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职业学校发展合理化建议
对职业学校发展合理化建议 篇1
我来学校已经一年多了,对于咱们学校的办学理念非常欣赏。但是应校领导要求,提几点我的拙见。
一、硬件设施需更加完善
要想发展,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设施没必要太前卫,只要是能用就足以。我校校址处于农村地段,老式的教室、特别是有的教室地板砖都碎了,有的教室水泥地面已经坑坑洼洼的,不能及时修补。 楼道里每逢下雨就漏雨,已经有两年之久了。这样的学习环境,怎能为学校带来好的发展呢。办公室里的电脑基本不能启动,好多老师为了办公,自带笔记本。可是一办公室里只有一根网线,远不能满足老师们办公的需求。凡此种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且有碍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二、教育教学管理需更细化
我校在这学期重视教育教学管理,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我认为只抓课上与实训课的质量是不够的。至少一个月一次正规的技能鉴定,才足以督促学生学习,给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课堂与实训课的质量也会提升的。我校学生难管理,对学习没兴趣。但是他们对专业课还是很重视的,大部分同学都重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我校的双周达标计划很好,可是测试由任课教师随堂考,教师重视,学生不重视。理论业知识最好有试卷形式的试题,这样学生和老师都会为测试结果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的。其他实训类课程的作品及测试最好能留底,为学生建立测试档案,这样在学生中间就会自然地形成一种学习风气。学生们一路收集自己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悦。真正让每位学生享受成功。
三、对老生的管理比新生松懈
我校似乎形成了新生好管理,老生不好管理的现象。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可能是新生来了,忙于新生的管理而放松了对老生的要求。这样老生在新生面前似乎有了一些“特权”,虽然第一学期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新生特别期待变成老生。我觉得对老生违反纪律的惩罚要比新生严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因此也方便了学校的整体管理。学校有了良好的风气,发展便是很自然地事情了。
四、合理管理培训学生会成员解放老师
学生会,是学生中处于领导的一个阶层,需要品学兼优的学生骨干,可是我校学生的水平不高。就需要我们的管理与培养。晚自习学生会查自习,做的很好,可是,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完成作业的时间呢。每班里都有教师,由教师维持纪律,此时学生会的作用发挥的作用就不够大,两个晚自习都在教室外面逗留可以说是对学生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也会使学生会的成员变得懒散。我认为应给学生会成员留一间教室做值班室,晚自习查课之余可以看书,写作业,学习,也方便老师监督学生会成员的学习情况。学生会成员的素质上去了,管理学生的水平提升了,从而解放老师,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研究专业知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管理。
五、提高师资素质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提高师资整体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势在必行。一、根据市场需求新设专业的教师要及时引进;二、把本校现有部分教师送出去进修深造,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三、让所有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可向外面请师傅传授,也可以校内教师能者为师,互教互学,共同提高。通过以上措施,我校的师资素质定能产生质的飞跃。
六、收集各种事件的良好处理方案。
我校的学生难管理,突发事件很多,有的班主任年轻,教育管理经验不足,遇到难管理的学生没有办法,无从下手,只能摸索前进,错过了管理时机,不但不能把班级管理好,而且还为学校的安定团结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果我们每次都把各种经验积累成册,供班主任借鉴相信我们会成熟的更快的。那么,我校的发展也会更加和谐,更加平稳。
不知道这几点意见合理不合理,是我的拙见。最后祝愿我校越办愈好,生源滚滚来。
对职业学校发展合理化建议 篇2
一、更新教育理念,适应市场经济对多种人才的需求
1.加大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各新闻媒体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减少对普通高校及高考状元的过度炒作,增加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内容,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发展观。
2.建立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考核体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立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尽快建立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及任务的综合考核与评价体系,将其作为对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二、建立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一筹化职业教育。
领导小组要督促有关部门及县区政府切实落实《实施意见》有关政策,把职业教育纳入对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目标之中。部门联席会议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及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市委、市政府决策落到实处。
三、切实增加经费投入,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督促《实施意见》中有关专项资金的落实,加大职教基础能力建设投入,同时争取国家、省级建设项目,以满足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县区财政也要增加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的政策落到实处。
四、加大职业教育基础建设的力度
1、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尽快建立起适合学校专业设置和学校发展的较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一方面政府要有计划的重点投入,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与企业联系,依托企业建设实训基地。
2、加大设备添置投入。职业学校的发展,老专业的改造,新专业的发展,特别是适应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有吸引力的专业开发,都需要添置和更新设备。这些靠学校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需由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解决。
五、给职业学校增加编制,增强职业学校用人的灵活性。
对职业学校的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职业学校所缺的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由学校自主招聘。
六、强化就业准入,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行为监管
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要坚决执行国家规定的“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政策。各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加大对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察力度。对那些违反《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招用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从事技术工种工作的用人单位,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坚决予以相应的处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教育、劳动、经贸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强化执法监察工作,使广大经营者了解就业准入制度的重要性,自觉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逐步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七、重新核定各类职业学校的收费标准。
