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孩子学习很累,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激励教育
1、懂得如何陪伴孩子
孩子成长的时候一定要陪伴在身边。陪伴是最好的爱。许多人可能会觉得累得要死,因为他们努力工作挣钱养家。他们怎么能有时间陪他们呢。这种想法非常危险。你不知道你的言语、你的微笑、你的鼓励、你的欣赏和肯定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当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不知道你的缺席对他的心理影响有多严重。这些影响是终生的,因此,无论你有多累,家长们每天都要和自己的孩子聊天、开玩笑。
5、培养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快速思维反应,如知识问答、大脑急转弯等。身体反应迅速,如运动、游戏等。这些必须是你们的共同参与。互动结束之后,你可以做一些惩罚和奖励、
6、增加孩子的知识,参加社交活动,带孩子去旅行
在这个过程之中,你可以给他一些任务,完成之后奖励他。你也可以让他安排活动,然后父母可以帮助。在那后,我们必须总结我们的经验,并问他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做这件事。
Ⅱ 如何培养孩子励志
方法一:父母要及时激励孩子。
一个人潜在的能量是巨大的,只要及时得到鼓励的建议和表扬,他就有可能鼓足能量去做事。
方法二:鼓励孩子自己表扬自己。
可以教孩子玩一个自己跟自己谈心的游戏:让孩子给自己起一个名字,一个爱称,并且在心里这么称呼自己。这可以是一个显赫的头衔,比如“××队长”,也可以是一个甜甜的昵称,如“小甜心”。
告诉孩子,当他们感觉疲倦、烦躁的时候,就对自己说话:“来吧,聪明的小脑袋,只剩最后一道题了,我们一起把它做完吧,我知道你一定行!”告诉孩子,当他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他们都应该在心里赞赏自己:“哦,××,我知道你已经做了你应该做的,而且做得不错。我知道你下次会做得更好。”
方法三: 教孩子设定目标。
有这样一句谚语:“一个确定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只有确定了目标,才有一个奋斗的方向,才不会在执行中迷失自己。善于自我激励的人必然有自己的目标,他会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
Ⅲ 如何积极正面的教育孩子
如何积极正面的教育孩子
如何积极正面的教育孩子,教育方式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错误的教育只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以下是如何积极正面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想知道就快来一起看看吧。
如何积极正面的教育孩子1
一、和孩子做朋友,不采取过激行为
正确地教育孩子就要放下姿态,主动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一直表现得高高在上。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深入、亲密的交谈,传递出自己对孩子的爱。
此外,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们要首先平复自己的情绪,切忌对孩子采取过激行为,不论青红皂白先来一阵棍棒教育,而是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分析、解决问题。
粗暴地对待孩子不仅无法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还会让他们内心留下阴影,性格也变得偏激。
二、多给孩子一些陪伴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爱和陪伴,只有在爸爸妈妈的精心教导和陪伴下,孩子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来帮忙看孩子或者直接将孩子留在老家。
这样的话,父母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会对他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父母要更加用心地对待孩子,平时多和他们沟通、交流或者多视频、打电话,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让他们感受到即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也依然在关心和爱着自己。
三、家长要做好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有很多书香世家就是如此,父母素质高、德行好,孩子自然而然也很有教养。
相反,如果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孩子也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学会尊重孩子
孩子虽然要依附于父母成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别人的尊重,比如:
尊重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不断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内在动力,当孩子表现出对于某一方面的兴趣时,家长切忌扼杀,而是要进行鼓励,让兴趣助力孩子学会一项新技能;
尊重孩子的人格——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也不要过度责骂,而是要帮助他意识到错误,并指导他们进行改正,避免下次再犯;
尊重孩子的意见——当家庭中需要作出重要决定时,别忘了问问孩子的意见,尤其是关系到他们身的决定。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被尊重,以后也能成长得更加自信和优秀。
