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隔代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
导语: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那么,隔代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呢?希望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隔代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
方法一:祖辈家长和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思想认识应统一。
两代人往往对教育孩子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如年轻一代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而祖辈家长们则看重做人的道德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虽然祖辈家长对孙辈有溺爱娇惯的毛病),这就需要两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还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维护孩子父母的威信。
方法二: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
方法三:两代人协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
方法四: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方法五:年轻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
方法六:作为孩子的父母,同时作为祖辈家长的子女,我们要经常与祖辈家长沟通,只有两代人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步调一致,孩子的教育才会通向成功,孩子也会从幸福的家庭中走向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隔代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吗
一、由于隔代教育,老人易溺爱孩子,让孩子形成不良性格
1、霸道宝宝任性病。有了爷爷奶奶的保护伞,宝宝们总是提出“放肆”的要求。这样任性的爱让宝宝形成娇气、霸道、自私的性格,在宝宝以后的成长中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比如,和同龄宝宝不容易相处;一旦自己愿望不能达成,宝宝会大哭大闹,父母难以管教。
2、宝宝爱依赖人不独立。爷爷奶奶带孩子时最容易出现这样的场景:孩子要吃饭,爷爷奶奶嚼好了喂;孩子会走路,爷爷奶奶还要抱着;孩子的玩具撒了一地,爷爷奶奶收拾好了。宝宝正处在认知事物,学习尝试的时期,这种爱只会剥夺了宝宝学习的机会。事事包办的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宝宝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遇到事情只会等别人解决。
3、宝宝缺少创新性、冒险性、好奇心。宝宝玩得一身泥巴,宝宝拆掉玩具,宝宝要抓蝴蝶,这些行为在爷爷奶奶眼里统统“out”!在爷爷奶奶的世界里,这一切都是不合乎传统教育观念的。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还怎么开发创造力和个性呢?
4、宝宝老人病,爱静不爱动。和老年人呆久了孩子都慢慢被同化了,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习惯也逐渐转移到孩子身上。有的孩子张口闭口就是成人腔,有的视野狭窄,不乐于接触新事物。这些“老人病”让孩子失去了天真活泼、好奇好动的个性,严重的还会让孩子心胸狭窄,心理老年化。
二、隔代教育有哪些优缺点:
有利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人有较多的育儿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
2、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就有了隔代育儿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
3、多数老人们常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4、老人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
然而,由于老人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有:
1、容易形成溺爱。
多数老人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老人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老人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不能得到矫正。
2、思想观念陈旧。
许多老人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老人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3、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老人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Ⅱ 隔代教育该如何沟通
隔代教育该如何沟通
隔代教育该如何沟通,孩子总是需要家人的用心呵护的,努力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烦恼,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培养孩子的能力,其实孩子恶作剧只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以下是隔代教育该如何沟通方法。
隔代教育该如何沟通1
妈妈:小学教师,32岁;宝宝年龄:1岁半。
自从当了教导主任后,周末去娘家接儿子,已成了我生活的固定模式。这种一周只有两天的“接管”生活,让那些整天都得操心孩子吃喝拉撒的同事们羡慕不已。可她们哪知道我的苦衷呀!
中年得子,对儿子格外关心,最头疼的.是双休日带儿子回家。他对家里的不适应,稍有不慎,儿子就会发烧咳嗽。每当这时,我唯斗便觉得亏欠儿子太多了。虽然我为他买了许多玩具和书,但还是不放心老人对儿子的隔代教育。由于外婆外公的过分宠爱养成了他的“霸王”作风。有一次抢邻居小朋友的玩具,我生气地教训了他一顿。妈妈却责怪我不爱儿子,虽然我努力地想纠正他这个缺点,但一送回外婆家,他又故态复萌。
一直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周末我总是尽量推掉应酬,有时备课和写论文也只能等儿子熟睡后再提笔。即使这样,也总觉得亏欠儿子,很羡慕能每天都陪伴宝宝的妈妈们。
专家:与长辈多沟通 老人大多对孩子的营养和安全比较重指碧磨视,但也喜欢娇惯孩子。妈妈可以采取温和的方式,逐渐影响和改变老人的某些不科学的育儿观念。初期可以将一周的生活安排列个计划表给老人,做个参考。
合理安排工作日 每天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与孩子通话交流。下班后利用空闲时间买些育儿书或上育儿网站学习育儿知识,亲手做些简单的玩具给孩子,让他在平时玩耍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无所不在的母爱。
隔代教育该如何沟通2
隔代教育中最大问题就是理念不同。爷爷奶奶的育儿理念与爸爸妈妈的育儿理念是根本不同的。而且差异较大。尤其是隔代亲,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孙子可以说是爱得没有了是非。
隔代教育第二个问题就是沟通问题。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在育儿观念上不同,导致沟通问题。同一件事,谁都不认可对方观点。年轻的一代认为老人的想法和观念落后。老一代又看不惯年轻人的做法。小孩子这一辈就是钻来钻去找对自己最有力的缝隙。
隔代教育二代人做好沟通基础就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年轻人要抽出时间来管一管。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老人,总是说自己忙。再忙也要管孩子。赚钱为什么?不是为了孩子吗?赚了钱,但是没有教育好孩子。这些钱能代替孩子吗?