我市职业学校收费标准差别比较大,市应该出台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
对职业学校发展合理化建议 篇3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并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它主要是通过学校历史、学校的形象标志、学校建筑、内部机构设置、学校管理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校的各种活动仪式、师生关系、学校环境、办学思想、管理观念、员工的工作态度等表现出来。它是学校中比较复杂的隐性课程和管理对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可以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强化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首先是德育功能。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当今中小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
其次是美育功能。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小学生也不例外。中小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的内涵。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校园环境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再次是实践功能。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学生将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这些考验固然检验着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但同时也对中小学校所代表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竞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中小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竞争能力。
二、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学校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还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建设高格调、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育高素质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走在社会的前面,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二)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校园自然环境的规划与布局,建设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简约而深刻地指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即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直接推动着社会主流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价值。
(三)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校为基础开发课程,充分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需求,调查学生的需求和特征,然后通过科学程序编制课程,这就使校本课程开发尊重学生、学校和社区的差异性,保证了课程-真正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适合本地区的经济需要,适时顺应社会需求。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课程,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等,它对学校的广大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加强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充分挖掘学校潜在的教育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显现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这对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就整体而言,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足。在新的形势下,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极其突出的现实意义。
三、目前,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从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学校常规管理的水平来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大部分教师和个别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
(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组织领导,缺乏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普遍处于松散无序状态。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自觉地建设和正确导向校园文化。
(二)是学校对社会文化缺乏积极有效地反愧筛选和导向、疏导,在学校当中“读书无用论”、讲享受、搞攀比、出入电子娱乐场所等非理性文化倾向成为时尚。
(三)学校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学生自发形成的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如校园童谣、流行歌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和校园的主导文化有较大的距离,需要正确的引导,促进其层次的提高。
(四)是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艺术节等,活动的形式过于单调,不注重普及性,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是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潜能未充分的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开发。
(六)是教师文化素质不能适应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特别是文化导向上的要求,教师队伍自身的问题亟需解决,如进取讲奉献的风气淡薄了,无心施教的现象近年来有所发展。
(七)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缺乏文化风格,有些学校校舍墙体脱落、校舍校貌陈旧零乱,绿化美化缺乏文化品位,发挥不了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
对职业学校发展合理化建议 篇4
一、完善重点学科建设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学科点溯源于传统的植物学专业和植物生理学专业。上世纪90年代后期,根据国家对二级学科目录的调整,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和植物生理学专业合并,使植物学学科点从原来以传统植物分类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发展成为具有多研究方向的学科。重点学科对于学院的教学发展十分地重要,例如兽医学院的预防兽医学科就是通过发展一门重点学科来带动更多的优秀学科。
二、加强建设专业