孩子犹如一张白纸,长大成材全靠父母的细心教育和培养。家长们学会以上四点,不但可以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也能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在孩子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
如何积极正面的教育孩子2
一、肯定和尊重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不可因为生养了孩子就觉得孩子一生对自己都有亏欠,其实我们在把她带到人世的时候,也没有征求她自己的意见。而随着物质的富足,现在的孩子对于尊严更加看重。因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已经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人就有被尊重的需要。
孩子不听话,不是孩子的错。在安排时间表的时候,要更多的'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她有参与感和获得感。但是如果她在能够自我承担结果的时候,要允许她试错。不可以用自己的意见代替她的意见。因为现在的试错成本还比较低。
正面管教的核心是和善而坚定。这区别于严格型家庭和骄纵型家庭,应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对原则要坚守,要外圆内方。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灵魂”。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就是说,对子女滥用父母的权位,简单粗暴,子女就不会孝敬、服从。
立足于正面教育,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对孩子许诺要慎重,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
很多家长会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当年我们父母对待我们的教养方式现在会引发孩子的反抗?”这就是时代环境的变化。伴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种平等和尊重不仅仅是限于成年人之间,也存在于成年人与儿童少年之间。孩子 通过电视,手机和电脑以及学校的学习获取并认可了这种观念,当面对现实中
父母利用传统的威权方式与孩子进行互动时,就会感到落差与不适。这就是孩子会说:“我为什么没有自由”的原因。
二、和善与坚定
大多数家庭在交流上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父母发问,子女回答。比如,日常对话经常是:“你作业做完没?”这种沟通是命令式的。如果孩子存在异议,就会招致训斥和惩罚,这回导致孩子不愿意沟通,亲子关系陷入冷漠。所以,要让孩子自己在学习和做作业中体会价值感、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现在家庭普遍是双职工家庭,加班加点是生活的常态,孩子与父母每天接触的时间很少,亲子沟通往往只能在吃饭和睡觉前进行短暂的沟通,这往往导致父母之间的交流很难深入,父母无法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现在亲子之间的沟通存在着很强的功利主义。在家长眼里,学习似乎是孩子唯一的任务,双方的沟通只围绕这一话题进行。尤其是在刚刚进入小学后, 父母辅导孩子作业中引发了很多冲突,也因此为网络贡献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段子。
孩子也有了一个昵称:“神兽”。沟通不畅其根本原因在于沟通双方的不理解,在很多亲子冲突中,孩子不能够理解父母行为背后的目的,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曾经说过:“孩子是观察的专家,却容易产生错误。”。孩子无法看到父母行为背后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比如,父母禁止孩子吃过多零食,本身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孩子不一定能够理解。
孩子就是一只蜗牛,我们是牵着蜗牛散步。所以别再把孩子送进补习班这个加速器中。尊重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他才能有内驱力,才能更好的激发她的学习欲望!
亲子之间发生冲突的一个原因经常是孩子缺乏一个良好的习惯。这需要与孩子一起合作,做出一个日常管理表,管理表以孩子的需求为主导。管理表完成后,父母不再属于推动者而只是监督者,如果孩子没有按照管理表完成事情,父母需要知道与孩子的界限,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而不是替孩子包办责任。
赢得孩子比赢了孩子更重要。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时,他们就会收到鼓舞。一旦孩子觉得他们被理解了,就会更加愿意听取他人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赢得合作”的方法进行家庭教育:首先,要感同身受,其次,要关注问题本身,对事不对人。第三,共同制定解决方法。
我们家长要用和善的语气进行沟通,用坚定的态度执行规则。专断的方式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家庭教育正面教育的根本。
三、余论与展望
家庭是儿童温暖的港湾,温馨的童年能够治愈一生,温暖一生,不幸的童年对一生都有负面影响。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事务我越思考越觉得深邃,一样是我头顶的星空,另一样是我心中的道德律。”
家庭教育是一个常读常新的问题,对子女的教育有3次关键期,一次是3岁,一次是7岁,还有1次是青少年期。俗话说:“3岁看到大,7岁看到老。”错过这个关键期,在以后想要纠正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就会难上加难。孩子的教育没有重来,只有1次。所以,家长要把教育孩子当做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来做。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是我们离不开孩子。
