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职如何教育孩子
扩展阅读
小爱同学智能触屏怎么玩 2025-02-01 17:50:46
哪些动漫男主被抛弃 2025-02-01 17:47:01

中职如何教育孩子

发布时间: 2023-09-14 07:13:19

㈠ 如何教职高的学生

一、明确认识职高生的特点
众所周知,职高学校的学生是比较难管的,很多教师在学生管理的问题上十分头疼。职高生往往综合素质较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比较差,缺乏高远的理想和追求,组织性和纪律性不强。他们十分好动,缺乏公共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是非观念不强,打架、逃课上网、夜不归宿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他们做事情缺乏毅力,自控能力差,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青春期的逆反现象成为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发生矛盾时不能保持冷静,动辄打架,严重的甚至酿成人员伤亡,造成严重后果。
上述种种情况都加大了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难度。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职尽责,但教育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但是职高生的难管,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外,和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不无关系。职高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首先需要扭转“中职生是差生”的观念偏差,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中职生虽然好动,缺乏自制力,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中职学生的潜能和普通学校的学生没有什么差别,教师应该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注意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所谓的“差生”就能发展得很好。
二、真诚关爱学生
所有的沟通必须融入对学生深深的爱。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搭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中职学生不是三岁小儿,不是教师说一句“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便会感动得痛哭流涕,痛改前非。他们会不断地犯错误,需要持续的敦促和教育,这些都考验着教师的耐心。富有个性的学生是否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导,师生情感的融洽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只有具有真心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才能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与学生谈心时,年长的教师要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以长者的角度给予关怀;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更容易找到共同话题,可以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要态度诚恳,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学生终能体会到教师的赤诚之心。此外,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给学生以信心。教师的赞扬和赏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充分开展“赏识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真诚并不是随意宣泄情绪,教师要理性、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以免学生误会或受到心灵的伤害。教师通过发自真心的关怀,让学生慢慢认识到教师是在关注他们,帮助他们,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三、掌握科学的沟通方法
1.注意语言技巧
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犯了错误,会以种种借口来加以掩饰和搪塞。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大发雷霆,严厉训斥。教师的疾言厉色往往会让学生心中不服,生出逆反情绪,腼腆的学生则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教师要善于婉转地进行说教。和风细雨式的语言,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体现了身为教师应有的气度和修养,又给学生留有余地,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反思和悔悟。如果教师说话不注意,甚至用奚落、讽刺的语言当众羞辱学生,则会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学生的精神受到了打击,心灵受到了伤害。因此,教师要讲求语言的艺术性,善用温暖的语言来教导学生。
2.建立沟通的常态机制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情和习惯各异。教师往往比较注意那些表现活跃、成绩较好的学生,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不容易引起教师的关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主动走进他们的内心,定期找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成长。此外,教师要做好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教师最好每学期都能和家长沟通两到三次。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不但利于把握学生动向,预防学生品德和成绩下滑,还有利于家长多多了解孩子的近况,从而使学校和家庭能够相互配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㈡ 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方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注重 发展 个性,体现个人价值,发掘创造潜质。要体现 “以人为本”的特征其实施方略如下:(1)实施关爱 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先育德。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以人为本”就是要了解所要面对的对象,这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虽然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多半是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但是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要熟悉他们心理状态,细心留意他们思想变化。因此,中职学校德育要用伟大的爱心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层,开启学生尘封的心智,拓展学生美好的人生。要关心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培养学生的能力及独立人格;要尊重学生主体,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平等的对待。体现人文关怀,“读懂”每位学生,尤其是要“读懂”那些学习有障碍、心理有烦恼、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要发掘他们创造潜质,扶植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更广泛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发展他们的个性,使学生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发展了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正视社会现实。进入21世纪商品 经济 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日趋多样化。在这种纷纭复杂的社会变革中,出现了道德缺失,违法乱纪等不良现象。这些社会中存在着的东西,都会对正处于心理状态极不稳定的中职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为了使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正视社会现象,我们开展了“每日关注十分钟”活动,就是利用十分钟时间来帮助、引导学生对社会时事时政和周边社会当中发生的事情的关注、理解、分析,去伪存真,提高学生对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判断力,理解力。得到有用的信息,以此来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3)突出实际效能。为了提高德育效能,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我们在学校组织了“创新、才艺、自我”活动社,并请专业老师指导,引入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每学期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参加活动的学生覆盖了各个层次。与此同时,要能突出德育的实际效能,还必须改变现有德育模式。应做到:第一,将德育教学落到实处,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学生的就业密切联系;第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参与,使其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由外在要求变内在需求;第三,将德育工作与其他教学途径相结合,使德育形成整体,形成合力。(4)形式相得益彰。中职学校德育“以人为本”在形式上可采用案例分析式、典型示范式、感受体验式、活动调研式、课堂教学式等等。不管采用哪种形式,要做到相得益彰,都要克服那种脱离实际、空洞说教、效能低下的局面;必须做到付出真情,以诚相待,与学生平等讨论;内容上要多联系社会,联系学生实际,为学生解答关于人生、社会的疑惑。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 自然 、追求高尚情操。做到对学生道德人格、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训练,根本地提高学生竞争能力。(5)落实就业导向。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开展与学生自身发展紧密相关的具体活动,才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第一,开展定位教育。首先是目标定位,即把德育工作与学生职业意向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载体的德育工作,让学生进校后先有一个规划,一个人生的奋斗目标,自己给自己定位。另外就是教育定位,即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定位教育。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思想上先定位,通过交往礼仪及职业礼仪的教育与训练在外形上定位,通过实训、实习让学生在技术技能与职业能力上定位,通过体验生活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上定位。第二,开展遵纪守法和职业教育。主要进行:开展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开展以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开展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引导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的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增强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第三,开展保护环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第四,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展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其基本任务,培养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才能具有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的品质,才能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㈢ 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德育教育

