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好的家庭教育的例子
1、解决力
让孩子自己尝试,包办父母只能养出飞不出笼子的金丝雀。制造一些让陵团启孩子尝试、摸索的机会,他们才能独立应对生活。
"一步二步三步,好!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好!一二一,一二一……"
父亲这样在教孩子走路,朋友们说他是"开孩子们玩笑",父亲却回答:"你错了,这不是开玩笑,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将来在社会上闯世界,全靠这第一步呀!"。
这个父亲名叫宋嘉树,他生有三女三子,他们便是名闻中外的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和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2、敢梦想
任何一个孩子,原本在内心深处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个梦想。但是,却可能因为家长的冷嘲热讽而淡忘,因为家长的指手画脚而夭折,因为家长的急功近利而丢失。梦想的翅膀,一旦被剪断,就再也无法复原,甚至烟消云散。
孩子:“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
妈妈:“好呀,但是,别忘记回来喔!”
——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童年时与母亲的一段对话。3、想象力
一般只要父母给孩子足够的探索机会,多接触新鲜事物,允许孩子表达,对于孩子的创造性表现和表达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想象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为什么一定要告诉他该用红色呢?我认为他画得很好,说不定他以后真的会栽培出蓝色的苹果呢。至于现在的苹果是什么颜色,他吃苹果的时候或数自然会明白的。”
——小卡尔.威特在用蓝色笔画苹果时,朋友劝告父亲说应该告诉孩子画苹果要用红色时,他父亲如此回答,卡尔.威特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4、忍耐力
制止太舒适行为。太舒适是现代孩子的普遍问题之一,对此,家长应理直气壮地制止和批评,帮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这是绝对不行的!你们刚刚几岁,小小年纪就挑肥拣瘦,什么都要舒舒服服,那长大以后会成什么样子呢?做人一定要先学会吃苦,才能耐劳。将来才会有出息。”
——北宋着名理学家程颢,程颐俩兄弟幼小时,一次在饭桌上争抢食物,母亲制止后如此告诫。5、求知欲
鼓励他挑战困难。孩子很容易因为一些挫折放弃努力,此时,家长的鼓励是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动力,能帮孩子找到问题、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孩子,别害怕!为了科学研究,你就是把咱房屋全拆了,把咱田地全毁了,我也决不埋怨你。”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卡曼林·昂尼斯小时候一尺如次做实
② 关于家庭教育的名人事例
经典教育案例之一:
19世纪着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让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菊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后来他果然成了着名的数学家。
经典教育案例之二: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经典教育案例之三:
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带到公园玩耍。到了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下,小男孩挣脱开妈妈的手,准备自己爬上去。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并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
小男孩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开始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但最终他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任总统的林肯。
经典教育案例之四:
居里夫人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譬如,在女儿不足1岁时,就让她们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活。
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弹琴、作画、泥塑,让她们自己在庭园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们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的兴趣。
经典教育案例之五:
马克思非常重视通过游戏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他认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教育子女的重要条件。
尽管马克思的工作十分繁忙,但他总是挤出间隙时间花在孩子身上。每当晚餐后,马克思就给孩子们讲故事,做纸剪的轮船,还和孩子们一起把“轮船”放在一个大盆里航行。有一次,小女儿爱琳娜正起劲地玩“航海游戏”。
父亲用手轻轻搅动盆水,水面顿时“波浪滚滚” ,小爱琳娜立即惊慌起来,担心翻船。“别慌,用力吃气,让小船顶着风浪,努力向前!” 女儿在父亲的热情鼓励下,鼓起小嘴,奋力吹气,小船果真顶着“逆浪”摇摇晃晃地继续向前航行。10岁的爱琳娜在家庭游戏的表格中填写道,她最喜欢的座右铭是:“努力向前!”
马克思夫妇十分注意在幼年时发展儿童的智力。他们不等孩子们学会阅读就亲自把自己喜爱的《唐.吉诃德》《一千零一夜》《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剧本等古典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断,富有表情地朗读给孩子们听。这么做,不仅丰富了家庭生活,也培养了孩子从小对文学的强烈兴趣,还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③ 有哪些好的家庭教育的例子是值得学习的
引言:在许多家长看来,当孩子上学之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主要依靠学校来负责,作为家长只需要照顾好孩子日常的生活就可以了。然而这种看法其实是非常片面的,学校固然是一个专业化的教育场所,它也确实有传授学生各种知识的职责。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在学校度过的时间只占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学习这种事情并不是只局限在学校里,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同样重要。
家庭教育的核心
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拿孩子跟邻居孩子做对比。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自信倍增。孩子做错事 ,可以让孩子自己意识自己的错误,跟孩子好好讲道理,不要过度惩罚孩子,应该用巧妙的话语来感化孩子。家庭教育精髓,家长应该学会跟孩子一块成长。
④ 有哪些好的家庭教育的例子
一个家长带着孩子去饭店吃饭,在门口遇到一个乞丐。大多数的父母可能趁机教育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不然以后只能和他们一样,没有工作以乞讨为生了。”但是这个家长却语重心长地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让这样的人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养。
而父母的模样,就是孩子的模样。
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资产,也是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的财富。
纵观古今,家庭教育,给予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格局,是最好的门风
案例1: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育人先正己,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在学习认识这个世界。而认识世界的第一站,就是父母格局的树立。
诸葛亮一生为国为民,克己奉公,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教育子女要有远大的格局与志向,五十四岁时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着名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也是对子女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光也才,非志无以成学。”
他告诫子女要想成为有格局修养之人,首先要静心静思,不断修身和自醒,要约束自我,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节操。不做到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坚定的志向,不做到心灵洁净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理想。
诸葛亮对子女寄予着厚望,他的子女后来都像他一样淡泊名利,忠心报国,为国家社稷做出贡献。这正是父母树立格局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好的家庭教育,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孩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明礼,懂格局。