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直接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现实愿望。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地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更是中国教育事业不可或困蔽缺的鲜明特色。要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要正确地分析形势,抓住主春友要矛盾,汪森州实事求是地制定出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特别要科学地处理好公平和质量的关系、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的关系、发达地区教育和落后地区教育的关系,处理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大众教育与特色教育的关系,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等。要全力避免教育走弯路、走斜路,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努力在公平而有质量的轨道上实现快速赶超和全面突破。
⑵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如下:
第一,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今后,要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不断扩大和切实保障基本的教育机会公平。
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着力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巩固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着重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在其他教育阶段,要切实落实政府在办好学前教育中的责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在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中,将主要面向未成年人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性普惠性教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围,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第二,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当前重点是继续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尤其是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共教育资源。
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进困难地区办学条件尽快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不断完善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使其有效全面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困难群体。
⑶ 如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1、统一规划,调整各级各类学校师资配置对高中教师的补充一方面可以考虑引进高素质人才到高中从教,另一方面由于初中教师会出现剩余,可以鼓励初中教师进修提高,选拔部分初中教师到高中任教;同样,鼓励部分小学教师到幼儿园任教,这样可以让小学和初中适当引进新人,而高中教师队伍也不至于过于年轻化。由于高校扩招后教师资源极其丰富,正是提高教师质量尤其是农村教师配置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师招聘时应提高学历要求,初中和小学应把学历要求提高到本科,高中阶段可以招收一定比例的研究生。
2、加强对未来学龄人口的预测,针对波峰和波谷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及配置硬件设备设施很多地方在学校布局调整以及配置硬件设备设施时主要基于眼前的现状,很少考虑未来的发展,或者考虑了未来状况但限于省级或全国的大体趋势,较少针对本地实际进行预测。事实上,全省或全国的教育发展会呈现一定的一致性,但各地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地的实际,综合考虑本区域未来教育发展战略和本地未来学龄人口状况,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在规划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学前教育,允许小学附属幼儿园,这样可以利用小学闲置资源,也可以扩大幼儿园的招生规模;同时,农村小学的布局调整不要盲目撤并,要考虑以后学龄人口增加的因素。二是初中整体学龄人口在减少,部分生源充足的初中学校不宜扩张,生源过多时可以考虑分流到附近学校。三是高中目前和今后几年在校生规模庞大,在规划校舍、活动场地、设备实施配置时要考虑今后学生减少因素,严格控制规模,合理规划,避免以后造成巨大浪费。
3、建立城乡共同体,推进区域内和县域内的强弱互助首先,实行强弱互助,整体探索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子。可以考虑把城区划分为几个板块,对几个教育底子较薄弱的县进行对口帮扶,包括校长和优秀教师的定期轮换,鼓励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或任职。这种对口帮扶要对学校和区县的考核实行“捆绑式”考核,同时政策要将刚性规定和柔性激励相结合。其次,可以推行县域内学区制。现在很多县推行了学区教研制,即相邻的两个或几个乡镇的教研活动统一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借鉴国内某些地方的成功经验,可逐渐推行学区内管理人员、教师等统一调配,资金统一管理,招生工作统一安排,这样可以促进县域内的均衡发展,避免出现有的学校生源少造成资源浪费,而有的学校生源多资源不足的现象。再次,建立激励机制,稳定农村优秀教师队伍。稳定农村优秀教师队伍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给教师提供更多的事业发展机会,适当放权给教师,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使其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同时,对城市引进农村优秀教师的数量要适当限制,完全限制农村优秀教师向城市流动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适当限制其数量是有必要的。
⑷ 如何推进教育的公平与均衡
据报道,日前的两会上俞洪敏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以及当前教育发展现状,决定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将会长期存在,为了更好地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应该变“小而弱”为“小而美”,真正地推进教育公平与均衡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采用“一校多点,捆绑式发展”,建立中心校或中心寄宿学校和多所卫星式小规模学校捆绑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教师轮流任教制度,实现当地城镇中心校与乡村教学点共享优秀教师资源。
3.给老师更好的待遇,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小规模学校长期任教,对于在乡村教学点任教的老师,在薪资待遇、子女入学、评优晋级等方面享受优先权。
4.优先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教育信息化。利用互联网直播、录播、“双师课堂”等新手段,引入优质教学资源,弥补优秀教师缺乏的难题。
希望教育可以早日实现公平发展!
⑸ 如何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i
义务教育不公平、尤其是不均衡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从目前来看,义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化解基础教育多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手段,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一、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均衡发展不是单纯的平均发展,也不是简单的以强补弱,而是要全面考虑各学校在地理位置、办学环境及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距,对处境困难或相对薄弱的学校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使每一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新课程的要求,拥有大体均等的办学条件,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达到优质资源更优,薄弱学校优质发展的目的。
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教师资源的不均衡。相对来说,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名优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远远超过农村学校。由于城区各方面的条件优越于农村,在新教师的选拔中优秀人才首选城区学校,特别是前几年教师流动不设门槛,致使许多优秀师资涌向城区。因此,建设一支敬业奉献、为人师表、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农村教师队伍,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1、合理配备教师
一是在教师配备时要严格按师生比配置,并认真分析学科特点,配齐、配好任科教师。二是在新教师招录中,要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在原定三年不能调动的基础上可适当延长,以满足农村学校的需要。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到农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考核管理,使城区学校的教师定期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促进激励机制
一是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上,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让农村教师在经济上得到实惠。二是在政治待遇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农村教师。如评先评优、骨干教师评选等,要增加农村学校名额。三是改善农村学校住宿条件,努力为农村教师解决后顾之忧,鼓励教师扎根农村教育事业。
3、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抓好师德建设。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扎实开展师德实践活动,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崇高追求。二是抓好业务能力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教师在职培训力度,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抓好骨干教师培养。要通过完善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梯队培养机制,努力发挥其典型带动作用,逐渐打造一支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底蕴的名师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学校规范管理,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质量保证
学校办学的差距说到底就是质量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有人民满意的教育质量,而一流的质量必须要有一流的管理作为支撑。因此,我们要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
1、抓校长素质提升
一是搞好校长培训。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校长培训力度,拓宽校长队伍建设渠道,为中小学校长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综合素质。二是创新管理方法。校长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有效的办学举措。三是加大奖惩力度。对校长履行职责情况及时进行督查,对实绩突出的校长实施奖励,对不胜任工作的校长及时调整。
2、抓学校规范管理
一是进一步强化常规管理。每一所中小学都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不合法、不规范、不健康、不诚信的办学行为,努力创建和谐的教育氛围。二是要开齐开足课程,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3、抓教育质量提高
一是深化课程改革,要继续开展新课程培训学习和研讨。二是深化教学创新。要深入研究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三是强化质量意识。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校为本,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解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