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上好主题教育课
一、主题班会中的几个误区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围绕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鲜明的教育性是主题班会的特质。但是,由于有些班主任在设计和组织主题班会时理解上存在误区,常常会导致一些主题班会冲淡了教育的主题,降低了活动的功效。要让主题班会发挥教育功能,必须要走出几个“误区”:
误区一:主题不鲜明,主题班会成了“大杂烩”
主题班会的“主题”,好比一只曲子的基调,是用来定音的,主题班会的内容必须围绕主题进行选择。而有的主题班会,不管内容与主题是否相吻合,能否为主题服务,将主题班会变成了一个“大拼盘”“捡到篮里就是菜”。比如说“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主题班会,内容里有游戏《智力大比拼》、诗朗诵《再别康桥》、独唱《感恩的心》、舞蹈《青春的旋律》等,所选的部分内容与“文明礼仪”这一主题毫不相干,使得主题班会有名无实,成了没有“主题”的“大杂烩”。这样的主题班会课不管形式多么新颖,内容多么丰富,节目多么精彩,都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
误区二:过于重形式,主题班会成了“表演课”
有些班级上主题班会课时过于注重展示学生的才艺,这也是一个理念上的偏差。尽管班级中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优秀的表演能力会给主题班会课增色不少,但不要过分追求形式,热衷于热闹,华而不实。学生表演是作为主题教育的有力支撑,才出现在主题班会课上的,它重在通过学生的表演来强化学生内心的道德体验,它需要学生真情的流露来张扬学生的德育需求,“教育”才是这堂课的根本,表演仅仅是个形式和辅助。因而我们不可以以学生表演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主题教育是否到位、德育实效是否明显,而要看是否围绕一个主题,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误区三:部分人活跃,主题班会成了“群英会”
主题班会是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德育形式,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在活动中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思考和探讨的空间,展示和内化的平台,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目的。而我们有的主题班会没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仅仅成为几个能歌善舞、能说会唱的活跃分子“独霸舞台”,他们垄断了活动的大部分时间,使自己的“多才多艺”淋漓尽致地展示,而大多数学生则坐在教室的四周当“观众”,拍拍手而已,主题班会的“主体”只面向了极少数的“精英分子”。
二、如何上好主题班会
1、确立主题,制定目标
首先,主题的确立必须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终要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针对学生中近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班主任应及时作出分析,并能够正确归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教育的突破口。比如:针对绝大部分学生不会合理分配时间,学习效率低等问题,可召开《时间管理技巧》的主题班会课。新年过后,发现班中的同学有了大把的零用钱之后,花钱请客的现象增多,就可以组织同学调查讨论,召开《合理使用零花钱》的主题教育课。
其次,班会课主题的确立必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的契机。班主任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要知道他们渴望得到什么。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是同学交往方面的指导,还是关于人生目标的确立等等方面的内容,班主任都应做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贴近学生,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主题确立时尽量注意:
(1) 主题小一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普遍现象中去挖掘反映出的问题或所蕴含的道理,不要去抓琐碎而无典型意义的事,也要防止大道理连篇——空对空。
(2)主题近一点。即贴近学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富有针对性地设计贴近他们年龄特点的主题活动,务本求实,针对实际问题,注重行为指导。
(3)主题新一点。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要进行主题的创新拓展,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仪教育等传统“常规”教育中拓展主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网络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新的教育主题。
2、确定内容,选择形式
班会课的内容也要贴近学生,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将教育内容“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选择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触、有感可发,以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班主任平时要细心观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他们思想的热点和盲点,以便对症下药,借助于主题班会课,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
班会课的内容虽然非常广泛,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教育性班会、节日性班会、知识趣味性班会、问题解决性班会、经验交流会等。班主任要因地因时制宜,选择相应的内容。一节完整的班会课至少包。
B. 如何进行主题教育教学
主题教育 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在线免费看:
链接:
简介:以教案选的形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书中的36个主题设计背景清晰,教育目标明确,材料充实,准备工作充分,连教师、学生课前需要做哪些准备都一一列出,过程详尽,课的导入、转接、推进、总结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C. 主题教育学习阶段有哪几种方式
1、是突出学习重点,采取“理论+”学习教育方式。
聚焦解决思想根子问题,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聚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统筹衔接,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工作上。
主要运用了“固定时间学、围绕主题学、开展互动学、利用平台学、警示教育学、现场体验学、讲好党课学”等七种形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推动工作实践活动,提高了主题教育质量。
2、运用新型媒体,采取“互联网+”宣传引导方式。
“线上”利用微信、QQ、微博、官方网站等新媒体进行学习引导,与“理论+”学习互为补充,“线下”不断充实机关“主题角”“读书角”学习内容,编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知识点“一口清”手册。
3、聚焦重点工作,采取“备课+”调查研究方式。
把调查研究作为掌握实情和统筹决策的“备课”过程,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检视反思问题、带头推动整改落实、形成“头雁效应”,带动全系统党员干部扎实“备课”。
4、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对照+”检视问题方式。
全面对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在苹果产业后整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开展“双检视”,暨检视自身、又检视工作,促进了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
5、查实找准问题,采取“清单+”整改落实方式。
列出整改清单,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以主题教育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开创新局面,以农业农村事业的发展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目前已整改到位31个,正在整改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