在双方存在分歧时,不要当时小孩子的面。因为孩子模仿能力强。很容易造成家庭矛盾。所以,有什么分歧,私下解决。爸爸妈妈要给爷爷奶奶面子。同样,爷爷奶奶也要给爸爸妈妈足够的尊重。
对孩子做错事,处慧段理意见要一致。这样无缝可钻。也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是没人会包庇的。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
Ⅲ 隔代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隔代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隔代教育的对策与建议,现代生活压力大,宝宝时常带给父母辈带,祖辈可以给予宝宝的安全感和爱心 ,让在工作的年轻人给与放松的机会。看看隔代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隔代教育的对策与建议1
1、要设法提高祖辈的养育水平,转变观念,讲究方法,提高素养,懂得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可以在社区、乡镇家长学校中开办祖辈学校或隔代教育交流中心进行培训,提高老人综合素质。
2、建立一种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祖辈与父辈要相互配合。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而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父亲的照料会让他日后产生自卑和不安全感,缺少母亲的关心会让她缺乏幸福感和亲切感。
所以年轻父母不论多么忙,都必须抽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切勿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全部交给老人,同时在教育观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多与老人探讨、沟通以期达到统一,否则当父母与老人发生争论和吵架时,会让孩子显得无所适从,难以取舍。
3、积极建立从婴幼儿到学校的全程教育体系。国外的隔代教育现象为什么很少,原因是很多西方国家孩子一断奶就交给亲子园、幼儿园、小学,这些园、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有完整系统的教育推进计划,包括亲子活动、家长培训,这样使孩子的教育一开始纳入了较科学的系统中,解除了父母的后顾之忧,也有利宝宝健康成长。
总之,随着隔代教育的普及,必须构建一种科学的模式,让祖父母、外公、外婆和父母各自定好位,各自发挥积极的科学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走出“隔代亲”教育误区,才能提高我们养育孩子的整体水平,才能提高下一代人的人口质量。
隔代教育怎么做最好
对祖辈而言
1、学习用现代的记录工具,如照相机、DV等,多为父母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帮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对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足迹。
2、多关心孩子的心理世界。别看孩子小,他们有一颗敏感的心,当他们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接送幼儿园,也会有想法的。所以祖辈可以在与孩子的游戏里,帮助他们宣泄,听他们的心理故事。
3、多带孩子到外面玩,帮助孩子发展与同伴、他人的关系。来自小朋友、阿姨、叔叔的关爱也会带给孩子温暖,有助于他对人的信任与开放,利于日后的亲子相处。
4、平时多给孩子讲讲父母的故事,包括父母小时候的故事,增进孩子对父母的了解,激发孩子对父母的好奇与尊敬。
5、与孩子父母原来的好朋友保持联系,最好他们有孩子,可以定期带孩子或者送孩子到他们家里去玩,让孩子熟悉与父母同辈的人,熟悉与父辈成人的交往。
6、多陪孩子玩父母买的玩具、看父母买的图书,帮助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站住脚”。
7、在孩子能与父母相聚的日子里,尽量让父母带孩子去玩,控制自己的不放心。
8、在电话里或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少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免得让孩子觉得“都是父母让我难堪的”,多给亲子相处创造快乐。
9、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仅有利于他的自我发展,而且减少了日后孩子的父母需要兼顾事业与家庭的潜在压力。
10、给自我留出适当的休闲与社交时间,为以后的“空巢期”做必要的准备。
对父母而
1、记录下自己思念孩子的心情,留给日后孩子阅读,以便让孩子懂得“父母是多么地想他、爱他”,而不是“不管他”。
2、多慰问祖辈,感谢并理解祖辈的隔代教养,利于祖辈在孩子面前多说自己的好话。
3、在电话里如果孩子不说话,可以给他讲你最近的生活,尤其是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他对着电话说话的“焦虑感”,激发他想听你说话或者和你通话的兴趣。
4、控制给孩子买玩具、衣服等物质,免得孩子过度将你和物质联系在一起。
5、和孩子相处时,有意识地带给孩子惊喜,比如带孩子去做祖辈无法带孩子做的事情,像坐摩天轮、玩嘉年华等,让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时的不一样感觉。
6、做好与孩子分离的过渡。要知道,每一次你的回来又离去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所以一定要注意分离前与孩子的交流、与祖辈的衔接。
隔代教育的对策与建议2
好动的.孩子教育的方法