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是加强专业建设的依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林学院的优秀专业如园林专业继续加强建设,其它专业也要努力建设,这些都十分地重要,学院应该加大专业基础(经费投入教学条件建设)和师资力量的建设。
三、加强建设教学实习基地
建设实习基地作为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教育指导。也就是要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指导教师队伍,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既要教育学生树立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又要在业务上对他们进行有力的指导,同时还必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
四、继续丰富学生生活
学生工作生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继续完善团委学生会的工作。例如在今年四月份由林学院团委学生会举办的华南农业大学第五届模拟导游竞赛。知识型的竞赛活动,可以倡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时尚的生活,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风采和相互学习交流的舞台。因此要加强学生组织建设,丰富学生生活。
五、举办更多的科技创新活动
能够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教育和信息优势。大学生科技活动重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和创新意识,使大学生充分参与和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加强学生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原创意识与诚信意识的培养。此外,还需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院在大学生科技活动中作用的发挥。
本人觉得一到三点的建议适用于学院,而第四和第五的观点则学院和学校都需要去改善。希望以上建议能对学校、学院的发展起到作用。
2.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建议1000字
一、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纵观近代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这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是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重要枢纽,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调整,促进劳动者再就业,化解社会矛盾,意义十分重大。
二、 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20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又有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237万人,占整个高校招生总量的53%,高职高专招生总量已经超过了本科。在这种形势下,截止到2005年,全国具备颁发学历资格的普通高职院校达到1078所。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却不容乐观,自1999年以后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拉动了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数为359.6万人, 2004年增长到821.5万人,增幅达128.4%;而同期承担技艺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由519.5万人增加到548.1万人,增幅仅有5.5%,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的比例由占高中阶段的59.1%下降到40.0%。更令人担心的是,在全国农村高
中阶段教育中,接受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人数比例相差极大。并且,有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技术工人7000万人,其中高级技工只占3.5%,即使是全国最大工业基地上海,高级技工的比例也不足7%,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水平相比相差很远。并且现有的技工大多年龄偏大,一部分青年工人的技术水平又达不到规定的标准。而在上亿的农民工里,技术熟练的工人所占的比例很低,有受过专门技术培训的仅占12.5%。
三、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的来看,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工人才是当务之急。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短,起点低,再加上各级政府及教育工作者对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从而造成我国职业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精英教育”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是上不了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学生迫不得已的选择。在农村,农民对职业教育也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他们还没有真正形成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因此,不愿把子女送入职业学校就读,他们希望子女能够考上大学,出人头地,摆脱贫困。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上出现了“普高热”现象,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而职业学校却出现招生困难的态势,特别是农村职业学校的生源更为短缺,即使招了一些学生,其生源的素质也是相对较差的,这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
(二)职业教育投入少,办学条件差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经费短缺现象严重,国家财政预算内事业费只能基本保住人员经费,甚至有些学校连保工资都困难,更难以发展职业教育。由于办学经费紧张,造成许多学校连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所需的最基础的设施和设备都没有。同时,由于经费紧张,不但教师没有机会出去进修,而且连学生必要的实习也无法实现,而这一情况在农村职业学校中更加突出。在教育工作上,有些领导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共同发展,甚至有的地方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不但不安全配套经费,而且连专项经费也很难保证。再由于部分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很难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引入教学中,造成了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不能适应学生升学考试和就业的需要,这不但影响了职业技术人才
的培养和职业学校自身办学的吸引力,而且也挫伤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入读信心。
(三)就业形势严峻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呈现大众化的趋势,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使企业向社会释放了大量的多余劳动力。据统计, 20世纪90年代后期失业人口已达1200万,过剩的失业、待岗人群挤占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现今毕业生就业难已经呈现出两个向下的趋势,一个是就业率降低,一个是起薪点降低。毕业生就业难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资源错配”,即经济资源在一些人为因素的作用下,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片面流向重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知识型服务业则处于低迷状态。特别是2001年之后,在低利率、低汇率政策扶持下,重型产业加速发展,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近3/4来自重制造业。这种产业结构失衡反映在劳动力需求结构上,就是“白领”岗位需求相对不足,而对蓝领型岗位却有着旺盛的需求。因此,才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等新的“脑体倒挂”现象。
