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育传播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教育传播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传播与教育
一:教育传播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传播现象,教育过程是一种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是一种以培养和训练人为目的而进行的传播活动。
二:教育传播的特点
1受者的特定性
受众——少、纯、合、显
大众传播的受众——多、杂、散、匿
2传播的导控性
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相比,其目标更明确,对受众更具有引导控制的作用。
3内容的系统性
4效果的明确性
这和教育传播有明确的目标有关系。
三:教育传播的方式
(一)自学传播
自学传播与自我传播是两个概念。前者是教育传播的一种方式,传者不是本人,而是教学材料。比如自学者看的书,即起传者的作用。自我传播则是集传者与受者于一身,是主我和宾我的信息交流。
(二)个别传播
个别传播与人际传播比较,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传者与受者都是不同的个体,并能立时得到反馈,等等。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个别教育传播具有明确的目标,教育信息流向向受者倾斜,而且这个传播过程隶属更大的一个教育传播系统范围(例如学校教育传播系统),它的目标是那个大系统目标的一部分。而人际传播可能具有各种不同的目标,例如朋友之间交谈可以是个有心思,各有所求。
(三)课堂传播
(四)远程传播(亦称远距离传播)
如果将远程传播和大众传播加以比较的话,那么除了前者具有严格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之外,两者是十分接近的,有时很难分得清楚。
㈡ 教育传播学的教师的传播行为
在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中心工作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递,这也就是教师的基本传播行为。
一、教育信息的收集 教育信息的收集,是教师做好教育传播工作的基础。教育信息收集的步骤:
(一)明确信息收集的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类:认知类、情感类、动作技能类)
(二)选择信息源。信息源通常分为两类:一是天然的信息源,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事物;二是人工信息源,如书本形式的和非书本形式的各种教学媒体。选择信息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有用性 2、可靠性3、可加工性4、完备性
(三)考虑信息收集的方法。信息收集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文献检索法。常用的文献检索方法有三种:(1)追溯查找法(2)直接查找法(3)循环查找法。
2.调查访问法。常用的调查访问方法有:(1)普遍调查法和抽样调查法(2)面访法和意问卷法(3)测验量表法(4)仪器记录法
(四)进行信息的收集
二、教育信息的加工
教师的工作不仅在于收集信息,更重要的是提供人加工过的信息。提供加工过的信息(包括认知、情感的、动作技能的信息)是教师的工作环节。教师完成:
1.信息筛选 2.信息管理 3.信息编码
三、教育信息的传递
教育信息的传递,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过程。这种联系是通过信号的发出与信号的接收来实现的。
信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物质形式,包括各种符号和传递信息的各种物质,如文字、图形、实物及其运动形式等;一种是能量形式。如声音信号、光信号、电信号等。
教师在传递信息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传递的信息要有针对性。
2.传递的信息应是完备的。
3.要注意信息的时效。
4.要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
5.要注意克服信息传递中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