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国的现代着名教育家是谁
我国的现代着名教育家:叶圣陶 、季羡林等。
人物简介:
1、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2、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着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着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B. 新中国有哪些真正的教育大家
新中国比较有名的教育大家包括:钱伟长、苏步青、厉声教、钱理群、杨福家、朱永新、杨叔子、顾明远、魏书生、俞敏洪等。
钱伟长:“中国力学之父”,参与创建新中国第一个力学系和力学专业,参与创建新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所,主持创建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主持组建新上海大学,终身担任上大校长。
苏步青:中国着名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厉声教:中国着名外交家、教育家,国际法泰斗,为新中国培育出了一批高端人才,为国家的外交、外宣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享有较高声望。
钱理群: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学史概念,一直关注教育问题,多有撰述并为此奔走,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批判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
杨福家:着名核物理学家,2000年-2012年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兼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成为出任英国着名院校校长的第一位在籍中国人。
朱永新: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
杨叔子: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华中理工大学原校长,倡导人文教育的大学校长,代表作品有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
顾明远: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管理学院院长,代表作品有《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教育学》。
魏书生:当代着名教育改革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俞敏洪:中国的“留学教父”,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
C. 当代教育名家都有谁
当代教育家:顾明远、周舜英、杨立梅、俞慧耕、朱小蔓的教育哲学是中国新时代文化的一部分。当代活跃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家,还有孙云晓、周弘、卢勤、魏书生、李镇西、东子、朱永新、成墨初、林格、晨曦等。
D. 现在中国教育界第一名是谁
中国现代教育之父是蔡元培。
(一)生平简介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二)主要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这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他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让婴儿及其母亲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认为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专题”进行,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其他课内涵的美育因素,如“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它们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与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