(四)职业教育改革缺乏力度
目前,虽然职业学校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及时适应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但仍有相当多的学校办学模式相对单一,专业结构不合理,缺少本校的办学特色和活力。有的学校领导的职业教育观念陈旧,不思变革,有的学校专业课程和教材内容不能较好地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相对落后,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再者,职业学校内部缺乏沟通,专业设置重复,资源不能共享,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背离,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没有学到科技致富的真本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3.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职业教育被社会普遍视为“末流教育”。当今社会上有一种普遍观念,认为只有高考无望的学生才会去读职业院校,学生及家长都不愿选择职业教育,往往把上职业学校视为无奈之举。而在以制造业闻名的德国,学生中学毕业后,有30%选择上大学,有50%选择上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在德国受到了普遍尊重。
二是职业学校的上升通道狭窄。许多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不是把学习技能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获得文凭作为首要目的。学生一旦进入职业院校,绝大多数只能获得中专、大专文凭,获得本科以上文凭十分困难。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上升的通道狭窄。
三是职业发展空间受限。技工学校毕业生即使掌握了很好的技术,有突出的业务能力,也只能担任技工、高级技工或技师、高级技师,职业发展的空间受限,无法像其他普通高校毕业生那样获得更多的上升空间和社会资源。
四是职校毕业生的工作待遇较低。职校毕业的技工虽然不愁找不到工作,但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即使在江苏这样的经济较发达地区,技工的工资一般只有2000~3000元。一些企业的高级工程师退休后的工资也相对较低。另外,现行的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倾向于收入高、地位高的人群,一般技工难以享受到相对均等的公共服务,这也导致职业教育无法兴旺,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
五是职业教育管理以及师资等存在“先天不足”。现行职业院校的主管部门有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交通运输部等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既有国家级的,也有省级的,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标准不一的情况。教育部门在资源整合、招生规模、师资调配、专业设置等方面难以统筹。中职学校教师的编制紧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匮乏,聘请兼职专业教师的渠道不畅。
六是职业教育培训人才仍是“纸上谈兵”。国家没有出台有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刚性配套政策,企业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校缺乏真实的工程环境,实训效果差,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脱节,学生掌握的技能水平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差距。
改革职业教育观念和管理体制的建议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等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也在全国12个区、市推广“新型学徒制试点”。各省要抓住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改革职业教育观念和管理体制,在“十三五”期间努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进一步重塑“人才观”。《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用“8双劳动的手”缔造的神话。大国工匠们对职业技能的完美呈现,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极大鼓舞。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舆论引导,破除鄙视职业教育的偏见,引导家长把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学生放心地送进职业院校,让社会各界给予职业教育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营造整个社会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氛围。
二是打通职业教育的管理通道。一方面,要理顺体制。实现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应建立教育、发改、经信、财政、人社、税务等相关部门参与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统一专业名称、公共基础课程、职业技能标准、评价考核指导意见等,对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等进行扎口管理。另一方面,将职业教育一直延伸到本科、研究生阶段,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业和职业发展空间。
三是加大对职业教育政策支持的力度。尽管国家针对职业教育发展制定了新的政策,将来还会不断出台利好政策,但我国更应结合实际,在教师编制、经费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优先考虑职业教育。另外,建议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投资、参股等形式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兴办民办职业教育。
四是让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要靠人才支撑,而人才成长离不开实践锻炼。建议通过税收优惠、财政直补、购买服务等政策,从国家层面规范校企合作行为,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接纳职校学生的培训和实习,构建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和长效机制,建立校企合作、职校生就业的“直通车”。
五是增强技工职业的吸引力。加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切实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环境。规范技工职称评定,放宽职称评定的学历等“硬指标”,重在考核技工的专业技能、敬业精神等。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工资晋升体系。加大对优秀技能型人才的宣传和表彰力度,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经济和社会待遇,努力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4. 你对我段的职工教育工作有什么建议
我的建议是:
1、每周例会不能缺少,多让教师提出一些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问题
2、每周一升旗,学校的领导要做讲话,注重在安全、文明、卫生、习惯等方面强调
3、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提出对学校工作的不足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例如,跳大绳、踢毽、投篮、足球射门、拔河、远足登山、课间舞蹈等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
5、加强纪律管理,在教学楼内一定要做到不打闹,轻声走
6、班主任一定要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