不知道这个专业要在大学里学习那些东西,需要锻炼哪些方面的专业能力,又不知道这个专业学出来做什么。这样下去既不利于学生搭建合理的专业结构,又不利于将来的就业。科学、系统的专业指导就尤为重要了,它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明确本专业培养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成为行家,又要让学生了解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学好规定课程的同时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大的发展潜力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3.新生入学教育可以给予新生及时的转换指导

大学新生从应试教育为主的高中,忽然来到培养综合素质为主的高校,往往有着诸多不适应。而入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帮助新生实现“转换”,即从单纯的学生往社会人角色的转换、学习方法由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方式的转换,思维方式由单向型向多向型、立体型、开放型、创新型转换。从而帮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新生入学教育可以给新生系统的心理指导

新生由单纯的环境到了复杂的环境里,他们的心理往往是不成熟的。他们遇到一些问题,心理往往有较大的波动,由此引起的悲剧数不胜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可以教会他们如何面对人生挫折,如何化解所出现的负面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为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5.新生入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

新生入学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学校奖学、助学等规章制度,又可以让学生明确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形成自我管理意识。

二、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成因

新生入学教育是每年新生进校各大院校所必须开展的常规工作之一,它是高校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当前各大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校史校情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丰富,但教育效果不佳,体现在对校纪校规不清,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以后就业方向不清楚,没有学习动力、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安全事故频发。这使得学校认真准备的课程成为形式,为以后的教学、学工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入学教育周期较短

各大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往往是在正式上课之前,有的`是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周,有的则是贯穿在军训期间。这段时间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入校的新鲜劲还没过,对此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事不关己,然而等过了一段时间,不适应表现出来以后,新生入学教育已经结束。

2.新生入学教育教育形式 单一

新生入学教育往往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把老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作为课堂的客体,把大量的理论知识单一地灌输给学生,缺乏互动,影响了学习效果,而且有些内容并非通过一两节课的讲解就能让学生掌握的,需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停地加以引导。

3.新生入学教育缺乏层次感

当前,新生入学教育往往是在规定时间内把所有内容不分主次、不分先后的同时灌输给学生,对学生而言,如此巨大的知识仿佛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急需掌握的,这样下来很多内容却没能掌握。

4.师资不足,教育理念不稳定

在入学教育中,除专业介绍由相应专业负责人或资深教授来完成外,多是由从事学生工作的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老师、学生辅导员担任,有的还包括学生干部,人员不固定,随意性很大。不仅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人员流动性大,使得办学理念、专业发展思路等因个人的理解不同而异,这种散漫的局面导致学校或学院没有类似于中心思想的理念,不能形成凝聚力。

三、改进新生入学教育思路与方法

1.尊重认识规律,实行长期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不应该是学生进校时的短期的常规工作。新生从踏入高校到完全熟悉高校,专业的认知,专业思想的确立,学习方式的转变,安全意识的形成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可能短期就能完成的。我们应当尊重人们的认知规律,实行长期的教育,将新生入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相结合,注重随时、随地、随性的教育,形成课堂上理论教育,生活中矫正强调的教育机制。

2.科学的设置教育内容,使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具有整体性、层次感

当前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是学校的工作人员根据以往学生入校时存在的问题总结而来的,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开学开展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入校的新鲜劲还没过,对什么是大学没有感觉,在这个时候就要把大量、关联性不大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不仅不重视,听起来也不认真,即使认真听了,在这个阶段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我们可以科学系统地设置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使它符合学生熟悉新校园的过程,让学生感觉我们所讲解的内容符合当前他们的生活学习状态,认真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3.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确立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不应将新生看成纯粹的教育客体进行单向灌输,忽视新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要加强双向沟通,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不仅学生接受知识非常容易,而且不容易忘记。