家庭要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不应给儿童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通过正面教育的方式,让家庭教育更加和谐有效,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获得一种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学习的目标。
如何积极正面的教育孩子3
1、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比如:当你希望孩子每天能够阅读书籍半小时的时候,首先自己也要形成每天看半小时的书籍,即使你狠反感看书,但是也要坚持,做好孩子的榜样。
2、不要只注重孩子的成绩。 中国的父母一般把关注点都放在了孩子的分数以及名次上,为了孩子能够专注学习,而去把孩子可以做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从而扼杀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阻碍了孩子探索大自然的权利。
3、不要过度溺爱孩子。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中国式的隔辈亲真的是名副其实的,爷爷奶奶总是无条件的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即使这个要求很过分),这样过度的宠爱会使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4、适时的鼓励和赞扬孩子。 当孩子正为做一件没太大把握的事犹豫时,妈妈不妨由衷地对他说:"我相信你能行的。"及时的鼓励,会使孩子信心倍增。
5、让孩子从成功中获得自信 。培养孩子的自信的方法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时就需要父母对孩子的努力做出肯定,来激励孩子继续探索。
Ⅳ 如何教育孩子积极上进
孩子的上进心和进取精神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是健康成长、努力成才的重要动因。那么如何教育孩子积极上进呢?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积极上进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积极上进的方法
第一招 找到孩子消极的内在原因
第二招 让孩子公开宣布目标
第三招 强健体魄是建立积极态度的基础
第四招 良好生活习惯是保持积极心态的法宝
第五招 让孩子养成大声朗诵的习惯
第六招 让孩子养成提前到达校的好习惯
第七招 让孩子多结交积极乐观的朋友
第八招 让孩子养成写大字的习惯
第九招 让孩子做点家务以摆脱消沉
第十招 鼓励孩子多做些新的尝试
第十一招 让孩子在家务中培养责任感
第十二招 不要总问是与不是的问题
第十三招 培养孩子追根究底的积极心态
第十四招 多表扬少批评更能使孩子积极上进
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技巧
1、帮助孩子早立大志
我国着名的数学大师苏步青,1902年出生在浙江省一个贫苦人家。9岁上高小时,因贪玩曾在全班32人中期末考试得了倒数第一,同学们都说他是个“笨蛋”。陈玉锋老师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拉着他的手给他讲了一个故事:“牛顿12岁的时候,因学习成绩不好,大家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个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一脚踢在他的肚子上,疼得他直打滚。那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牛顿平时很怕他。但此时他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项在墙上。那个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凶猛,只好屈服。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做学问的道理也不过如此:只要痛下决心,就能把它制服。于是,牛顿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不久成绩就跃居第一,后来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接着,陈老师又向他讲,不好好学习将对不起含辛茹苦的父母,使苏步青终于流下了眼泪。此后,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每次考试他都是第一名。
苏步青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少年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开始探索人生和自我价值,做家长和做老师的,应当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成才观教育,使他们懂得,人活着,不但要有生活理想,而且要有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孩子为实现宏伟理想而刻苦学习,立志成材。
2、诱发孩子成就动机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在完成某种活动时,竭力所追求获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动力。据心理学研究发现,成就动机的高低所造成的成绩效果差异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表现在学习上,成就动机高的学生,他们在解决困难问题时,比成就动机低的学生更显示出信心和勇气,在攻克难题的关键时刻能锲而不舍,坚定不移。
据研究,儿童成就动机的形成与所接触的文化、社会环境及家庭因素有关。仅就家庭而言,如果家长给孩子提出一个优异标准,或坚持孩子必须能够独立地完成某些事情的,这样便会使孩子有比较高的成就动机。世界着名小提琴家梅纽因,童年时代对音乐异常敏感,5岁那年,母亲送他到旧金山一个音乐班学习小提琴。然而,由于他天生的手指短(后来在19岁时又萎缩),手掌肌肉发紧,练琴时梅纽因感到特别费劲,手指不听使唤。教师失望了,耸耸肩膀,摊开双手,表示爱莫能助。于是擅长钢琴、大提琴的母亲承担起儿子的音乐教授任务。在母亲的细心传授和严格要求下,梅纽因发奋练习,苦学不已,终于摘取了世界最优秀小提琴家的桂冠,成了一名世界级的音乐艺术家。
