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语文教育
我完全赞同楼主的观点,学语文学一些发音基础,现代文学-日常生活文学,以及作文章既语言表达能力就差不多了,像什么近代文学作品有一些年代太久远了,强迫我们去理解封建时代的艰辛与文学思想根本毫无意义,或者说难道你会被其感染并对你产生积极影响?人都是活在当下,在安逸和谐的社会环境下去思考那些毫无意义。还有文言文这种东西根本不需要给青少年过多灌输。像近代文可以推荐给感兴趣学生们阅读,萌发他们对近代史文学网好奇心。古诗应向名言警句那样只留下经典让学生们当成实用的日常用语来调侃交流。以上这些也可以设为选修内容列为史文学兴趣拓展供学生们学习
B. 语文教育是个什么样的专业
语文教育学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学科教育学的一种。它是植根于语文教育实践,从我国现实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等建立起来的语文教育理论体系。
语文教育学不是语文科学和教育科学简单相加的产物,而是语文科学和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相互交叉、渗透、互相选择、融合、改造后,所形成新的质、新的理论体系。
语文教育学与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的名称不同,内涵有别。为满足不同层次学员学习语文教育理论的要求,也为了适应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特殊研究兴趣,语文教育理论课程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语文教学法——传授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知识,使学生对语文教育理论有个系统的、概括的了解,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语文教学能力。
第二个层次:语文教学论——在掌握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围绕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理论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研讨,使其在理论上有所提高.这既满足提高语文教学理论修养的需要,也是发展语文教学理论的需要。
第三个层次:语文教育学——在前两门学科的基础上拓宽、加深和提高,是对语文教育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的理论体系。
语文教育学的基本特点
和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相比,语文教育学具有下列基本特点:
1.研究领域宽
近些年来,许多师范院校的语文教育课程的内容有所扩充,例如:
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
创设学习语文的良好环境;
语文教学中德育、美育,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
语文教学中听话、说话教学;
自学能力培养;
语文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等等。
教学内容不断拓宽,使得“语文教学法”这件“小农服”,已经不能适应长大了的“身体”的需要,于是语文教育学应运而生。语文教育学是对语文教育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学科。
2.理论层次高
“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应用教育理论学科,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总摆脱不掉“就事论事”的经验式内容,缺乏理论性。还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的本科生,没有经过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法作缺少感性认识,“语文教学法”有责任为他们搭上通往教学实践的桥,因而不可能也不必要有多高的理论层次。
语文教育学研究则站在新的高度审视语文教学,其理论更具有统摄性和概括性。它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心理科学理论及方法、教育技术理论中对语文教育有用的部分,不断渗透、融合,从而丰富了语文教育理论,提高其理论层次。它不仅告诉人:为什么教语文(目的)、教什么语文(内容)、怎样教语文(途径、原则、方法),而且指示为什么必须这样教语文(原理),使人们在“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它不仅要对语文教育中一系列问题,诸如:目的、内容、过程、原则、方法等作理论阐述,而且要对这些问题作理论论证,证明它们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只有经过科学论证了的理论,才可能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用。
3.研究方法新
自古以来,我国语文教学理论基本是语文经验的表述,是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沉淀的经验结晶。例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朱熹说:“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子学的》卷上),这些都是着名的阅读理论,但都属经验之谈。即使当代语文教学法着作中,也不乏经验描述的文字,或取自一人一说,如六步读书法,八步读书法,十步读书法等;或采自众人之说,经过归纳、提炼,概括成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论题,如:分步精读教学法等。这种“蜜蜂采蜜”式的研究方法虽然有其简便的优点,但无论是六步、几步,还是十步,都烙上了设计者个人的经验色彩,它们之中,哪些能够成为符合一般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原则,还必须经过科学的实验和论证,否则很难确定其科学意义。
现代科学理论必须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语文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一次革命,即一切从调查研究入手,一切经过实验。研究得越深入,实验得越广泛,就越具普遍意义。否则,仍然沿着老路走,或是将某些做法贴上一些标签,都无济于事。
除上述特点以外,还重视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获取语文教育理论知识,自然是学习者学习语文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需要的不仅是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运用这些知识于教育实践的能力,这项目标更为事要。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语文教师,应该是眼界宽广、有较高理沦层次的人,那种“急功近利”式的、只搞简单教学技能训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里用得上清代教育家王筠的一句话:“人非猪狗”(《教童子法》),教育就应该讲道理,何况是培养育人的教师呢?但是,有较高理论层次的人未必会运用这些理论于实践,提高实际教学能力。语文教育学不该培养理论脱离实际的“理论家”,眼高手低的“狂妄者”,而要培养具有较雄厚的理论基础,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于语文教育实践的优秀语文教师。
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语文教育学研究对象是整个语文教育。教育内容丰富。
首先,“教育”与“教学”的概念不同。狭义的教学是教育的事要组成部分和基本途径,以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它对学生的多方面影响都是结合知识、技能的传授进行的。语文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和良好的品德。教育,较教学的概念宽得多,内容丰富得多,它以全面育人为目的,着眼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文教育学研究的重点是语文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语文教育怎样在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研究教师,不限于其语文知识渊博程度,语文训练是否有方;研究学生也不只是了解他们的语文基础,接受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同时,还要研究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觉悟,心理品质。研究语文教材,不仅看语文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系统是否科学,而且要看对树立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否有利,等等。
第二,语文教育的途径很多,它不限于课堂,还有课外;不限于教学,还有环境熏陶;不限于书本,还有电影、电视、书报等。人们常说“潜移墨化,熏陶渐染”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这说明人们早已认识到除了进行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技能的训练以外,思想、品德、审美、情感等非智力的教育因素在语文教育中占事要池位,“潜移墨化,熏陶渐染”正是进行智力因素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教育从全面培养人的目标出发,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运用多种途径,打通学生的多种渠道,使他们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第三,语文教育手段、方法更新。课堂教育是进行语文教育的基本途径,是以传授和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因素是结合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进行的。传统的讲授法、朗读法、复述法、提问法、讨论法、提纲法、画批法等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占主要地位。但是,即使是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们创造性地运用而变化着、发展着。例如.讲授法,不仅有讲解,还可以根据不同需要作描述、示范、指点、评价,教师的许多工作又可以由现代比教学手段或其他方法所替代。如录音带的示范朗读、投影片的图示、录相带对课文声情并茂地艺术再现等,都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至于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课堂中的语文教育,更是千姿百态的。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学研究对象是整个语文教育,从教育内容说既包括知能方面,又包括思想品德、审美、情感;从教育途径说,有语文课堂教学。还有课外有组织的语文活动,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教育和影响;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说,不限于教师讲授知识和安排训练,而是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语文教育学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理论指导。
语文教育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应用理论学科。研究阐述包括语文教育系统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任务 、语文教学大纲与语中学语文教学原则和模式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 、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和微格教学与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技能。
吸纳了当今语文教育的新观点,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育系统、语文教育的现代化、语文素质教育等方面使语文教育学呈现崭新的面目。本书更注重实践性,为各类文体教学提供了范例,为教学手段现代化设计了内容,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C. 什么是语文教学
真正的语文教学就是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作为根本任务的课堂;真正的语文教学就是紧扣文本、稳扎稳打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教学。
换言之,也就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返朴归真,自然天成,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它本应是少急切多从容的,是少外表多内涵的。
语文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即汉语文)。
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