1、我们来正确认识孩子为什么会表现出很调皮,万事皆有因果,有可能是性格、家庭环境、周围接触的人等,这些都是有导致孩子顽皮的因素。要分析好孩子这种因素才能正确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孩子更好的与他人一起成长。
2、我们作为家长的要理性的看待孩子顽皮的性格和行为。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去尝试一下这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看来这一切都值得去探索,就应该去做一做,但在家长看来感觉这是一种幼稚的调皮的行为,就应该制止。
3、对待孩子因认识不够而做的调皮的事情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大人的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孩子学习,孩子其实就是一个家庭中大人的缩影。所以大人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一定要讲诚信,讲道理,否则孩子一旦发现就容易跟着模仿,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4、对于天性好动顽皮的孩子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一般家长对于顽皮好动的孩子都很习惯采取责骂、惩罚的这种教育方法,应该分析道理给他听,让他自己做决定,从而让他逐渐有自我意识和责任感。
5、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应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要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让孩子学着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6、家长们要知道爱动、顽皮的小孩子同时也是最聪明的,他们有一颗好奇心,一颗探索世界的心,同比与同龄人,他会更懂得很多事情,也比较聪明。家长应该对此加以鼓励与支持。
孩子为什么会好动
1、注意力能力时间短
成年人都知道学习要专心才能记住,专心就是注意力集中,但是孩子的注意力时间有限,有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只有20分钟,那么孩子注意力集中20分钟之后就不会重新注意力集中。
2、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孩子多动比较大的原因之一,儿童多动症是指孩子的大脑有生理缺陷。
3、缺乏自我控制力
孩子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是有求必应,让孩子丧失了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孩子过于随意,孩子自我控制力失控就会出现多动不能控制约束的情况。
Ⅳ 家庭隔代教育怎么处理最好
如何处理好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充分发挥它的优势、规避它的缺陷呢,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1、沟通。二代人要充分沟通,统一家庭教育认识、明确教育目标,在孩子犯错时祖辈绝对不能护短,要与自己的子女步调一致,只有这样,孩子的教育才能成功。
2、学习。针对祖辈观念落后,思想陈旧,祖辈一定要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3、控制。祖辈一定要学会控制爱的限度。原则性的地方绝对不能宠着孙辈,同时还应多与孩子的父母沟通,两代人努力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4、不要数落。不要当面数落孩子父母的不是,这样会严重影响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形象,使之后正常的家庭教育无法有效实施。
父母若要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不能剥夺了孩子履行责任的机会。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并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从而达到培养孩子责任心的目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们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更想给孩子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也许,此刻您觉得一切遥不可及,但是有我们帮您实现梦想。让一切变得简单、舒适...
Ⅳ 针对隔代教育,应注意哪些要点呢
序言:很多人因为工作忙碌,只能够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那么在面对隔代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我们要和老人进行及时沟通,这样才能够更正老人错误的教育方法。同时一定要多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够了解到孩子的思想动态,家长不要一心扑在工作上,这样是没有办法让孩子健康成长的。
三、防止溺爱孩子
有很多老年人非常容易溺爱孩子。那么家长一定要注意,如果老人太溺爱孩子的话,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成长。所以小编建议我们一定要更正老人错误的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一定要明白,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往往会让孩子变成家里的一个小霸王,变成熊孩子。
Ⅵ 隔代祖孙两怎么才能很好沟通啊
01 和孩子唱歌
适合年龄:0岁以上
相信每个爷爷奶奶们一定都藏有很多属于自己的年代,好听又朗朗上口的歌吧?