正如高尔基所说的:“一个人的追求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确信这是一个真理。”有的孩子想成为我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有的孩子想成为第一个征服艾兹病的人,这正是孩子进取精神的表现,我们做父母的,要热情鼓励孩子“争当第一”的精神。
3、指导孩子兴趣专一
人世间知识无限,而一个人的生存时间和精力却有限。如果想把无尽的知识全部掌握,都变成财富,那是异想天开。符合实际的做法应当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就要选准目标,矢志不移地集中精力专攻一门学科。在这个时候,做父母的要帮助孩子排除其它外来干扰与诱惑,抵制不良思想与生活习惯的侵蚀,专心致志地朝着奋斗目标勇猛前进。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有一次走进皇宫,受到国王接见。当他看到国王周围的官员都穿着燕尾服和带银扣子的靴子时,忘掉了自己是在皇宫里,竟用观察虫类的眼光打量着眼前的人和服饰,并且不禁喃喃自语:“啊,像‘鞘翅目’,连颜色都像极了,是棕黑色的。”他为了捉到一只小虫,经常跟着虫子到处跑。一次他怕虫子的腿受伤,自己却摔了跤,差点跌断了腿。有时他躺在野地里观察虫子的活动规律,一躺就是一天,农民不理解,说他是“中了邪”。法布尔这种痴迷于工作事业的现象,可谓达到了研究昆虫的真正境界,他自己说这叫“精神集中到了一个焦点”。
像法布尔那样,连国王会见他的时刻,心里还在想着昆虫。专心致志到这种“痴”的程度,精力高度专一到这样一个焦点上——“昆虫世界”,要想得到的东西,又怎么会落空呢?
培养孩子积极上进的故事
面对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这些70后也为人父人母,面对自身的不足,全身心地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成为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追求孩子的成绩和学习,更要重视培养孩子正直的人格。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从来不以女儿的学习成绩作为是否努力的标准。而更注重于女儿人品的问题。孩子在无意识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在现实生活中以身作则,实实在在,勤勤恳恳,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挖掘潜意识里善良的品质。
女儿是个文静内向的孩子,做事情慢条斯理,独立学习能力很差。刚入学时,书写和独立完成作业能力很差,我就每天陪着她握笔写字,帮助她检查。后来发现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差,一遇到困难就喊妈妈,完全依赖于我,好像我在写作业,于是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就变换方式鼓励她自己查字典,动脑筋,当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的时候,她就会非常高兴,我们及时加以赞赏她,就更加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很快进入了状态,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女儿已经十岁了,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她属于先天智商不高的小孩,但她很努力,有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对于未来高科技领域,她知道只能认真好好地读懂知识,掌握要领,才能做有用的人。
进入五年级后有一次数学考试考了七十几分,我掂着那张考试卷,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但是我并没有骂她,我跟她说:“你们班里有考得好的,为什么他们能够比你优秀呢?因为他们付出了与成绩同等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付出了七十分的努力汇报给你的是七十分的收获,是很成比例的。我们作为家长,不怪你,只要你努力了,就不后悔。”女儿红着脸说她偷懒了,没有努力过,下次一定求进步。后来她一直很认真。
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在没有强烈的情绪作用下,和孩子平等地说话,谈论事物,既能锻炼孩子的主见,也能发现孩子的观点,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家长正确的观点,给孩子一种平等的待遇,尊重孩子的尊严。
女儿很乐意和我谈学校发生的事情,一天中发生有趣有意义的事,她会喋喋不休,你不要打断她和你的交流,那是你对她的尊重。
学校竞选班干部的事情,女儿回来跟我说妈妈:“老师今年很看重我,选我当学习委员了,我怕我学不好,做不好同学的榜样,按我的学习,妈妈,我只能选一个小组长当当。”我说:“女儿没事的,妈妈相信你的能力,老师也相信你的能力,你一定能带领同学勇往直前的。”女儿很自信,很健康!朝着她的目标在前进!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所以要多付出一些努力和心血去引导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全方位,全方位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点燃孩子自信的种子和努力的希望,培养孩子自觉自律的习惯意识,孩子有独立的人格,不能用谩骂羞辱,挖苦等方式方法,应采取积极向大的态度,相信我们的孩子是最棒的!
让每个孩子都在健康的环境和心态下成长!
猜你喜欢:
1. 家长鼓励孩子的励志语录
2.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3. 幼儿小红花奖励制度
4.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能力
5. 父母要如何教育孩子学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