4.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在提升新生入学教育教师素质的同时不断壮大师资队伍

在新生入学教育之前对参与新生入学教育的人员进行培训,在明确每个内容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注意事项。与此同时,我们要全员动员、全员参与,新生入学教育仅靠学生工作这一条线同志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教学、后勤、党务、群团等工作密不可分,与广大教师的师表作用密不可分,与领导的重视和广大学生的参与密不可分,入学教育必须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才能富有成效。

④ 如何做好教育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

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


(4)如何做好教育动员扩展阅读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

第二,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彼此之间的疏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

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自我管理的制度);

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

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是,制度教育学过分地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⑤ 怎样深入基层发动群众做好群众性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把握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要准确掌握本地区、本部门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风土人情、群众的思想文化状况、生产生活水平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重点、要点、地方宣传思想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出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做到既有“高原”又有“高峰”,既有“一枝独秀”又有“百花齐放”,既出作品又出产品,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深刻认识到,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基层不同情况、宣传思想工作的不同阶段和内容做有针对性的调整,不搞“千篇一律”的设计和宣传工作。在宣传内容方面绝不能“清汤寡水”、枯燥乏味,没有“嚼头”的作品充斥,要适当调整“口味”,做到“荤素搭配、兼顾南北风味”,使群众吃到健康、吃着舒心。注意激发群众荣誉感,扩大群众参与度,要注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使人们感受到家乡的变化、祖国的繁荣发展、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干劲,为社会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社会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是、提高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队伍建设,解放思想、创先争优,使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把握形势能力、宣传动员能力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要注重安排基层的有较高思想觉悟,有一定理论功底,写作能力,热衷于党的宣传事业的干部加入宣传队伍,注意开发他们的接触基层范围广、接触人群多、深入一线机会多的优势,将群众中的新人新事、好人好事、典型事物等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宣传思想内容要紧扣脉搏,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具体的生活逻辑,推动群众自觉自愿、自主自然参与,进而强化自我教育,提高寓情于理、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形势政策宣传和热点、难点引导要全面准确,舆论监督要着眼问题的解决,客观分析原因、反映改进成效,防止歪曲事实、刻意炒作,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宣传报道语言要改善话语体系,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战线担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自身发展的双重任务,加快自身发展既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宣传思想工作者完善服务职能的客观要求。要强化发展意识,从纵向、横向比对中认真、深刻地审视自我,在目标定位上超越自我,使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敢于挑大梁、做大事。在宣传报道中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坚持“导向正确、公开透明、实事求是、注意引导、有效管理 ”,把好宣传报道的度和量,不能因制度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而产生负面效应,影响工作。要带着使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工作。要增强群众观念,对基层多一些理解、关心和支持,不做急功近利的事情。要善于运用先进典型,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开展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无论是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化改革发展,还是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多办实事好事,使干部群众感到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
三是、活动开展要依靠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终要坚持打总体战。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与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道落实、一起检查,注意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切忌脱离实际的“走秀”。要针对社会思想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抓好群众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一成不变的形式和内容。要引领群众积极参与其中,使开展的各项活动成为群众性的、自觉的、健康的、向上的、促进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为其他各项事业创造良好社会氛围、舆论支持、促进团结进步的事业。在开展活动中坚持“依靠群众、突出群众、源于群众、适应群众、融入群众、方便群众”原则。即: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文明城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实施礼仪普及行动、优质服务行动、环境整治行动,大力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
四是、活动开展要注重效果。将 “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受没受到教育、群众的幸福指数提高没提高”作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开展好与否的的衡量标准,将群众拥护的、满意的、评价好的作品、宣传形式、宣传载体作为主推内容、形式和方法加以大力推广和使用,并将宣传教育效果的转化、吸收、应用作为基层宣传思想教育成果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来贯彻落实。宣传教育活动不仅要反映物质变化、数字变化,更要反映人的思想和精神变化,要见人见物见精神。使群众正确把握、理解、支持、拥护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群众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显着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逐年增强。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永葆青春、振奋人心、引领广大群众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取得辉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