不如将这些歌曲唱给宝宝听,期间可以转换一些夸张、不同的语调和表情。
观察宝宝的面部表情以及他对不同音调的反应。
这些陌生的歌曲和曲调可以锻炼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发展能力。
02 模仿长辈的动作
通过变化和增加新的动作来加强游戏难度。
不过长辈们需要多注意宝宝的反应,过于复杂的动作可能会使孩子失去兴趣或感到沮丧。
适当的让孩子模仿动作,不仅能加强互动,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以及模仿能力哦。
03 一起做手印手工
适合年龄:1岁以上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以及不同颜色的颜料。
然后可以在白纸上印上孩子的手印,再在孩子的手印上盖上爷爷奶奶的手印轮廓。
看上去就像孩子正在被包围和保护着一般。
这样的手印手工可以做成一幅画用相框裱起来,也可以做成桌布或T恤等。
创意十足而且给了孩子自己创作的机会,是一个很有趣的手工过程。
04 讲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故事
适合年龄:2岁以上
没有什么比把父母看作同龄人更让孩子高兴的了。
长辈们还可以把爸爸妈妈小时候的相册拿出来,告诉儿孙们爸爸妈妈以前做过的趣事,来引发孩子的兴趣与共鸣。
这些分享不仅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也会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更加紧密和亲切。
还可以告诉孩子,正是这些经历成就了现在的爸爸妈妈。有时候缅怀一下过去,只会让我们更感恩、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05 猜猜谁是谁
适合年龄:2岁以上
曾经有一段时间,网上很流行贴出自己祖父母和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很多网友惊讶地发现,除了时代不同以外,祖父母和自己简直长得一模一样。
其实在平日里,长辈们也可以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孩子的照片放在一起,和孩子们玩“猜猜谁是谁”的小游戏。
通过比对照片当中的容貌、神情、动作等,找到在命运和血脉的长流中,彼此神奇的共通性。
06 一起来玩“寻宝”游戏
适合年龄:2岁以上
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寻宝游戏。
长辈们可以和孩子将平常的散步时间“改造”成寻宝游戏。
首先,先给孩子列一个清单——
在散步中需要找到一片红叶,一根y形的小树枝,一根羽毛等知扒。
如果孩子比较大,还可以给他们一些隐喻的线索。如:
收集羽绒服中需要用到的东西;
收集我们每天吃饭用的筷子的原料等。
这些线索能够增长孩子的见识,并且让他们感受到如同推理游戏般的乐趣!
07 制作家庭成员树
适合年龄:3岁以上
首先,我们可以准备两张大纸、剪刀、胶水、蜡笔、马克笔。
让孩子在一张大纸上画一棵树,并且给树加上很多树枝。
然后长辈们可以和孩子描述和分享家族成员,让孩子根据每个人在心目中的印象和感觉,用另一张纸剪出相应不同形状的纸片。
将名字和身份一个个写在这些形状并贴在树干上。最终就得到了一个简易版的家族简谱。
这样一棵“家庭树”,会使得孩子对整个家族有更深入地了解和情感。
08 采访爷爷奶奶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孩子对于爷爷奶奶以前的故事一定也感到非常好奇。那么为什么不做一个“小型采访”呢?
首先,我们可以让孩子将心中的问题列出来。例如:
爷爷奶奶是哪一年出生,又是在哪里长大的?
他们有多少兄弟姐妹?
他们小时候发生过最尴尬的时刻是什么?
他们搭陆昌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等。
相信爷爷奶奶的故事一定像关不上的水龙头一样,趣事讲都讲不完!
在采访结束后,孩子们可以将爷爷奶奶的问答记录下来。用写故事或者新闻报道的形式写出来,当一回家中的“小小记者”。
09 一起去图书馆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找一个空悉历闲的一天,让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去图书馆吧!
这一天,长辈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在儿童区挑选书籍。
推荐彼此喜欢的图书,并介绍为什么喜欢这本书的理由。组建一个迷你图书角。
这样的时光不仅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还会使得祖孙之间拥有彼此专属的默契,增长孩子的见闻。
10 和孩子一起玩电子游戏
适合年龄:4岁以上
在孩子感兴趣的电子游戏面前,爷爷奶奶不再是经验老到的高手,而是一个崭新的新手小白。
孩子化身为一个无所不晓的“老师”,毫无保留地展示游戏的规则以及操作。
而长辈也无需担忧自己理解不了游戏的玩法。因为这种愿意接近孩子的兴趣,愿意聆听和虚心接受新知识的态度早已极大的改善了祖孙之间的关系。
这种主动靠近会使孩子对长辈的距离有一个跨度的提升,向爷爷奶奶敞开心扉。
写在最后
几个世纪以来,有无数的谚语表达了祖父母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歌颂他们的智慧、经验和爱。
贴近祖孙之间的关系,需要循序渐进地缓慢前行。让隔代的光芒彼此照亮,要学会更积极地表达爱!
Ⅶ 隔代教育尤为棘手,如何平衡家庭教育关系
隔代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家长会因为工作,所以把孩子丢到长辈身边,但是等到我们有时间,把孩子接回来的时候,就会发现与孩子的关系好像并不好,所以隔代教育也成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教育问题。想要平衡好家庭教育的关系,不仅仅是要从家长自身出发,更是要从长辈身上出发。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和长辈的教育观念,要尽可能站在同一战线,这样子才能够更好的让孩子接受大人的教育方式,同时也不会影响家庭教育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