中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状况每况愈下办学形势越来越严峻,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如何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正确认识目前中职学生的现状
1) 外部因素
从总体来讲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学校的情况对学生的影响
(1)社会环境方面,中职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用主义,个人享乐,拜金主义等盛行,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人对于中职教育存在偏见,这些外在因素都大大的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2)家庭因素也是影响中职学生教育的因素之一,现在中职院校学生,大多数都是90后,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而且中间好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许多都和留守在家中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就给他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大困难,使他们相对来说缺少严厉的教育,而且也给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增加了难度,这些因素都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难度。
(3)学校和教育的环境,由于学生及家长对中职教育认识不全面,导致中职院校生源出现问题,以至于中职类院校将学校“商业化”,本着“顾客就是上帝”的商业理念,学校对学生过分迁就,对学生违纪处理过于宽容。大多数学校只重视专业课,德育课程跟不上,形式化严重,提高就业率是每个中职学校的重中之重,因此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忽略的思想方面的培养;部分学校沿用普高的教育模式,殊不知学生年龄虽大致相同,但情况却有很大的不同对中职学生教育的影响中职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引导,加之有些老师存在认识的误区。这些都容易损伤学生心灵,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2)学生的自身的因素
从学生个人方面来讲主要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以及个性差异几个方面
(1)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中职学生的生理的发展阶段来看,他们正处在16,17岁这个身体迅速发育成长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容易叛离,他们觉得自己的行为已经向成人发展,有意识的摆脱单纯和幼稚,而实际上由于他们缺乏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又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他们的行为容易冲动,逆反心理很强,往往也不接受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教育,很容易发生抵触情绪。
(2)个性的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每个人的家庭教育情况,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个人性格的差异,也各不相同。这些也给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所以中职院校德育工作要以做到因人而异的有差别教育,也即要根椐学生个性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二.内外结合做好中职学生的教育工作
针对现在中职学生的现状,我们要内外结合做好中职学生的教育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措施上:
1)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学校与家庭互通,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方面,对内学校要致力于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加强自身内在实力建设,练好“内功”,对外大力宣传学校取得的成绩,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暗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对于问题学生学校要积极的与学生的家庭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积极的做好教育工作,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严格的执行校级校规。做好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工作,与学生家庭以前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师生共进,提高教育水平
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所以要加强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作为教师,首先应忠于职守,讲究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当好学生的表率;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遵守社会公德,才有可能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因此,我们要做好德育教育,必须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前提。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为此,学校首先从教师抓起,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心理素质,师德建设,同时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心态,做到真的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3)举办活动,解决学生问题。
从前面中等职业学生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很多都是无法正常升入高中的情况下来走进职业学校来学习的,他们由于所处的环境和外部因素,比起其他学生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在平时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到这些特点,注重学生的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早发现,班主任和学生管理部门要对学生提前进行心理疏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对于一些问题学生,班主任要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改进。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及时的了解,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等不良情绪,其他任课老师也要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通过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水平。
4)针对专业,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
现在好多中职院校与企业签订的校企共同培养协议,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从进入学校起,基本上确定了其将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因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践中,要让学生学会所从事职业的职业道德,以此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总之,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